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7章:青铜窖藏的奇观
手电筒的光束刺破黑暗,在潮湿的空气中划出一道明亮的轨迹。陈轩站在缓缓开启的石门后沿,指尖不自觉地摩挲着掌心的汗渍——刚才触碰最后一道饕餮纹眼时,石面迸发的青光几乎灼伤他的天眼,此刻眼底还残留着淡淡的光晕。身旁的小林紧紧攥着工兵铲,呼吸声在空旷的通道里格外清晰,年轻人眼里的紧张正被一股难以掩饰的兴奋慢慢取代。
“师父,这……这真的是玄山氏藏的青铜窖藏?”小林的声音带着颤音,手电光在他脸上晃过,映出满是期待的神情。
陈轩没有立刻回答,他正用天眼仔细扫描石门后的空间。不同于外界的燥热,石门后涌出的空气带着千年沉淀的凉意,混杂着泥土与青铜氧化的特殊气息。天眼视野中,数十米深的石室轮廓逐渐清晰,一股微弱却纯净的能量波动如同呼吸般缓缓起伏,与他体内的天眼能量产生着微妙的共鸣。
“小心脚下。”陈轩侧身避开石门边缘的碎石,率先迈步踏入通道。石阶是直接在山岩中开凿而成,表面布满细密的凿痕,边缘已被岁月磨得圆润。手电光扫过石壁,能看到人工修整的平整切面,与玄山氏笔记中“依山为库,以石为门”的描述完全吻合。通道两侧的岩壁上间隔刻着简单的符号,陈轩认出那是商周时期的数字符号,从“一”到“十”依次排列,显然是玄山氏当年标记的入库计数。
走了约莫三十步,通道豁然开朗,一座规整的石室出现在眼前。陈轩举起手电环扫四周,倒吸一口凉气——石室约有半个篮球场大小,高近十米,顶部是天然的岩石穹顶,人工开凿的痕迹与自然岩层巧妙融合。三十余件青铜器皿分门别类地摆放在凿刻整齐的石台上,从近及远依次排列,在手电光的照射下泛着幽沉的金属光泽。
“我的天……”小林的惊叹声在石室中回荡,他举着手电快步走到最近的石台边,光线聚焦在一件三足两耳的青铜器上,“这是鼎吧?商周的青铜鼎?”
陈轩缓步走入石室中央,手电光从左至右缓缓移动,逐一辨认着这些沉睡千年的国宝。最外侧的石台上摆放着三件形制相似的圆鼎,鼎身不算高大,高约四十厘米,器腹饱满,三足粗壮,正是商代晚期常见的弦纹鼎样式。鼎身装饰着简洁的饕餮纹,纹路虽不繁复,却线条凌厉,兽面双目突出,透着一股威严的狞厉之气。
“不止是鼎。”陈轩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你看那边的簋和爵。”他抬手示意小林看向右侧石台,那里整齐排列着六件侈口鼓腹的青铜簋,器身覆盖着细密的雷纹,两侧的兽首耳下挂着小环,底部的圈足上还刻着变体夔纹。而在簋的旁边,十数件爵、觚、斝等酒器依次排开,有的器身细长,有的三足外撇,器表的纹饰在光线移动时仿佛活了过来,雷纹如水波荡漾,云纹似轻烟流动。
小林小心翼翼地凑近一件青铜爵,手电光顺着爵身的流、尾、柱缓缓移动,当光线照到爵腹的饕餮纹时,他忽然“咦”了一声:“师父,这纹路里好像有东西?”
陈轩走过去,蹲下身仔细观察。这件爵的饕餮纹间隙确实刻着极细的线条,不仔细看很容易以为是铸造时的流铜。他从背包里取出放大镜递给小林:“对着光看。”
小林接过放大镜,屏住呼吸调整角度,片刻后瞪大了眼睛:“是字!这里面刻着字!”
