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45章 变了天,谁是国王 2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寒风如刀,裹挟着细碎的雪粒子,抽打在通往汉阳的官道上。

小西行长裹紧了身上的皮裘,骑在一匹朝鲜矮种马上,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行。

身后跟着同样沉默的一众随从,还有几辆装载着所谓“海货药材”的骡车。

自那日在釜山港领了那张盖着“王振彪”大印的路引,已经过去了十几天。

这十几天,他仿佛踏入了一个既熟悉又全然陌生的国度,每一步都走得心惊肉跳。

从釜山出来,几乎每间隔四十余里,便设有一处关卡。

最初是些小型的哨卡,由七八名朝鲜士兵把守。

他们穿着略显臃肿的棉甲,持着长矛,检查着路引。

这些士兵大多数都是年老一些的,小西行长询问后,才知他们属于汉阳军编外人员,平常就守关卡。

让小西行长心头微凛的是,即便是这些人,在查验文书或进行简单盘问时,口中也时常蹦出几个清晰的汉语词汇。

“路引!拿出来!”

“去哪里?汉阳?”

“货物?检查!”

虽然语调生硬,语法混乱,但确确实实是汉语。

这更让小西行长蒙圈了,什么时候,贵族们学的语言,大头兵也能学习了。

当他们彼此交谈,或者低声咒骂这该死的天气时,夹杂的汉语脏话“他娘的”、“龟儿子”更是清晰可辨。

小西行长听得真切,心中疑云更重……

越靠近汉阳,关卡规模越大,戒备也越森严。

遇到那种驻扎着上百士兵、拥有简易营垒的中型关卡时,情况就截然不同了。

在这些地方,朝鲜士兵虽然仍是主体,但总有那么三五个身着大明制式甲胄或号衣的军士,如同钉子般楔在关隘的关键位置——或是查验文书的小棚里,或是居高临下了望的箭楼上,或是带着一小队朝鲜兵巡逻的头目。

朝鲜军官在他们面前,那可是非常敬畏。

每当小西行长递上那张釜山千户王振彪开具的路引时,那些明军军士便会接过来,仔细核验上面的文字、印章,甚至核对上面的编号,并翻看一本厚厚的簿册进行登记。

整个过程一丝不苟,效率很高。

“行了,过去吧。”明军军士验看无误,通常只是简短的一句,便将路引丢还,目光便移向下一个目标,不再多看他一眼。

朝鲜士兵则立刻依令放行。

一路之上,这张来自釜山明军千户的路引,如同护身符一般,在沿途大大小小十几个关卡畅通无阻!

没有一个关卡质疑其有效性,没有一个关卡要求重复缴税,更没有一个关卡敢故意刁难。

这更让小西行长感觉到心惊胆战。

因为他也是做官的,他也带军队,这种高度的认受性和执行力,是非常可怕的。

这代表着此时的朝鲜军队,是一体的,有着一套高效、统一、垂直管理的体系!

倭国现在还没有把军队拼成这样呢。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论证后,小西行长得出了一个让他脊背发凉的结论。

“釜山收税的人,与这千里官道上十几个关卡盘查的人,他们竟然是一伙的。”

大明万历十六年,十二月初二。

历经十几日的艰难跋涉,汉阳那高大却略显陈旧的城墙,终于出现在风雪弥漫的地平线上。

然而,当小西行长一行随着人流穿过崇礼门时,眼前的景象让他心头再次重重一沉。

城还是那座城,街道的格局依稀可辨,但人却不是那批人了。

城门口守卫的士兵数量激增,且不再是慵懒的朝鲜兵卒。

除了朝鲜士兵,更有成队的明军士兵!

城内街道依旧熙熙攘攘,商铺林立,叫卖声不绝于耳。

但多了很多汉语的叫卖声。

街角巷尾,时常能看到三五成群的朝鲜兵或明军巡逻队走过。

繁荣依旧,但那层欢快松弛的皮囊之下,是高度绷紧的神经……

官衙府邸门前,除了朝鲜的官衔灯笼,往往还悬挂着书写“钦差”、“防海御倭”、“总督行辕”等字样的牌匾或旗帜。

街道上,身着大明服饰的吏员、商人身影也明显增多。

一些重要的路口,张贴着用汉、朝两种文字书写的告示,落款处盖着大明总督的大印。

汉阳,这座朝鲜的心脏,其灵魂似乎已经被悄然置换。

它依然在跳动,但那搏动的节奏和力量,已不由自身完全掌控。

几经周折,他们找到了一家以前曾住过、位于汉阳城西、相对僻静但还算干净的客栈——“平安栈”。

客栈掌柜是个五十多岁、面相精明的朝鲜老头。

当小西行长在柜台前登记时,目光习惯性地扫视着店内陈设。

他的目光,最终定格在柜台正后方墙壁上悬挂的一幅装裱精美的卷轴上。

那是一幅人物半身画像……

画中人是一位老者。

他身着大明制式的山文重甲,甲片在画师的笔下闪烁着冷硬的金属光泽。

甲胄内衬是深色的锦袍,领口和袖口露出华丽的刺绣。

老者面容清癯,颧骨微凸,皱纹深刻如刀刻斧凿,尤其是一双眼睛,即使是在画像上,也透着一股鹰视狼顾、洞察秋毫的锐利光芒,仿佛能穿透画纸,直视观画者的灵魂。

整幅画像笔力雄浑,气势逼人,将一位久经沙场、位高权重、杀伐决断的统帅威严,刻画得淋漓尽致!

画像上方,用遒劲的汉字题写着四个大字——威震东藩!

落款处是一方鲜红的印章,但距离较远,看不真切。

这画像上的人,他从未见过,但那身大明高级统帅的甲胄,那睥睨天下的眼神,那“威震东藩”的题字……无不昭示着此人在朝鲜无与伦比的地位和权势!

朝鲜国主李昖?

绝无可能,他没有那么老。

朝鲜的臣子?

更无人敢有如此气魄,穿明甲佩宝刀,题“威震东藩”……

他指着那幅画像,故作好奇地、用流利的朝鲜语问正在拨弄算盘的客栈掌柜:“掌柜的,冒昧问一句,那位画上的老人家……气度非凡啊!不知是哪位贵人?看着不像朝鲜的大人?”

掌柜的闻言,停下手中的算盘,抬起头,顺着小西行长的手指看向那幅画像。

他瞪大眼睛,上下打量了一下小西行长,眼神里充满了不可思议,仿佛在看一个从深山老林里钻出来的野人,声音都拔高了几分,带着浓重的朝鲜口音:“哎一古!客人!您……您来我们朝鲜做买卖,居然……居然连我们帅爷都不知道?!”

“帅爷?小人……小人久在海上,消息闭塞,还请掌柜的指教?这位帅爷是……”

掌柜的左右看了看,压低了些声音,但语气中的敬畏丝毫未减,甚至带着一种向人炫耀自家最大靠山的自豪感:

“还能是谁?!自然是坐镇我们汉阳,总督朝鲜、辽东乃至防海御倭所有军务,受大明皇帝陛下敕封,如同再造藩邦的大恩人——李成梁李老帅爷啊!”

“李成梁……”小西行长惊呼一声

喜欢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