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润也不容易,因为他哄完小的,还得哄老的。
“嘿嘿,大伯,别生气了,孩子们有想法是好事!”
“总比自己没主见,什么都听别人的好吧?”
苏润凑到苏安福身前,笑嘻嘻地给大伯揉揉肩膀捶捶腿,这讨好的小模样,任谁看了都生不起气来。
更何况苏润还不是一般的侄子,他可是苏家最有出息的孩子。
苏润的立场,无疑能轻易左右苏安福的想法:
“反正有一忠他们在上头顶着,一义不读书就不读书了,自己赚钱也饿不死。”
“但你远川堂哥,可就一信一个儿子,将来都指着他呢!”
“都说父母在,不远游。”
“他倒好,游历四方连归期都没有!既没出息,又不能给远川床前尽孝,还得父母长辈时刻担心安危,这算什么事啊!”
说到这里,苏安福闭了闭眼,似是不想说话:
他也不想难为孙子,可总得顾忌儿子啊!
闻言,苏一信面上闪过愧色,慢慢垂下了脑袋。
苏润敏锐的抓住症结,看了眼沉默不语的苏远川,他语气轻松道:
“嗐!大伯,没必要,真没必要!”
“远川堂哥才刚而立,大的没指望,再生个小的也来得及,何况想要床头尽孝,怎么不得个一二十年?”
“至于一信?侄儿说句违逆的话,大伯你们都太小看一信的志向了!”
“古往今来,壮游者才是名垂青史者!”
闻声,所有人都看了过来,目中满是不解与好奇。
只有苏一信,投来一个感激的目光。
苏润清清嗓子,故意卖了个关子,问苏安福:
“大伯,您知道孔圣人吧?”
苏安福不认识多少字,但知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所以才会铆足劲送子孙读书。
也正是因此,虽然他不了解孔圣人的经历,但依旧对孔圣人极致推崇。
闻言,他不解的点头:
“大伯知道。”但那又如何?
跟这事有什么关系?
苏润见大伯上钩,缓声解释:
“孔圣人也算是壮游者之一,他当年率三千弟子周游列国,才有了我们如今读的《论语》。”
“您能说孔圣人没有出息?他可太有出息了!”
这话一出,别说苏安福,连苏兴旺和苏远川都惊讶了。
苏丰顺势开口说情:
“润子说的是!”
“大伯,古往今来,圣贤大儒都要游历天下,增长见识,不然如何称得上见多识广?”
“没有他们,我们哪儿来这么多书读?”
苏丰身为农官,多少了解些大炎水系,也读过相关书籍,这时候就把自己知道的人物拿出来说了。
“几百年前,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一个名为郦道元的壮游者。”
“他专门游历天下,主要勘察江河湖海,着成《水经注》一书。”
“前朝的时候,此书的钞本便成为皇室藏书,代代流传,如今也还在陛下宝库里珍藏。”
“大伯、远川,咱苏家有钱,一信读书识字又踏实肯干,他想做壮游者,着书立传,其实是好事,不见得人人都要科举做官。”
苏行也帮着说话:
“孩子大了都是要飞出去的,没必要现在就把他们拴身边。”
“安危就更不用担心了,买几个懂功夫的仆役跟着一信,随行保护便是。”
“对啊对啊!”苏润边疯狂点头,边将司马迁游历齐鲁、江淮等地着《史记》,玄奘西行印度作《大唐西域记》,连杜甫李白都拉出来说了一遍。
别说苏安福了,连苏一信自己都觉得:
他这一出门,等再回来的时候,就该名垂青史了。
苏远川这才明白儿子所谓的游历,不是出去玩。
因而,他主动开口:
“爹,让一信去吧。”
他这辈子到过最远的地方,也就是京城,何必为了几十年后的事情,拘着自己唯一的儿子呢?
苏安福阻拦苏一信,本就是为了苏远川考量,见状,自然不再拦着了。
祠堂大门打开,苏安福和苏兴旺先出来,然后是二代的男丁,最后的四个小辈互相搀扶跟着,然后分别被自家娘亲接走上药。
苏润出来找了一圈,没看到媳妇,还愣了一瞬。
不过他很快从李氏那儿,得到赵婉匆匆进宫的消息。
得知媳妇动机的苏润,确认侄子们没啥大事后,美滋滋地咧着嘴去皇宫找媳妇:
“瑶瑶,为夫来接你回家了!”
苏润:今天也是因为家有贤妻而暗爽的一天!
正如苏润预料的那样,苏二宝用假军籍从军的事,赵婉跟熙和帝父子知会过后,便没什么了。
唯独赵叡奚落了苏润一句:
“你侄子胆子大,倒是随了你。”
“可他如此酷爱武艺,怎么子渊你身上就没有这种优良品质呢?”
他可是知道梁玉成亲当日,他妹夫带着好友们当众翻墙却自投罗网,被抓个正着。
真是癞蛤蟆过门槛——连呛鼻子带丢脸!
好不容易练了点武,没出一年就全都还给冷云了,几人倒是都不藏私。
赵叡本想想找个机会,把妹夫他们丢回冷云手下重新习武。
可冷云为此,特意求见他,要求把玉泉六子,连带苏丰、苏行、孔楼和萧均都从教授过武艺的名单中除名。
并且一听回炉重造的打算,冷云咔就跪了:
“殿下,臣为殿下赴汤蹈火,也可以为子渊他们出生入死,但绝不能让人知道,臣教过他们武艺!”
“臣这一生清清白白,唯独这一个污点,还望殿下见谅!”
他堂堂二品大员,大炎赫赫有名的将军,费尽心力教的徒弟却被人评价为‘没习过武’,他丢不起这人啊!
赵叡无法,只好作罢。
在祠堂折腾了一上午,眼瞅着就到了午时。
不想处理政务的苏润,厚着脸皮托辞自己要去给荀皇后请安。
然后就当着熙和帝父子的面,牵着媳妇带着狗,大摇大摆跑去凤仪宫蹭吃蹭喝了。
正烦恼政务的赵叡,看着妹夫远走的背影,突然有了新的想法:
“父皇,您可还记得王监正卜出的卦象?”
“或许南方之事,让子渊同去,最为合适。”
苏二宝假冒户籍从军,也许是上天给的机会,若是不用,岂不是有违天意?
熙和帝本来没打女婿的主意。
毕竟这家伙太懒,连出京都懒得出,何况千里迢迢去南方?
但此时赵叡一提醒,熙和帝也觉得合适:
“就子渊这性子,他去剿匪,只怕能把匪巢都炸了!”
看出父皇打算,赵叡笑着接话:
“炸就炸了,反正倒霉的是那群打家劫舍的贼匪!”
只要子渊不霍霍他就成!
喜欢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