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1979:发家从采药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46章 采药人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自那之后,日子渐渐归于平静。由于并非狩猎季,宋阳便将主要精力放在采药上。

王岳自然一如既往,每日都跟着宋阳。

只见他手持开山锄,腰间紧紧扎着绳索,身后稳稳别着砍刀,斜背着双管猎枪,身上还背着个特制的袋子。

这袋子是用蛇皮袋改造的,底部两角扎起,袋口缝制后穿上绳索,能自由收缩,里面还套着个小袋子。

若采到的药材多,这大袋子便能派上用场;要是遭遇下雨,它还能当作雨衣应急。

除了每次上山必备的双管猎枪和随行的八只猎狗,这身装备可谓是采药人的标准配置。

当下正是上山采摘金银花、五味子的绝佳时机,还有全年都能挖掘的全皮、桔梗等药材。

每当挖到桔梗,宋阳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李乘风。

那时,李乘风教他认识桔梗,还唱起了朝鲜民歌《桔梗谣》,可宋阳听着却像是“倒垃圾……倒垃圾……”。

宋阳觉得好笑,便问李乘风,一个蜀地人怎么会唱朝鲜的歌。

李乘风笑着解释,“倒垃圾”是朝鲜语的发音,以前在外闯荡时,结识了从东北过来的朝鲜族人。

宋阳也不知这说法是真是假,只觉得有趣。

李乘风还告诉宋阳,桔梗不仅是祛痰的上好药材,还能腌制后当作小菜,味道可口;做成粉末用来做糕点,同样美味;甚至用来酿酒,口感也十分不错。

桔梗开的花是蓝色的,有五个花瓣,模样好看,因其形状类似唐僧的帽子,所以还有个名字叫僧帽花,花期能持续小半年,一旦发现,常常是半山坡都开满蓝色的花朵。

如今回想起来,宋阳愈发觉得李乘风是位极好的师傅。

他不仅自己勤奋翻书强化记忆,更多时候,是李乘风讲解得生动有趣,让人容易记住。

为此,宋阳特意挖了许多鲜嫩的桔梗,让冯晓萱腌制了满满两罐,其中一罐还专门送去给李乘风。

可当他来到李乘风的茅草屋,却发现里面住着李乘风的孙子,而李乘风刚离开两天,说是去彭水找狗了。他打算到夏季时,带着孙子去打黑娃子。

与北方狩猎时间不同,在蜀地,打黑娃子多集中在夏秋季节,因为此时黑娃子最容易出来毁坏庄稼。

宋阳微微皱眉,想着今年夏季雨水不断,时而连绵小雨,时而倾盆大雨,进山都困难重重,估计打猎也难有收获。

不过,他对李乘风即将带回来的下司犬,倒是满怀期待。

回到家后,宋阳依旧每日上山采药。

碰到乌梢蛇之类的蛇,他也不会放过,带回家里取胆,再将蛇体烘干。偶尔遇到野物,他会打上一些,给猎狗改善伙食,也时常带些回家,让家人的伙食变得丰富些。

只是不知为何,像黑娃子、豹子之类的大型野物,始终不见踪影。倒是遇到过一小群野羊,大大小小共六只。

由于没带绳套,宋阳便放狗去追,最终追到了一只大野羊和两只小野羊。大野羊被旺旺咬断喉咙,等宋阳他们赶到时,已经死去。

回到家后,羊肉由两家人平分,两只小野羊则被宋阳带了回来,和自家一直养着、还专门送到大村子配过种的黄羊养在一起。

宋阳希望通过让它们多与人接触,逐渐消除野性,日后能放到山坡上吃草,乖乖跟着母羊,不再想着逃跑。其中一只是公羊,等长大后,还能自行配种。

宋阳一直记着去年看到的那棵杜仲树。

在春夏交替,这个最适合剥皮的时节,他去把树砍了,将树皮剥下带回家。

天气晴朗时,宋阳就进山采药;阴天的时候,他便留在家里编簸箕、制作木架子。

短短一个多月,他院子里就支起了十多个架子,上面摆满大簸箕,晾晒着这段时间采摘回来的药材。

只要进山,几乎每天都能有所收获,算下来,少的时候能挣五六块钱,多的时候几十块,甚至上百块。

处理好的药材积攒到一定数量后,宋阳和王岳专门从队上借了牛车,将药材送到收购站。

也就是在这一次交易后,宋阳手头的钱终于突破万元,悄无声息地成为了旁人不知的万元户。

这天清晨,两人早早起身,进山去采摘前两天就留意到的金银花。

采摘金银花要趁早,而且得采那些花骨朵,制成的干品,一斤能卖到两块五毛钱。

这种花在林子边缘、山坡上随处可见,一天忙活下来,能采到十来斤鲜嫩的花苞。

金银花不仅能入药,还能泡茶,是深受大众喜爱的花茶,堪称经久不衰的好物。

宋阳琢磨着,这种土生土长的品种,自家围墙边、山坡的石缝里、树林间都能栽种,而且通过扦插就能繁殖,极易养活,向阳的坡面更是适宜生长。

前两天下了场小雨,昨天晴了一整天,但到了今天,山里的湿气依旧很重。

清晨,两人踩着露水进山,没走多远,鞋袜就湿透了。

在山里频繁奔走,长途跋涉,爬坡过坎,鞋袜特别容易磨损,尤其是袜子,往往穿上一两天,脚趾头或者脚后跟就会露出来。

往山里深入七八里地后,他们看到远处的悬崖峭壁上有个人影,那人正攀着绝壁上的灌木缓缓移动,看得人心里直发慌。

