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的潇湘,已是初夏时节。岳麓山的青绿愈发浓密,省政府大院的节奏也悄然发生变化。一切看似如常,实则风起云涌。
李一凡晋升省长已满月,政务节奏日渐明晰,“财政重塑、平台治理、干部更新”三大主线逐步铺陈。而此刻,真正考验他权力掌控力的,已从政策设计,转向官风重塑与体系文化再建。
这是一场无形之战,远比产业招商、资金流调度更难,也更关键。
?
省委常委会议上,李一凡坐在赵建国身侧,面色平静。今日议题不涉经济,而是组织部与纪委联署提交的“部分基层政治生态调研报告”。
许宏志是李一凡在星城时期提拔的“老战友”,如今主掌省委组织部,调研的内容既深也准。报告中提到:部分县市近年干部晋升渠道偏窄,乡镇领导干部年龄断层严重、基层执行力滑坡、干部观望气氛浓厚,尤其是“躺平”“不作为”问题呈现扩散态势。
“这份报告,我看了三遍。”李一凡抬眼,声音不高,却压得人心口发紧。“我当年在召阳县当常务副县长时,凌晨三点查煤矿安全,当场免了两个吃空饷的副乡长。那时我就明白,基层风气,一旦躺了,就起不来。”
他的视线掠过会议桌:“潇湘今天要在全国提智治试点、提制度改革,那凭谁来落实?靠坐办公室写材料、搞漂亮汇报?不行。必须有人在一线推石头上山。”
赵建国缓缓点头:“你有什么方案?”
“两个方向。”李一凡答得干脆,“一是建机制,二是建风气。机制靠制度约束与绩效考核,风气则要靠典型激励与组织调动。”
他顿了顿,目光凌厉:
“我要在全省启动‘基层一线挂职锻炼计划’,每年从厅局级单位选派300人下沉乡镇,任职时间不少于一年。选得出的干部,能提;选不出的干部,干脆别提了。”
会议室里,众常委表情各异。
有人皱眉:这是动真格的“大调整”,对一批靠边干部等同于下放。
也有人若有所思:这是李一凡主政后,第一次大规模重塑“官场肌肉”。
?
会后,许宏志悄悄敲了敲李一凡办公室的门。
“李省长,我知道你推这个,是打算重建一批新基层执行骨干。但现在省委组织系统,名单准备来得及吗?一些市县也可能抵触,担心‘空降干部’水土不服。”
李一凡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岳麓山峰:“我在召阳县的时候,就靠一个原来林场主任出身的老王正刚,撑起全县的工业园区。他是外行?但他是真肯干。”
他转过头:“我们不是找完美干部,是要把系统里还有斗志的干部,放到合适的地方去练出来。这个制度推下去,哪怕只能出30个‘王正刚’,潇湘就能走得更远。”
许宏志点头,拿起笔记下方案核心。
李一凡又交代:“还有个提议。我要建立‘中青干部专项库’,把过去十年在星城、在召阳、在南丰等地干过突击任务、抗过压的人才,全部建档,不分背景、不管出身。”
“你要建一个你自己的干部池?”许宏志微挑眉。
“不,是要建一个能冲锋的潇湘干部底盘。”
?
与此同时,纪委系统也迅速行动。
王平书记亲自坐镇,重新审核去年以来县处级干部廉政考核数据,尤其针对“窗口部门”“卡点单位”“关键审批人群”,提出交叉巡察与专案抽查。
“李省长想搞风气,那我们就打响第一枪。”王平态度鲜明,“打蛇打七寸,我们直查一批重点岗位提拔前后的资金流、关系网,哪怕查出一个样本,也能震一片。”
而在另一边,李一凡也没有忘记一个重要战场——宣传阵地。
省委宣传部与凡星传媒合作的“新风廉政短视频工程”正式上线。李晓薇亲自把关主视觉方向,首期主题为《一个镇长的早上》,讲述一个普通镇长如何带着晨跑鞋巡视污水渠、怎么为企业协调环评审批,真实、朴素、却极具力量。
短视频发布当日,登上了潇湘省微博热搜第六,全网播放量破千万,评论区满是“想不到政府也能拍出这种片子”。
省委外事办主任陈明远在汇报中指出:“这种形式比通稿更有穿透力,也让人民看到真实的干部群像。”
李一凡点点头:“做改革,不是给高层看文件,是让老百姓有感知。”
?
六月底的最后一天,李一凡主持召开“全省新一轮作风建设推进大会”。
现场没有惯例致辞,而是由四名干部现身说法:一名90后乡镇女副书记讲述调解拆迁纠纷的经历、一位纪检组长讲述查处“人情工程”的压力与突破、一名企业服务专员分享在疫情期间为上市企业保供的故事,还有一名曾在召阳县扶贫站挂职的大学生干部讲述“逆袭故事”。
全场掌声雷动,毫无官气。
李一凡站上台,简短总结:
“风气,不靠文件树起来,靠一线干部拼出来。今天的潇湘,不缺产业、也不缺钱,最缺的,是能冲上去、顶下来、拼到底的人。”
他沉声:“我希望,潇湘能成为中部政风最正的省。”
人群中,有厅长偷偷擦了擦眼镜,有年轻干部在座位上握拳低语。
而他的目标,从未模糊:
要让这片土地上,重新长出那种令人尊敬的干部生态。
喜欢重生归来:我誓登权力巅峰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重生归来:我誓登权力巅峰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