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主那位朋友有一个硬性要求:必须一次性结清所有款项,不能有丝毫拖延。因为他要运来的这些东西,都是瞒着家里人偷偷准备的,他不想节外生枝,惹出什么不必要的麻烦。
房间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杨明和李莉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到了同样的情绪,这是一个机会,但也伴随着不小的挑战。
杨明压低声音,对李莉说道:“你问问时间地点,货物大概品类数量,让他预估个价出来。”
李莉会意,立刻将杨明的意思转达给了电话那头的老外摊主。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摊主才支支吾吾说道:“东西……东西可以直接运到你们指定的地点。至于数量和品类,我……我也说不好,因为我也不知道他会拿来什么物品。”
李莉眉头一蹙,这话说了等于没说,心里顿时升起一丝不悦。
摊主似乎察觉到了她的不满,连忙补充道:“就是……就是有个事情。这次我不参加,只是作为一个介绍人,带他过去。那么……我需要收点佣金。你们要是同意,给我五百镑就成。”
电话挂断后,房间里再次陷入了沉默。杨明和李莉对视一眼,他缓缓开口:“佣金倒是小事,关键是东西。”
李莉点点头,“是啊,万一他带一堆破烂来,咱们岂不是白忙活一场?”
杨明沉吟片刻,笑道:“不会的,和他的两次交易,物品质量没得说。再说了,他要是有本事做局坑人,也不会沦落到在地下旧货市场鬼混了。
明天,咱们带上老爸一起过去,让老爸也认识他们一下,以后再有机会,让老爸和他们联系。”
李莉点点头:“行,反正约定的地方离这里不远,带上他也方便。我明天一早给吴姨打电话,让她过来带孩子。”
杨明伸手关掉了床头灯,房间顿时陷入一片黑暗,不一会儿,哼哼唧唧声音响起……
第二天一早,杨建军起床后,先去看了看熟睡的孙子,然后才慢悠悠地洗漱。
他正准备去厨房弄点早餐,就听到储物间里传来“哗啦啦”的翻找声,还夹杂着儿子的说笑声。
他走过去一看,见杨明和李莉正有说有笑地收拾着。地上摊开了几个旧箱子。
“这是在干嘛呢?”杨建军有些好奇地问。
看到杨建军,李莉立刻笑着问好:“您起来啦!今儿吴姨来带孩子,您老跟我们去外面一趟。您儿子联系了一些老玩意儿,他心里有些不放心,想带着您一起去,给把把关。”
杨建军听了,摆摆手,不以为意地说:“有什么不放心的?无非就是看看价值多大罢了。既然是老玩意儿,看中了就放心大胆拿下。人呐,想事情多了,就会患得患失起来。”
杨明笑呵呵凑过来:“您这心态要得!没想到您到了国外,心态倒比以前好多了。看来,您是彻底活明白了。”
杨建军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来,叹息一声:“你是没到年纪,到了一定年纪,想法就会变成熟。得也罢,失也罢,患得患失误年华。凡事该做尽管做,得了最好,失了也没啥。成也罢,败也罢,莫以成败论高下……”
他看着儿子,意味深长继续说道:“人生啊,就像你做买卖,有赚就有亏。不能因为怕亏,就不敢下手。关键是要对得起自己的心,做了就不后悔。”
“您说得对,”杨明收起笑容,认真点点头,“那咱们一会儿就出发?”
杨建军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灰尘:“行!我也去开开眼,看看你们说的‘老玩意儿’到底是什么宝贝。”
一家人简单吃了早餐,便开始分头准备。李莉去卧室换衣服,杨明则把车钥匙揣进口袋,又检查了一遍钱包。
不一会儿,吴韵卿如约而至,李莉将孩子托付给她。一切准备就绪,三人一起出了门,驱车前往约定地点。
约定的地方在伦敦城外,一片空旷的荒地。
杨明停好车,看了看表,离约定时间还有十来分钟。
他招呼道:“先下来透透气。等会儿他们来了,咱们要沉住气,记住,让他们先开价,咱们只管专心看东西。要是东西真不错,咱们再……”
话还没说完,一阵刺耳引擎声由远及近。一辆皮卡风驰电掣冲了过来,在他们面前猛地刹住,发出“吱”的一声。
车门打开,那个老外摊主跳了下来,热情打招呼:“嗨!你们好!这位是我朋友皮克,东西都是他的。咱们别站着了,先看看货怎么样吧!”
皮克也跟着下了车,他身材高大,沉默寡言,只是冲杨明他们点了点头,便转身去打开皮卡后斗。
杨明深吸一口气,和老爸对视一眼。杨建军不动声色“嗯”了一声,示意儿子放心。
随着后斗门被放下,几只用防水布包得严严实实包裹露了出来。
“两包瓷器,一包画轴,你们自己打开看吧。”皮克让开身子,示意他们上前。
杨明深吸一口气,蹲下身,小心解开其中一个包裹的绳子, “爸,这包像是瓷器,您拿到一边看,我先看看那包画轴。”
杨建军接过包裹,在旁边空地上仔细查看。他逐一取出里面的物件,用手指轻轻摩挲着瓷器的胎釉,不时用袖口擦拭掉上面的浮尘。
“嗯,都是些瓷器杂件儿,有些是外销瓷。”他缓缓说道,“总体来说,东西不错,但没有太好的,比普货强,比真正珍品差点儿。”
与此同时,杨明已经打开了另一个包裹,里面整齐码放着几卷画轴。他小心抽出一卷,在膝盖上摊开。
“大部分是明清时期花鸟画,作者不详。”他一边看一边说,“不过……这里有几幅署名的。”
他眼睛亮了一下,将几幅画抽出来单独放在一边:“这两幅署名是王履,还有一幅是边景昭。”
听到这两个名字,一直沉默的李莉忍不住问道:“这两个名字……很有名吗?”
杨明抬起头,微微一笑:“懂行的人都知道他们。尤其是王履,他主张‘师法自然’,他的《华山图册》可是国宝级作品。”
喜欢杨明实录:从穿越八十年代开始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杨明实录:从穿越八十年代开始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