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南明崛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66章 铁与血的棋局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铁与血的棋局》

乌拉尔山脉的暴风雪在这年深冬达到顶点,鹅毛大的雪片砸在哥萨克木质哨塔上,将了望孔封成琥珀色的冰窟。

多尔衮的鎏金狼头纛旗是在黎明前插上去的,旗杆底端还带着罗刹哨兵的冻僵血渍,十七岁的镶黄旗巴图鲁鄂尔泰用马刀劈开最后一道木门时,哈气在护目镜上结成冰花,只见十二具哥萨克尸体呈环形倒在火塘边,他们的火绳枪都指向北方 —— 那里是多尔衮的中军大帐。

“大汗,这帮红毛鬼临死还想给沙皇报信。” 鄂尔泰踢开脚边冻硬的信鸽尸体,羽毛上的墨字尚未冻透,“他们管咱们叫‘草原铁魔’。”

貂皮大氅下的多尔衮发出低笑,手指摩挲着燧发枪柄上的缅甸红宝石。

这柄伦敦造的火器是三年前从福建海商手里截获的,扳机处还刻着东印度公司的缩写,但现在枪柄内侧刻着满文的 “灭虏” 二字。

他用马鞭挑起最后一个尚有气息的哥萨克俘虏,铁制鞭鞘刮过对方胡须时带下几缕冻僵的毛发:“告诉你们沙皇,从叶尼塞河到里海的草原,都是我建州女真的牧场。等什么时候哈萨克的雪化了 ——” 他突然贴近俘虏青紫色的耳垂,“本汗的马粪会把莫斯科的石板路烫出坑来。”

地动般的轰鸣声从西南方向传来,三十辆镶铁木轮车正在碾碎结冻的伏尔加河支流。

每辆车由八匹三河马拉动,车轮边缘嵌着从波斯商人那里换来的精钢钉,在冰面上犁出火星。

车厢里的英国线膛炮裹着牦牛皮,炮身上的东印度公司徽章已被酸液蚀去,取而代之的是狼首吞日的图腾 —— 这是多尔衮特意让汉人工匠设计的,他要让欧洲人知道,来自东方的游牧者不仅会弯弓射雕,更懂得驾驭他们的钢铁文明。

“大汗!” 镶蓝旗斥候的黑马冲进营地,马蹄铁在冰面上打滑,“明国密探在阿拉木图得手了!他们连罗刹人的意大利技师都一起带来了!”

多尔衮的瞳孔骤然收缩。

三个月前,他在库伦遇见的那个戴着西洋眼镜的明国商人,曾信誓旦旦说能截获这批从鹿特丹运往莫斯科的军火。

当时他以为这是李奇的缓兵之计,没想到广州的新政权真的让葡萄牙人当了一回 “运输大队长”。

他突然抽出燧发枪,对着天空连开三枪,枪口的硝烟在雪地上画出猩红的轨迹:“传令下去,让墨尔根代青带着重装甲兵连夜出发,天亮前必须拿下叶卡捷琳堡。告诉那些意大利人,只要教会咱们铸造开花弹,本汗赏他们每人十个喀山美女。”

当北方的狼旗在冰雪中猎猎作响时,珠江口的蒸汽轮船正喷吐着白色烟柱。

广州大元帅府的议事厅里,十八盏荷兰进口的煤气灯将穹顶的蟠龙藻井照得雪亮,三百名议员胸前的珐琅徽章在灯光下泛着微光 —— 绿色代表立宪派,红色代表保皇党,而金色的主席团席位上,李奇手中的黄铜振堂木即将落下。

“肃静!” 总理大臣张汉的声音在穹顶回荡,他胸前的绿水书院徽章边缘已磨得发亮,那是跟着李奇从绿水山寨起事一路打到印度尼罗河畔的勋章,“现在进行《皇权限制法案》第三项条款表决:所有宗室亲王不得担任军职、不得参与关税厘金征管。赞成者举绿牌,反对者举红牌。”

“且慢!” 桂林靖江王朱亨嘉的蟒袍带起一阵风,四爪金龙纹在落地灯下投下巨大阴影,“太祖高皇帝定下的亲亲之谊,难道要在我们这代人手里断绝?” 他转向右侧的保皇党议员,袖口的东珠手串叮当作响,“诸位难道忘了,当年成祖皇帝五征漠北,靠的正是宗室亲贵的铁血丹心!”

