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早饭,几人一起动手收拾。
李广和秦书着饭盒去院子里的压水井旁清洗,王玲和黄英则主动把煮玉米糊糊的锅刷得干干净净,锅底的残渣都刮得一干二净。
王玲刷锅时动作细致,黄英在一旁帮忙递抹布,两人配合得倒也默契,显然是不想欠着顾从卿的人情。
顾从卿的行李早就收拾妥当,可另外四人的东西还散落着没归置好。
他们回了各自房间,开始慢悠悠地整理——李广把几件旧衣服叠了又叠,总觉得没放对地方。
秦叔则对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包袱发愁,不知道该往哪儿塞。
王玲和黄英那边屋里也传来窸窸窣窣的收拾声,夹杂着小声的议论。
顾从卿回了男知青房,没什么事做,便躺在床上闭目养神。
他耳朵留意着周围的动静,脑子里却在盘算着崂山村的情况,琢磨着大队长和点长的态度,总觉得这村子里藏着些不简单的事。
“哎,我说,”李广一边把一件打了补丁的衬衫塞进布袋,一边对秦书说,“咱们带的东西不少,没个箱子装着实在不方便,回头怕不是要受潮。”
秦书点点头,拍了拍手里的搪瓷缸:“可不是嘛,我这缸子都快没地方放了。
要不找顾同志一起去问问,村里有没有卖箱子的?”
两人收拾完,走到顾从卿床边。
李广试探着问:“顾同志,要不要去村里看看有没有卖箱子的?
我觉得我们需要箱子放东西。”
顾从卿睁开眼,坐起身,目光扫过两人期待的神情,点头道:“行。再去问问黄英和王玲吧,咱们都是新知青,一起行动最好。”
他心里想着,正好借这个机会熟悉一下村子,顺便看看村民的情况,总比闷在知青点里强。
秦叔咧嘴一笑:“还是顾同志考虑得周到!我这就去叫她们。”
说着便快步往女知青房间走去。
没过多久,五人聚在院子里。
王玲听说要去村里,眼睛亮了亮:“正好想去看看村子什么样,我也得买个东西装衣服。”
黄英也小声应和:“我也去。”
于是,五个新知青结伴出了知青点,沿着村里的土路慢慢往前走。
路两旁是低矮的土房,偶尔有几个扛着锄头的村民经过,好奇地打量着他们,眼神里带着审视和几分疏离。
顾从卿走在中间,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四周,心里对这个偏僻的村子又多了几分探究。
他们五个出了知青点,沿着村里的土路往深处走。
路面坑洼不平,脚下的黄土被踩得松软,偶尔能看到几只鸡在路边啄食。
阳光暖暖地洒下来,照在土墙上泛出淡淡的黄,远处传来几声狗吠,衬得村子格外安静。
这时候已近中午,不少村民扛着农具往家赶,准备生火做饭。
不远处,几个穿着打补丁蓝布褂子的婶子结伴走着,胳膊上挎着竹篮,里面装着刚割的野菜,一边走一边唠着家常。
看到顾从卿他们几个陌生面孔,婶子们齐刷刷停住了脚步,眼神里带着好奇和审视,上下打量着这几个城里来的知青。
一个胖婶子眯起眼睛,目光在他们的衣服上打转。
另一个梳着发髻的婶子则拉了拉身边人的衣袖,几人凑在一起,嘴唇动着,声音压得很低,不知道在嘀咕些什么,脸上还带着几分微妙的笑意。
顾从卿见状,挑了挑眉,心里了然——这偏僻村子里来了新人,难免会引起围观。
他转头看向李广,用眼神示意了一下。李广向来活络,立刻心领神会,脸上堆起笑容,快步走上前去。
“各位婶子好,”李广的声音透着几分客气,“我们是新来的知青,刚到村里。
想问问咱们村里有谁家能做木工活吗?
我们想打几个箱子放东西。”
婶子们这才停止了嘀咕,那个胖婶子往前站了一步,上下打量了李广两眼,开口道:“哦,是新来的娃子啊。
做木工活?
