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归来:我誓登权力巅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15章 南岭论战,调研背后的权力交锋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盛夏七月,潇湘南部,骄阳炽烈。

李一凡一行人乘坐直升机抵达南岭市地界。这是潇湘最偏远的地级市之一,地处五岭之尾,山高林密,曾是国家级贫困地区,如今虽已“脱贫摘帽”,但产业基础仍薄弱,人口外流严重,财政几乎靠上级转移支付支撑。

李一凡此次南下,并非例行考察,而是为了一场“南岭产业座谈会”。但真正的战场,却远非会议室那般简单。

一落地,市长周绍明便迎了上来,身着笔挺西服,笑容可掬:“李省长,一路辛苦。”

李一凡点点头:“我们直接去第一站,林和镇产业扶贫园区,不进宾馆。”

身后的陈晓峰低声一记:“这是李省长最近的‘基层优先调研法’——不见市委,不用欢迎仪式,先下基层再开会。”

众人点头称是,早就听说李省长带队调研风格硬朗务实,如今亲眼所见,更加印象深刻。

一路车队颠簸前行,行至林和镇。

园区负责人是年轻副镇长林敬之,是本地土生土长的“海归硕士”,在星城市高新园工作两年后,主动申请调回家乡。“我是李省长在星城时期推动‘青年基层行动计划’的第一批选派干部。”林敬之语气带着敬意与激动。

园区规划得不错,一片片钢结构大棚拔地而起,绿意葱葱。当地主打“南岭猕猴桃”产业链,通过凡星电商平台导流,已实现年销售额数千万元。李一凡驻足片刻,微笑点头:“年轻人有思路,执行也有力度。”

他当即对陈晓峰道:“回去后,让省农业厅研究在全省范围复制林和镇‘一镇一品一网’模式,把电商平台与乡村振兴更紧密联动。”

林敬之听罢,感动得眼圈微红。

下午两点,南岭产业座谈会在县城会议中心召开。

出席会议的除省政府随行人员外,还有南岭市四套班子、各区县一把手、部分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会议一开始气氛沉闷,各级官员发言多为空话套话。李一凡眉头轻皱,直到轮到南岭市常务副市长张泉发言,气氛才开始发生变化。

张泉直言不讳:“南岭的问题,核心是没产业,靠财政兜底,不可能持久。我们要么引进重工业,要么搭建数字平台,但目前省里没明确支持方向,我们只能两边都试,结果资源摊薄,事倍功半。”

会场顿时鸦雀无声。

这话,像是一记响亮的耳光,扇在了在座众人脸上——不是批评谁,而是刺中了所有山区市县的痛点。

李一凡缓缓点头,随后示意:“还有谁要补充?”

一个声音响起:“我补充几点看法。”

是潇湘省发改委主任张廷山,身为李一凡的嫡系,今日陪同调研却一直沉默。

张廷山推了推眼镜:“我不完全同意张副市长的看法。南岭不是没产业,而是缺统一规划与协同能力。你们每个县都上马一个项目,重复建设、重复招商、重复投入,当然资源耗散。建议以南岭市为单元,设立‘南岭共建产业园’,由省里统筹。”

此言一出,全场一震。

“这……不是省里要来收权?”某县长低声嘀咕。

而李一凡此时开口了。

“南岭这几年,财政压力大,民生负担重,确实面临艰难抉择。但我明确表态:第一,南岭不该也不能搞重复投资式的‘自救’;第二,省政府将牵头制定‘南岭战略扶持政策’,由发改、工信、财政三部门牵头,形成专项扶持目录;第三,立即启动‘南岭共建产业园’,重点布局新能源、储能材料、智能制造三大板块,省里将设立100亿元的协同产业基金。”

掌声自下而起,一波接一波。

而坐在第一排的南岭市委书记郝明波,却神色复杂。

这个计划,看似利好南岭,实则是将原本属地主导的产业决策权,部分交给了省里——从“谁投资谁做主”,变为“省里规划,地方配合”,对于地级市主官而言,无疑是一种变相“削权”。

会后,郝明波拦住李一凡。

“李省长,能否单独聊几句?”

李一凡点头:“走,去旁边会议室。”

门关上,郝明波语气颇为直白:“省里要主导产业园,我支持。但是否能让市里参与基金管理?不然南岭各级恐怕会有怨气。”

李一凡不急不躁:“管理可以共管,但决策要省里把方向。你要记住,现在不是拼一城一地的成败,而是潇湘中部协作的竞争力。”

郝明波沉默良久,最终低头:“明白,我支持。”

这场短暂的博弈,李一凡再一次胜出。但他心知,这只是改革路上的一个小小切口。

夜色降临,李一凡站在南岭市政广场的阳台上,俯瞰整座城市。这个曾经自己来过三次、落后贫困的小市,如今终于迎来体系化发展的契机。

而他知道,南岭不是终点,而是开始。

从这里,整个潇湘南部山区的发展,将被重新编写。

喜欢重生归来:我誓登权力巅峰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重生归来:我誓登权力巅峰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