“是族徽。”陈轩解释道,“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常用族徽标识所有者,一般是象形文字或图形符号。”他用手电光在其他几件青铜器上移动,“你看,这些器皿上都有类似的微刻,但图案各不相同,说明它们可能来自不同的家族或墓葬。”
“那玄山氏是怎么把这么多青铜器收集到一起的?”小林好奇地问,他轻轻抚摸着一件青铜觚的表面,触手冰凉,纹饰的凹凸感清晰可辨。
陈轩站起身,目光扫过整个石室:“玄山氏是清末民初的传奇鉴宝师,擅长追踪散佚的古物。从这些青铜器的保存状态来看,应该是他花费毕生精力从各地收集,然后统一藏在此处的。”他走到石室左侧的石台边,手电光落在一件造型独特的青铜器上——那是一件鸮尊,整体铸成猫头鹰的形态,头部可以转动,双翼收拢,尾部着地形成三足,器身的羽毛纹刻画得栩栩如生。
“这件鸮尊的工艺水平,堪比妇好墓出土的那件国宝。”陈轩赞叹道,“你看它的喙部和爪子,铸造得棱角分明,却又不失圆润,这种范铸工艺在商代晚期已经相当成熟,但能做到如此精细的并不多见。”
就在这时,小林忽然在石室深处喊道:“师父,你快来看!这些青铜器底部都有字!”
陈轩闻声走过去,只见小林正蹲在一排青铜器前,手里的手电光从器皿底部反射上来。陈轩俯身查看,果然在每件青铜器的内底或外底中心位置,都刻着一个清晰的篆书“玄”字。这个字刻痕较深,显然是器物铸造完成后特意凿刻的,与原本的铸造纹饰风格截然不同。
“果然是玄山氏的收藏。”陈轩点点头,心中豁然开朗,“他在每件藏品上都刻下自己的姓氏,既作为标识,也像是一种传承的印记。”他站起身,目光再次扫过满室青铜器,忽然意识到一个细节,“小林,你有没有发现,这些青铜器虽然来自不同时期,但摆放得很有规律?”
小林不解地挠挠头:“规律?不就是按鼎、簋、爵分开摆的吗?”
“不止如此。”陈轩走到石室中央,用手电光在器物间划出弧线,“你看,从入口处开始,先是炊煮器,然后是食器,再是酒器,最后是礼器,这完全符合商周时期祭祀宴饮的器物使用顺序。而且每件器物的间距、朝向都经过精心调整,连石台的高度都随着器物大小变化,玄山氏当年藏这些东西时,一定花了极大的心思。”
小林跟着师父的指引观察,果然发现石台的高度从入口处的三十厘米逐渐升高到最内侧的六十厘米,器物的摆放间距也几乎一致,在规整中透着一种仪式感。“他为什么要摆得这么整齐?直接堆起来不是更省地方吗?”
“对于真正的收藏家来说,对待珍品就像对待老友。”陈轩的语气带着敬意,“玄山氏不仅是在藏宝,更是在展示和守护这些文化瑰宝。你看石室的通风情况,”他抬头用手电照向穹顶,“那里有细微的缝隙与外界相通,既能保持干燥,又能让空气缓慢流通,所以这些青铜器虽然历经百年,却没有严重的锈蚀,只是形成了一层均匀的氧化膜,这正是收藏青铜器的理想状态。”
说话间,陈轩的天眼忽然感受到一阵更强的能量波动,源头来自石室最深处的石台。他示意小林跟上,缓步走向那里。越靠近石室尽头,空气中的凉意越明显,手电光照射在岩壁上,能看到细微的水珠凝结,显然这里的湿度比外侧更高一些。
最深处的石台比其他石台都要宽大,上面只摆放着一件器物——那是一面直径约四十厘米的青铜镜,镜面朝下放置在特制的石托上,镜背朝上,装饰着繁复的蟠螭纹,边缘环绕着一圈云雷纹,正中央是一个凸起的桥形钮。
“师父,这里还有面铜镜!”小林兴奋地想伸手去拿,却被陈轩拦住。
“别动,先观察。”陈轩的目光落在铜镜上,天眼视野中,这面铜镜散发着与其他青铜器截然不同的能量场,那是一种更为活跃、更接近他体内天眼能量的波动。他蹲下身,仔细观察铜镜的背面,发现蟠螭纹的间隙里刻着细密的星点,排列看似杂乱无章,却隐隐构成某种图案。
“这面铜镜的纹饰风格属于战国时期,但铸造工艺却有商周遗风。”陈轩轻声分析,“玄山氏把它单独放在最深处,显然这件铜镜的意义不一般。”他用手电光仔细检查铜镜边缘,忽然发现一处细微的刻痕,放大后看竟是一个极小的“鉴”字。
“鉴?”陈轩心中一动,联想到之前玉牌上的线索和玄山氏的身份,“难道这面铜镜有特殊的用途?”他小心地屏住呼吸,指尖轻轻触碰铜镜的边缘,一股微弱的电流感顺着指尖传来,与他体内的天眼能量产生了明显的共鸣。
就在这时,小林忽然指着铜镜旁边的石壁惊呼:“师父!这里有字!”
