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唐诗宋词漫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1章 清明祭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清明祭》

莫春炳

2025 年 4 月 5 日

城乡行人半朝西,

鸣鸦声断草木凄。

纸钱含情香烛泪,

酒洒泉台意难归。

清明时节的幽思——赏析《清明祭》

在2025年4月5日这个特定的日子里,莫春炳先生的《清明祭》宛如一幅细腻而哀伤的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引领着我们走进清明时节那深沉而凝重的氛围之中。

“城乡行人半朝西”,开篇这句诗如同一架广角镜头,瞬间捕捉到了清明当日独特的画面。在这一天,城市与乡村的道路上,半数行人皆朝着西方行进。西方,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里,往往象征着逝者安息之所,是黄泉碧落的方向。这简简单单的七个字,没有过多的修饰,却生动地勾勒出了人们在清明这个特殊时刻,带着虔诚与思念,前往墓地祭扫的情景。我们仿佛能看到那长长的人流,或三五成群,或独自一人,默默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行,脚步中透着沉重,神情里满是肃穆,一种集体性的哀伤情绪在空气中悄然蔓延。

“鸣鸦声断草木凄”,此句进一步渲染了清明的悲凉氛围。乌鸦的叫声,向来被视为不祥之音,在传统文化里常与死亡、哀伤相伴。在这首诗里,鸣鸦之声戛然而止,给人一种突兀而寂静的感觉。而草木,本应在春天焕发出勃勃生机,可此刻却显得无比凄凉。这种凄凉并非单纯的自然景象描绘,更是诗人内心哀伤的外化。也许是因为清明时节,人们缅怀逝者,心中的悲痛赋予了周围的一切以悲伤的色彩。那凋零的树叶、低垂的枝条,仿佛都在为逝去的生命默哀,大自然也在这一天与人类的情感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纸钱含情香烛泪”,这一句将笔触聚焦到祭扫的细节之上。纸钱,作为人们烧给逝者的物品,承载着生者对死者无尽的思念与牵挂。每一张纸钱的飘落,都像是一份深情的诉说,它们带着人们美好的祝愿和不舍的情感,在火焰中化为灰烬,飘向另一个世界。香烛,在祭祀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燃烧时流下的蜡油,恰似人们眼中流淌的泪水。这泪水里,有对逝者的怀念,有无法再见的遗憾,还有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人用“含情”和“泪”这样富有情感色彩的词汇,赋予了纸钱和香烛鲜活的生命力,让它们成为了连接生者与逝者情感的纽带。

“酒洒泉台意难归”,最后一句将情感推向了高潮。人们将酒洒在墓前,希望逝者能够在泉台之下品尝到这份心意。“泉台”一词,点明了逝者所在的世界,那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地方。而“意难归”三个字,则深刻地表达了生者内心的纠结与不舍。即便知道逝者已去,阴阳两隔,但那份浓浓的思念之情却难以割舍,久久萦绕在心头。这种情感的滞留,让人们在清明这一天,沉浸在对往昔的回忆和对逝者的追思之中,难以自拔。

整首《清明祭》,语言简洁却意境深远。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多种意象,如行人、鸣鸦、草木、纸钱、香烛、酒等,将清明时节的传统习俗与内心的哀伤情感紧密融合在一起。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祭祀场景的描写,营造出了一种浓郁的哀伤氛围,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了清明这个节日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和人们对逝者的无尽思念。这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份情感的寄托,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们在岁月的长河中,铭记那些离去的身影,珍惜当下的时光。

《唐诗宋词漫话》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VIP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VIP小说!

喜欢唐诗宋词漫话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唐诗宋词漫话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