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楼却是和第五楼截然相反,篇幅与之相比,特别简短。
“在这里,你将看到很多关于历史的思考。”
孟棠轻笑,如果这个视频下的评论区是一本书,那这一个评论,将作为书的序言。
她用手指继续往下划拉。
七楼往下,大家继续畅言。
崔鸿细细看着后世人的评价,有的是说北魏之前,自己知道的历史。
但大部分却是自己从未听过的,看来,这是后面暂时还没出现的,
这算预知吗?!
他微微挑眉,眼神变得深邃。
*
孟棠这边,在第十二楼停下来了。
第十二楼楼主叫“三角形光阴”。
他说到了一个人。
一个,在孟棠看来,在研究大明历史的学者看来,在许多知道了他的生平事迹的人看来,
形成对这个人的一致性评价。
孟棠觉得这个一致性评价可以简述为:“他的离去,是大明难以挽回的离殇。”
这个人,用明星饭圈来说,
却是这样的——
他是大明的“顶流大佬”、“最强c位”、“全网唯粉”——
不是帝王,却比帝王更有权柄;
不是神仙,却被很多人,又敬又怕。
这里的很多人,其中之一,还是九五之尊。
在有一段时期的“大明政治舞台”上,他就是那个站得最稳、扛得最重、骂得最多、走得最惨的“孤勇者”……
三角形光阴提到的人是——
张居正!
三角形光阴道:“张居正死前还觉得,自己费尽心思培养的万历皇帝,是最好的学生。”
*
秦朝。
咸阳宫中。
咸鱼的结局,嬴政还是接受了。
人固有一死,虽然,自己的这一死,的确罕见至极。
此时早就恢复了以往的平淡。
但此时,眼中却闪过意外。
只因为嬴政此时看着天幕,这十二楼的评论后面,数字居然是八千二百七十四。
他看了这么久的天幕,自然已经知道,这个数字的真正含义——
是在后世人们的赞同程度。
所以,这个张居正究竟是何人?
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影响。
*
这一楼下面的回复评论热度超群,其他楼下的声音也就十几道,可一楼的讨论声音却远远超过一百了。
楼下第一位是一位Id叫“透心凉!”的人。
他道:“毕竟是从小教到大的学生,而且,张居正太严厉了。”
一位Id是表情(*^▽^*)回复透心凉:“因为时间不多了,前面还能柔和一点,大明后面的局势太急迫了,他只能成严师了。”
一位Id叫李三光的人追着回复(*^▽^*)的这一条评价:“因为他的学生不一般啊!
学生肩负的是整个天下,张居正要对天下所有的百姓负责。”
她想反驳,为张居正解释。
在她看来。
严厉是不能指摘的一点。
但这可是在网络上,绝对性的评价,如果不加解释,那很容易成为别人攻击的一点。
于是,又附加一句“当然这仅代表个人观点。”
(*^▽^*)的评论,让不止李三光一个人忍不住想要解释和反驳。
接下来就是一位叫柿子糖果的人道:“即便不严厉又如何,冯保的结局又好到哪里去了呢!”
*
明朝。
朱元璋脸上满是诧异,他没想到,
孟棠对这个人,后世那么多人对这个叫“张居正”的人评价如此之高。
而这个张居正,居然是大明的。
但就目前在天幕中出现的线索,让他暂时略有迷茫。
脑海中出现了一些疑问。
比如,在大明的张居正为何在后世人中,有那么大的影响?
因为关爱平民百姓?!
但朱元璋下意识觉得,不只是这样。
当然,也有可能是——
难道,这个张居正,爱民,做到的程度超乎自己的想象?!
比如,他的离去对大明,孟棠的解释,其中用词为何会如此宏大?!
明星?!这个词,他还可以大致猜猜,是明亮的星星,星星在夜晚,
那就是锦衣夜行?!
饭圈又是啥?!这用词,在朱元璋看来,尤其还有后面一连串的,一个比一个让他摸不着头脑。
不过,这些,他还可以大致总结为,张居正为大明做了很多事,这些事,对大明是有利的一面。
可,“比帝王更有权柄”?!九五之尊也会惧怕他,但又敬畏他,他是帝师?!
皇帝权力至上,能用这些词语来评价,张居正的用权之道,到这一步评价,
却是擅权了……
朱元璋把能抓取的词都汇集在一起,这两个,不对上了嘛?
如果比作人,是仇人之间你死我活势必要分出个胜负的地步。
这不就更奇怪了。
至于他最宝贝的儿子朱标,此时也深思起来。
“站得稳”?
这是说张居正手中的权?!
“扛得最重”?
这是说张居正要干的事情,其中牵扯,影响深远?!