陈轩转头看去,只见石台后方的岩壁上刻着几行小字,因为位置隐蔽且石壁潮湿,刚才竟没注意到。他用手电光聚焦在字迹上,辨认出那是用行楷书写的短句:“玄鉴藏真,星影迷踪,天眼开时,古今相通。”
“玄鉴……”陈轩重复着这两个字,目光再次落在铜镜上,“难道这面铜镜就叫‘玄鉴镜’?”他忽然想起师父笔记中曾提到过玄山氏有一件秘宝,能鉴别古物真伪,莫非就是这面铜镜?
他深吸一口气,决定仔细检查这面铜镜。在确保没有明显机关后,陈轩小心翼翼地握住铜镜的桥形钮,缓缓将镜面翻转过来。出乎意料的是,镜面虽然布满铜绿,却异常平整,没有明显的锈蚀痕迹。更奇特的是,当手电光照射在镜面上时,镜面没有像普通镜子那样反射光线,反而呈现出一种深邃的暗绿色,仿佛能吸收光线一般。
“这镜子……照不出人影?”小林惊讶地发现,自己的身影在镜面上完全没有显现,镜面就像一块光滑的暗绿玉石,透着一股神秘的气息。
陈轩也感到十分诧异,他将手电光抬高,让光线从不同角度照射镜面。当光线以四十五度角斜射时,镜面忽然泛起微弱的青光,原本模糊的表面逐渐清晰,竟缓缓映出石室顶部的影像!
小林抬头看向穹顶,又低头看向镜面,惊得说不出话来:“镜……镜子里映的是天花板?可它明明是平放在石台上的啊!”
陈轩的心跳不由得加快,他用天眼仔细观察镜面,发现镜中映出的不仅是石室顶部的岩石结构,还有一些肉眼看不到的图案——那是布满穹顶的星图,无数细微的光点在镜面上缓缓移动,构成了一幅完整的星象图。而随着他体内天眼能量的流动,镜中的星图竟也随之微微变化,仿佛活了过来。
“原来如此……”陈轩恍然大悟,“这面玄鉴镜不仅能映照实物,还能显现隐藏的星图!玄山氏留下的线索,恐怕就藏在这星图里。”他凝视着镜中缓缓流转的星象,忽然意识到,这或许只是青铜窖藏秘密的开始,而玄山氏留下的传承,才刚刚向他展露冰山一角。
石室中,手电光与青铜器的幽光交织,三十余件国宝静静矗立,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陈轩轻轻将玄鉴镜放回石托,镜面再次恢复了暗绿色,星图隐去不见,但他能清晰地感受到,那股与天眼共鸣的能量波动并未消失,反而在他体内缓缓流淌,仿佛在指引着下一段旅程的方向。
“师父,我们接下来怎么办?”小林的声音里充满了兴奋,眼前的发现已经远远超出了他对古玩收藏的认知。
陈轩站起身,目光扫过满室的青铜器,最后落在玄鉴镜上,语气坚定地说:“这些国宝需要被妥善保护,但在此之前,我们得先解开玄鉴镜和星图的秘密。玄山氏费这么大功夫留下这些线索,绝不仅仅是为了藏几件青铜器,他一定在守护着更重要的传承。”他抬手看了看时间,“天色不早了,我们先记录下这里的情况,明天联系相关部门来进行保护性发掘。至于这面玄鉴镜……”陈轩的眼中闪过一丝决心,“它的秘密,我们必须弄清楚。”
手电光再次在青铜器上缓缓移动,雷纹、饕餮纹、夔纹在光影中流转,仿佛一个个沉睡的密码,等待着被解读。而在石室最深处,玄鉴镜静静地躺在石托上,镜面下的星图虽已隐去,却在陈轩的天眼视野中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记,预示着一场跨越千年的传承与揭秘,才刚刚拉开序幕。
第1028章:青铜镜的异常
夜色像墨汁般浸透了邙山深处,石室里的手电光在岩壁上投下晃动的光斑。陈轩将玄鉴镜小心放回石托时,镜面忽然闪过一丝极淡的青光,如同呼吸般转瞬即逝。小林正蹲在石台前记录青铜器的编号,见状猛地抬头:“师父,镜子刚才亮了!”
