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城市政府办公楼五楼,会议室内灯光如昼,李一凡手边摊开的是潇湘省“十四五规划”调整草案第八稿。他的目光凝视在第三页的一个小标题——“构建全国首个数据中枢型治理架构”。
“这不是一句口号,”他低声自语,“这是一整套未来的政体试验。”
——
这一整周,星城市成为全国舆论和政务系统的双重焦点。
原因有三:
其一,全国首个“数字治理枢纽城市”授牌星城市,由国家政务院与网信办联合发文,明确星城市将承担“数据治理制度输出试点”任务,试行“平台政府-算法协商-数据立法”三级路径。
其二,潇湘省正式设立“中部政务算法试验场”,由星城市财政局、组织部、工信局、数据局、法制办五个部门共同承担治理实验,联合中南大学、清华五道口、华为昇腾团队和凡星智库成立“算治实验联合体”。
其三,由凡星传媒与潇湘省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数字文明·治理新秩序论坛”在星城开幕,李晓薇主持开场并发表主题演讲《从舆论响应到算法协商——新治理路径下的新媒体角色再定义》。
“这不仅仅是技术升级的问题,”李晓薇在台上缓缓道来,“这是权力结构重构的问题,是人民与政府之间,是否可以通过数据重新缔结信任契约的问题。”
台下座无虚席,学者、干部、企业家、技术工程师全神贯注。
——
回到星城市数据治理枢纽,李一凡盯着一张图——“政务数据横向打通指数”五省对比图。
星城居首,远远拉开与鄂西、赣南的差距。
“这是行政组织的胜利。”他轻声。
陈晓峰站在他身后,递上当天最新的数据通报:
?\t潇湘省政务系统横向数据流通率突破82.3%
?\t星城市本级达到94.7%
?\t数据孤岛数量首次降至个位数
?\t政务办件平均时长压缩至3.7个工作日
这些冷冰冰的数字,在他脑海中却转化为一个个形象化的画面:一位基层干部不再奔波多个部门办手续;一位年轻创业者在家中通过“星政通”App就完成工商登记和税务备案;一位农户拿着手机查看补贴到账进度时露出的惊讶笑容。
“这就是治理的体温。”
他缓缓点头。
——
星城市正在进行一项全国罕见的试验——在一座千万级人口城市,全面推行“治理数字化责任连带机制”。
具体方案是:
1.\t每一项群众反映问题,都形成责任链,节点涵盖街道、区政府、职能部门、数据平台四层;
2.\t每一个环节均设有数字化责任记录,一旦超过办结时限或错误率上升,自动触发回溯审查;
3.\t全市干部每月收到“数据治理绩效雷达图”,作为个人绩效和提拔依据之一。
有人担心这种制度“机械化”“压迫感强”。
但李一凡在省政府月度会上坚定表态:“未来十年,治理能力就是数据能力。只有流程透明,才能谈得上公平;只有链条清晰,才可能追责;只有责任明确,才能保护干部。”
他还特别追加一句:“不要怕被监督,怕的是无人监督;不要怕留下痕迹,怕的是痕迹全无。”
全省所有干部学习资料中,被特地摘录这一段讲话。
——
6月15日,一项沉寂三个月的筹备工作终于落地:
“星城市政务数据立法协商机制”正式建立。
由人大常委会牵头,联合科技、法制、组织三大系统,拟出台全国第一部《数据权责条例》,规定政务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共享、调用五个维度的合法边界,首次将“政务数据误用侵权”纳入责任审查范畴。
人大副主任在新闻发布会上坦言:“星城市这部法规,是对未来政务技术治理的一次制度备份,是为全国各地提供一把解构复杂治理新图景的‘立法钥匙’。”
当天,京华大学、电子政务研究中心、新华时评连发三篇评论,称之为“大夏数字政府迈向系统治理的转折点”。
——
与此同时,国际社会也抛来关注的目光。
《福布斯》发表文章《一个城市的数据治理实验:未来政体的隐喻》,文章写道:
“如果说硅谷在重塑商业模式,那么星城市正在试图重塑政府本身。它是一个缩微的镜中之城,投射出另一个版本的大夏未来。”
李一凡将这段文字截图发给了林建国。
林建国只回了一句:“技术只是工具,制度才是未来。你正在走向那道线的另一边。”
李一凡在手机上停顿片刻,回复:“我会用制度说话。”
——
当天深夜,星城市数据局全员加班,进行全系统年中版本升级。
李一凡悄然出现在他们办公室,走到数据墙前。他没有打扰任何人,只静静地看着那座城市的数字画像在他面前缓缓变换:
产业流、人口流、干部调动流、营商环境流、群众诉求热力图……
一个真实却纯粹、繁复却通透、复杂却可控的城市——
星城市,如镜中倒映出的未来。
他心中忽而浮现一句话:
“当我们用数字去精确世界,世界也会开始回应我们的秩序。”
他微笑着转身,走入无人的电梯间,前方灯光亮起。数字治理的时代,刚刚启幕。
喜欢重生归来:我誓登权力巅峰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重生归来:我誓登权力巅峰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