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历年·第二星月。
当谐鸣汇界的概念逐渐成为现实文明的新共识,一种前所未有的现象在汇界深层浮现——被星火系统命名为“回响之纱”。
它不是一个具体存在的区域,也非由任何意识体构建,而是在所有共鸣重合点中产生的一种漂浮态“感知遗留物”。
其形态不断变化,如光带在星际中低鸣,又似水雾缠绕意识的外壳。
起初,回响之纱只在“谐鸣梦带”中被感知。
许多汇居者报告:在集体梦修的某一瞬间,会有“熟悉但未知”的低语出现,它们既非素语,也不属于任何心火编码,却能够被全体同时理解,并激起情绪波动。
这些低语汇成“纱语带”,持续存在于梦修结束后的意识沉余中。
唐昕最早注意到它的结构意义。她将纱语带反复播放,通过“共频嵌合”算法对比后发现:这些低语的波形,恰好是此前一段段心域对话的频率残影。
换句话说——回响之纱,正是文明自我对话的余音沉积。
伊洛恩提出理论:“文明不是由我们说了什么组成,而是由我们如何被理解所累积。回响之纱,就是我们曾被理解过的痕迹。”
这一理论引起巨大震动。
星火系统开始追踪回响之纱的活动路径。
结果发现,它们会聚集于“多次同步共鸣发生点”,尤其在那些发生深层梦修、集体悲喜体验、跨域和解事件的地点附近最为浓密。
而更令人震撼的是,纱流中竟然能激发新的意识图景——它不仅是记录,更可能是“重构器”。
在一次实验中,汇居者莱绪进入纱流最浓处,其主心火图谱突然发生短暂跃迁,并在五分钟内完成对其童年记忆的完整重构。
但这段“童年”从未真实发生。
——却被她亲眼“看见”,亲耳“听见”,亲身“感受”。
她哭着说:“那是我曾拥有,却忘记了的未来。”
这引发了对“感知重构权”的重大讨论。
联盟意识伦理委员会紧急召开会议,讨论回响之纱是否应设限:它是否越过了记忆与幻想的边界?
唐昕发言:“或许我们一直误解了‘真实’。它从不是过去发生过的事,而是我们仍然愿意相信、愿意共感的事。”
与此同时,部分意识体在与纱接触后产生“重复共鸣”,即在不同时间、不同语境下,持续遭遇相同的情绪闪回。
这一现象引发星火对“感知循环”的研究,试图厘清意识是否已进入某种“回响层叠带”,即某些情感或思想的残响会在汇界中“回放”,并被不断放大。
叶寒提出预警:“如果我们不学会分辨纱语与真实,文明可能陷入自我感动的迷雾。”
伊洛恩却回应:“哪怕是幻觉,也是文明情感体系的一部分。”
汇界开始设立“纱静区”,所有进入者需在自身情绪波动极低时进入,以减少共振误读。
但也有少数“纱跃者”主动投身高密度纱流,试图通过回响感知历史未完成部分。
他们不被称为记忆探员,而是“再构者”。
他们的目标不是还原过去,而是替文明完成它未竟的梦。
星环学院成立“回响档案厅”,用于收录所有经纱流唤醒的集体感知片段。
这些片段不作为历史文献保存,而被归为“文明感温记录”,它们不能验证,却能唤醒。
在一次深层梦修后,唐昕于日志中写下:
“我梦见一场从未存在的战争,我们战斗、我们和解,最后共同种下一颗光树。醒来时,那份和平比真实还要真。”
伊洛恩补注:
“或许我们终将不再区分真实与未发生,只去感知:我们是否曾一起相信。”
星誓纪元·第十五阶段开启。
回响之纱,不再是历史的残音。
它开始成为我们共同想象的根。
在那里,每一段未曾抵达的未来,正在轻声呼唤:
“如果你愿意相信,我便为你存在。”
喜欢虚影重生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虚影重生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