陈轩按住他欲起身的肩膀,示意保持安静。他再次激活天眼,视野中的玄鉴镜泛起层层叠叠的能量涟漪,原本散逸的微光正顺着镜背的蟠螭纹缓缓聚集,在桥形钮周围形成一个淡淡的光晕。这种能量波动比刚才更强,隐约带着某种规律的节奏,像极了人的心跳。
“别碰它。”陈轩低声提醒,指尖悬在距镜面三厘米处,能清晰感受到一股吸力——不是物理上的拉扯,而是能量层面的共鸣。他体内的天眼能量仿佛受到牵引,顺着手臂经脉微微涌动,与镜中的能量场形成了奇妙的共振。
小林举着手电凑近观察,发现镜面边缘的云雷纹正在光影中若隐若现地“流动”。他揉了揉眼睛,怀疑是光线造成的错觉:“师父,这纹路好像在动?”
“不是错觉。”陈轩的视线紧锁镜面,“这面铜镜的铸造工艺里掺了特殊材质,能随着能量波动改变反光角度。”他忽然想起玄山氏笔记里的记载:“以陨铁为骨,青金为釉,可纳星气,能辨伪真。”难道玄鉴镜真的掺入了陨铁?
他从背包里取出随身携带的放大镜,聚焦在镜背的蟠螭纹上。在强光照射下,纹路间隙的星点清晰可见,这些比米粒还小的圆点排列得极有规律,细看竟与北斗七星的布局隐隐对应。更奇特的是,每个星点中心都有针尖大的凹痕,里面残留着一丝银白色的光泽,与周围的铜绿形成鲜明对比。
“这些星点是刻意凿刻的,里面还嵌了东西。”陈轩用镊子轻轻触碰星点,凹痕里的银白色物质坚硬而光滑,不像是天然铜锈。他忽然想起商周时期的“错金银”工艺,但这银白色物质的光泽比银更内敛,倒像是某种未被氧化的金属。
就在这时,石室入口处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动,像是石块滚落的声音。陈轩立刻示意小林熄灭手电,两人迅速躲到最近的石台后,屏住呼吸警惕地望向入口。
黑暗中,只有青铜器表面偶尔反射的微弱天光,以及两人清晰可闻的心跳声。过了约莫三分钟,入口处再没动静,陈轩才缓缓探身,用天眼扫描通道——外面空无一人,只有风吹过岩壁的回声。
“可能是山鼠或者落石。”小林松了口气,重新打开手电,光束却不小心扫过玄鉴镜的镜面。
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原本暗绿色的镜面突然亮起,如同被注入了月光,竟清晰地映出了石室顶部的景象!更令人震惊的是,镜中映出的不仅是岩石穹顶,还有一幅布满光点的星图,无数星辰在镜中缓缓流转,与真实的夜空截然不同。
“这……这是怎么回事?”小林惊得捂住嘴,生怕声音惊扰了这诡异的景象。
陈轩凝视着镜中星图,心脏不受控制地加速跳动。他认出星图边缘标注的几个古老星官名称——“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正是《史记·天官书》中记载的三垣二十八宿体系。但镜中的星象排列却与现代星图有明显差异,更接近商周时期的星象分布。
“玄鉴镜能映出古星图?”陈轩喃喃自语,忽然想起石壁上“星影迷踪”的刻字,“难道这星图藏着什么秘密?”他试着移动手电角度,镜中的星图也随之转动,当光线直射镜面中心时,星图忽然定格,几颗最亮的星辰连成一线,在镜缘投射出淡淡的光斑,恰好落在石室地面的一块石板上。
陈轩立刻走到那块石板前,用手抚摸表面。石板与周围的地面严丝合缝,但边缘有细微的凹槽,显然是活动的。他示意小林帮忙,两人合力将石板抬起,下面露出一个深约半米的暗格,里面放着一卷用油布包裹的竹简。
“是玄山氏的笔记!”小林兴奋地解开油布,竹简保存完好,上面用朱砂写着古朴的隶书,开头赫然写着“玄鉴秘录”四字。
陈轩拿起竹简仔细翻看,里面记载的正是玄山氏收藏青铜器的经过。原来这些青铜器大多是清末民初从各地古墓或散佚民间收集而来,当时时局动荡,玄山氏担心国宝流失海外,才耗费十年时间找到这处天然石室,将藏品妥善封存。而那面玄鉴镜,是他年轻时在一座战国古墓中发现的,镜中星图能随时间变化,指向其他藏宝地。
“你看这里。”陈轩指着竹简中间的段落,“玄山氏说,玄鉴镜需以‘天眼之力’激活,镜中星图会显示下一处藏宝的方位,但必须在星象对应的时辰观察才能准确破译。”他抬头看向镜中星图,发现几颗亮星的位置正在缓慢移动,“现在是亥时,对应的星官是‘紫微垣’,镜中这颗最亮的星应该就是北极星,它指向的方位……”
陈轩顺着镜中北极星的光线延伸方向望去,发现光束落在石室西侧的岩壁上。他走过去用手敲击岩壁,果然听到一处声音与其他地方不同——那里是空的!
