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区:
〖这么看“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也是边塞诗?〗
〖当然,边塞不止有雄关漫道,也有莺歌燕舞,不然为什么跑到杭州呢?〗
〖果然国家不幸诗家幸,有大宋真乃诗坛幸事。〗
〖本来是描绘家乡的,过几年,我家怎么变边塞了???〗
〖大唐诗人:我们就厉害了,只要在家里什么都不做,边塞自然会向外延伸。
带怂诗人:我们就更厉害了,只要在家里什么都不做,边塞会自己向我们走来。〗
〖唐朝中后期:昔日安西万里疆,如今边防在凤翔。〗
〖宋朝:昔日凤翔万里疆,今日边防在建康。〗
〖大宋皇帝的帝陵跨越半个中国,从黑龙江到广东都死过大宋皇帝。〗
. . . . . .
北宋,汴梁。
“弘文和尚!”
赵匡胤握着木棍,冷声呵斥!
赵光义伸手指向天幕,淡然道:“官家切莫动怒,还没完呢!”
. . . . . .
【#为什么宋朝的边塞诗不如唐朝#】
【谁说宋朝边塞诗不如唐朝?
比如这一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不用一个动词,纯纯六个景物意象的叠加,但那股苍凉沉郁的边塞之气就喷薄而出,这两句诗即使放在唐代也是罕逢对手。
虽然瓜州渡在江苏扬州,大散关在陕西宝鸡,但你不能说它们不是边塞啊。】
【带宋甚至让对手也有自己的边塞诗:“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完颜亮这首诗虽然很大白话,但感觉豪气十足啊。
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唐朝边塞诗:李白→岑参→王维→高适→王昌龄+→杜甫
宋朝边塞诗:范仲淹→张孝祥+→柳开→张玉娘→岳飞→李清照→辛弃疾→文天祥
文天祥: 摊手,连我都要写边塞诗了,那你要我怎么办嘛?】
【“桧所献二策,大略欲以河北人还金国,中原人还刘豫(伪齐国),如斯而已。”
“南人归南,北人归北。”
恁怂真的会把从北方逃亡而来的人交还给金国的。
你爱大宋,大宋爱你吗?你不想成为亡国奴,冒着生命危险一路南逃,结果转头大怂拿着你一家子去跟金国卖好去了。
唐朝安史之乱,够丢脸了吧?但是即使朝廷还在流离,面对杜甫这种主动投奔的士人是怎么做的?立刻升为左拾遗。
恁怂面对带着叛徒的人头,作为起义军高级将领的辛弃疾怎么做的?
因为他是北人,所以一辈子仕途坎坷。
被这种没卵子的东西统治,怎么能写出雄奇的边塞诗呢?】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也可以算边塞诗。】
大唐,长安。
中郎将常何府内。
刚教授完常何儿子的马周,蹲在路边,用着树枝在地上勾勒。
“守不住长安才需要守洛阳。”
“守不住洛阳才需要守汴梁。”
“那么大一个长安呢?”
“玉门关呢?”
“汉朝就拿下来的敦煌、张掖、武威呢?”
“八百里秦川,三千里山河大漠呢?”
“天山呢?阴山呢?河套呢?昆仑呢?”
“和长安闹了那么多年的河朔呢?”
“冀州、青州、兖州、豫州、雍州、徐州呢?”
“扬州成边境了?”
“九州丢了六个半?”
想起天幕说的西夏国所处位置,马周盯着勾勒出的疆域图,脸色苍白道:“宋朝的西北重镇该不会叫成都吧?”
“特么的,那家中原王朝的西北重镇叫成都啊?”
“和西晋相比算是半斤八两、不相上下。”
唐朝人对赵匡胤的观感算不上好、也算不上差。
知道他可能是被弟弟所杀,若是再给他些时日或许能收复燕云十六州。
毕竟他死了嘛,死了就有无限可能,可能收复、也可能没收复。
大家还是往好处想。
但是有天在评论区,被朱元璋嘲讽,赵匡胤急了。
“朕即便再怎么欺负孤儿寡母,也没有杀柴氏后人,对他们优待,与国同休。”
“李世民杀兄屠弟你不骂,光逮着朕一个人骂,是几个意思?”