“骂得最多”?
这是说,张居正要面对的阻力之大,非同一般?!
“走得最惨”?
这是说,张居正的下场很惨烈?!
这些集合于一身,尤其是最后亮点,朱标的心中逐渐有了一个答案——
那就是改革!
自古以来,改革的实行者,
无一不下场惨烈。
朱元璋也在这个时候意识到了这一点,和好大儿对视一眼,眼底的笑意又浓郁了。
二人情感热烈,父慈子孝,
周围人都感受到了。
少年朱棣咧着嘴笑。
朱樉对此撇了撇嘴,自己总有一天,也会让父皇为自己而感到骄傲的。
哼!
*
视频下的十二楼评论区。
楼主下场。
三角形光阴再道:“即便很严厉,也不至于到万历,要把他挫骨扬灰地步,张居正为的是大明,不是他万历一个人。”
很多人在楼主底下点赞。
*
崔鸿瞪大眼睛!
“挫骨扬灰”?!
按孟棠姑娘和后世这么多人对这个叫“张居正”的人的褒奖,并依照孟棠透露出来的后世人的历史评价标准……
他倒是能够猜到,这个叫张居正的人,
在所谓的大明,大差不差,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权臣。
并主力于改革,只是由于改革当中牵扯各方利益比较多,下场惨烈。
但这个人的改革,于天下民众,是大益。
于其他各方势力,却是大蔽。
吃的东西就是那么多,这方多了,那方自然就少了。
这个道理,熟读史书的崔鸿,也一清二楚。
只不过,他搞不明白,为官的基调,肯定不会违背皇帝,更何况,这个人不是皇帝的老师吗?
虽说,皇帝地位最高,帝师和皇帝是君臣,而非一般的师生类比父子的关系。
但毕竟有教养之恩,改革肯定对皇帝的统治也有大益,
何至于此?!
何至于把人挫骨扬灰?!
这该是有多恨啊!
崔鸿很不理解了。
读史的人,读的史书多了,看人,评价对方善良的标准很低,评价对方恶毒的标准却很高。
中间阈值活动范围大。
毕竟,历史上的奇葩事多了去了,见多久不觉得奇怪了。
崔鸿也是如此。
但他即使向来以最深的恶意来揣测人,也在这一刻想象不出来,这万历皇帝究竟咋想的,
改革都是为了王朝的延续,这使得江山更加稳固,
这样的张居正却落得了一个悲剧的下场,遭受了皇帝的厌恶和狠毒的摧残。
这所谓的“万历皇帝”该是多么的愚蠢啊!
*
评论区的这一楼,还没有停止——
一个Id某某某也回复柿子糖果的评论:“
可别!
冯保只这一点,他的下场已经注定了!
哎!他从站在文官集团的对立面开始,不管怎么样,注定的下场,都是落不着好的。”
柿子糖果反驳说:“逻辑啊逻辑!
亲爱的宝儿,你说的这些,跟万历对他又有什么关系。
即便他和吕芳一样……难道他就能落得好下场?”
某某某,想了想,继续回复柿子糖果:“我懂明白你说的究竟是啥意思了,
冯保不同啊!
他的地位,前后发生了巨变……
万历皇帝从依赖辅政大臣,到后来收拢君主权利的过程,
况且冯保确实是有点不懂人臣之道……
背靠李太后,甚至给太后打皇后的报告,
后期又掌管东厂和御马监,权力太大了,
但我那句话的意思只是说,在后期,清算张党的时候,因为他把文官得罪的太死了,言官集体炮轰,
所以,冯保噶了!”
柿子糖果赞评:“我懂你的意思了!
你说的没错,
冯保的结局确实,除了皇心难测之外,
他这个人本身,也是他最后被清算的主要原因。
他始终都没真正明白吕芳教他的那句思危,思退,思变。”
*
明朝。
冯保看着天幕,脸色颓然,腿早就塌软无力,这一刻,再没有了坚持下去的心气。
直接坐到了地上。
改革的下场,尤其是和那群人作对的下场,他是有预料的。
但他想不到的是,皇帝他居然如此对张居正?!
天幕中,这个叫“三角形光阴”的人说的极为贴切,张居正,他费尽心思培养皇帝,
一心在为他布局,甚至擅权!
可按着天幕,孟棠姑娘,还有这么多后世人所说,皇帝他……
居然会将张居正挫骨扬灰?!
那张家也极大可能……
真是可笑又荒唐,冯保讥笑,他现在很想去见张居正,想大胆来一句,
为了这样的一个皇帝。
张居正,你对大明的忠心,对他的疼爱……
这个人,他配吗?!
喜欢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法考备战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法考备战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