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轩并非夸大其词,古代捕鱼工具落后,自然环境又好,水里不仅水产资源丰富,体型也不是后世能比的。
就比如新华夏的时候,漫山遍野的野兽,不仅时常有狗熊,老虎和狼群出没,还有成群结队的野猪下山。
那时候各地经常组织围猎,猎杀野兽保护百姓和地里的庄稼。
而这个时代的情况,比起新华夏的时候更甚,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甚至是拍马屁都赶不上那种。
“哎!这么说来,实在是太浪费了,有着大明湖这个无需喂养的养殖场,却无法使用……”海棠遗憾道。
朱轩揉着她的小脑袋笑着说道:“也不能这么说,虽然大明湖里不能养鸭子,但里面的水产丰富啊。”
“捕捞里面的鱼,就能供应城里的鱼肉,这不也是一种资源吗?”
“我们要善于发现资源,更要善于利用资源。”
朱元璋赞同的点点头:“大孙说的没错,大明湖里那么多鱼,若是不捕捞起来才是最大的浪费。”
他说着顿了顿,蹙眉道:“渔民打鱼的渔网还是不太行,不然江南地区拥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市场上的鱼肉的价格却不便宜。”
朱轩当然知道渔网的问题,这个时代的渔网都是粗布加麻绳编织的,不仅容易腐烂,坚韧度也差,而且承载的重量也有限。
“渔网确实是个难题,现如今的渔网都是粗布加麻绳编织的,成本相对较低,但容易腐烂韧度又差。”
“若是换做别的材料制作渔网,成本高昂,渔民根本买不起。”
朱元璋无奈的点点头:“谁说不是呢,如果用兽皮,兽筋或者蚕丝编织的渔网,就完全没有这些问题,不仅耐用不容易腐烂,韧度也很好,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可惜、兽皮或者兽筋以及蚕丝制作的渔网,价格实在是太昂贵了,就算是地主家庭也舍不得。”
不是说地主家庭买不起,而是不值得,谁也不敢保证下网会不会把渔网挂坏。
若是渔网被挂坏,得捕捞多少鱼才能回本啊,投入跟产出不成正比。
地主们一个个都精得跟猴一样,他们怎么会干亏本的买卖。
朱轩思索片刻,沉吟道:“爷爷、捕鱼不一定需要渔网,你可别忘了地笼一样可以捕鱼。”
“地笼?”
“对、就是地笼。”
朱元璋无奈的说道:“大孙、咱知道你弄出来的地笼好好,可地笼捕捞的效率还是太低了,一个地笼也捕不了多少鱼,难道在水里都投放地笼吗?”
“而且、太大的鱼也捕不了,地笼这玩意,也就适合小规模捕鱼,养活一家人罢了。”
朱元璋话里的意思很简单,一个地笼只能装几条鱼,若是大规模投放地笼,那么、整个水面都会插上做标记的杆子,或者是浮漂。
如果真那样做,整个水系都会瘫痪,船只无法通行。
“爷爷、谁说地笼捕鱼的效率低了?不能捕捞那些体型大的鱼了?”朱轩一脸自信的说道:“只要把地笼加大,比如押送囚徒的囚笼,一个囚笼能装下多少鱼?一两米大的鱼也能钻进去。”
这!!!
朱元璋眼前一亮,囚笼他太熟悉了,昭狱那边每天都有囚车进进出出的。
他脑海中浮现囚笼里装满鱼,而且还有一两米长那种大鱼的场面。
想想都忍不住激动。
“小少爷、那么大的地笼重量可不轻,如果里面还装了鱼获,渔民根本拉不起来啊。”海棠纠结道,她见过捕鱼为生的渔民,都是乘坐小船,一个人或着两个人下水捕鱼,根本没那么大力气把加大鱼笼拉起来。
朱轩打趣道:“你是不是傻,在船上安装一个绞轮不就行了,利用滑轮的原理,一个人都能轻松把加大版的地笼拉上船。”
他说着顿了顿,思索片刻之后沉吟道:“制作绞轮可以是铁制的,坚固耐用,但价格昂贵,适用于有钱人家。”
“也能用木材制作绞轮,价格就便宜很多,找个会木工的匠人都能制作出来,价格方面百姓还是承受得起的。”
闻言、海棠眼里全是小星星,一脸仰慕的看着朱轩,自家小少爷实在是太聪明了,比大聪明还要聪明。
“哈哈……大孙这个办法不错,此法可以推广出去,百姓若是学会了,即便粮食产量不行,也不用担心挨饿了。”
“只可惜、大明还有很多地方水资源匮乏 没有河流湖泊……”
马车里的人一路上有说有笑,转眼间马车出了通济门,已经来到了秦淮河畔。
朱轩望着秦淮河上络绎不绝的画舫,心里暗叹,不愧是十里秦淮,六朝金粉的繁华之地。
站在码头上就能听到画舫里传来的美妙旋律,这古典音乐,让朱轩心旷神怡。
一行人下了马车,朱元璋开口问道:“大孙、你想走哪条路线游船?”
朱轩摇摇头:“爷爷你决定就好,孙儿不熟。”
他是真不懂啊,只在历史书上知道十里秦淮,上一世他虽然也来逛过,但没钱去游船的。
朱棣开口说道:“秦淮河全长110公里,有两支源头。一支发源于句容的宝华山,叫句容河;另一支发源于溧水的东庐山,称溧水河。”
“两支在方山汇合,向北流经江宁东山至南京通济门,再分内、外两支,俗称内秦淮河和外秦淮河,出水西门处再次合流,至三汊河口入江。”
“我们可以从内秦淮河开始游船,途径洪定桥、新桥、下浮桥、上浮桥、然后抵达莫愁湖返航,在内秦淮河与外秦淮河交流处,进入外秦淮河,途径长干桥、大报恩寺、雨花桥、凤台桥……在回到这个码头。”
朱棣在京城的时候没少出宫游玩,路线熟悉得一批,他规划的路线比较适合今天的时间,到莫愁湖就返航,不然还能一直往前,抵达长江。
朱轩想了想:“就从内秦淮河开始吧。”
就在朱轩他们商议路线的时候,蒋瓛已经先一步包下了一艘画舫。
这艘画舫不是最小的也不是最大的,算中等,能乘坐二十人左右的规模。
喜欢大明嫡长孙:老朱家的团宠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大明嫡长孙:老朱家的团宠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