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36章 杭州谈判 5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张佳胤看着眼前瞬间完成从“鹰视狼顾”到“摇尾乞怜”转变的小西行长,心中那点因对方“识相”而稍霁的情绪,早已被更深的鄙夷所取代。

他暗自冷笑,真乃世间罕见之小人!

如同川中那些提线木偶,瞬息万变而无定形。

前一刻还冷若冰霜,目光如鹰隼般锐利,言语间夹枪带棒,仿佛有不共戴天之仇……

下一刻就能笑语盈盈,掏心掏肺般诉苦求情……

见权位强者则胁肩谄笑,恨不得膝行而前舔舐靴履……

若遇寒微者,恐怕立时便是昂头阔步,白眼相加……

朝秦暮楚不足以形容其善变,反复无常难尽其奸狡,如此无骨无节、无品无德之辈,真可谓人情之蟊贼,世间之魑魅……

更令人齿冷的是,这竟是一国所遣之使!

窥一斑而知全豹,这倭国……哼!

张佳胤心底那份对东瀛的厌恶,此刻如同冰冷的墨汁,彻底晕染开来。

张佳胤听闻小西行长的话,并未多言,只是轻笑数声。

而小西行长还在诉说着他的”请求”

这个时候的请求是真的请求了。

“资敌之事,若不遏制,确如大人所言,必将损害两国邦谊,贻害无穷!此乃心腹大患,必须根除!”

他完全接受了张佳胤关于“影响关系”的定性,把自己摆在了“求助者”的位置。

眼看张佳胤面色稍霁,但眼神依旧深邃难测,小西行长立刻抛出了他准备好的“台阶”,也是他此行的一个重要备选目标:“大人日理万机,浙江海防、民政事务繁巨。此事又牵涉甚广,或许…或许大人一时也觉棘手?”

他小心翼翼地看着张佳胤的脸色,试探着说,“若大人觉得在浙江彻查确有难处,或需朝廷明旨…那不如…不如请大人行个方便?”

他再次深深一揖,姿态放得极低:“恳请大人赐予我等待命使团通关文牒,并奏请天朝皇帝陛下恩准。我等愿亲赴北京,面陈天子,将关白殿下之忧愤、东海之危局,以及我等所获之确凿证据,一一详陈于御前!是非曲直,全凭天子圣裁……”

“如此,既不使大人为难,亦能直达天庭,以求根本解决之道。大人以为…如何?”

他将“面陈天子”作为了新的诉求,姿态从咄咄逼人的“问责”,彻底转变为恳请“上达天听”。

这既是退让,也是一种迂回策略。

在小西行长的固有认知中,大明朝的地方官最怕的就是涉外事件闹到中央,尤其是可能暴露地方管理疏失的事件。

小西行长赌的就是张佳胤也不愿意让事情在自己任上闹得不可收拾,最终惊动皇帝。

“贵使之意,本抚明白了。事关海疆宁靖与邦国交往,确非寻常细务。贵使既有心面圣陈情……”

他略作停顿,目光扫过小西行长那张写满“期待”的脸,清晰地说道:“那便依贵使之请。本抚会即刻拟写奏本,将今日之事由、贵使所呈之证物情状、以及贵国关白殿下欲遣使进京之意,一并上奏朝廷……”

“然,在朝廷明旨下达之前,贵使及随从人等,务必谨守驿馆,不得随意走动,更不得滋扰地方!一切行止,需遵我大明法度!若有违逆,莫怪本抚不讲情面!”

小西行长连忙躬身应诺:“哈依!大人放心,我等定当谨守本分!”

一旁的正使,岛津也赶忙躬身应诺,连应两声:“哈依,哈依……”

张佳胤微微颔首,但紧接着,话锋却是一转,仿佛只是随口提及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语气平淡却带着无形的距离感:“不过,有言在先,需告知贵使。我大明朝天子陛下,日理万机,宵衣旰食,所虑者皆为江山社稷、黎民福祉之大事。贵国使团请求觐见之事,陛下是否得暇召见,何时召见……此皆在圣心独断,非本抚所能置喙。”

他端起茶盏,用碗盖轻轻撇了撇早已凉透的茶水,眼皮微抬,目光如古井般深不见底:“再者,即便陛下最终召见,但此事之裁处,最终多半还是要着落于地方有司办理。此乃我朝之成例。”

“是以,本抚在此,也需重申我大明之立场,以为贵使所察……“

”宁波港开埠以来,乃至福建月港、广东粤港,凡我大明所开之口岸,皆奉行‘航行自由,贸易自由’之通则……”

“凡货物离港,只要经市舶司,海事司查验通关,取得合法船引,缴纳足额税银,其离港之后,所行所至,便与我大明无涉……”

“此乃天朝法度,亦是通行万国之惯例。贵使所言‘资敌’之事,若真有其事,其源头,恐不在我大明合法之商船……”

“好了。贵使且回驿馆安心等候吧。送客!”

最后两个字斩钉截铁,亲兵立刻上前,做出“请”的手势。

小西行长张了张嘴,他还有话没有说呢。

不过看着张佳胤那副“话已说尽”的淡漠神情,终究把满腹的话咽了回去,只能再次躬身行礼,带着岛津忠重,在亲兵“护送”下,离开了这巡抚衙门的正堂……

看着那两个身影消失在甬道尽头,大堂内凝重的气氛似乎才松动了一些。

一名心腹幕僚上前一步,低声问道:“大人,这奏本……?”

张佳胤揉了揉眉心,脸上露出一丝真实的疲惫和厌烦:“写什么写,陛下不忙吗?哪有时间 召见他们 。”

他语气带着一丝冷嘲,“本抚公务繁忙,能抽出功夫陪他们演这场戏,已是很给他们脸面了。”

那幕僚会意,谨慎提醒道:“大人明鉴。只是……此事涉及外藩控诉,虽其言未必可信,但若处置不当,恐落人口实,被京中某些言官借题发挥。这奏本,还是按规制走的好。”

张佳胤闻言,细想片刻,也觉得幕僚说的有些道理。

“按规制走。不走六百里加急,走常例,该抄送的抄送,该送内阁的送内阁,慢慢的过去吧,让他们也多等等。”

“是,卑职明白。”幕僚心领神会。

所谓“常例”,就意味着这份奏疏会汇入每天送往北京那浩如烟海的公文流中,按部就班地排队等待处理,绝不会被优先处置……

喜欢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