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由校与满朝文武那满含期盼的目光注视下,江宁直直地站在奉天殿中,沉默了许久。
此刻,江宁的大脑飞速运转,思索着生钱的门道。
与此同时,他心里对毕自肃暗骂道:“不愧是郭老抠调教出来的人,也太较真了!”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江宁的额头上渐渐冒出一层汗珠。
生财之道哪有那么容易想出来,又岂能随口就来。
可如今他是被赶鸭子上架,今日要是拿不出一条生财之路,估计都没法脱身了。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江宁脑海中突然灵光一闪,想起之前与便宜师傅神虚子探讨的佛道之争,顿时有了主意。
随后,他开口说道:“启禀陛下,据臣所知,如今大明境内寺庙林立,僧侣众多,但其中真正潜心修行的僧人却为数不多,大多都是些假大师、花和尚。
他们打着出家人的旗号聚敛财富、兼并土地,为非作歹。
坐拥大量财富却不事生产,一味地让信徒捐献。
再加上僧侣享有不纳税的特权,更是助长了他们肆无忌惮、横行不法的气焰。
据锦衣卫密报,不少寺庙中的僧人以各种理由欺骗愚弄百姓,假借佛祖之名沽名钓誉。
更有甚者,不少寺庙暗藏春色,藏污纳垢。
民间早有传闻,什么‘禅房鸳鸯床,经书扔一旁,香肩白玉腿,大师肩上扛,左手姑娘右手经,不负如来不负卿’。
由此可见,此种乱象已然严重影响我大明治下的风气。
所以,臣建议对这种乱象予以严厉打击,以正风气。
当然,打击对象不光是这些佛门僧人,道观、尼姑庵同样要一并整治。”
随着江宁话音落地,坐在龙椅上的朱由校和满朝文武算是听明白了,敢情江宁说了这么多,核心就是俩字——“整治”,不过众人第一反应联想到的却是历史上的“灭佛”。
毕竟历史上本就有“三武一宗”灭佛运动,僧人不事生产却拥有免税特权,依靠信徒捐献积累了海量财富,一度富可敌国,给国家和百姓都带来了沉重负担与危害。
其中,北周武帝灭佛运动尤为典型,通过严格管理僧人数量,让绝大多数僧人还俗,朝廷因此获得大量财富,为北周消灭北齐奠定了坚实基础,僧人之富有可见一斑。
众人正愣神间,江宁转头看向礼部尚书顾秉谦,开口问道:“顾大人,不知礼部僧禄司如今登记在册、持有度牒的僧人有多少?”
顾秉谦听到江宁点名,思索片刻后,赶忙回答:“礼部僧禄司登记造册、持有度牒的僧人大概有八十万人左右。
但实际情况恐怕远不止此数,因为许多偏远地区的寺庙和沙弥并未登记造册,也没有僧禄司下发的度牒。”
江宁点点头,再次向朱由校奏道:“启禀陛下,我大明开国之初,太祖对僧侣的评价乃是‘国家懒虫,民间蛀虫,色中恶鬼,财上罗刹’,由此可见僧人对百姓的危害之深。
臣恳请陛下下旨,清查大明境内所有寺庙以及僧尼,并对其进行严格限定,规定其人数。
对于那些未持有度牒的假大师、花和尚,一律严惩不贷,以正风气。”
朱由校闻言,站起身来点了点头,说道:“忠义侯所言有理。
僧人不事生产,却依靠信徒捐献,还享有免税特权,借此聚敛大量田产和财富,致使百姓生活困苦。
所以,朕决意灭佛。”
随着朱由校话音落下,在场众人皆是一愣,江宁也愣住了,心里直呼:“卧槽,我什么时候说灭佛了,我说的是整治啊!”
随后,朱由校开始点名:“顾秉谦,此次由你礼部牵头,厂卫协助,清查大明境内所有僧庙道观。
对于那些胡作非为、藏污纳垢的僧人,一律收回度牒,查抄寺庙,交由厂卫严办。
将持有度牒的僧人数量控制在五万以内,此为定数,今后不得增加。
多余出来的僧侣,仔细筛查之后,若有不法行为,交由厂卫严办,其余的勒令还俗。
同时,对道观庙宇下辖的田产财物全部清查,除保证各道观自给自足之外,其余全部充公。”
顾秉谦、江宁、老魏闻言,赶忙领旨。
最后,江宁再次开口补充道:“启禀陛下,对于道观庙宇的香火钱,朝廷也需进行管理,抽取五成,就当作是向朝廷缴纳赋税了。
至于剩下的五成用途,必须账目公开,由朝廷统一监督管理,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朱由校点头道:“忠义侯言之有理,就照你的意思办。”
朝堂上的官员们齐声高呼:“陛下圣明!”