村东头的老王家会点,他以前在镇上学过几天木匠活,打个柜子、箱子啥的还行。”
另一个婶子补充道:“不过老王家今天怕是没空,他男人去山上了,得等傍晚才回来。
你们要是不急,晚点再去问问。”
李广连忙点头道谢:“谢谢婶子们,不着急不着急,我们就是先问问。”
胖婶子又笑了笑,眼神往顾从卿他们几个身上扫了一圈,问道:“你们就是昨天后半夜才到的那几个知青吧?
听大队长说你们从公社走了六个钟头,可把你们累坏了吧?”
“可不是嘛,”秦书在一旁接话,揉了揉腿,“现在腿还疼着呢。”
婶子们听了,脸上露出些好笑的神色。
梳发髻的婶子笑着说:“这路是远,委屈你们这些城里娃了。
到了咱村就是一家人,有啥难处尽管开口。”
顾从卿站在后面,没说话,只是默默听着,眼神平静地观察着婶子们的神情。
谢过婶子们后,五人继续往前走,身后还传来婶子们的议论声,隐约能听到“城里来的”“细皮嫩肉”之类的字眼。
李广回头看了一眼,笑道:“这村里婶子还挺热心。”
顾从卿淡淡道:“先找地方熟悉熟悉,傍晚再去老王家。”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让人信服的沉稳,几人听了,都点了点头,跟着他继续往村子深处走去。
他们一路往村东头走,顺着刚才婶子们指的方向,很快就找到了老王家。
那是一间看起来还算整齐的土房,院门口堆着些劈好的柴火,院墙头上爬着几株豆角藤。
老王的媳妇刚从地里回来,围裙上还沾着泥土,正忙着往灶房里抱柴。
听到他们说明来意,她脸上立刻堆起热情的笑,拍了拍手上的灰:“哎呦,找对地方了!
咱们村啊,就我家老王有这好手艺,打出来的箱子结实着呢。”
她领着几人在院子里站了站,指着墙角堆着的几块木板说:“你们看,这都是上好的木料。
等晚上老王下工回来,你们再来细说。
放心,到时候婶子肯定让你们叔给你们个实在价,不能坑了你们这些城里来的娃。”
几人连忙道谢,又客气地说了几句,才从老王家出来,往知青点的方向走。
这时候,日头已经偏西,村里上工的村民们陆陆续续下工了。
男人们扛着锄头、扁担,女人们挎着篮子,三三两两地往家赶。
看到顾从卿他们几个新知青,所有人的脚步都慢了半拍,目光齐刷刷地投了过来。
那眼神很是奇怪,带着一种审视,又像是打量什么稀罕物件,甚至隐隐透着点像打量“唐僧肉”似的热切,看得几人浑身不自在。
顾从卿能感觉到那些目光在自己身上扫来扫去,从头发到鞋子,几乎没放过任何细节,像是要把他们的来历、底细都看穿。
尤其是黄英和王玲,两个姑娘被看得脸颊发烫,下意识地往男生身后躲了躲。
那些落在她们身上的眼神格外露骨,带着毫不掩饰的探究,仿佛在评估什么“所有物”,让她们心里发毛。
王玲悄悄攥紧了黄英的手,低声说:“快走,回去吧。”
李广和秦书也觉得不自在,加快了脚步,嘴里嘟囔着:“这村里的人咋这么看咱们?”
顾从卿走在后面,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皱。
他不动声色地回视那些村民,目光平静却带着几分锐利。
被他看的村民们大多移开了视线,只有几个年纪大的还直勾勾地盯着,嘴角甚至挂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笑。
顾从卿心里越发觉得不对劲,这村子的氛围太奇怪了,热情里透着疏离,好奇中藏着审视,像是一张无形的网,刚进来就被罩住了似的。
“别回头,往前走。”顾从卿低声对前面的人说,声音不大,却带着让人安心的力量。
几人加快脚步,几乎是逃也似的跑开。
直到那一道道黏在背上的目光才消失,几人才松了口气。
黄英捂着胸口,小声说:“他们……他们怎么那样看咱们啊?”
顾从卿沉声道:“这里的情况,可能比咱们想的要复杂。”
他心里清楚,这绝非普通的好奇,背后一定藏着什么,而他们这些外来的知青,怕是要格外小心了。
喜欢四合院:我,十岁称霸四合院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四合院:我,十岁称霸四合院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