“这里还有暗室?”小林激动地拿出工兵铲,却被陈轩拦住,“别急,玄山氏的笔记里说‘石室有三,藏器为一,藏图为二,藏秘为三’,这处暗室应该是‘藏图’之所,但开启需要特定方法。”他继续翻看竹简,果然找到一段记载:“星随斗转,纹应时变,触三目,启秘门。”
“三目?难道和玉牌上的‘三目识真’有关?”小林立刻想起之前的线索。
陈轩点头,走到暗室对应的岩壁前,用天眼观察表面的纹路。在天眼视野中,岩壁上隐藏着三个细微的圆点,呈三角形排列,正是玄山氏标志性的“三目”符号。他按照“龙生九子”的顺序,依次用指尖按压三个圆点——先按上方的圆点,再按左下,最后按右下。
指尖按下第三个圆点时,岩壁传来一阵轻微的震动,伴随着“咔嚓”的机关声,一块半米见方的石板缓缓向内缩进,露出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狭小通道。通道内漆黑一片,散发着更浓郁的尘土气息。
“我进去看看。”陈轩打开强光手电,率先钻入通道。通道仅长三米,尽头是一间更小的石室,里面没有青铜器,只有一张石桌,桌上放着一个青铜匣。
青铜匣上雕刻着与玄鉴镜相同的蟠螭纹,匣锁是一个精巧的机关锁,形状如同一只展翅的飞鸟。陈轩用天眼观察锁芯结构,发现需要按动鸟首、鸟翼、鸟尾三个部位。他轻轻拨动鸟翼,再旋转鸟首,最后按压鸟尾,只听“咔哒”一声,锁开了。
匣内铺着暗红色的绒布,放着一卷羊皮地图和一枚青铜令牌。地图上用朱砂标注着数个地点,每个地点旁都画着不同的器物图案:有瓷器、有字画、还有玉器,显然是玄山氏其他藏品的分布地。而青铜令牌上刻着“玄山传人”四字,背面是与玉牌相同的“玄”字印记。
“这令牌应该是开启其他藏宝地的信物。”陈轩将地图和令牌小心收好,“看来玄山氏是在寻找能继承他传承的人,而玉牌、青铜窖藏、玄鉴镜,都是筛选传人的考验。”他忽然意识到,自己的天眼能力或许并非偶然,而是与玄山氏的传承有着更深的联系。
回到主石室,小林正守在玄鉴镜旁,神情激动地说:“师父,镜子又变了!星图里多了好多符号!”
