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听完之后,面面相觑了片刻,最终萧何站出来恭敬行礼道,
“陛下,您说的这个均田,是想让所有签黔首都能分到自己的田吗?”
见嬴政点了点头,萧何继续问道,
“那之前的因爵获得的土地该如何处理呢?”
这才是重点,这可是大秦崛起的根本,陛下不可能不考虑。
不然,先不说六国余孽的问题,老秦人首先得炸。
听到萧何的问题,嬴政有些意外的看了他一眼。
据他所知,萧何是个比较谨慎的人。
尤其对于朝堂之中风云诡谲的博弈,有些抗拒。
不然,当年也不会选择爵位,继续留在沛县当个小吏,而是前往咸阳任职。
他原以为,萧何不会想要参与到这件事中来。
只是,子婴对萧何的能力有着莫名的自信,
所以今天子婴说要出题同时考他们三个,他才没有提出反对。
顺便看看萧何是否有这份胆量担当。
如果,提出问题的人不是萧何,他对他的评价就要降一等了。
毕竟,再有能力,如果没有足够面对困境的勇气,对于现在的大秦而言,
也只能是普通人而已。
他不会强迫谁去冒险,
但是,如果连一开始面对困境的勇气都没有的人,
他是不敢重用的。
嬴政有些欣慰的笑着说道,
“因爵所得之地不算在均田之列。”
嬴政同意子婴这个均田的法子,是想查隐田和隐户,稳定大秦的税收。
因爵所得之地,都是明确记录在案。
不管是低爵位者,还是高爵位者,不管是名田还是食邑。
统统都得按照国家统一标准交税。
区别只在于,低爵位者的收益是交税之后,剩余收成归自己。
五大夫以上的爵位,享受的是食邑所收税收的一半。
另外一半依旧是属于国家的。
总之,大秦每一块登记在册的土地,都得按照统一标准,给国家交税。
嬴政现在要专门设置这个巡查御史,目的就是要保证每块开垦的地都登记在册。
虽然,上计本来就有查隐田的目的。
但是,太守的权力,在一郡之内,本就足够大了。
如果,太守自己都参与其中,就很难保证上计数据的真实性了。
萧何听了嬴政的话,稍微放心了一点。
这样一来,他们要面对的就只有少部分确有隐匿的氏族,
而不用面对全体贵族集团了。
大秦对于数据管理,本来就很详尽。
他们的工作主要就是根据上计的数据,去走访各郡,确认数据是否属实。
只是,
“陛下,不知您想要从哪个郡开始?”
大秦这么多个郡,总不可能每个郡都派出一支巡查御史的队伍。
而且,在他看来,最好办法。
其实是先重点审查一到两个重要的郡县。
把其中隐藏起来的各种牛鬼蛇神一网打尽。
以达到杀鸡儆猴的效果。
之后,间隔一小段时间后,再重新派出御史出行。
正所谓,水至清,则无鱼。
大秦本来就刚刚实现统一,各地不服之人大有人在。
不用想都知道,这底下存在多少问题。
更何况,大秦为了尽快实现统一,很多郡县的官吏本就是沿用的原有官员。
其中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可想而知。
再加上,还有六国余孽从中挑拨。
萧何想想都感觉头发有离家出走的征兆。
嬴政听到萧何的问题,有些感兴趣的挑挑眉。
没想到,这看似平平无奇的小吏,政治敏感度还挺高。
一句话就问到了点子上。
他有点理解子婴极力推荐他的理由了。
谢恒年少气盛,满身正义,是很不错。
但是,过钢易折。
面对那群老谋深算的氏族,他还真有些不放心。
罗珠,明显也过于年轻单纯。
想要完成这个任务,必定需要一个足够圆滑,同样心有城府的人。
同时,还要全心全意效忠于大秦才行。
“嗯,就从会稽郡开始好了。”
嬴政盯着萧何的眼睛,貌似随口说道。
从英招军韩信给子婴传来的消息来看,似乎项氏一族的源头指向会稽郡。
正好,子婴想要打通大江的河运和东海的海运,
建立起一整套的钱庄系统。
届时,天下第一百货再到那边建立分号也方便。
这样一来,南北连通,整个大秦的商网就算初步形成了。
而且,那边虽说地少,但是气候炎热,
许多作物都能实现一年两季。
现在上林苑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解决地力供肥的办法。
大江沿岸,水网密布,可以用作良田的地自然也不少。
他自然不可能放任这么个大粮仓不管。
萧何听了嬴政的话,心里咯噔了一下。
莫非陛下已经对泗水郡的情况也做过了调查?
虞氏一族与楚国旧贵族有来往的事,对于他们这些当地吏员来说。
其实不算特别隐秘,多少都知道一点。
但是,大秦万事都讲究证据,
虞氏与吴中一带的商贸来往,明面上并没有什么逾越的地方。
明面上该交的税也没有逃脱。
他们没有办法收集到实际证据,自然也不能贸然插手。
何况,虞氏一族在泗水郡,河东,薛郡一带生活百年。
自然不可小觑。
甚至,连太守的立场都无法断定。
更别说,他以前只是一个斗食小吏。
想到这,萧何眼神一亮,想到了一个人。
“陛下,不知臣是否可以向您推荐一个人。”
“他的能力和身手都不错,为人还圆滑狡诈。”
“是个不错的巡察御史人选。”
奋斗吧,我的朋友。
苟富贵,勿相忘。
子婴:……
他似乎知道萧何想要说谁。
只是,圆滑狡诈。
虽然是真实写照,但是,真的适合用来形容朋友吗?
嬴政挑了挑眉,看向子婴。
怎么萧何还有这么优秀的朋友,没见你跟朕提过?
子婴:……
当然是因为人家压根没有报选贤考核啊。
这会就一小小亭长,他拿什么理由给人家一口气提溜到咸阳来。
就算他再缺人,也不会随意动用特权的。
他好不容易推动起来的选拔制度,
如果还没有开始,就动用特权破坏规矩。
那以后还如何服众。
况且,还是那句话。
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人满大街都是。
大秦的长治久安,需要依靠的是源源不断的人才输送。
并非一人之功。
缺了谁,少了谁,也不能影响大秦的基调。
这才是他想要的。
喜欢穿越大秦三岁半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穿越大秦三岁半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