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874,新中华帝国的崛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79章 世界大战(二十四)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圣彼得堡的晨光刚透过冬宫的冰花窗,尼古拉二世就看着御案上的退位诏书发呆。墨水瓶里的墨水结了层薄冰,是昨夜涅瓦河的寒气渗进来冻的——连冬宫的供暖都快停了,最后一批供暖用煤被苏霍姆利诺夫陆军大臣调去了前线,换来的却是联合帝国漠北行省(首府库伦)送来的“劣质民用煤”,郭全铭大臣(联合帝国农业大臣,南洋党)按三倍价收的华夏元,账目还挂在黄金集团的催款单上。

“陛下,杜马已经派人来了,说再不退位,彼得格勒的士兵就要冲进冬宫了。”侍从官沃伦斯基的声音发颤,手里的电报上印着“彼得格勒苏维埃”的字样,墨迹还没干。

尼古拉二世没抬头,只是摸着怀表里的家人照片,照片边缘被磨得发亮:“苏霍姆利诺夫呢?他答应的援军在哪?克虏伯的炮弹在哪?联合帝国北方党说的‘鞍山步枪’,韩建国大使昨天还说‘赤塔军火库有存货’,今天怎么就变卦了?”

话音刚落,韩建国就推门进来,身上的北方党制服还沾着圣彼得堡的雪。他把一份协议放在御案上,封皮印着“联合帝国北方党”的龙纹徽章:“沙皇陛下,秦树贤总督(东西伯利亚总督,北方党)说了,只要您在这份‘勒拿河铁矿开采权转让协议’上签字,五万支步枪明天就能运到前线——许德华大臣(联合帝国工业大臣,北方党)的钢厂已经备好货了,就等您的签字。”

“开采权?”尼古拉二世猛地站起来,椅子腿在地板上刮出刺耳的声,“勒拿河是俄国的生命线!你们联合帝国就是一群豺狼,趁着俄国乱,想把我们的资源全叼走!”

“陛下,现在不是谈‘生命线’的时候。”韩建国慢悠悠地掏出另一份电报,是朱世豪局长(联合帝国军情局局长)发来的,“彼得格勒苏维埃的托洛茨基,昨天刚跟我们南洋党陈德康副党首通过电话,他说‘只要南洋党支持苏维埃,海参崴码头可以让给南洋联邦(首府雅加达)做货栈’——苏曼党首(南洋党党首)已经派舰队去海参崴了,邱瑞峰大臣(联合帝国海军大臣,南洋党)的太平洋分舰队,现在就在鄂霍次克海等着。”

尼古拉二世的脸瞬间没了血色。他知道,联合帝国四党早就在俄国布好了局:北方党要铁矿,南方党要乌克兰的黑土地,南洋党要海参崴码头,海外党要黄金集团的贷款利息——他不退位,四党就会支持苏维埃;退位,临时政府也得看联合帝国的脸色。

“我签。”尼古拉二世拿起钢笔,手却在抖,墨水在协议上晕出黑团,“告诉秦树贤,铁矿可以给,但步枪必须按时到——要是前线垮了,你们什么也得不到。”

当天下午,尼古拉二世的退位诏书贴满了彼得格勒的街头。临时政府在杜马大厦成立,李沃夫公爵任总理,米留可夫任外交部长,克伦斯基任陆军部长。办公桌上的纸张是南洋党造的,印着“雅加达造纸厂”的字样,是陈德康副党首“友情赠送”的,条件是“临时政府优先采购南洋联邦的橡胶”。

“米留可夫,立刻给联合帝国发照会,请求援助!”李沃夫公爵拍着桌子,手里的电报是前线发来的:“德军在里加突破防线,奥匈军的重炮是克虏伯1916型,用北方党特种钢造的炮管,我们的炮弹打不穿!”

米留可夫的脸比纸还白,手里的照会改了三稿:“总理,韩建国大使说,北方党要我们确认勒拿河铁矿的开采权;周伯宜党首(南方党党首)通过孔翔霖大使(联合帝国驻巴黎,南方党)传话,要乌克兰的小麦出口权,林建斌副党首已经派测绘队去基辅了;大卫·陈·斯坦利(联合帝国海外党党首)更狠,说黄金集团的贷款要巴库石油做抵押,谭杰明董事长(黄金集团董事长)的人已经在巴库等着了!”