由于距离较远,人影小得像芝麻粒,刚想仔细瞧瞧,却被一阵山雾挡住了视线。

在山里行走,时常能碰到其他采药人,宋阳总会找机会和他们攀谈几句,期望能多学些东西。

山里的采药人大多有自己独特的用药门道,轻易不会外传,只有有人上门求药时,才会配一些,当作额外收入。

敢爬上这种悬崖峭壁采药的人不多,看那人身手灵活,想必是个经验丰富的采药老手。

能碰到就是运气,说不定简单聊几句,就能学到有用的知识。

宋阳当即招呼王岳一起朝那人的方向走去。然而,等他们赶到石崖下面,峭壁上的人影却消失不见了,两人只好作罢,继续寻找金银花。

中午时分,太阳变得异常炽热,晒得两人满头大汗。

在一处山湾,他们看到长着不少蛇泡草,上面挂满了红彤彤、形似缩小版草莓的果子。

宋阳觉得口渴,伸手就摘了一把塞进嘴里。

这可把王岳吓了一跳,连忙说道:“阳娃子,这蛇儿果可不能吃啊,赶紧吐出来!要是口渴,你找点刺泡儿、白泡儿吃都行啊。”

刺泡儿和白泡儿都是山里常见的野果。

刺泡儿,光听名字就知道是长在刺蓬上的,成熟后有黑色、黄色、红色三种,在山沟草坡上,常常能看到一大蓬,不少还长在田埂边。

是山里开花和成熟都比较早的野果,也叫树草莓、刺泡果,其中一种还被叫做覆盆子,据说吃了之后,小便特别畅快,能把盆子都冲翻。

白泡儿的叶片和草莓茎秆几乎没什么差别。

这些野果都是山里孩子从小就熟悉的零食,每次见到,总会忍不住采一些往嘴里塞。

尤其是一把把地往嘴里送,满嘴酸甜,那感觉别提多满足、多畅快了。

唯独这蛇儿果,总让人有些忌惮。小时候,大人们总会告诫,这种红色的蛇儿果有毒蛇在上面吐过口水,早上起来,时常能看到果子上有些白白的、像唾液一样的东西。

所以,小时候每次看到这种果子,大家都会小心翼翼地绕着走,生怕不小心沾到上面的唾液就麻烦了。

要是小孩子吃了,能把大人吓得脸色发白,就怕孩子中毒。

就像此刻的王岳,看到宋阳直接吃了一把,着实被吓了一跳。

“没事儿,这玩意儿是有点毒性,但对人没太大影响,别多吃就行!”宋阳笑着解释。

他知道这果子能吃,只是它们生长的地方通常比较阴暗潮湿,是蛇喜欢出没的地方。

大人们说不能吃,主要还是担心采摘时孩子会被蛇咬到。

当然,这果子味道寡淡,不太甜,水分也不多,比起树莓、覆盆子和白泡儿,口感差了许多,所以没什么人爱吃。宋阳纯粹是吃一把,润润口罢了。

听宋阳这么一说,王岳稍微松了口气,犹豫片刻后,也学着宋阳,挑了两颗红艳艳的大蛇儿果,塞进嘴里嚼了嚼,很快就吐了出来,摇头说道:“不好吃!”

宋阳只是微微一笑。

两人继续在向阳的坡面上寻找金银花和其他草药。

谁能想到,没过多久,几阵狂风呼啸而过,远处飘来一大片乌云,紧接着雷声跳跳,闪电划破天空。

明明太阳还照在身上,豆大的雨点却随着风打了过来。

眼看乌云朝着他们的方向袭来,两人赶忙背起采摘到的几斤金银花和草药,寻找地方避雨。

他们想起之前看到有人采药的山崖下有个石窟可以躲雨,便带着猎狗急忙赶过去。

等赶到石窟,才发现里面已经有人了。

是一个身材瘦小的小老头,目测身高不超过一米六,戴着顶草帽,正在石窟里抽着旱烟,翻捡着自己挖到的草药。

这人他们不认识,估计就是之前在悬崖上看到的采药人。

小老头突然看到宋阳和王岳带着猎狗钻进来,赶忙手忙脚乱地把那些草药一股脑地往蛇皮袋里装,好像生怕被两人看见似的。

但实际上,宋阳和王岳早就看到了。

他采摘的是一种叫金耳环的草药,山里人也叫马蹄细辛、一块瓦,有着马蹄状的叶片,在背阴的山石坡面上能零星见到,是一味治疗跌打损伤的良药,还能用于治疗蛇毒咬伤,也是跌打万花油的主要原料,捣碎后敷在伤口上即可。

这药收购站也在收购,价格比金银花还高些。

后来,宋阳还听人说这药能治癌,因其本身有小毒,靠的是以毒攻毒。

见小老头这般举动,宋阳一看就明白他不想让别人知道这片地方金耳环多,估计也不太好打交道,便简单说了两句,得知他是靠近岩房坪另一个叫岩柏村的人,之后就没再多说什么。

这时,外面的雨“哗啦啦”地下了起来,看样子一时半会儿停不了。

小老头大概觉得无聊,率先开口说道:“我刚才在那边,可被吓了一跳!”

王岳随口问道:“咋回事啊?”

“在那边崖底的树蓬里,我看到了个死人。给你们提个醒,万一碰到了,别被吓到!”

老头叹了口气,接着说道,“采药不容易啊,一个不小心,命就没了……

看他那样子,像是从这石崖上摔下来的,腰上还绑着绳子呢。

死了有些日子了,尸骨都烂了,全是蛆,连模样都认不出来,也不知道是哪里的人,真是可怜,死了都没人收尸!”

喜欢重生1979:发家从采药开始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重生1979:发家从采药开始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