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幸有心期当小暑支持198点。)
一时间,大殿之中的朝堂百官的目光都聚焦到了李三娘的身上。
有担忧的,有看热闹的,有不屑的,也有期待的。
李三娘她深吸一口气,从容出列,走到大殿中央,对着上首的武帝深深一揖。
然后,她直起身,目光平静的扫过那些提出质疑的郎官,缓缓开口:“听崔尚书言,下官资历尚浅?
下官自入太医署,至今已要有二十载。
自玉门关而归,已六年有余。
近二十年间,下官未曾有一日懈怠。
请问崔尚书,何等资历,方可称‘深’?
是皓首穷经,还是切实救民于水火、解圣人之忧?”
崔琰面色一滞,“哼”了一声,却无法反驳。
快二十年了,时间确实不算短,更何况李三娘她的功绩是实实在在,众人都有目共睹的。
李三娘她好似没有听到崔琰的“哼”声里的不屑,而是继续道:“至于王御史所言,下官所司之事,乃妇人女子之事,琐碎微末这点......”
李三娘她顿了顿,声音陡然提高了几分,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敢问王御史,天下之人,谁非母亲所生?
谁家无妻女?
妇人生产,乃关乎性命之大事,岂是微末?
每岁因生产而亡之妇人,因照顾不周而夭之婴孩,数以万计!
因下官所推之新式接生法而得以存活的妇孺,这些活生生的人,难道不是国之根基?
难道下官救下的,不是万千家庭的圆满,不是我大唐未来之丁口?
这万千性命,在王御史眼中,可是微末?
下官敢问,若无健全国民,何来强盛兵卒?何来充足劳力?何来赋税之源?”
王御史被李三娘这接连的质问气得脸皮涨红:“本官并非此意......”
“下官创建稳婆学堂,规范接生技艺,使旧式稳婆不致以愚昧之法害人性命,此非功德?
再说那女娘帮扶会,下官意在救助孤苦,使其不至流落风尘或饿毙街头;
授其技艺,使其能劳作自立,减少其走入歧途之弊端,此非善?”
李三娘的言辞犀利,对着王御史继续步步紧逼,“长安城郊的那处‘平安女医学院’,广纳有志女子,培养医者,弥补太医署中女医不足之困。
难道下官此举也有错?
玉门关大疫,若无足够医者,如何应对?
莫非在这偌大宣德殿中的诸位郎官都以为,只有男子手持经卷、谈论治国方略才是大事?
而这些活生生的人命、实实在在的民生,便是微不足道的吗?”
李三娘她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掷地有声,压得那些质疑她的人一时之间一个个的都哑口无言了。
她的话语并不华丽,也并没有引经据典,不过就是将自己做过的实事一一说了出来就是了。
许多原本中立的郎官,听完李三娘所说也不禁微微颔首。
李三娘这时回过身转向武帝,她再次对着上首躬身:“圣人,臣非为名利。
然,臣深知,医者之道,在于救人。
位置越高,所能救之人越多,所能行之善越大。
太医署正一职,非为臣之荣耀,实为臣手中可用来救治更多百姓、培养更多良医、推行更好医政的一柄利器!”
李三娘的话还在说,但她这么一辩解一应答,就彻底将武帝为她升官至三品的事儿给板上钉钉了!
就立在李三娘前头的崔琰听着李三娘这话,想要插嘴,可李三娘哪里会给他这个机会?
只听李三娘就在那儿看着说是对着武帝说,其实就是对着这大殿中的朝堂百官说:“臣在玉门关,见无数士兵百姓因疫病而亡,皆因当地医政不修、防疫无术!
臣建立的防疫之法,虽有效,却因职权所限,难以推广至我大唐全部州府。
既然圣人愿予臣这太医署正之职,臣便可将这些年历经边关检验的有效防疫之法,推行天下,使我大唐千万百姓少受疫病之苦!
不仅仅是这防疫之法,大唐各州府的‘妇产堂’,臣亦有意往各方去,不仅仅是在圣人脚下的长安能得这妇产救助之法,臣所愿是大唐境内再无因生产而亡的妇人和婴孩!”
李三娘她抬起头,目光灼灼,充满了真挚与信念:“圣人,诸位!
医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臣之所求,非位高权重,乃是想借此位,行更大之善,救更多之人,强我大唐之民本!
此心此志,天地可鉴!
若有人认为臣因女子之身便不堪此任,或认为臣所行之事微不足道,”李三娘她再次环视以崔琰为首的那些质疑者,她的声音铿锵有力,“还请摆出道理,与臣一辩!
若臣果真不堪,自当退位让贤,绝无怨言!”
李三娘的这一番话语,慷慨激昂,有理有据,有情有志!
不仅驳斥了崔琰等人的质疑,更阐明了自己崇高的理想和志向。
大殿之内,一片寂静。
不少郎官都被李三娘的这番话语深深触动。
是啊,医者救死扶伤,本就是大功德;
更何况李三娘她做得如此出色,想得如此深远!
且,她还有计划的继续在未来为大唐,做更多的利于民生利于整个儿大唐的事!
就连那些最初反对的郎官,这会子也被李三娘这一连串无可辩驳的事实,噎得说不出话来了。
他们可以坚持礼法规矩,却无法否认那千千万万因李三娘而存活的生命,以及这些生命对于这个大唐的意义。
武帝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来,她就是要李三娘自己站出来,用她的功绩,堵住这天下的悠悠之口!
此时,与李三娘交好或因她而受益的郎官们就才纷纷出列支持。
一位武将洪声道:“圣人!
李医正于玉门关对万民有活命之恩,于我边军将士有再造之德!
她若不堪重任,末将不知还有谁堪任!
臣支持李医正!”
一位出身寒微的御史道:“圣人,臣以为,李医正所行,乃实实在在的仁政善举,非虚言可比!”
喜欢我在长安做妇产科医生的日子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我在长安做妇产科医生的日子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