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些原因当中,与营地有关的,目前只有原材料的预处理,也就是绩线。虽然有斜织机这种生产速度极快的纺织工具,慢腾腾的绩线,完全影响了斜织机的工作速度。
从骨语的谈话中就能了解到,绩线绩五天的工作量,纺成纱线后,最多只能让斜织机工作一天半的。
所以熊皮等人才会想着让大家多绩线,这样才能减少熊部落的本部的工作量。另外,也可以通过发动其他部落族人参与绩线,让他们冬季有事可做,同时也能让他们拿到一些补助。
第二个重点发展的产业,就是伐木以及木料加工。
部落对木板的需求很是旺盛,基本是木匠前脚刚开解出来,这块木板就已经被拖走造各种家具、器械或者是充当建筑材料去了。
就算是不制作成木板,单纯的木料,也是非常紧缺的,尤其是在朝阳营地以及各个营地、村落都要扩大生活安全范围的时候,对木头的需要就更加旺盛了。
因为这些原因,每年冬季,熊部落的各个村子都会去周围砍伐树木,这些砍下来的树木,除了直接使用外,需要木板的话,大多数都要放到来年春耕之后,才能进行开解。
不仅仅是因为木料需要干燥上一段时间,等待散去里面的水分,还因为开解木头,本身难度也不小,况且还是一个力气和技术活,一般没有经验的族人,还玩不好。
开解的工具和方法,熊部落经过这么多年的探索和经验累积,倒是有了一套完整的开解流程。这套流程和所需要的工具,基本上各个超过300人以上的营地,都会有。
至于那些小村子,也会有工具,但只有几个或者十几个族人会一点开解的方法,产量低微,只能当做自己村子的一点补充。
所以木料这一块,也是熊部落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熊皮自然是知道这种情况的,恰好通过貊牙的探索,营地对周围的环境也有了个初步的认识。
在朝阳营地周围的山林里,别的不多,一两人合抱的树木比比皆是,还有更多常见的松木、橡树、桦树等树种,都是非常适合用来进行各种加工的。
这些木材都非常有用,不管是用来当建造房屋的房梁或者立柱,还是用来开解成木板,这些木料,都是部落急需的物资。当然,在这些密林里采集木料,除非是准备开垦成耕地,否则按照熊部落目前养成的习惯,在砍掉一棵树的同时,也会在旁边种上一棵小树。
这倒不是熊部落现在就“流行”“环保主义”,而是为了以后更方便地采集到木料,或者有些被砍伐的地方,全都种上了部落栽培的一些果树。
木料的紧缺,也是熊皮要解决的一件事,故而木工的发展,就交给了草叶。
各种开解木料的工具,熊部落给营地准备的很是齐全,光是开解用的锯子和斧头,就配备了几十把。开解的技能,是除了农具之外,另一套比较完整的、可以让其他部落学习的技能。
毕竟如果只光靠熊部落自己,开解木料的速度会非常有限,甚至都无法满足部落的需求。
而教导这些族人开解木料的,也是从部落过来的几个老木工。
现在熊部落对如何处理木料,已经非常有经验了,除了来自部落的工具使用,现在熊部落的木工们,普遍采取另外的办法,就是用石楔,把木料给整理好。
第三个重点发展的产业,就是种植菽。
这种产量跟粟籽差不多的植物,也是部落这些年重点培育的作物,而且随着部落的发展,对食物有更高的追求后,菽的重要程度也越来越高了。
菽自然是可以吃的,甚至在以前部落没有种植庄稼之前,族人会采集一些野生的菽,放到烧热的石板上给它烤熟,放到嘴里嚼。甚至春天的时候,会采集这些菽的叶子,稍微放在火里烤一烤,也能果腹。
当然熊部落现在对于菽的食用,有一系列的好办法。
豆浆、豆腐、豆皮这些豆制品自然不必多说,有了石磨,这些原本不太受欢迎的菽,立马成为了部落一日三餐必不可少的存在。
今年整个熊部落种植了近万亩的菽,平均产量在85斤以上,这还是因为部落重点管理了粟籽和黍籽,对菽这种作物,实在是有些照顾不过来了,故而亩产下降了不少。要是全部按照本部的照顾标准来,亩产差不多在100斤左右。
就算是这样,整个部落今年共收获菽粒85万斤左右,可以说是非常庞大的一个数字了。
这么多菽,自然不能放在粮仓里吃灰,熊部落处理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制作成各种豆制品,让族人食用。
除了豆腐豆浆这些新鲜的豆制品,部落族人经过熊洪指点,还研制出来了一些能够存放更久一些的食物,比如腐竹、臭豆腐、豆豉和大酱,这些都是部落饭桌上现在必不可少的东西。
另外,像部落生产的酱油、豆油等豆制品,也都深受各个部落的族人欢迎。
熊部落对菽的开发,现在已经到了一个很高的地步,虽然今年有85万斤的菽,看起来很多。但熊皮清楚,在未来几年的时间里,熊部落以及周围各个部落,对豆制品的需求,将会越来越高。
