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良玉站在一旁,目光闪烁着,她紧紧地盯着夏军的武器装备,心中暗自惊叹。
这些先进的武器无疑是夏军攻无不克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她也深知,夏军的牺牲精神同样不可忽视。
夏军之所以拥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这座烈士陵园。
秦良玉了解到,夏国有一项规定,当地官员每年清明和年尾都必须亲自前来祭奠本地的烈士陵园,就连王室成员也不例外,他们需要前往就近的地方进行祭奠。
这是一种怎样的待遇呢?这简直相当于永远享受着官员、百姓以及王室的供奉啊!
在这个时代,这是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这样的殊荣,让夏军的将士们深感荣耀,也使得他们愿意用生命去扞卫这份荣誉。
正当秦良玉思考之际,她注意到已经有将近三千名禁卫军成功登陆。
这些禁卫军并没有丝毫的懈怠,他们迅速行动起来,以连为单位,分别向四个方向展开运动。
根据军事委员会参谋部的计划,将会有一万禁卫军建立起五个据点,从多个角度将南京城包围起来。
之所以选择建立五个据点,是因为每个据点都由两千名禁卫军组成,这是一个庞大的战斗单位,足以抵御十倍于己的明军精锐部队的进攻。
至于剩下的五千禁卫军由夏王亲自统帅组成中军,直接驻扎在南京城正门。
三千禁卫军上岸后,马上又是一百门大炮开始登陆,这支炮兵部队一共有一千余人,是一支正规的炮兵团。
徐弘基站在残破不堪的水门城墙上,面色苍白如纸,他的目光紧紧锁定着正在陆续登陆的明军,心中涌起一股绝望和无奈。
他并非没有想过派遣人手去夺回码头,但现实却让他感到无力。
面对如此悬殊的兵力对比,即使他开出重赏,也没有人敢于接下这个看似必死无疑的任务。
“云亭”,徐弘基突然打破沉默,轻声喊道。
云亭,他的亲兵统领,全名徐云亭,是徐家的远支族人。
此人年少时便以勇猛有力而闻名,自徐弘基重组亲兵队后,他便被提拔为统领。
“国公爷,有何吩咐?”,徐云亭快步上前,恭敬地问道。
徐弘基凝视着他,眼中闪过一丝决绝,缓缓说道:“你们也走吧,去和世子汇合。如果真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就投降吧”。
徐云亭闻言,脸色一变,连忙道:“国公爷,我等怎能抛下您独自离去?我等愿与您一同坚守城池!”。
徐弘基苦笑一声,摇了摇头,“看看外面的夏军,你们这几百人留下又能有何作为?不过是白白送死罢了”。
徐云亭沉默不语,他虽然是一介武夫,但并不愚笨。
他自然清楚城外的夏军实力强大,即使他们拥有相同的武器装备,也绝不是对手。这根本就是一场毫无胜算的战斗。
要知道,人家夏军可是以少胜多,直接将白杆军给歼灭了啊!这等战绩,简直就是传奇一般的存在。相比之下,他们这些人又能算得上什么呢?
“夏军现在来的人并不多,他们只能堵住出城的主要道路而已,所以,你带五百人直接离开,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徐弘基一脸凝重地命令道。
徐云亭闻言,面露迟疑之色,“国公爷,其实您也可以一起走的.....”。
徐弘基挥手打断,“我徐家世受国恩,到了这个危急时刻就必须有一个交代”。
他已经打定主意,要和南京城共存亡,给大明、给徐家先祖一个交代。
夕阳将长江染成血红色时,最后一艘运输舰终于卸空了它他货物。
整整一天的忙碌,几百艘运输舰如同不知疲倦的巨兽,不断吞吐着战争机器。
码头上堆积的物资已经形成一座座小山——弹药箱垒成的黑色金字塔,粮袋堆砌的褐色城墙,还有各种金属器械,在暮色中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
秦思源看着忙碌的士兵,看着那些火器,心里感慨万千,这就是他来到这个世界多年来的成果,也是工业文明对农耕文明的无情碾压。
\"报告大王,禁卫军已经初步到达指定位置!\",参谋的声音让秦思源猛然回神。
参谋团队正在沙盘前移动红色小旗,那些旗帜已经形成完美的半圆形,将南京城墙围困其中。
每个据点都像精密钟表的齿轮,在看不见的机制驱动下严丝合缝地运转。
突然,一阵闷响传来,这是大炮发射的声音。
“大王,这应该是明军的大炮,而且是在正门!”一名参谋神情凝重地说道,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紧张。
果然,没过多久,一名传令兵急匆匆地跑来,向秦思源报告:“启禀大王,炮兵团正在安装炮位时,城上的大炮突然开始射击了!”。
秦思源眉头一皱,心中暗自思忖:“这南京城里的守军还真是有些想法啊”。
他冷笑一声,对传令兵下达命令:“传本王军令给炮兵团,让他们加快速度组装,完毕后立刻对南京城墙展开炮击!”。
“是!”,传令兵领命而去。
秦思源的命令迅速传达给了炮兵团,这让原本就紧张忙碌的炮兵们像打了鸡血一样,更加迅速地安装起大炮来。
夏军的陆战大炮已经是第三代产品,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运输方便。
军工厂将这门大炮分成了二十多个部件,每个部件都可以单独运输。
这样一来,只要将这些部件运输到指定地点,要不了多少时间就能将大炮组装好,然后迅速展开射击。
很快,炮兵团的一百门大炮就被组装好,经过紧张的检查后,炮手开始装填炮弹。
整个炮兵团被分成了十个炮兵阵地,“轰轰轰”,十门大炮开始射击,这是第一轮试射,每个阵地都有一门大炮射击。
炮弹划过空气呼啸的飞向城墙,不过只有一枚炮弹砸在了城墙上,其余都没有命中,还有几枚射进了城里。
炮兵指挥官从望远镜里仔细观察,然后根据炮弹的落点更改大炮的仰角。
喜欢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