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崇祯:30年不上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76章 落在实处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定王听到西洋人将来还要抢大明,脸颊涨得通红,梗着脖子道:

“父皇说红夷靠抢掠换太平,但绝对抢不了大明。当年倭寇扰我海疆,虽逞凶一时,终究被戚将军荡平!”

他踱了两步,面上带着少年人特有的锐气里透着几分执拗:

“既然红夷人强掠,那我们也抢他们,得到他们的财富,就像是对付张献忠一样。”

说到这,他嘴角一勾:

“希望他们也有上亿两金银,甚至,红毛肯定也有百姓,我们抢完他们的王侯将相,也可以抢他们百姓呀!

以外族的粮食养大明的百姓!以外族的钱财充实大明的国库。”

崇祯没有说话,静静的看着定王,希望这个孩子继续思考下去。

即便幼稚了些,但对于定王这个年纪的少年来说,思考能力的培养,比思考出的结果,重要的多。

定王看出了父皇的意思,继续道:

“至于大明,儿臣觉得父皇说得对,根子在土地与人心。

那些被抄没的土地,应该按丁口分给无地百姓,再立下规矩,永不准私自买卖。

若有百姓因天灾人祸卖地,官府便出钱赎回来,再分给新的无地之人。如此,土地兼并便慢些。”

他咬了咬唇:

“还有官僚……儿臣听说,有些州县官到任,先想着刮多少银子,而非百姓死活。

若能让锦衣卫真切的督查官吏,发现贪墨便抄家问斩,抄没的钱财一半充国库,一半赏给揭发者,看谁还敢伸手?

再让各地官府在府学的基础上,办更大更多的学堂,教更多的百姓识字。

也教他们明白,缴的税是为了养兵护家、修河铺路,道理都懂了,自然少些怨言。”

定王抬头望向崇祯,眼中闪着少年人的赤诚:

“如此,外能拒红夷,内能安百姓,大明或许能跳出兴衰轮回?”

张同敞听得心头阵阵发紧,额角渗出细密的汗来。

定王说要“抢红夷”时,他险些惊得叫出声来 。堂堂天朝,竟要学蛮夷做强盗行径么?

定王说要 “永不准土地私自买卖”,张同敞更是暗暗摇头。士农工商,士绅之家向来靠田产立根,若禁了买卖,岂不是断了人家的生路?

再说“官府赎地”,国库哪有这许多闲钱填无底洞?

及至 “锦衣卫督查官吏,贪墨便抄家问斩,一半赏给揭发者”,这就更不行。

若是让锦衣卫重新掌了天下官吏的监督和生杀大权,还许以重赏,岂不是鼓励诬告攀咬?到时候官场人人自危,谁还敢实心任事?

倒是办学堂教百姓学识,是好事。

他暗自忖度:

“殿下毕竟年少,想法虽勇,却少了些中庸之道。治天下当以仁政为本,靠的是礼法教化,而非强掠、酷法与轻民。”

只是这话,此刻断不能说出口。

崇祯看着满脸期待的定王,应道:

“土地分授易,长久守住难;吏治贪腐如附骨之疽,也非一刀斩尽便能根绝。

但你能从土地兼并想到变通之法,从官吏贪墨想到督查之术。

这份见地,比只会读死书的迂腐学子强多了。

治天下如行船,既要识得风向,也要敢调帆桨。你今日这些话,虽有些地方还嫌稚嫩,却已摸到了‘思’与‘变’的门径。”

崇祯顿了顿,笑着道:

“至于通过掠夺外族的土地、财富,当然……这可以暂时缓解财政危机。

甚至,开疆拓土的大功可提升皇家威望,亦可以凝聚大明的人心。

但也有可能陷入成本陷阱,战事与统治异族的开支,很有可能压垮朝廷财政。

再者,若是官吏贪腐成性,开疆移民会演变为掠夺性移民,咱们虽然抢占了新的土地,但移过去的百姓依旧会沦为砧板上的肉。

最重要的是,一旦因距离极限、气候限制或战力衰退停止对外战争,外面输入的财富会戛然而止,大明会陷入更大的危局。

因此,若不解决土地兼并、制衡贪腐、财税制度、百姓生存等问题,

仅靠肆意对外扩张和极限榨取外族,而不能让四夷臣服,会加速衰亡。”

一旁的张同敞听得心头大定,心道:

“陛下这番话,才是真正的帝王之论啊!既点出了对外扩张的一时之利,又言明了先正己身再安四夷的理念!”

定王闻言,脸上的那股少年人的锐气渐渐敛了些,喃喃道:

“原来……抢来的好处,背后还有这么多坑。

儿臣只想着抢红夷的银子能补国库,却没想过打仗要花多少钱,治理那些外族要费多少力……”

他抬头望向崇祯,眼神里少了几分执拗,多了些求知的恳切:

“那若是……若是先把大名的土地、贪腐这些事理顺了,再去外面开疆拓土呢?

到那时,兵士有军饷,官吏不敢贪,移过去的百姓能安稳种地,是不是就不会成砧板上的肉了?

而且……若是财税制度改得公道,百姓日子好过了,即便哪天不对外打仗了,朝廷也有钱粮撑着,不至于一下子垮掉?”

崇祯见定王依旧很理想主义,也不过于纠正,毕竟少年就是这个样子,他转而问张同敞:

“你觉得呢?”

张同敞实在不愿被卷入这一场“皇家教学”,但不能不说,只好说道:

“自古以来,凡成大业者,皆以固本为要。民为邦本,本固则邦宁。若内政清明,百姓安乐,便是不向外扩张,四海自会宾服;反之,若内政不修,即便抢来万里疆土,也守不住。”

崇祯嗯了一声,心道:

“张同敞这话,听着句句在理,实则全是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空话。

什么 “民为邦本”,什么 “内政清明”,谁不知道?可这 “本” 要怎么固,“清明” 要怎么求?他可谓半句没说,也半句不敢想。

反观定王,虽稚气未脱,却敢想敢说。哪怕说 “抢红夷” 显得莽撞,提 “禁土地买卖” 有些天真,可字字句句都落在实处,是真真切切在琢磨‘怎么办’。

这份打破陈规的锐气,这份不避锋芒的赤诚,恰是张同敞这类浸淫儒家信奉仁政之人最缺的。”

崇祯语气平静:

“‘民为邦本’‘内政清明’……这些道理谁都知晓。但空谈无益,你且回去,把这八个字拆开来,细细写一份条陈。

如何让百姓有田耕、有饭吃,才算‘固本’?如何让官吏不贪墨、不苛政,才算‘清明’?”

张同敞忙躬身应道:“臣…… 臣遵旨。”

崇祯微微颔首:

“行了,你们都退下吧,今晚好好休息,明日要出征了。”

喜欢崇祯:30年不上朝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崇祯:30年不上朝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