“他们这是趁火打劫!”克伦斯基猛地站起来,军靴踩得地板响,“我们是临时政府,不是卖国政府!昨天前线士兵还在喊‘要面包,要和平’,郭全铭大臣的南洋联邦有五十万袋大米,却要我们用三倍价买,赵文涛大臣(联合帝国商业大臣,南方党)还说‘这是战时友好价’!”

正说着,门被推开,苏维埃代表加米涅夫闯进来,手里举着传单:“李沃夫公爵,士兵们不会再为你们卖命了!联合帝国的‘援助’全是带钩子的,北方党拿了铁矿,就会断我们的钢铁;南方党拿了小麦,就会涨粮价;南洋党占了海参崴,就会卡我们的海运——你们跟沙皇没区别!”

李沃夫看着传单上的“打倒临时政府”,突然瘫坐在椅子上。他想起昨天见韩建国时,对方说的话:“李光首相说了,临时政府要是不识抬举,联合帝国就支持苏维埃——秦树贤总督的五个师,现在就在勒拿河对岸等着,王泰兴大臣(联合帝国陆军大臣,北方党)的重炮,能打到伊尔库茨克。”

帝都(联合帝国首都)总理府的四党会议上,李光把临时政府的求援照会扔在桌上,四党的代表围着桌子,眼睛里全是算计。

“勒拿河铁矿必须归北方党。”陈宏斌副党首(北方党)敲着地图,“秦树贤已经派开采队去了,许德华的钢厂加了三个夜班,下个月就能出钢——南方党别想插手,没有我们的钢,你们的纺织厂造不出棉布,赵文涛的测绘队去了基辅也没用。”

周伯宜党首(南方党)立刻反驳:“没有我们的粮食,俄国士兵就得饿死!郭全铭的南洋联邦有大米,林建斌已经跟克伦斯基谈好了,一斤小麦换两斤大米——陈德康想抢粮食订单,让他去跟奥斯曼的赛义德帕夏谈,别来搅我们的局!”

“海参崴码头是南洋党的。”苏曼党首(南洋党)冷笑,“邱瑞峰的太平洋分舰队已经在海参崴外海巡逻了,陈德康跟苏维埃的托洛茨基谈好了,只要南洋党支持他们,码头就归我们——秦树贤想派陆军来抢?先问问我们的巡洋舰答不答应。”

大卫·陈·斯坦利晃着酒杯,酒液里映出巴库油田的地图:“黄金集团要巴库石油。谭杰明已经跟米留可夫谈妥了,贷款五千万华夏元,用石油开采权做抵押,利息月息一分五——亚历山大·格伦维尔(联合帝国海外党副党首)的船队已经在波斯湾装货了,苏俊峰总督(波斯湾辖地,李光亲信)会给我们护航,用石油抵运费。”

李光敲了敲桌子,所有人都安静下来:“临时政府和苏维埃,谁给的利益多,我们就支持谁。北方党盯铁矿,南方党盯粮食,南洋党盯码头,海外党盯贷款——谁也别抢谁的,黄金集团的账本上,一笔一笔都要算清楚。”他看向窗外,中央帝国大学(1662年建立)的钟楼正在敲钟,陈勃仲校长昨天送来的报告上写着:“俄国临时政府实为傀儡,苏维埃亦为可利用之棋子,联合帝国当以资本为绳,牵控俄国之命运。”

前线的战壕里,伊万·彼得洛夫裹着发霉的毛毯,听着临时政府“继续作战”的命令,突然笑了。他掏出最后一块南洋党产的压缩饼干,包装上的“曼谷食品厂”字样已经模糊——这是郭全铭大臣的“救济粮”,用乌克兰的小麦换的,吃起来像锯末。

“连长,我们还要打多久?”新兵尼古拉的嘴唇冻得发紫,手里的“魔都-1913”型步枪枪托裂了缝,林建斌副党首说“能扛住零下二十度”,结果昨天夜里冻得拉不开栓。“临时政府说联合帝国会给我们送新枪,可韩建国大使的人昨天还在抢我们的勒拿河铁矿,他们就是想让我们打到底,好把俄国的资源全拿走!”

