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事情。
若说外省之地发生,不为很意外。
直隶之地!
如淳峰所言,这里可是天下脚下,就在京城附近,稍有风吹草动,便是入耳入目。
陛下的意志,身处京城附近的官府官员应该更能感知,这样明里暗地里的反对,可不是好事。
廉访使暗查的?
廉访使是陛下今岁以来特别设立的位置。
非朝廷正式的官员。
而是从朝廷采风使、科道官候补、京城六部诸司抽调的,以为行走各地,以为配合朝廷新政的推进。
既然是暗地里查的,那就是还没有闹到明面上?
然!
报纸都刻印出来了,可见事情绝对不小。
找到报纸版面上的那部分内容,秦钟速速将其一览,数息之后,不自摇头。
还真是如淳峰所言。
是那般。
京城附近都如此,何况远离京城的外省外地,新政推进的情形大可能遇到更多麻烦。
“报纸上都刻印出来消息了。”
“不知道朝廷会如此处理!”
“地方的豪强绅衿之家,向来是朝廷的隐患,没有例外。”
“地丁分开的时候,他们享受了不知多少好处,如今,只是拿出一部分,拿出为数不多的一部分,他们就受不了了?”
“那么,那些贫苦人家卖儿卖女,卖房卖田的时候,他们就受得了了?”
“还说对庶民百姓有很大的危害,他们会上缴更多的钱粮,都是狗屁之言!”
“发生这些事情的地方官员,都给直接革职,那些豪强绅衿之家,也都应该处理掉。”
“这般好的国策,被他们这样折腾和糟蹋。”
“着实可恶。”
“着实可恨。”
“……”
“唉,那也是我一直打定主意不愿意长久待在京城,希望外放的缘故。”
“朝廷的许多国策和心思,大都是不错的,偏偏在推进、落下的时候,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如前明张太岳的新政,若能化作制式融入朝廷各处,那么,前明不至于崩溃。”
“如今,出现相似的事情了。”
“朝廷不知会有什么对策!”
“对策!”
“纵然有多么好的对策,地方不给予落实,也都是虚妄!”
“……”
淳峰愈发愤怒和恼怒了。
自己是贫苦人家出身,对于庶民百姓身上的压力和担子最为清楚,在自己身上没有功名的时候,每一岁都要上交家里一半以上的钱粮存余。
上缴之下,所剩寥寥。
若然某一年收成差了,属于朝廷的那部分却不能少,那一岁,也就只能勒紧腰带了。
而今。
若是地丁合一,那么,以自家数亩单薄之田,一岁便可以少上缴一半以上的钱粮。
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相应的,那些豪强绅衿之地,因为家里的良田太多,自然要上缴更多的钱粮。
但!
纵然上缴更多的钱粮,对于那些人家而言,也是不痛不痒的,根本不足以同百姓承受的力量相提并论。
这般……他们都不满意?
也太贪心了。
也太欺负人了!
弄出那些手段,是希望朝廷将旨意收回去?是希望没有那样的事情发生?是希望他们的日子如旧?
继续的兼并田亩?
继续的少上缴钱粮?
而后!
就如前明了?
就如前明江南的一些人家,纵然朝廷如何变化,他们自岿然不动,待新朝立下的时候,他们还是安享富贵?
早早就看清楚那些人的所思所想了。
早些年,就打定主意。
若是自己举业有成,将来定要外放各地,好好的造福一方,好好的惩处一些豪强绅衿之家。
一个都别想跑!
今岁以来,朝廷推进不少新政,无论是对于官府,还是对于庶民百姓,都是有莫大好处的。
如此都有反对之言?
那么。
那些叫嚣反对的人,杀之,绝对不冤枉。
“朝廷?”
“忠岳兄,消消气,消消气!”
“摊丁入亩,地丁合一的事情,是陛下一定要推进的事情。”
“从我所得消息来看,一些地方推进的不错。”
“也许,直隶之地有这些消息,非涵盖整个直隶,应是一些为数不多的地方。”
“报纸上都刊登了,还是《大楚日报》,想来朝廷很快就会有崭新消息出来的。”
“静待以观。”
“不着急,不着急。”
“地丁合一之事,若说顺顺利利的功成了,也不太可能。”
“有阻力是正常的。”
“解决就好了。”
“先看看朝廷的处理之法。”
“……”
于报纸上的消息,秦钟倒是没有很大的生气。
遍观史书,类似之事,数不胜数,千百年来,变革、新政之事很多很多,由此衍生的事情亦是多相仿。
撑过去了,自然革新有成,自然新政有成。
商鞅秦国变法的时候,便是如此。
而申不害在韩国变法,便是遇到相当阻力,尽管强力推进,取得一定效果,奈何其人身死之后,一切恢复最初。
那些有些远。
稍近一些的便是宋朝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等人。
前明的张太岳新政。
都是遇到相当的难题,有推进,有好处,有收益……,最后,却都是成空。
而今国朝鼎立百年,算着时间,也该革新内政了。
若然没有阻力,反倒不正常了。
现在。
事情都到报纸上了,朝廷明显都知道了。
那么,不出意外,应对之策,已经有了,就看应对的法子如何,能否破解眼前的难题!
“说不定,今儿就能听到一些消息。”
观淳峰还是气愤愤的,秦钟不由一笑,宽慰之,视线一转,落于报纸别的版面上。
“唉。”
“期时诸般道理,我又如何不明白!”
“只是那些豪强绅衿之家,也太贪心了。”
“他们一岁所得成千上万两银子,纵然地丁合一,每岁上缴又能多少?”
“前些日子,我还闲暇算了算,以直隶之地的地丁钱粮税额为引!”
“如果一户人家的土地在十亩以下,一户有四口人,那么,收取丁税的时候,一人约莫是一钱银子!”
“四人,便是四钱银子!”
“地税则是一亩一钱二文左右,如果只有二亩薄田,一岁便是二钱!”
“这般的话,一家人地丁钱粮加在一起,就是六钱银子,加上火耗,约莫一两上下!”
“如果一户人家的土地在百亩以上,人丁在五十口,那么,丁税便是五两银子!”
“地税多一些,按照规制,田亩多者,上户人家所缴更多,一亩在五钱银子,一百亩便是五十两银子!”
“地丁银子加上火耗,则是在六七十两以上!”
“若是地丁合一,摊丁入亩之后。”
“田亩越多,上缴越多!”
“如前者一户四口人家,二亩薄田,一亩也就分摊二分银子,两亩地,也就四分银子。”
“加上火耗,纵然再多,也不会超过一钱银子!”
“先前则是一两银子!”
“少太多太多了。”
“而豪强绅衿之家,则是一亩分摊一两八钱银子!一百亩便是一百八十两!”
“加上火耗,则是超过两百两以上!”
“比起之前的六七十两,多出很多,可……那些银子对他们而言,完全是微不足道的事情!”
“……”
美人图
《红楼群芳谱》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VIP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VIP小说!
喜欢红楼群芳谱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红楼群芳谱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