所以熊皮的计划中,将大量种植菽,以及开发与之相关的产品,放在了与营地纺织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故而,在明后年的耕种计划中,朝阳营地或者其他的三族营地、灰村营地等,都要种植相当数量的菽,至少要保证东部的这些营地,一共种植万亩的菽田。
这些菽,不仅仅可以用来直接吃,或者处理成豆制品吃,部落所需要的植物油,也开始准备从菽身上开发出来。
“凡油供馔食用者,胡麻、莱菔子、黄豆、菘菜子为上; 苏麻、芸台子次之; 茶子次之,苋菜子次之; 大麻仁为下。”(《天工开物》)
部落现在所产出的食用油,大部分还是由菜籽压榨出来的,对菽产油的开发利用,目前还停留在比较原始的阶段。
这倒不是说熊洪不知道菽能够榨油,事实上,从熊洪发现菽开始,他就一直在往榨油的方向努力,奈何菽这种植物,种子里面的含油量本身就不多,只有不到20%,而油菜籽的含油量,能够达到30%-50%,故而在目前的熊部落,菜籽油是最为流行的。
但菜籽油也有一个问题,就是油菜籽的产量问题,目前部落培育并种植的油菜籽,已经跟野外发现的野生油菜有点区别了,光是产量,一亩地就差不多在一百多斤,甚至比粟籽还要高产一点。
但种植的亩数不是很多,今年也差不多才两三千亩,还是同样的原因,族人没有办法照顾太多农作物。
但菽的产量变大了,熊洪自然要想办法从这些菽身上获得油脂。
现在部落榨油的器具,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总体上,榨油的工坊里面,器具几乎都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
第一部分是盛放油饼的卧式大木头,用又长又直的原木加工而成,在树中心凿出一个长三尺、宽六寸米的“油槽”,用于填装油饼;
第二部分是 “木进”,由呈梯形的很多根直插入榨油机的楔子组成,插入榨油机的一头较为纤细,露在外面与撞楔接触的一头较粗呈成等腰梯形状,用榨杆使劲撞击粗的一头,将整根进桩向里面打入,迫使粗的一头一点点深入榨油机内,起到充分挤压油饼的效果;
最后一部分是用来撞击木进的由上面吊下来的长木柱,名叫撞杆,本身质量很大,根据惯性撞击和冲力来撞击木进时,能充分挤压出油饼中含有的油水。(参考自宋代的榨油工具和流程)
虽然通过这种办法,让菽也能产生大量的油,但总体而言,出油率还是比较低的,只有不到7%,也就是一百斤菽中,只能榨出六七斤的油。
这也是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以及榨油方法的落后,不过对于现在的熊部落来说,已经足够使用了。
但胜在今年的菽数量多,种植、收割、处理起来也要比油菜籽要方便一些,故而豆油也开始成为部落的另一个重要产品。
除了豆油外,榨油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产品——豆粕,这也是为什么熊部落明知道菜籽油产量更高,依旧大力研究豆油的原因。
豆粕当中,蛋白质含量非常高,甚至可以达到四成以上。
这是因为,随着油脂被压榨出来,豆粕中的含油量一直降低到2%以下,里面的一些成分会发生变化,使蛋白质的含量逐渐提升,而蛋白质以及里面包含的一些营养元素,相应的也会增加。
而这些被压榨出来的豆饼,就成为熊部落目前最好用的禽畜用饲料,搭配着苜蓿干草,成为熊部落畜牧业发展壮大的基础饲料。
为什么别的部落养殖牲口没有办法像熊部落这样顺利?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给他们吃的东西当中,熊部落的豆粕和苜蓿草,占了最主要的原因。
一百斤菽,榨油7斤,剩下的固体残渣,就是豆粕,差不多有个九十多斤,这些豆粕,部落驯养的动物非常喜欢,尤其是部落养殖的马匹,基本上每隔几天,就会给它们喂上一些。
当然,豆粕也不仅仅可以当饲料,还能当肥料。木棍就在研究,这些豆粕与土壤的配比关系。
而对于熊皮来说,朝阳营地要想有自己的特产,种植菽,制作豆类产品,比如豆油、豆粕、食品等,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选择。
毕竟这里的土地潜力还是很大的,不像本部那边,潜力有限,明年多种植一些菽,接下来朝阳营地,就会成为熊部落出产豆油豆粕最多的营地了。
《史前部落生存记》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VIP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VIP小说!
喜欢史前部落生存记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史前部落生存记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