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延的职位一经确定,翌日便开始去了户部上衙。
而后,陈延研究出可做吃食的红薯一事便被广而传播出去,同时传播出去的还有红薯的味道以及亩产量。
首先便是应天府百姓知道此事,而后大为震惊,纷纷传播下去。
一连多日,应天府的百姓们都围绕着这个话题,丝毫没有减弱下去的趋势。
可见,这新的吃食对于百姓们来说是件多么重要且在意的事情了。
再之后,这件事儿传播得越来越远,只不过才半月的时间,红薯能亩产千斤,饱腹感强,且味道极好一事便传播至天下。
大梁百姓极少数人相信,但大部分人都持着怀疑的态度。
毕竟,朝廷可还没有说话呢,这红薯的事情也只是传言,并不一定是真实的。
若是真实的,那为什么朝廷不出来说呢?
大家都秉持着这样的想法在观望着。
但内心又无比希望这红薯一事是真的。
老百姓们最在意的是什么?
当然是吃食,是能果腹的吃食。
人活在世上就得吃东西,而对于他们大多数人而言,这吃东西一项要求就足够艰难。
大多数人都是吃不饱穿不暖的。
所以乍然一听到朝廷有官员研究出了一种能果腹,饱腹感强,听说还极好吃的吃食,内心不可能不触动。
但触动归触动,却又怕事情是假的,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的道理,他们比谁都明白。
所以,大多数百姓即使内心无比期盼这是真的,也不敢深想。
只得等着朝廷出来说话。
这是大多数百姓们的心思。
而极少一部分的百姓对于红薯的说辞是欣喜的。
毕竟,他们比普通百姓更加明白一些道理。
这事儿定然不可能是空穴来风的,必定是有一定依据,所以才敢这般说的。
传言都说了,研究出这能吃的红薯的人可是冯首辅的弟子,是朝廷的正三品侍郎,不可能有人敢造谣陈侍郎的谣言。
但不管如何,朝廷都应该会出来说话的。
一时间,相信的以及不相信的百姓们都在等待朝廷出来证实这件事情的真伪。
但红薯的事情在这期间的讨论度一直都居高不下,导致天下百姓们都知晓了此事。
甚至北蛮和南疆也知道了此事,不过,也都是在观望的态度。
对此,其实北蛮和南疆是嗤之以鼻的。
这种吃食要是有,还能等到现在才发现,真是天真极了。
……
待红薯的事情在大梁发酵得差不多,萧珩钺这才正式让人将红薯的事情公布天下。
这下子让人不得不相信了。
毕竟,皇帝都亲自出来说话了,这事儿的真伪已经不用说了。
而后,陈延便受到了来自天下各方的关注。
一时间风头无两。
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他现在没有别的任何心思,全部心思都在红薯推广种植一事上。
这些日子都在算总的红薯产量以及每个府城能够分得多少种子种植。
忙得那叫一个焦头烂额。
因为太忙碌,户部尚书给了陈延好几个下属跟着前去帮忙。
很快,陈延便开始了为期一年的东奔西跑之路。
没办法,他是红薯的研究者,亦是红薯种植推广的负责人,这事儿他只能是亲力亲为。
当然了,作为红薯的研究地点临川县,还是自己的老家,陈延自然会格外关照些,分给临川县的红薯种子都比其他地方要多些。
临川县的县令和百姓们那叫一个高兴啊!