李奇轻轻转动手中的地球仪,鎏金的马六甲海峡在他掌心掠过。

自三年前在绿水书院从满清手中救出这位朱明后裔,他就知道保皇党不会轻易放弃特权。

此刻他看着朱亨嘉腰间的绣春刀 —— 那是弘光帝赐给靖江王府的信物,刀柄上的蟠龙纹已被磨得模糊,却依然被这位王爷当作权杖般紧握。

“王爷说的是。” 李奇突然露出微笑,手指划过波斯湾的沙盘,“所以本帅提议,将‘天子守国门’的祖训发扬光大。如今我大明的国门,已从山海关推进到霍尔木兹海峡,阿曼群岛的灯塔上正飘着咱们的龙旗。”

他猛地掀开身后的地图,红海沿岸的据点星罗棋布,“听闻王爷弓马娴熟,不如去亚丁湾镇守?那里的阿拉伯弯刀,可比朝堂上的唇枪舌剑更适合宗室亲贵。”

哄笑声中,绿牌如林升起。

朱亨嘉的脸色青白交加,手按在绣春刀上却不敢拔出 —— 他知道议事厅外的粤军卫兵腰间,别着的是最新式的广州产针发枪,而楼下的码头,二十艘蒸汽铁甲舰正枕戈待旦。

第聂伯河的冰层在午夜开裂,冰排撞击声如同巨人击鼓。

多尔衮站在临时搭建的木制棱堡上,看着哥萨克骑兵的套马索缠上满洲盾车。

这些用西伯利亚松木制成的盾车足有两丈高,外层蒙着浸过桐油的牛皮,此刻正被四十名巴图鲁推着缓缓前进,车轮碾碎的冰块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沙皇的炮手在哭呢。” 意大利工程师伽利略?马尔蒂尼搓着冻僵的手指,他的威尼斯口音在寒冷中变得含混,“他们说从未见过用棉被当盔甲的军队。”

多尔衮瞥了眼这个留着小胡子的欧洲人,他的皮靴上还沾着喀山的积雪。

三天前,当马尔蒂尼在叶卡捷琳堡地窖被发现时,怀里还抱着一本《论炮兵射击诸元》,封面上用俄文写着 “献给伟大的罗曼诺夫王朝”。

此刻这位工程师正在指导满洲炮手调整炮口仰角,炮架上的狼头图腾在月光下投下狰狞阴影。

“告诉那些红毛炮手,” 多尔衮突然指向盾车后的步兵方阵,“当他们的铅弹打在浸过冰水的棉被上时,就像打在女真勇士的骨头上。” 他看着第一排重步兵举起一人高的楯刀,楯面上的狼图腾露着凶光,“等会儿冲锋时,让咱们的‘铁浮屠’踩着哥萨克的肠子前进 —— 就像当年在萨尔浒踩碎明军的甲胄。”

棱堡上的罗刹守军开始慌乱,他们的滑膛枪在百步外就失去准头,而满洲军队的鹰扬铳却能在八十步内洞穿胸甲。

当第一辆盾车撞上棱堡木门时,多尔衮举起燧发枪,瞄准了城头的双头鹰旗帜。

枪响的同时,三十六门英国线膛炮发出怒吼,实心炮弹将棱堡石墙轰出巨大缺口,碎砖混合着罗刹士兵的肢体飞上半空。

“大汗!波兰翼骑兵从左翼包抄!” 鄂尔泰的报告被炮火声撕裂。

多尔衮却突然大笑,指向北方的地平线:“让他们来。告诉吴克善,把咱们的‘草原火牛阵’亮出来 —— 那些插着羽毛的红毛鬼,该尝尝咱们建州的火油了。”

当翼骑兵的羽翼在月光下闪现时,三百头驮着硫磺火油罐的犍牛突然从雪原深处冲出,牛尾的火把将雪地映成血色。

哥萨克骑手的惊呼尚未出口,火牛已撞入骑兵阵,爆炸的火油将羽翼燃成火炬,惨叫声中,波兰骑士的长矛还未举起,就被烧成焦黑的雕像。

棱堡陷落时,多尔衮坐在缴获的沙皇座椅上,看着跪在面前的波兰贵族。

他用佩刀削着冻梨,果肉的甜香混着血腥气在空气中弥漫:“告诉你们国王,下次送礼物时,记得连立陶宛的琥珀一起送来。”

