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我有一个现代小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8章 复请封禅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甘露殿内,以高表仁为首的遣倭使已经到了。

经过几人的陈述,与飞鸽传书大差不差,最后李二大骂高表仁“无绥远才”,欲罚其俸禄两年,被王远拦下。

王远说道:“陛下,倭国乃弹丸小国,其天性如此,表面上臣服于大唐,若是其学会咱们的技术,强大之后,必会侵我中原,自以为与大唐海路遥远,大唐对其无可奈何,殊不知我大唐已立于世界之巅,区区倭国,灭之不费吹灰之力。表仁出使代表着堂堂天朝上国,正该有如此的风骨,虽未完成陛下使命,却也是有功。”

一席话说的众连连点头,这些话李二几人早就听王远说起过。

李二只不过是吓唬一下高表仁,打一棒子,再给个甜枣,对高表仁几人给予嘉奖。

高表仁毕竟是隋朝宰相高颎第三子,娶隋文帝孙女大宁公主为妻,获封渤海郡公,家世显赫,隋朝时因政治原因高颎被杀,高家被贬蜀地,归唐后封为新州刺史,也是一方大员。

高表仁赶紧谢过李二和王远。

挥退了其他使者,留下了高表仁,与众人商讨倭国之事。

让王有德取来地图,贴到墙上,王远拿起一根小教鞭开始了小课堂。

“倭国常年地震,每年少则十数次,多则数十次。经不良人探察,在这个位置有座银矿,储量多少暂且不知,总之绝对非常庞大,其规模完全值得灭掉倭国,而倭国坐拥宝山却还不自知。”

李二与众臣对视一眼,开口问道:“玄龄,你怎么看?”

房玄龄拱手说道:“既然倭国不知此事,那这一战必须要打,毕竟倭国天皇对陛下不敬,也算师出有名。打下倭国之后还能直接用倭国奴隶开采银矿,可以说是一本万利。”

杜如晦说道:“确实如此,只是海路遥远,不知是否会有风险?”

众人看向高表仁,高表仁连忙开口说道:“确实有风险,若是遇到大的风浪,咱们的大船也不一定安全,好在老臣出使之时正值冬季,据沿海渔民所言,大的风浪大多发生在夏季。”

众人齐齐点头,心中有数了。

李靖说道:“毕竟是出海作战,领军之人还得劳烦灞国公,只是打下倭国之后,还要派军驻守。”

李二颔首,扫了眼王远,故意问众人说道:“诸卿,有何推荐?”

众人齐齐看向王远。

王远嘴角微抽,暗道,这群老狐狸!

“陛下、各位大家,看来小侄责无旁贷了。另外李德奖已经三十多岁了,不适合再呆在特种兵了,他连年出海,熟悉海战,不如让他跟随,再加上处默、宝琳两部,定能一举拿下倭国,到时让李德奖负责镇守倭国如何?”

众人齐齐点头,互相议论着。

“灞国公言之有理。”

“确实如此!”

“是该让后辈们试试了!”

“以前都是小打小闹,应该让他们历练一下!”

“老臣附议!”

王远撇撇嘴,心中暗忖,谁不知道他们中适龄的子嗣大多都在程处默和尉迟宝琳的队伍中?以至于刷资历的金吾卫都变成了这两队的特战队,使得金吾卫变成了第二选择。

这种混战功的差事谁都不好意思开口,只有王远来说了。

这些人都是位及人臣,几乎升无可升,无非是想给后代搏一个荣华而且,有这样一个机会自然不容错过。

李二自然也看出了他们的心思,毕竟都是自己的心腹,为了朝堂稳定,也乐的给他们机会,开口说道:“此事就这么定了,等李德奖出海回来,由王爱卿负责筹备和训练。”

“喏!”

翌日早朝,忽然接到飞鸽传书,静州獠人反叛。

李二大怒,开口问道:“离静州最近之军有谁!”

杜如晦起身说道:“启奏陛下,右武卫将军、郕国公李子和正在延州,另外,程知节正在岭南返程,这二部人马离的最近。”

李二怒道:“传书诏令李子和、程知节,即刻前去平叛,反叛獠人全部杀无赦!”

静州在现今的四川普济镇大营坝,下辖清化、地平、大牟三县。

王远起身说道:“陛下息怒!静州獠人最多千八百人,反叛者更少,何必劳师动众?如今我大唐正在大炼钢铁,何不将他们抓起来挖矿?”

杜如晦说道:“陛下,灞国公所言及是,以新修正的律法,只诛首恶,其余之人按所犯之罪轻重,判其劳改。”

李二打开龙珠杯,灌了一大口茶,压7怒火,说道:“准奏!”

没过几日,果然收到传信,李子和率部平叛,斩杀一百余,俘虏五百余,挖矿人手又添不少。

同时程知节也从岭南返回长安,李二龙颜大悦,大宴群臣,以至于早朝百官都有些宿醉。

朝堂之上,以李孝恭、武士彟为首的几位官员复请李二封禅,这次遭到百官的赞成,李二半推半就,答应下来。

谁知魏征当即起身反对,王远嗑着瓜子看热闹。

李二始料未及的半路没杀出个程咬金(程咬金是支持李世民封禅的),却杀出个魏玄成,便十分不悦,连问魏征六个问题。

“公不欲朕封禅者,以功未高邪?”

“高矣!”

“德未厚邪?”

“厚矣!”

“中国未安邪?”

“安矣!”

“四夷未服邪?”

“服矣!”

“年谷未丰邪?”

“丰矣!”

“符瑞未至邪?”

“至矣!”

李二的六个问题掷地有声,每一个问题,魏征都给出了肯定答案,但仍坚持反对封禅。

李二不解,问其原因,魏征则给出了令他无法反驳的理由。

第一,隋末唐初常年征战,人口锐减,到贞观六年时尚未恢复到隋文帝开皇年间的水平。盛世表象下,是国家粮库空虚的现状。

第二,圣驾东去泰山,必然文臣武将、骑兵车辇跟随,浩浩荡荡规模宏大,劳民伤财,非贤君所为。

第三,陛下封禅泰山,则各国君主咸集,夷族首领也要前来观礼恭贺,这会给戎狄进入大唐腹地提供可乘之机。

第四,长途跋涉需要钱,举办典礼需要钱,赏赐夷族首领也需要钱,而这些钱都是民脂民膏,最终都会转嫁到百姓身上,成为百姓的沉重负担。

喜欢大唐,我有一个现代小镇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大唐,我有一个现代小镇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