陈延可是他们县的,果不其然,上头有人好办事。
但,与此同时跟来的也有一些问题。
大多数百姓们当然更加愿意相信自己种植了几十年的粮食,即使产量一般,但是对于接受新事物来说,是非常难的,毕竟思想已经禁锢在那里了。
但为了推广红薯种植一事,陈延不得不动员身边帮忙的官员以及地方官员去给百姓们做思想工作。
这绝对是一件繁杂且辛苦的活儿。
所幸收效不错,大多数百姓们还是愿意相信朝廷,愿意相信陈延的。
极少部分不愿意相信的,坚持自己的意见的,陈延为了不浪费时间,直接放弃了。
毕竟,大梁你们多府城,如今的红薯种子也没有那么多,你不种有的是人种。
等过几个月,红薯收成的时间一到,数据会说明一切。
到时候只会越来越多的人抢着种,根本不需要他像如今这般一个个去动员。
忙碌的时间总是过得非常的快速。
转眼,红薯种子已然种下。
但陈延依旧忙碌不已。
中间各地来回奔跑,指导种植,顺便派人记录红薯成长过程中的一切,包括土壤、水分需求等等。
忙活得不可开交。
而此时此刻的北蛮和南疆自然也清楚了之前大梁说的红薯一事儿是真的,顿时彻底坐不住了。
这东西他们也想得到。,
可,大梁不可能会让他们得到的,所以只得动用一些不光彩的手段去获取了。
对于北蛮和南疆私底下小动作不断的情况,萧珩钺知道后冷笑不已。
吩咐了几波人去给了一些教训,顺便种植红薯的地方也加强了守备。
北蛮和南疆手都伸不进来分毫,开始气急败坏。
动作越发的大了起来。
萧珩钺任由其动作,同时与朝中大臣时刻准备着。
……
转眼,红薯收获的时间便已经到了。
陈延带领着户部的官员们分批去各方种植红薯的府城收割红薯。
与此同时,北蛮和南疆知道后动作频频,但屡次动作皆被阻拦,气得又开始屡次犯边。
红薯于天下如今无疑都是一块肥肉,北蛮和南疆不可能不想咬一口的。
但,不说萧珩钺不会同意,大梁的朝臣和百姓们更加不会同意,这东西就是他们的命。
命能给别人吗?
显然不能啊!
将近一月的收割,红薯的亩产量一出,瞬间震惊天下。
果真如陈延所说那般,土壤肥力一般的地方,红薯亩产量在一千五百斤到两千斤左右,土壤肥力好的地方,红薯亩产量平均都在三千斤左右。
这是怎么样的逆天数据,天下百姓们为之哗然!
因着红薯种子并不多的缘故,所以今年陈延分布种植红薯的地方绝大部分都是土壤肥力好的地方,土壤肥力一般的地方,为了做实验,看数据,所以也种植了,只是只有几个地方而已。
如今首要之事便是将红薯的产量提升上来,然后能够储存更多的红薯种子,以待来年种植。
这样,红薯种子才会源源不断,能够让大梁百姓每家每户都能种植上。
“哈哈哈哈!天佑我大梁,陈爱卿真是我大梁的贵人啊!”
太极殿上,萧珩钺畅快的笑声传遍殿中每一个角落。
殿内众臣不管是不是一个阵营的人,此刻都高兴极了。
这红薯现世,是大梁的幸事,陛下说陈侍郎是大梁的贵人,实至名归!
一个个大臣纷纷开始在太极殿内说起了陈延的好话来。
远在千里之外的陈延并不知道太极殿内君臣知道红薯的亩产量后,自己被众臣各种恭维和佩服。
“陈爱卿此举功劳甚大,为大梁的江山社稷做出了巨大贡献,更为百姓们获得了更多生存下去的机会,朕得好生想想,该赏赐给陈爱卿什么,才不算是辜负了咱们大梁的功臣之心啊!”
随着萧珩钺此话一出,整个太极殿内鸦雀无声。
众臣开始面面相觑。
陛下这意思,是陈侍郎的最后获封什么,由他一人决定,并不打算与众臣商议,在场大臣们明白了陛下的意思了。
进献红薯之功甚大,在场众臣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所以众人都猜测,陈延最后最少也会得一个伯爵的身份。
伯爵身份啊!
这可是多少人几辈子都得不到的爵位,而对于陈延如今来说,却是唾手可得。
现场不少人内心感叹但却又说不出什么反驳的话来。
毕竟,陈侍郎此举当真是造福了万千黎民百姓的,事实摆在眼前,由不得众臣质疑。
喜欢被赶出侯府假世子靠科举逆袭权臣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被赶出侯府假世子靠科举逆袭权臣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