他突然扔出半块冻梨,砸在贵族胸前的十字勋章上,“还有,把基辅的东正教堂打扫干净 —— 本汗要给李奇留间领事馆,就像他在广州给我留的商行那样。”

广州十三行的码头上,柴婉儿蹲下身捡拾散落的《立宪纲要》,粤语版的铅字在月光下泛着墨香。

她的袖口掠过醉汉掉落的怀表,表盘上的东印度公司徽章闪了一下,等她抬头时,那个戴着金边眼镜的罗刹人已消失在货栈阴影里。

“小姐,您没事吧?” 挑夫阿福慌忙扶住她,扁担上的瓷器箱叮当作响,“这些红毛鬼最近总在码头晃荡,听说西班牙人的舰队就在马六甲 ——”

柴婉儿突然注意到怀表链上的莲花纹刻痕,那是三年前广州莲花造表厂的标记。

她迅速收起怀表,沿着青石板路追去,橡胶底鞋在巷口的水洼里溅起水花。

转过第三个货栈时,她听见葡萄牙语的低语从废弃的茶叶仓库传来:“王爷放心,只要您给我们最低关税,我们的舰队就能化身商船 ——”

仓库门缝里透出的灯光映出朱亨嘉的轮廓,他正在抚摸一箱燧发枪,枪管上的葡萄牙王室徽章在摇曳的火光中忽明忽暗。

柴婉儿按住腰间的勃朗宁手枪,突然听见身后传来熟悉的咳嗽声 —— 总理大臣张汉的身影从阴影中浮现,手指放在唇边做了个噤声的手势。

“大帅已经知道了。” 张汉低声说,看着仓库里正在点数汇票的葡萄牙商人,“朱亨嘉以为用自行车厂的配额换银子,就能重建靖江王府。他不知道,那些所谓的‘葡萄牙盟友’,其实是咱们安插的双面间谍。”

珠江对岸的大元帅府里,李奇正在查看波斯湾的战报。

莫少红送来的密报边角,那朵莲花暗记正在煤油灯下舒展。他想起三年前在武昌城,多尔衮的狼头旗曾在长江北岸掠过,那时他带着绿水书院的新军正收复江南,多尔衮还在北岸抢掠。

“大帅,西班牙舰队在阿曼击沉了咱们三艘商船。” 莫少红的声音带着怒意,“他们居然用英国造的铁甲舰,挂着荷兰人的旗号!”

李奇却突然笑了,手指划过地球仪上的直布罗陀海峡:“正好,我早就想试试江南造船厂的新蒸汽铁甲舰。通知海军部,让‘郑和号’舰队准备启航 —— 咱们去欧洲喝喝咖啡,顺便拜访一下马德里的王室。”

他看着窗外珠江上的灯火,突然想起多尔衮送来的信里写着 “基辅的教堂已备好”,嘴角的笑意更浓了,“顺便把朱亨嘉的‘葡萄牙盟友’一起带上,让那些红毛鬼看看,我大明的议会,不仅能限制皇权,更能让背叛者在铁笼里听候审判。”

当第一缕阳光洒在乌拉尔山脉时,多尔衮的狼头旗已插上莫斯科近郊的丘陵。

他看着南方的地平线,仿佛能看见珠江上的蒸汽烟柱,突然从怀里掏出一袋哈萨克奶疙瘩,递给身边的墨尔根代青:“派人送给广州的李奇,就说 ——”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远处燃烧的罗刹村庄,“就说当年在中原,他击败了我,这次在欧洲,等我恢复元气时,罗刹人会给我当先锋,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冰原上的狼嚎与珠江的汽笛遥相呼应,两个在历史棋盘上博弈的棋手,正将铁与血的棋局,从亚洲草原推向欧洲海岸。

而在这盘跨越大陆的棋局中,唯一确定的是 —— 属于东方的蒸汽与钢铁,已经碾碎了旧世界的锁链。

《南明崛起》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VIP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VIP小说!

喜欢南明崛起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南明崛起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