这下算是捅了马蜂窝。
唐朝所有时空,不论是皇室贵族,还是平民百姓,只要抢到评论机会,全是骂赵匡胤的。
刚开始,赵匡胤还以正史来反驳。
但评论言语参差不一,有的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辱骂,从赵家祖宗十八代骂到赵匡胤。
你们不讲理,那我也不讲了。
赵匡胤直接上野史,什么李世民抢兄弟媳妇、什么李世民和李建成是因为一女子反目之类的言语就没停过。
赵匡胤可以上野史,可以自己编,毕竟他在历史下游。
唐朝不行,无端辱骂可以,但自己编的没人信,说出来只会贻笑大方。
但是朱元璋发力了。
“明朝人士,凡是抢到评论机会的都给咱骂。”
“骂了就去找你们当朝皇帝领赏。”
“骂的有理有据使人信服,还可以赐官。”
唐、明结成短暂同盟,攻击宋朝。
唐朝负责嘴炮攻击,不讲道理、不讲理由的骂宋朝皇帝祖宗十八代。
明朝负责摆事实、讲道理,抱着正史、野史、文人笔记,找宋朝黑点。
蓄谋已久的黄袍加身、欺负孤儿寡母、斧声烛影、赵光义与小周后、不要脸封禅、臣构言之类的大瓜让古人吃了个痛快。
崖山船队在南越靠岸休整,赵昺抢到了评论机会。
“宋明无仇,明皇不去骂元朝,反而无端辱骂大宋,未必有些太过了吧?”
“过?咱外公一个扬州人,被逼的在崖山跳海,怎么骂都不会过……不对,你们没死啊?”
“没死,逃了,海外寻一根基安家,然后收回中原,明皇,你外公是不是姓陈?叫陈德昌,家里排行老二?”
“你们照顾好咱外公,明朝人士,都听咱的,别骂宋少帝,数十万人以身殉国,值得敬重。”
那天开始,陈姓都头的任务就从统兵变成了为国生子。
陈都头扶着腰,向张世杰解释道:“可是我现在的妻子生出来的女儿不一定就是朱元璋的母亲啊……”
张世杰:“图个吉利。”
来都来了,和图个吉利的在华夏人心中的概念是一样的。
陈都头的待遇堪比皇帝,配备了太医。
陆秀夫等人自然也知道,这一世陈都头不一定会有一个叫朱元璋的外孙。
但是没办法,总要给数十万人留个念想。
让陈都头多生女儿,再和姓朱的成亲,多生些姓朱的外孙。
大家就会想这其中会不会有一个朱元璋,会不会能够光复河山。
有了念想,大家才有动力。
若是念想都没了,数十万人就是行尸走肉,大宋就真的亡了!
唐宋明的骂战,因为元朝的突然加入戛然而止。
忽必烈:“收回中原?有种别跑!”
陆秀夫:“有种你来追!”
嬴政:“朕准备派人去草原逛一趟。”
刘彻:“朕也是这么想的。”
李世民:“加我一个。”
赵匡胤:“哼,我现在就去草原,灭了你祖宗!”
忽必烈:“秦皇、汉武、唐宗威胁朕也就罢了,你赵匡胤哪来的脸威胁朕?你有种就过来啊,连燕云十六州都收不回来的废物,也敢大言不惭!”
朱元璋和朱棣本来也想参与战斗的,但看见赵匡胤的发言,二人直接放弃评论,换成肉食。
特么的,和赵匡胤说一样的话,真的很丢脸,因为他做不到。
. . . . . .
南宋,临安。
杨舍人拿着密信匆匆赶来湖边。
“官家,秦二传回消息,岳飞大军已经收复汴梁。”
秦桧死了,李少家主亲自盯着他自刎的。
秦桧也没死,死的是替身,秦桧从地道跑了,化名秦二。
不过在天下人心中,奸臣秦桧确实死了,尸体埋在乱葬岗。
赵构怀抱着鸭子,抚摸着它的羽毛,笑道:“岳飞怎么说?”
“他说听陛下的。”
“回信,朕不敢自比昭烈,却也胜过阿斗,是班师回朝还是继续进攻,全由他一言而决。”
“朕再许他征兵、收税、治政之权,收复的故土,官员全由他安排!”
特么的,江南士绅居然敢威胁朕!
朕即便把江山送给岳飞,也不会给你们!
朕不好过,你们也不别想好过!
一个知道未来的岳飞,一个被士绅逼死的秦桧。
啧啧啧,两个人凑在一起,等大军回朝的那一天,会发生什么呢?
真的好难猜呦。
哈哈,想想这副画面,都有点小激动。
喜欢刷视频:震惊古人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刷视频:震惊古人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