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的旨意,终究还是没能颁布。
或者说,是淹没在了接下来一连串让人应接不暇的“意外”之中。
三十里外,李承乾勒马停步。
他眺望着长安城的方向,那座雄伟的都城,此刻在他眼中,却像是一只蛰伏的巨兽,充满了未知与危险。
“殿下,已经到了。”薛仁贵策马上前,声音洪亮。
李承乾点了点头,深吸一口气,感受着这带着泥土气息的空气。
他知道,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刚刚开始。
他抬手示意,身后的百骑立刻列阵。
阳光洒在他们锃亮的盔甲上,反射出刺眼的光芒,仿佛是一支钢铁洪流,蓄势待发。
李承乾从怀中取出一本厚厚的册子,那是各地献上的“图纸”汇总。
这些图纸,是百姓们的心血,也是他李承乾重返东宫的“通行证”。
他翻开册子,一页页仔细地审阅着。
每一张图纸上,都凝聚着百姓的智慧和期望。
他拿起笔,在每一张图纸上都认真地批注着。
“凡献技者,记功一等,待东宫重开,赐匠籍。”李承乾一笔一划地写下这句话,语气坚定而充满力量。
他知道,这些工匠,将会是他未来成就大业的重要基石。
“殿下,已经安排妥当,工匠们连夜赶制‘火信匣’。”薛仁贵在一旁低声说道。
李承乾点了点头,嘴角微微上扬。
他要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宣告他的归来。
夜幕降临,长安城笼罩在一片寂静之中。
在距离长安城不远的一处秘密工坊里,工匠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
他们按照李承乾的指示,连夜赶制着一件特殊的“礼物”——火信匣。
这火信匣,以铁穗犁为形,象征着农耕和百姓。
匣子内部,则藏着百地农夫联名的请愿书、火器工坊布局图副本,以及那枚烧制陶印。
匣顶,则刻着四个大字:“民火承乾”。
这不仅是一件礼物,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民意,一份李承乾与百姓之间心照不宣的约定。
与此同时,在长安城的另一边,长孙无忌正在进行着一场不动声色的“布局”。
早朝之上,长孙无忌突然提出,东宫遭遇火灾后,需要“净地三日”,以驱散邪气。
他建议“暂闭宫门,停诸司查档”,以免影响东宫的“净化”。
他的提议,看似是为了东宫着想,实则却是为了给李承乾的归来创造机会。
在朝议结束之后,长孙无忌悄然将“火信匣”提前送入东宫旧库,并且秘密交给了徐惠,让她藏于佛堂的地砖之下。
“今夜子时,火信入宫,门由你开。”长孙无忌看着薛仁贵,语气严肃地说道。
薛仁贵颔首,”
子时,夜深人静。
东宫之中,徐惠悄悄地来到佛堂。
她点燃了三支火把,然后将它们插入佛堂地砖上的暗孔之中。
这暗孔,与地库的通风道相连。火光顺着通风道,映出微弱的光芒。
在宫墙之外,薛仁贵遥遥地看到了这信号。
他立刻下令,让亲兵抬着“火信匣”来到东华门。
“奉工部令,送农政重修要件入宫!”薛仁贵高声喊道。
守门的宦官想要阻拦,却被薛仁贵按住了剑柄:“长孙公亲批,误时者斩!”
“火信匣”顺利地进入宫门,然后被直接送到了佛堂。
而此时,在掖庭宫中,武媚娘也得知了“火信入宫”的消息。
她连夜沐浴更衣,然后将一柄小铁锤——那是杜君卿所赠,用第一炉新铁打造——缠在了臂上。
这把小铁锤,不仅是一件武器,更是她决心改变命运的象征。
她又取出了《农器改良札记》的残页,贴身藏好。
这残页,是她了解李承乾思想的窗口,也是她未来在东宫立足的资本。
次日清晨,武媚娘早早地来到了掖庭宫门。
她看到徐惠捧着匣子,从东宫的方向走来。
她毫不犹豫地跪倒在地,拦住了徐惠的去路。
“婢子武媚娘,愿持锤为奴,入东宫效力。”武媚娘的声音清脆而坚定。
徐惠凝视着她良久,似乎想要看穿她的内心。
最终,她点了点头:“可。”
武媚娘的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与此同时,李承乾正站在长安城外的一处高坡上。
他眺望着东宫的方向,心中充满了期待。
按照计划,现在东宫应该已经燃起了“民火”,那将是他重返东宫的信号。
然而,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东宫的方向,却依旧平静如常,没有丝毫火光出现。
李承乾的心中,开始感到一丝不安。
就在这时,他忽然看到,远处一骑飞驰而来……
高坡之上,李承乾眉宇紧锁,东宫方向静谧如常,仿佛之前的运筹帷幄都成了空谈。
远方尘土飞扬,一骑快马如离弦之箭般射来,正是薛仁贵亲兵。
“殿下!东宫佛堂地砖拓文!”亲兵气喘吁吁,双手呈上一卷拓印。
李承乾展开细看,原本的三道火光连线,竟被人为挪动,形成一个大大的“开”字!
他嘴角勾起一抹弧度,眼中精光爆射,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有趣,看来有人等不及了。”他轻抚剑柄,仰天长笑,“门已开,火已燃,我不入宫,宫自迎我!”
说罢,李承乾翻身上马,卸去盔甲,丢掉旗帜,只拎起那具象征着民意的铁穗犁,策马缓缓走向长安。
身后百骑如同钢铁雕塑般静默跟随。
“承乾爷回来了!”消息如同野火般在百姓间蔓延开来,他们扶老携幼,争相涌向官道,只为一睹太子风采。
风起,吹动着李承乾的衣袍,也吹动着百姓心中那团名为“希望”的火焰。
城郊,星星点点的火光逐渐汇聚,那是百姓自发点燃的火把,呼应着东宫那扇已经开启的“门”。
“殿下,我们现在……”薛仁贵策马上前,低声问道。
李承乾没有回答,只是勒住缰绳,遥望长安城墙,嘴角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轻声说道:“去把那个东西抬过来……”
喜欢大唐:全能太子,李二直呼内行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大唐:全能太子,李二直呼内行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