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和煦、万物复苏的季节里,王月敏诞下了一位娇小玲珑、晶莹剔透的小公主。
小公主的诞生,如同晨曦中绽放的第一缕阳光,照亮了整个皇宫,也温暖了张无忌的心房。
他亲自为爱女取名为张芳月,并赐予其尊贵的封号——安庆公主,寓意着国家安宁、岁月静好,也寄托了他对女儿未来无限美好的祝愿。
同时,张无忌的其他几位嫔妃也各自为他孕育了骨肉,四位皇子英姿勃发,两位公主如花似玉,皇宫之中,欢声笑语不断,一片祥和之气。
这些新生命的到来,不仅为皇室增添了无限生机,也让张无忌的帝王之路更加坚实稳固。
作为大明皇后,王月敏不仅以其贤良淑德赢得了后宫上下的尊敬与爱戴,更以非凡的智慧与手腕,将后宫治理得如同春日花园般井井有条,百花齐放而又不失和谐。
在她的精心调教下,一众妃嫔虽各有千秋,却能和睦共处,共同编织着皇宫内院的温馨画卷。
夜幕降临,坤宁宫内烛光摇曳,映照着这对帝王夫妻的恩爱身影。
一番缠绵悱恻的云雨之后,王月敏依偎在张无忌宽阔的胸膛上,脸上洋溢着满足而幸福的笑容。
眼眸里闪烁着温柔的光芒,仿佛在说,这一切的辛劳与付出,都是值得的。
张无忌轻轻揽住她,两人的心跳在这一刻重叠,仿佛整个世界都为之静止。
这静谧而温馨的夜晚,他们共同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甜蜜,仿佛所有的权力斗争、朝堂纷争都已远去,只剩下彼此相依的温暖与安宁。
然而,宁静并未持续太久,边疆的烽火迅速打破了这份祥和。
高丽,这个历来与中原王朝时战时和的邻邦,突然发难,大军压境,直指辽阳城。
消息如暗夜中的野火,迅速在皇宫内蔓延开来,将方才的温馨瞬间吞噬。
张无忌眉头紧锁,目光如炬,穿透了坤宁宫的夜幕,仿佛能直视那遥远的战场。
辽阳城是大明的东北门户,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王月敏看着眼前的张无忌,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柔情。
她轻轻地伸出手,温柔而坚定地握住了他的手,仿佛想要传递给他一些力量和安慰。
她的目光落在张无忌的脸上,眼中既有忧虑,又有不屈。
她知道张无忌作为一国之君,面临着许多艰难的决策,但她也相信他的智慧和勇气能够应对这一切。
“无忌,”王月敏轻声说道,“你要现在要去御书房议事吗?”
声音中带着一丝关切,似乎在询问他是否已经准备好面对这个重要的时刻。
张无忌感受到了王月敏的关心,他微微一笑,然后轻轻地亲了一下她的额头。
这个亲昵的举动让王月敏的心中一阵温暖,也让她稍稍放下了一些担忧。
“一个小小高丽,还不足以让朕伤神。”
张无忌的语气自信而坚定,“出兵是肯定要出的,只是这领兵人选,还需要仔细斟酌一番。”
话语中透露出对局势的掌控和对决策的慎重。
王月敏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她知道张无忌在处理国家大事时总是深思熟虑,不会轻易做出决定。
次日清晨,朝霞未散,张无忌已召集文武百官于金銮殿上,共商御敌之策。
大殿之内,气氛凝重,群臣或议论纷纷,或沉默思考,面对高丽的挑衅,每个人的心中都沉甸甸的。
张无忌站起身,声音沉稳而有力:“高丽此举,无疑是对我大明的挑衅。
辽阳城,我们必须守,也必须赢!
至于领兵人选,诸位爱卿有什么想法?”
站在堂下的李善长、刘伯温、徐达、常遇春、汤和、李文忠、蓝玉等人,此刻正围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出兵高丽的人选问题。
李善长捻着胡须,若有所思地说:“此次出兵高丽,关系重大,人选必须慎重考虑。”
刘伯温点头表示赞同:“正是如此,不仅要武艺高强,更要精通兵法,有勇有谋才行。”
徐达一脸自信地插话道:“我看我就挺合适的,我跟随陛下多年,久经沙场,定能不辱使命。”
常遇春连忙附和:“老徐所言极是,我也愿意一同前往,为国家效力!”
汤和则笑着说:“你们都这么积极,我也不能落后啊,我也报名出征!”
李文忠和蓝玉也纷纷表示愿意出征,一时间,堂下众人争论不休,各抒己见。
只见李善长再次出列,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他拱手道:“陛下,老臣以为,徐达将军智勇双全,经验丰富,曾数次平定边疆之乱,威名远播,实为领兵首选。”
话音未落,谋士刘伯温轻摇羽扇,缓步而出,其声如珠玉落盘,清脆悦耳:“陛下,徐达将军固然勇武,但此次高丽来势汹汹,且其地形复杂多变,需一员既懂兵法又善变通之将。
臣以为,常遇春将军勇猛果敢,且擅长奇袭,若由他领兵,必能出奇制胜。”
徐达闻言,目光炯炯,却也并不动怒,只是微微一笑,显得胸有成竹。
常遇春则是眉宇间透露出一股跃跃欲试的豪情,显然对刘伯温的提议颇为赞同。
这时,大将蓝玉挺身而出,声音洪亮如钟:“陛下,臣愿请缨!臣虽年轻,却也立下不少战功,此次欲一展身手,为陛下分忧!”
蓝玉的请战,让大殿内的气氛更加热烈。
李文忠、汤和等人也纷纷表示愿意率军出征,一时间,金銮殿内群情激昂,仿佛每一位将领都渴望在这场即将到来的战役中建功立业。
张无忌端坐龙椅之上,目光扫视群臣,心中暗自思量。
领兵人选不仅关乎此战的胜负,更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未来。
徐达稳重,常遇春勇猛,蓝玉则有冲劲,各有千秋,难以抉择。
张无忌犹豫不决之际,一旁的刘伯温再次开口,声音低沉而富有智慧:“陛下,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臣以为,不妨先派细作深入高丽,探明其虚实,再依据情报决定领兵人选。
同时,可命徐达、常遇春两位将军各自准备,待时机成熟,再行决断。”
张无忌闻言,眉头渐展,心中豁然开朗。
他点头赞许道:“刘先生之言,甚合朕意。
即刻命细作前往高丽,徐达、常遇春两位将军也需厉兵秣马,随时待命。
至于蓝玉将军,你的勇武朕已知晓,此次暂不出征,但日后必有重用。”
众将领命,纷纷退下,金銮殿内的气氛逐渐平静下来。
张无忌望着群臣离去的背影,心中暗自祈祷,愿大明此次能够顺利度过难关,国泰民安。
喜欢倚天屠龙之大明天下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倚天屠龙之大明天下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