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们看来,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才是最实在的。
“有了铜币,你们就可以根据自己村子的实际情况,在杂肆或者其他村子那里,随时购买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而不是被动地等待本部的分配。”
熊洪耐心地跟这些村长们解释,铜币的使用离不开这些村长的接受和认可,更离不开每一名族人。
“这样一来,物资的流动就会更加灵活,每个村子也能在完成集议规定的各种生产任务后,自主地安排剩下的生产任务。”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的村长们,看到有些人已经若有所思,便接着说:
“这两天的部落集议,大家也都明白,熊部落并不是让你们去做无法完成的任务,这些生产的任务,应该是最低的要求了。我想每个村子,只要是正常的,都能完成这些任务,而且,还会空出不少的时间和劳动力出来。”
“而我们这么做,就是希望你们这些当村长的,能够有一些想法,去做一些改变。就像是石岩所在的九十里铺营地,或者是水草、黑齿他们所在的村落。”
为了让这些村子不用这么辛苦,同时也让这些村子有一定的自主权,熊洪和熊巫等人制定生产任务的时候,自然会将条件放的更宽泛一些,除了基本的生产任务和底线不能动,剩下的可以由各个村子自行发挥,这也算是一种部落灵活的管理办法。
这样的好处也显而易见,一些有想法的村长,自然会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想着法子让村落生活更好。
“……关于铜币的问题……比如说,某个村子这个月多生产了一些原材料,送到本部换了铜币。如果下个月他们村子的食盐用完了,就可以直接用铜币去杂肆购买食盐,或者到临近的村子里购买,而不用再等着本部统一分配的时候才能拿到。”
按照本部现在的规定,每个月月底的时候,熊黑等人会对各个村子提交上来的物资申请进行审核,统计之后,则会安排熊雨熊欣从仓库里取出相应的物资,然后再运送到各个村子。
虽然统一调配对物资的损耗不算大,但非常耽误时间,有的时候,一个村子开始缺盐,提交申请到最终拿到食盐,可能都要过去一个多月甚至更久,这就让一些族人不是很开心了。
不过要是真的如族长所说,有了铜币自己村子也可以去本部主动购买,那就不用等待这么长时间了……况且,大部分村子并不是缺粮食,而是缺一些食盐、陶器、铁锅、工具等小的东西,数量本身也不多。
总不至于为了一包盐,部落的车队再出动一次吧?
“这是物资调配的好处,同样,如果另一个村子擅长制作产品,比如竹编、木质家具,他们也可以把生产出来的东西拿到杂肆售卖,换取铜币,然后用铜币去购买其他村子生产的食物或者饰品。”
“这样一来,各个村子之间也能通过铜币进行直接的交易,互通有无,而不需要所有的物资都必须经过本部中转。铜币就像是一个桥梁,把各个村子、各个族人之间的需求连接起来,让大家的物资交换更加方便、快捷。”
听完熊洪的解释,一些不是太懂的村长,也开始明白了铜币的正确打开方式,而那些脑袋灵活的村长,已经在想着如何用铜币交易,来让自己的村子发展的更好了。
“不过我事先说一点,你们每个村子需要上交的粮食、木材、麻皮以及规定的原材料,是不在交换的内容里面的。”
看众人明白过来,熊洪又郑重地说道,“比如一个村子按照规定上交五万斤粟籽,那就必须按照要求,交够这五万斤的粟籽,如果这个村子丰收,多交了一万斤粟籽,那这超出部分的一万斤,熊部落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折成铜币给这个村子。”
“其他诸如麻皮、菽、木材等等,也都可以按照这样的办法来从本部换取一定数量的铜币。”
“但前提是,必须完成部落规定的这些生产任务。”
熊洪这样做,一方面保证了熊部落拥有最基本的粮食和原料供应,让部落的物资始终保持在一个较为丰富的水平上;
另一方面,在完成任务之余,各村还能自主安排生产,并征求了部落里很多村长和队长的建议,也是为了激发起各个村长和族人的生产积极性。
要是按照之前,不管生产多少,部落分配的基础物资都不会少,干得好和干的坏,都能保证不饿死,这就很容易造成村子的生产积极性不高,甚至还会出现其他更恶劣的事情,比如偷懒、无视本部的规定和任务。
而采取硬性要求之外,再增加统一收购多余物资的方法,就能让这些村子在完成规定的任务之外,再想办法获得更多的物资。