此提议全票通过。
对于这样的结果,江宁并不意外。
毕竟大明国教是道教,当年成祖永乐都自称真武大帝转世。
大明朝堂之上,官员们大多信奉道教,对佛教的态度不冷不热。
因此,江宁的提议,众人自然能够接受,毕竟“和尚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嘛。
对于清查道观,大家心里都明白,无非是走个过场。
道教作为本土宗教,其教义宗旨使得它发展一直不温不火,处于尴尬境地。
但好在道士们大多身怀技艺,不依赖信徒捐献,基本能自食其力。
就拿江宁家中那位112岁高龄的老神仙来说,他可是陛下亲自册封的大真人,还有个当朝侯爵的徒弟。
可即便如此,一大把年纪了还得出来赚钱养家,如今更是肩负着为皇后娘娘调理身体的重任,时常入宫诊脉,完全是自力更生。
由此可见,忠义侯府的门风有多严,江宁的家教有多变态。
有这样一个标杆人物在,谁又会去为难那些一心修仙的道士呢?
再者,道教虽说发展不温不火,但千万别把他们逼急了,一旦逼急了,他们可是真敢造反。
万一惹毛了,道士跑到大街上随便拉个人,说这人有帝王之相,那可就麻烦大了。
毕竟东汉末年张角一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掀起了多大的风浪,朝堂上的众人心里都清楚得很。
最后,朱由校宣布散朝,一众官员纷纷朝着宫门外走去。
江宁此时心情有些郁闷,暗自思忖自己是不是做得太过分了。
要知道,刚才朱由校喊出的可是“灭佛”口号,虽说还保留了五万额度的度牒,但这对大明境内的佛教而言,无疑是灭顶之灾。
也不知道佛祖要是知道了,会不会怪罪自己。
不过江宁转念一想,自己是道家弟子,有三清祖师保佑,佛祖就算想找麻烦,也找不到自己头上。
这时,顾秉谦和毕自肃笑着快步走到江宁身旁。
顾秉谦满脸笑容地说:“侯爷手段果然了得!
如此一来,既能为朝廷聚集大量财富,又能铲除民间毒瘤,还能整顿佛门内部,当真是功德无量啊!”
江宁尴尬地笑了笑。
就在此时,老魏也凑了过来,几人笑着相互打了招呼。
老魏上前一把拉住顾秉谦的袖子,笑眯眯地说:“顾大人呀,咱家也没别的要求,西山煤矿最近缺人手,那些和尚一个个吃得膀大腰圆、脑满肠肥,等清查完后,给咱家西山煤矿送一批过去。”
顾秉谦赶忙笑着回应:“魏公公放心,下官知道该怎么做。”
这时,毕自肃也赶忙说道:“顾大人,清查寺庙、核定僧侣人数的事,您来负责。
对于那些不守清规戒律、没有度牒的花和尚,就交给侯爷和魏公公处置。
查抄寺庙财务田产的差事,就由我们户部来办。
大家分工明确,想必用不了多久,国库又能增加一大笔收入了。”
老魏耸耸肩,满不在乎地说:“咱家无所谓,只要给咱家西山煤矿送够人,咋都行。”
江宁也耸了耸肩,表示无所谓,毕竟自己只负责出谋划策。
几人一边走一边聊,顾秉谦猛地一拍脑袋,忽然嘿嘿一笑,说:“侯爷、魏公公,下官突然想到一个办法。
如今大明持有度牒和未持有度牒的僧侣、尼姑加起来,估计少说也有上百万人,但陛下钦定度牒五万,且此为定数,不得增加。
那么,这五万度牒的名额,朝廷自然不能随意发放。
对于那些在民间声望颇高的僧人,查证后若确实没问题,再给他们下发度牒。
不过,真正符合条件的高僧毕竟有限,所以度牒肯定还会剩下不少。
下官寻思着,到时候可以让各个寺庙花钱来购买度牒,价高者得。”
江宁和老魏闻言,都点了点头,显然对顾秉谦的提议没有异议。
随后,为了显示自己的大公无私,江宁开口道:“那个,顾大人,本侯是道家子弟,为避嫌,清查道观的事就由礼部和东厂负责吧。
要是本侯出面,难免有徇私舞弊之嫌。”
其余几人闻言,都笑着摆摆手。
顾秉谦说:“侯爷不必如此谦虚,咱们公事公办就行。
您家中的老神仙,那可是陛下亲封的大真人,更是天下道门的楷模,都这把年纪了还自力更生,下官就不信,谁还能挑出理来。”
江宁闻言,突然觉得自己是不是对师傅太苛刻了。
但随即又想,“严徒出高师”,自己也是为师傅好,便笑着说:“顾大人言重了,师傅如今才112岁,正是闯荡的年纪,能做些事也是应该的。”
听到江宁这话,在场众人面面相觑,心说这江侯爷也太狠了,112岁还叫正是闯荡的年纪,这么不要脸的话,他也说得出口。
喜欢天启朝第一搅屎棍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天启朝第一搅屎棍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