陈轩走过去,发现镜中的星图果然新增了许多文字符号,仔细辨认竟是“豫西”“江南”“京城”等地名,每个地名旁都对应着一种器物:豫西是青铜,江南是瓷器,京城是字画。
“这是玄山氏的藏宝脉络图!”陈轩恍然大悟,“他把全国的藏宝地点按地域和器物种类分类,用星图标记在玄鉴镜中,只有激活天眼的传人才能看到。”他用手机拍下镜中的星图和符号,“这些信息太重要了,不仅能找到更多国宝,还能阻止文物贩子的觊觎。”
就在这时,玄鉴镜忽然剧烈地闪烁起来,镜中的星图开始扭曲变形,原本清晰的地名符号逐渐模糊。陈轩立刻翻看竹简,发现最后一段记载:“玄鉴之力有限,每激活一次星图,需以真品滋养,否则灵气渐散。”
“滋养?难道要用青铜器的灵气补充?”小林立刻指向旁边的青铜鼎。
陈轩将玄鉴镜小心地捧起,放在青铜鼎旁,让镜面紧贴鼎身。奇妙的是,青铜鼎表面的雷纹竟泛起淡淡的金光,顺着镜面缓缓流入玄鉴镜中。镜中的星图不再扭曲,逐渐恢复了稳定,甚至比之前更加清晰。
“原来如此,玄山氏用青铜器的‘器灵’为玄鉴镜提供能量。”陈轩松了口气,“这些青铜器不仅是藏品,还是维持玄鉴镜运转的‘能量源’。”他将玄鉴镜放回石托,发现镜面的暗绿色变得更加温润,能量波动也更加稳定。
此时天色已近黎明,石室入口处透进微弱的天光。陈轩看了看时间,决定先记录好石室的情况,等天亮后联系当地文物部门。他和小林分工合作,小林负责给每件青铜器拍照编号,陈轩则整理玄山氏的笔记和地图,将重要信息录入手机。
当拍到那件鸮尊时,小林忽然发现鼎腹内侧刻着一行小字:“民国十三年,于殷墟所得,器有缺,补之。”他连忙叫来陈轩:“师父,这件鸮尊是修补过的?”
陈轩用天眼仔细检查鸮尊,果然在腹部内侧发现了细微的修补痕迹,修补处的金属密度与其他部位略有不同。“玄山氏在笔记里提到过,这件鸮尊出土时腹部有裂,是他用古法修补的。”他指着笔记中的记载,“你看,他还记录了修补用的材料——是用其他商周青铜器的残片熔铸后填补的,所以才能做到几乎天衣无缝。”
小林惊叹不已:“玄山氏的手艺也太厉害了,要是不用天眼,根本看不出修补过。”
陈轩点点头,心中对这位前辈的敬意更深了:“真正的鉴宝不仅是辨真伪,更是守护和传承。玄山氏不仅收藏国宝,还修复受损的文物,这种精神才是最值得传承的。”他将鸮尊的修补细节记录下来,“这些修复工艺对现代文物保护也有重要价值,一定要完整地保留下来。”
整理完所有信息时,朝阳已经升起,金色的阳光透过通道照进石室,给青铜器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三十余件商周青铜器在晨光中静静矗立,器身的纹饰仿佛被赋予了生命,雷纹如水波流动,饕餮纹似猛兽睁眼。
陈轩站在石室中央,看着满室的国宝和手中的玄鉴镜,忽然明白了师父临终前的嘱托:“古玩之道,在于守真,更在于守心。”玄山氏花费毕生精力守护国宝,师父传承天眼能力让他辨伪存真,而他的使命,就是将这份传承延续下去。
“小林,我们该走了。”陈轩将玄鉴镜小心地收入特制的锦盒,“这些国宝需要专业的保护,而玄鉴镜的秘密,我们还要继续解开。”他最后看了一眼青铜窖藏,晨光中的青铜器泛着温润的光泽,仿佛在无声地告别。
走出石室,清晨的山风吹来,带着草木的清香。陈轩回望邙山深处,那里不仅藏着商周青铜器的奇观,更藏着千年传承的守护之心。他握紧手中的锦盒,玄鉴镜的能量透过锦盒传来,与他体内的天眼能量共鸣,仿佛在指引着下一段旅程的方向。
“下一站,该去江南了。”陈轩看着手机里拍下的星图,江南对应的器物是瓷器,而玄山氏的笔记里提到过“瓷都秘藏”,那里一定有更重要的发现。他和小林相视一笑,带着青铜窖藏的秘密和玄鉴镜的指引,踏上了新的征程。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也照亮了这条守护传承的道路。
《天眼鉴宝:我的传奇鉴宝人生》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VIP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VIP小说!
喜欢天眼鉴宝:我的传奇鉴宝人生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天眼鉴宝:我的传奇鉴宝人生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