工程师立刻在控制系统中输入指令,屏幕上的氧气消耗量数据从“0.5L\/min”(模拟两只猕猴的消耗量)迅速提升至“2L\/min”(模拟两名航天员的消耗量)。氧气再生系统的指示灯从绿色变为蓝色,代表系统进入高负荷运行状态。
“氧气再生效率92%,符合设计要求!”“二氧化碳吸附速率0.8L\/min,超出预期设计值5%!”“温湿度控制系统未出现波动,仍保持稳定!”监测岗位的汇报声接连响起,每一个数据都让大厅里的工作人员更加兴奋。
就在这时,二氧化碳处理系统的监测曲线突然出现了一丝微小的波动——原本平稳的曲线向下跳动了0.02%,虽然很快恢复正常,但还是被吴浩敏锐地捕捉到了。“刚才的波动是什么原因?”他立刻问道,语气变得严肃起来。
负责二氧化碳处理系统的工程师赶紧调出详细的数据流,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吴总,正在排查!初步判断是分子筛吸附床的气流分布出现了短暂不均匀,可能是刚才猕猴进入生活舱时,舱内气流扰动导致的。我们已经启动了气流均衡程序,现在系统运行正常,没有再出现波动。”
吴浩点点头,却没有放松警惕:“增加气流监测的频率,从每分钟一次提升到每30秒一次,同时记录猕猴的活动轨迹,分析它们的活动对舱内气流的影响。未来航天员驻留时,也会有类似的气流扰动,我们需要提前掌握规律,避免出现意外。”
“明白!”工程师立刻调整监测参数,屏幕上新增了一组气流监测曲线,与猕猴的活动轨迹图同步显示——能清晰地看到,刚才“星尘”在生活舱内快速奔跑时,确实带动了局部气流的变化,导致二氧化碳处理系统出现了短暂的波动。
时间慢慢推移,不知不觉间,猕猴已经在科考站生活了4个小时。主屏幕上的监测数据始终保持稳定,“星尘”和“云絮”也完全适应了新环境:“星尘”在栖息架上睡着了,小脑袋靠在柔软的防护垫上,呼吸均匀;“云絮”则在生活舱内慢悠悠地散步,时不时停下来舔一舔饮水器,或是对着观察窗发呆。
吴浩看了眼手表,已经是凌晨两点,但指挥大厅里依旧灯火通明,工作人员们丝毫没有疲惫的迹象,每个人都在专注地记录数据、分析参数,脸上带着对任务成功的坚定信念。
“余总,安排轮班制度,让大家分批次休息,后续三个月的监测任务还很长,要保证团队的精力。”吴浩对余成武说道,“同时,整理今天的监测数据,形成初步报告,明天上午召开会议,讨论数据中发现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余成武立刻点头:“已经安排好了,第一批休息的人员现在可以去休息室,第二批人员已经到位,保证监测工作不中断。数据整理工作也会在明天早上完成,确保会议顺利召开。”
吴浩走到落地窗前,望着窗外的夜空,心中充满了感慨。从建木九号发射,到行者飞船进入环月轨道,再到猕猴成功进驻科考站,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每一次成功都凝聚着团队的心血。而这,只是人类探索月球的开始——三个月后,当“星尘”和“云絮”平安返回地球,当生命保障系统的所有数据都验证通过,人类就将迈出载人登月的关键一步,在月球上留下属于我们的足迹。
他转过身,看着大厅里依旧忙碌的身影,看着主屏幕上安然入睡的“星尘”和悠闲散步的“云絮”,嘴角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继续监测,有任何情况立即汇报。”他对着麦克风说道,声音里带着对未来的无限期待。
指挥大厅里的灯光依旧明亮,主屏幕上的数据依旧平稳跳动,38万公里外的月球上,两只猕猴正在它们的“太空新家”里安然生活,而地球上的这群航天人,正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人类的月球探索梦想,筑起坚实的桥梁。新的征程,才刚刚开始。
猕猴进驻知海科考站的第十五天,指挥大厅的主屏幕已切换为“中期监测数据汇总”界面。吴浩坐在指挥席上,指尖划过触控屏上的生理数据曲线——“星尘”的体重从初始的4.2公斤增至4.3公斤,“云絮”则维持在3.8公斤,活动量日均120分钟,比驻留初期增加了30分钟,生物监测岗位标注的“适应良好”字样,让他紧绷的眉头稍稍舒展。
“吴总,这是过去两周生命保障系统的能耗统计。”周向明递来一份蓝色封面的报告,指尖点在“氧气再生系统”一栏,“能耗比设计值低8%,主要是因为猕猴的氧气消耗量比模拟航天员低20%,不过我们按载人标准预留了冗余,系统运行压力不大。”
吴浩翻到报告的“异常记录”页,目光停在12日的一条记录上:“生活舱西南角温湿度出现3次短时波动,温度最高升至26.5c,湿度降至45%,原因查到了吗?”
负责环境控制的工程师立刻上前,在主屏幕调出生活舱的气流模拟图:“吴总,我们排查后发现,西南角正好是猕猴的栖息架位置,‘星尘’喜欢在栖息架顶部活动,它的身体会挡住附近的通风口,导致局部气流循环变慢,进而引发温湿度波动。我们已经调整了通风口的角度,将原来的水平出风改为45度斜出风,避开了栖息架区域,过去三天没有再出现波动。”
屏幕上弹出调整前后的对比数据,调整后西南角的温湿度波动范围缩小至±0.3c和±1%,完全符合设计标准。吴浩点点头,却补充道:“再在通风口加装一个小型气流传感器,实时监测风速变化。未来航天员驻留时,可能会在舱内放置个人物品,也可能出现类似的气流遮挡问题,提前掌握传感器数据,能为后续系统优化提供依据。”
“明白!我们会在今天的轨道测控窗口,通过遥感指令完成传感器加装的参数设置。”
喜欢军工科技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军工科技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