米哈伊尔连长没说话,只是把怀表揣进怀里。表盖内侧的家人照片,已经被硝烟熏得发黄。他想起昨天收到的家信,妻子说彼得格勒的粮店空了,面包要排队抢,还是南方党运来的“魔都面粉”,赵文涛大臣按“战时高价”卖,一斤面粉能换半块银元——而他们这些前线士兵,却只能吃过期的饼干。

“别等新枪了。”米哈伊尔站起来,把步枪扔在地上,“要么投降,要么跟苏维埃走——至少他们说要给我们面包,要把联合帝国的人赶出去,要回我们的铁矿和石油。”

战壕里的士兵们沉默了片刻,然后纷纷把步枪扔在地上。伊万看着远处德军的阵地,突然想起韩建国大使的话:“联合帝国的钢比你们的命值钱。”他知道,不管是沙皇、临时政府还是苏维埃,只要联合帝国的四党还在盯着俄国的资源,这场战争就不会结束——他们这些士兵,永远都是棋盘上最不值钱的棋子。

伦敦的唐宁街10号里,阿斯奎斯首相看着联合帝国支持临时政府的照会,眉头拧成了疙瘩。格伦维尔伯爵(印度帝国外交大臣)递过所罗门·维利·罗斯柴尔德大使(联合帝国驻伦敦,海外党)的密电:“李光首相说,英国要是想插手俄国事务,就得承认联合帝国对波斯湾的控制权,还要让黄金集团给印度帝国放贷两千万华夏元,用格陵兰岛的渔业权做抵押——大卫·陈·斯坦利已经把合同带来了。”

“承认波斯湾?”阿斯奎斯把照会摔在桌上,“苏俊峰总督的人早就把科威特的油井占了,埃利姆伯爵(印属亚丁湾总督)的油田,现在一半的设备都是北方党的,许德华大臣的钢厂造的钻井机比我们的先进三成!我们要是承认了,以后中东的石油就全归联合帝国了!”

“可我们没得选。”斯科特勋爵(印度帝国陆军大臣)叹了口气,“印度帝国的军队缺炮弹,福尔摩斯侯爵(印度帝国财政大臣)只能向黄金集团借,大卫·陈·斯坦利说‘不承认波斯湾,就断贷’——霍华德伯爵(印度帝国海军大臣)的舰队还等着南洋党的橡胶造轮胎,陈德康副党首说‘英国不松口,就给德国供货’。”

巴黎的爱丽舍宫里,霞飞将军对着电话咆哮:“孔翔霖大使到底想干什么?我们订的十万支‘魔都-1913’型步枪,林建斌副党首说‘要先给俄国临时政府抵账’,周伯宜党首还涨了价,一支要三华夏元,比上个月贵了五成!”

电话那头传来孔翔霖的冷笑:“霞飞将军,临时政府要是垮了,德国就会把全部兵力调到西线,你们法国扛得住吗?李光首相说了,‘帮临时政府就是帮自己’,想要步枪,要么加钱,要么用香槟抵账——苏曼党首的南洋联邦还等着用香槟换橡胶呢,陈德康副党首的酒吧已经空了半个月了。”

圣彼得堡的临时政府大厦里,李沃夫公爵看着窗外的示威人群,突然觉得自己像个小丑。米留可夫刚送来消息,韩建国大使说“北方党的步枪要等勒拿河铁矿开采权确认后再发”;林建斌副党首的电报说“小麦要先付三成华夏元定金”;陈德康副党首说“海参崴码头的使用权要签十年协议”;大卫·陈·斯坦利说“黄金集团的贷款要再加半厘利息”。

“我们这是在卖国啊。”李沃夫喃喃自语,手里的钢笔掉在地上,滚到墙角,撞上了南洋党造的纸篓——上面印着“雅加达工艺品厂”的字样,是陈德康副党首送的“礼物”。

远处,冬宫的旗帜已经降下,临时政府的旗帜在寒风中飘着,像一面随时会被撕碎的破布。而在遥远的帝都、魔都、新加坡和悉尼,联合帝国的四党还在围着俄国的资源地图争论,他们的算盘声,盖过了圣彼得堡街头的示威口号,盖过了前线士兵的哀嚎,也盖过了俄国最后一丝独立的希望。

喜欢1874,新中华帝国的崛起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1874,新中华帝国的崛起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