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室里的脚步声
我坐在诊室长椅上第三次看表时,玻璃门被推开,带着消毒水味的风卷进来片梧桐叶。王医生摘下听诊器挂在白大褂口袋里,手指在病历本上敲了敲:“林先生?”
我赶紧站起来,右脚落地时下意识蜷了蜷脚趾。上个月那次两万步的后遗症还没彻底消散,此刻脚底板像压着块浸了水的海绵,又胀又钝。
“坐。”王医生拉开对面的转椅,金属滚轮在地板上划出轻响,“说说看,哪里不舒服?”
我把裤脚卷到膝盖,露出脚踝处那道浅褐色的勒痕——那是上个月暴走时运动鞋磨出来的。“是脚底板,”我用指尖戳了戳前脚掌,“走路多了就像要裂开,钻心地疼,但睡一觉又没事了。”
王医生的目光落在我鞋面上,那双穿了三年的跑鞋鞋头已经磨出弧度。“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是什么时候?”
“大概一个月前,”我回忆着,“那天陪客户逛园区,走了差不多两万步。一开始只是有点酸,到下午三点多,突然觉得脚底板像被撕开,每走一步都像踩在碎玻璃上。”
“具体是哪个位置?”他递来支笔,“在这张足形图上标一下。”
我接过笔,笔尖在跖骨头下方画了个圈。“就是这里,前脚掌靠近脚趾根的地方。”
王医生点点头,起身从药柜里取出个银光闪闪的器械,前端带着圆头探针。“放松,我检查一下。”他的手指轻轻按住我的脚踝,探针在前脚掌游走,当碰到第三跖骨附近时,我猛地抽了下脚。
“就是这儿!”
“压痛明显,”他在病历本上写着什么,笔尖沙沙作响,“有没有红肿?或者摸到硬块?”
我摇头:“外观没任何变化,不红不肿,按压也只有点酸。但疼起来的时候,感觉骨头缝里都在冒寒气。”
王医生拉开抽屉,取出副一次性手套。“脱鞋,我看看。”
我解开鞋带时,闻到股淡淡的汗味。这双鞋上周刚洗过,但梅雨季节的潮湿总让鞋垫带着股霉味。王医生戴上手套的手指轻轻按压我的前脚掌,指腹的温度透过皮肤渗进来,那股熟悉的钝痛又冒了上来。
“足弓还可以,”他捏了捏我的足弓,“不是扁平足。跟腱弹性也正常……你平时穿这双鞋多久了?”
“三年?”我有点不确定,“反正买的时候是新款,现在鞋边都开胶了。”
王医生笑了笑,眼角的皱纹像水波漾开:“鞋子的寿命一般是八百到一千公里,按你这运动量,早该换了。”他转身从书架上抽出本图谱,翻到“跖痛症”那一页,“你看,这里的脂肪垫随着年龄增长会变薄,长期磨损或突然过量运动,就会导致跖骨头受压,出现撕裂感。”
我盯着图上那些密密麻麻的神经和血管,突然想起上个月疼得最厉害时,连穿拖鞋都觉得像踩在刀尖上。“但为什么睡一觉就好了?”
“因为休息时压力解除,局部炎症消退了。”他合上图谱,“就像弹簧,偶尔拉过头,松开还能恢复,但长期这样,总有一天会弹不回去。”
诊室窗外的梧桐叶被风吹得沙沙响,我突然想起大学时每天晨跑十公里,那时的脚好像从不知疲倦。“那我需要吃药吗?”
“先不用,”王医生打开电脑,“我给你开个检查单,做个足底超声,看看脂肪垫的情况。另外,”他顿了顿,“换双鞋吧,选前掌有缓冲的款式,最好再垫个硅胶足弓垫。”
我接过检查单,纸张边缘有点卷角。“那以后是不是不能多走路了?”
“不是不能走,是要学会科学地走。”他从抽屉里拿出个橙色的弹力球,“每天用前脚掌踩这个球,来回滚动五分钟,锻炼足底肌肉。另外,走一万步就停下来歇歇,别硬撑。”
弹力球在我手心里沉甸甸的,橡胶表面的纹路硌着掌心。“我这情况严重吗?会不会变成慢性病?”
