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崇祯:30年不上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74章 支持新政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崇祯看着两份基本一样的情报,腹诽道:

“这个孙大胡子……黑蛋……魔抗也太低了……竟然真的就臣服啦!

要是全天下的人都这样该多好,见一见朕就俯首称臣,心甘情愿被驱策……哈哈哈,那天下太平就实现啦。

哈哈哈……想想都压不住嘴角。”

崇祯摇了摇头,扔掉幻想,把两份情报扔到桌案上,转而问道:“北边的队伍如何了?”

中军官张同敞躬身应道:

“回陛下,北直隶的8万人马全都进入了湖广地界,正分路推进恢复各地秩序。如今铜陵以西,贼寇踪迹已绝。”

崇祯微微颔首:“各地的乡绅和百姓怎么样?”

张同敞回复:

“各地百姓在遭受了贼兵的剃发恶政后,对闯贼深恶痛绝,如今见朝廷文武与将士到了,无不欢欣拥戴,说是箪食壶浆相迎,也毫不为过。

只是乡绅那边,情形要复杂些。”

他顿了顿,接着道:

“始终忠心朝廷的乡绅,闯贼破城时便有一批因抵抗遇害,后来拒不肯剃发的,又遭屠戮一批,剩下的多半逃散了。

如今这些逃散的乡绅已陆续返家,见大军光复故土,个个对朝廷感恩戴德。

至于那些屈从闯贼的乡绅,当初全都剃了头,。如今朝廷收复失地,这些人里大半已被官府逮捕问斩,还有小半在乱中被百姓打死,眼下还活着的,已是寥寥无几。

他们留下的土地,各地官府已尽数收拢。其中七成按户分给了当地无田的百姓,剩下三成则充入官田与兵屯,以备军需。”

崇祯对这些早有预料,唇边勾起一抹了然的弧度,追问道:“各地官绅百姓,对财税新政的反应如何?”

张同敞脸上顿时漾起喜色,往前凑了半步回道:

“陛下,被闯贼攻陷过的城池,百姓和士绅们自不必说。

他们经了兵戈之苦,亲眼见了无兵守护的惨状,如今都揣着明白,朝堂征收税赋的意义,原是为了养兵护境。

不管是乡绅、赋闲的官宦士子,还是地方父母官,对‘官绅一体纳粮’的新政,竟是人人拍手,全力支持。”

他话锋一转:

“便是那些没被闯贼攻破的城池,见了邻近州县因无军可用而遭灭族之灾的惨状,也再无人敢抗拒新政了。

这里面,似乎有人在推波助澜,反复宣传税赋的重要性,将朝廷征收的税赋和安全以及长治久安挂钩。

说起来也奇,这里头仿佛有人在暗中推波助澜。四处都在传,说税赋连着身家性命,缴了税才能养出能打仗的兵,才能保一方长治久安。

再加上战乱兵灾摆在眼前做例子,这才让官绅百姓都拧成了一股绳,真心实意地认了新政。”

崇祯嘴角的笑意深了几分,心头已转开了千回百折的念头:

“锦衣卫在这次的舆论战中,做的不错。

以往,无论是湖广、江西,还是南直隶、浙江,都是遭过李自成和张献忠等流贼的洗劫的。

尤其是湖广,曾被反复蹂躏,但当地的官绅依旧长期通过“诡寄田产”“挂靠免税”等手段避税,依旧锲而不舍的抵制税赋。

他们年复一年地盼着皇帝驾崩,盼着新帝登基后大赦天下,好把积欠的赋税一笔勾销。

更别提朝廷常年没钱发饷,明军便时常借着名目敲诈劫掠,所作所为与流寇几乎无二。

乡绅们夹在流贼与官军之间,两头受着盘剥,自然更愿意把资源攥在自己手里,组织团练来自保

毕竟,靠别人不如靠自己。

再加上流寇的破坏,终究是一阵一阵的;可明军的折腾,却是长年累月的。乡绅们早已不信朝廷会真心护着他们,又怎肯心甘情愿缴税?

在保国之后不能保家的情况下,在养活明军会使自己遭难的情况下,在流贼来了明军不会过来营救的情况下,在拿出钱粮组织 乡勇、构筑土楼坞堡才能更好的自保的情况下……

不交税赋才是明智之举。

甚至,相当多的乡绅开始观望改朝换代的可能性。

湖广部分乡绅曾暗中与张献忠部联络,试图以纳粮换取流寇对其财产的保护。

尽管多被张献忠背叛,但是,总有人怀抱期望,进一步削弱了他们对明朝的纳税意愿。

谁肯将自己春耕夏耘、汗珠子摔八瓣换来的钱粮,白白交给一支既不能护境安民、反倒时常作威作福的军队?谁又愿倾尽家资,去供养一个看似摇摇欲坠、随时可能倾覆的朱家王朝?

如此一来,便坠进了个无解的死循环:朝廷财税枯竭,军饷屡屡拖欠,兵士们饥寒交迫,战斗力一日衰过一日,逼到绝境时便只能劫掠百姓;军队越是不堪,起义军与清军便越难压制,战火四下蔓延,天下愈发动荡;朝廷无力庇护地方,乡绅们只得抱团自保,对缴税一事便愈发抗拒。

终究是,国与民,都困在了这互为因果的泥沼里,越陷越深。”

念及此,崇祯喉间溢出一声微不可闻的长叹,转而思忖:

“说到底,抗税从不是乱世的根由,不过是乱世催生出的结果罢了。

明廷这赋税制度早已僵化不堪,三饷加征更是失控到没了边,再加上朝廷从上到下烂到骨子里的腐败…… 偏又赶上这天灾人祸接踵而至,层层叠叠压下来,社会哪有不崩的道理?”

他眸色沉沉,似有寒潭:

“当百姓和精英阶层都不再相信‘朝廷值得扞卫’时,亡国便只是时间问题。

好在这次推波助澜后,升级了流寇的破坏性,让他们亲眼见识了那些贼子的破坏力究竟有多狠,算是把痛彻骨髓的教训刻进了骨子里。

朕的亲征解救了江南各地,明军由于兵饷充足也不再压榨和抢劫,明廷和明军的合法性得到重塑。

在加上锦衣卫暗中的舆论宣传,终于扭转了江南乡绅、百姓对明廷和明军的信任危机。”

张同敞见崇祯神色时沉时霁,再次开口:

“陛下,自您请得天兵天将大破贼寇之后,如今各地百姓对您的崇敬,真如那滚滚长江水一般,浩浩荡荡,连绵不绝。照此情形看,我大明的基业,已是稳如泰山了!”

喜欢崇祯:30年不上朝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崇祯:30年不上朝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