这样一来,村子里的人们就会更有动力去大规模开垦荒地、推行更先进的种植技术、开发村落周围的各种资源,争取收获更多的粮食和其他物资。
毕竟部落已经规定了,这些多余的部分能换成铜币,这些铜币又可以用来交换到他们需要的各种工具、布料,甚至是一些之前难得一见的稀罕物件。
“当然,既然在村子之间推行铜币,那对铜币的管理也要跟上,本部也会在你们使用铜币过程中,收取一定比例的铜币,当做是本部铸造、发行以及控制物资有效、合理生产的成本。”
“不知道这样说,大家是不是能够理解,不过就算现在不理解也没有关系,先去做,过段时间,你们自然就明白了。”
既然使用铜币,那就要对铜币的铸造、流通、发放以及回收做一系列的安排和规定,这件事,均输院已经在熊洪的示意下,制定了相对详细的要求和规定。
比如说,草村今年的任务是五万斤麻皮,但实际上由于开垦种植了更多的麻田,再加上选种和田间管理,共产出了七万斤的麻皮,这多出来两万斤,按照部落的收购价格,五铜币十斤,理论上草根就能从部落拿到一万铜币。
但事实上,熊洪规定了这些“交易”中必须缴纳的“税费”,比如按照两成来收取,最终草村拿到手的,就是八千铜币。
这其中,还要看熊部落是不是急需麻皮,要是其他村子也出产麻皮,而且对麻布的要求没那么高了,一铜币兑换的麻皮数量就会上升,也就是麻皮卖不上价。
至于为什么要收取“税费”,一方面,是熊部落为了尽力减少村子与村子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正如熊洪所说,部落维系这种铜币交易的体系,也是需要一定的成本的。
况且,通过收取这些“税费”,以及控制物资的收购、销售价格,也可以调控部落的生产行动,让整个部落的各个村子,都能按照部落的意志来进行生产。
打个比方,部落现在非常缺木材,那本部就可以用提高木材收购价格、降低木材交易的税费,来鼓励这些村子去伐木。
虽然这种商业行为可能会对部落的生产以及族人的“纯洁性”带来一定的影响,但目前而言,这些都是可控的,况且熟知历史发展的熊洪,也清楚这种货币交易迟早要代替以物易物。
况且,除了熊部落内部的货币交易,这种铜币也能推行到周围的部落内部,让他们加入这个交易体系中,达到逐步控制、融合他们的目标,这要比用武力更加有效和隐蔽。
而为了达到多获取铜币的目的,各个村长也会更加用心地管理村子的生产事务,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村子能获得多少额外的收益,关系到村民们的生活能不能过得更好一些。
熊洪相信,通过这种方式,整个部落的生产效率将会得到显着提升,各个村子也会因此变得更加繁荣起来。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每个村子只是为本部提供最基础的粮食和原材料,还需要本部将各种最终产品给运送过来。
“另外,既然给各个村子生产的原材料提供铜币进行收购,那也要保证这些铜币,能够分配到各个族人手中,这样才能让这些铜币流通起来 ,而不是待在村子库房或者均输院里面吃灰。”
熊洪看到众人对村子如何获取铜币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便继续讲述对于每名族人拥有铜币的看法和建议。
“族人拥有一定数量的铜币,可以激励他们认真做事,同时将这些铜币给使用出去,一方面,可以改变这些族人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也能让生产出来的各种物资有价值。”
随着铜币的推广使用,以及本部各种工坊产品的逐步放开,很多族人都喜欢到杂肆里,用一部分铜币,来换一些生活用品。
比如对于爱吃的族人来说,部落族人制作的炒板栗和各种风干肉干、奶干等物品,也可以花一些铜币,从杂肆或者其他族人手上购买;对于需要新衣服的族人来说,部落的纺织坊或者是族人私人开设的裁缝间,也能满足要求;还有,现在的一些工具、器具等,也能够通过铜币进行交换了。
“我的想法是,每名族人按照生产内容的不同,都能领取一些铜币奖励,比如村子里负责耕种的族人,每个月可以给他们发放几枚十几枚铜币,当做是辛勤劳作的收获。”
喜欢史前部落生存记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史前部落生存记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