王医生摘下眼镜擦了擦:“现在来看只是功能性损伤,及时干预不会有后遗症。但如果你继续这样透支,可能会发展成跖腱膜炎,到时候就不是睡一觉能解决的了。”
我想起上周在地铁里,看到个穿高跟鞋的姑娘一瘸一拐地扶着扶手,当时还觉得是她鞋子不合适,现在突然有点理解那种钻心的疼。
“检查结果出来可以直接来找我,”王医生在病历本上盖了个蓝色的章,“这几天尽量少走路,穿宽松的鞋。”
我穿鞋时,发现脚底板的钝痛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就像每次发作后那样,只要停下脚步,疼痛就会像潮水般退去,只留下些微的麻木感。
“谢谢王医生。”我把弹力球塞进裤兜,那点重量让步伐都稳了些。
走到诊室门口时,王医生突然叫住我:“对了,”他指了指我的鞋,“下次来记得穿双新鞋。”
我低头看了看那双旧跑鞋,鞋跟处的磨损像道月牙。推开门时,走廊里飘来消毒水和花香混合的味道——护士站的向日葵开得正好,金黄的花瓣抵着玻璃窗,把阳光折成细碎的光斑。
超声室在走廊尽头,我踩着冰凉的瓷砖走过去,每一步都刻意放轻。脚底板的皮肤好像突然变得敏感,能清晰地感觉到地面的纹路。
做超声时,耦合剂凉得我打了个哆嗦。探头在跖骨下方滑动,屏幕上出现一团模糊的灰白色。“脂肪垫轻度水肿,”医生指着那片不规则的阴影,“看到没?这里密度不均匀,是反复挤压造成的。”
我盯着屏幕,突然想起小时候玩的橡皮泥,被反复揉捏后就会失去弹性,变得又硬又脆。
拿着报告单回到诊室时,王医生正在写处方。“怎么样?”
“脂肪垫水肿。”我把报告单递过去。
他扫了眼,在电脑上敲了串代码:“跟我判断的差不多。给你开盒扶他林乳胶剂,疼的时候涂一点。关键还是要休息和换鞋。”
我接过处方单,上面的字迹龙飞凤舞。“那我以后还能爬山吗?下个月公司团建去黄山。”
王医生把转椅转向窗户,阳光落在他白大褂的纽扣上,闪着细碎的光。“可以,但要穿专业的登山鞋,每走半小时就歇十分钟。”他顿了顿,“其实我们的脚就像老伙计,你善待它,它才会陪你走更远的路。”
我走出医院时,夕阳正把影子拉得很长。路过商场的运动鞋专柜,我停下脚步,玻璃橱窗里那双灰色跑鞋的前掌处有块明显的缓冲垫,像块鼓起的面包。
导购员拉开门:“先生,看看新款?这双采用了最新的缓震科技……”
我试穿时,脚底板像踩进云朵里。走了两步,前脚掌的压力被均匀地分散开,那种熟悉的紧绷感消失了。
付账时,手机弹出步数提醒:今天只走了876步。我摸了摸裤兜里的弹力球,橡胶的纹路硌着掌心,像在提醒我什么。
走出商场,晚风带着槐花香扑过来。我沿着人行道慢慢走着,新鞋踩在地上,发出沉稳的咚咚声。脚底板没有任何异样,只有种久违的轻松,像卸下了背负很久的重担。
路过街角的报刊亭,买了本徒步杂志。封面是雪山脚下的栈道,蜿蜒着通向云层深处。我翻到装备指南那页,用指尖划过关于足底保护的章节,突然明白王医生说的“科学地走”是什么意思——不是停下脚步,而是学会和自己的身体对话。
回家的路上,特意绕去公园。月光把石板路照得发白,我脱鞋坐在长椅上,拿出弹力球在脚底板来回滚动。橡胶摩擦皮肤的感觉有点痒,却很舒服,像在给老伙计做按摩。
远处的广场舞音乐隐约传来,夹杂着孩子们的笑声。我看着自己的脚,它们陪我走过无数路,穿过泥泞,踏过溪水,却很少被认真对待。
手机震动了下,是王医生发来的消息:“记得每天踩球五分钟,一周后复诊。”
我回了个笑脸,把弹力球塞进新鞋的鞋窠里。起身时,脚底板贴着柔软的鞋垫,每一步都踏实而轻快。原来不用忍受疼痛也能走远路,就像现在这样,月光在身后跟着,脚步踩着风,连影子都变得轻盈起来。
喜欢2025重生之我做上海商铺中介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2025重生之我做上海商铺中介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