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贤贵犹豫了,那就得趁着打铁啊,石宽又继续说:
“虽说这被虫子吃掉的稻谷,远比不上涨价的价格,但人总不能只盯着自己眼前三丈远的地方,要看开一点,在适当的时机行点善,那也给自己留下点好名声是不是?”
人之初,性本善。文贵不能说心里还残存着善念,但基本的大义感,还是有一些的。这种出来振臂一挥的事,他也想做一点。现在耐不住左劝右劝,就隐隐心动了。
“好,那我就做一回好事。”
“这就对了,明天我们和你一起去文镇长那,这事还得由你来起头啊。”
罗竖知道自己只是出一张嘴,功劳啊,荣誉啊什么的,自己最好别沾。
文贤贵想要的也正是这些,他弹了弹茶几面,骄傲的说:
“那当然了,我是警务所所长,保护一方平安,这事我不牵头,那谁来牵头啊?”
打定了主意,文贤贵都不等罗竖和石宽第二天早上叫他,当晚离开,就朝文镇长家走去。
到了文镇长那里,话语就变成这样了。说是他看到大多数乡民无米下锅,有忍饥者,抵不住起了盗心,现在警务所里关了好多的偷盗者。照这个形势下去,龙湾镇大乱,不好管理。
他还说去找过石宽和罗竖,商量得出的结果,就是让各村各寨的大小地主,把家里的余粮先借出去,让乡民们先渡过难关。
早在大旱时,文镇长就已经预测到了会有不少人粮食接不上,要忍饥挨饿的,只是他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只有让乡民们活下去,过得好了,那才有税收。现在文贤贵这个建议,倒是可以用一下,以缓燃眉之急。所以他拍桌同意了,让文贤贵第二天把石宽和罗竖叫来一起商量。
文贤贵也乐意呀,他只是有这个心,枝节细末的东西,还是离不开石宽和罗竖的。第二天,就把罗竖和石宽一起召集到了镇公所大楼,商量了诸多事宜。
下午,龙湾镇集市头,石拱桥旁的柳树上,到处都贴满了告示,上面写着:
布告
近岁天时不利,上半年天旱无雨,庄稼歉收;下半年又误农时,难种他物。致使乡民家中缺米,炊具闲置,怨言四起。为保地方安稳,解民燃眉之急,特作如下规定:
一、凡家有余粮三十担以上者,均须开仓借粮,不得无故推脱。
二、各村寨无米之家,可由保长作保借粮,借期一至三年,借一还一,无需付利。
以上行为由警务所监管,望各方遵行,共渡难关。
布告的右下方,盖上了镇公所和文镇长的鲜红大印。
围观的人看了,看得懂的就给看不懂的解释。看不懂的就和旁边人交头接耳,大家都说:
“可以和地主家借粮,借多少就还多少,不需要多还啊。”
“这恐怕是口惠而实不至吧,地主老财的粮是那么容易借的吗?他们要是不借,你咬他的喉啊。”
“你没看布告上写的吗,由警务所监管,警务所是谁呀?文霸三,敢不借试试。”
“文镇长是好官啊,比以前的牛镇长好多了。”
“……”
在街坊邻居议论纷纷的时候,文贤贵人已经来到了五竹寨。今天跟他来的不是连三平,而是邓铁生。
来五竹寨也不是要找岑洁的麻烦,而是要告诉岑洁一家,作为五竹寨的唯一大财主,赵家要按照布告上的规定,借粮给寨里的老百姓。
赵家现在没有男人,就几个女眷在家,听了文贤贵的话,又见邓铁生拿出布告,就贴在他家院墙外,都面面相觑,不敢有过多的言语。
文贤贵还劝了好一会,说这布告对谁都一样,他自己家也对外借粮了。还说这是有镇公所在维持公道的,到时谁家还不起,可以拿旱地房产,或者其他的什么来抵债。
既然所有地主家都一样,那也没办法,纵使有千万不愿意,还是得老老实实服从啊。一家人又命阿福动手,做好吃的招待文贤贵和邓铁生。
文贤贵看岑洁,目光恨不得钻进衣服里去。只是他还是沉住了气,并没有表现出什么过分的。
不过,他却找了个机会,单独对赵老财的小妾秦盼春说:
“赵凯这个人啊,什么都好,只是出到了外面,见到外面的女人漂亮,就记不得了家里的婆娘了?”
秦盼春有些愣住,不过想了一会,还是让自己平静下来,小声的说:
“男人嘛?在外面沾花惹草,我哪管得了。”
“那也是,外面大地方的女人,个个像妖精一样,很会磨人,别说是赵凯了,我也抵挡不住啊。”
文贤贵说赵凯的这些事,就是想挑拨离间。他说出来了,不管秦盼春会不会对岑洁说,那目的都达到了。
从五竹寨回来,那些布告前面已经没围有多少人,这就让文贤贵有些失望了。一问究竟,才知道大家不是不关心布告的事,而是被龙湾镇另一件大事给吸引过去了。
原来啊,陈县长给石宽和文贤瑞面子,已经弄了一艘半新不旧的洋船,就是那种所谓喝洋油的船,已经由范明开回来了。
镇上的人已经见过几次那种船了,但都是别人的,这都是属于他们龙湾镇的,所以大家都聚到了码头上看热闹。
听说了事情的缘由,文贤贵也去了,到了码头,拨开人群走上前,看到范明和文镇长两人在船上左看右看,像是欣赏一个美女一般。
文镇长高兴,见到了文贤贵,就招手叫道:
“贤贵呀,你过来,看看这飞船,这机器,这用料。”
文贤贵跳了上去,也左看右看,欣喜地说:
“二叔,这船我们是不是得重新上一上油,抹点漆,选个黄道吉日,隆重的开航啊?”
“你说的是,范明,那我们先不急着开,你这几天到县城弄点油漆回来,再搞上红布,我们可要把这船保养好啊。”
这船来之不易,刚才就已经和范明说了,以后早上从龙湾镇开出,下午再从县城开回来,可以大大的节省时间,方便出行了。可船只有一艘,还真的是要珍惜,维护好啊。
几个人在船上看来看去,也都还舍不得离开。
船上的对话,岸上的人也是能听得到的。知道了这船是文镇长费尽心思才得来的,大家又是一阵夸赞。夸赞文镇长,夸赞文家的人,也有一些明事理的,夸赞石宽和小学老师罗竖。
喜欢神油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神油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