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储司值班房内,午时的阳光斜斜地洒在酸枝红木案几上,却驱散不了室内空气中弥漫的躁动。
众位库房主事郎中围坐在一起,声音压得略低,却掩不住其中的激昂。
在有心官员缎库主事荣惠的带头撺掇下,在一众同僚之间掀起了一股为保利益不择手段的想法。
\"诸位,这郑孝胥是什么来头?是有什么依仗的过人之处?不过是一个过气的地方官员,皇太后和醇亲王凭什么派他来管理广储司?\"瓷器库郎中德海拍案而起,茶盏被震得哐当作响。
\"就是!\"皮库主管良源附和道,\"咱们内务府百年基业,岂能容一个外人(汉人)指手画脚?\"
“广储司乃是内务府重中之重,掌管皇室所有库藏和财务。”
\"听说这郑孝胥昨日还去拜访了醇亲王!\"缎库主事荣惠压低声音,\"指不定是委派了什么要紧的差事儿呢!\"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情绪越发激昂。缎库主事郎中荣惠环视一圈,压低声音道:\"诸位,我有一计。咱们不如......\"
他凑近众人,如此这般地低语一番。众人闻言,先是面面相觑,继而纷纷点头。
\"好!就这么办!\"
\"对!阳奉阴违,看他们如何是好!\"
\"必要让他知道,咱们内务府的官员不是好惹的!\"
一众官员越说越激动,从消极执行命令,到故意制造事端,再到人身攻击与政治诬陷,各种手段一一列出。
最后,众人确定好步骤策略,纷纷起身,准备找各自相熟的同僚进行私下商议。
\"诸位,此事关系重大,咱们须得小心行事。\"
\"没错,先各自联络可靠之人,再做打算。\"
郑孝胥用过午膳回到值班房时,只见室内零星有着几位笔贴式小吏,正低头假装忙碌。
他环视一周,问道:\"各库郎中何在?可是都去用膳了?\"
一位小吏连忙起身答道:\"回大人,听说......听说各位郎中大人都有要事处理,这会儿都不在。\"
郑孝胥微微颔首,目光扫过空荡荡的案几。他早已料到会有这般情形,也不多言,径直走向自己的办公位置。
\"郑大,将广储司近日的卷宗取来。\"
郑大在小吏的帮助下,连忙捧来一摞厚重的卷宗。
郑孝胥摒退众人,独自在值班房内专心致志地查阅起来,尽快熟悉广储司的运作相关事宜。他翻阅得极快,目光如炬,很快便锁定了最重要的几份文件——广储司配合会计司清理紫禁城资产的进度报告。
\"原来如此......\"他轻声自语,指尖轻轻划过纸面。
昨日拜访醇亲王时,他已知晓许多紫禁城珠宝古董文玩已开始陆续秘密运至醇亲王府。而今日查阅卷宗,更证实了他的猜测。
内务府总管马佳绍英昨儿让人准备了上百把大锁与铁链,今早皇上身边的总管太监小安公公便领着小太监取走了锁链,开始从紫禁城东华门处进行封闭宫室。
\"东华门处的角楼、内阁、文华殿、文渊阁......\"郑孝胥喃喃念着,\"皇上有命,封闭宫室的同时清理各宫建筑内的物品进行登记造册。\"
他翻开最新的记录,眉头微挑:\"估计不久后也会将其中价值不菲的物品秘密运出紫禁城,送往醇亲王府。\"
两个时辰内,郑孝胥几乎未起身,专注地翻阅着一份份卷宗。从广储司的日常运作,到皇室各类资产的分布与储藏数量,再到近期资产清理的进度,他迅速掌握了大量关键信息。
这期间各库主事官员,在值班房内来来往往,行色匆匆未做过多停留,都貌似公务繁忙。
窗外,夕阳的余晖渐渐西沉。郑孝胥合上最后一份卷宗,揉了揉酸涩的眼睛。他抬头看了看西洋钟,已是申时末。(下午16:45)
\"郑大,下衙吧。\"
郑孝胥整理好官服戴好顶戴花翎,领着郑大缓步离开内务府。回到府邸,郑孝胥直接换了一身长衫便服,匆匆用过些糕点晚餐。饭后,他嘱咐郑大去叫车。
\"走,去琉璃厂。\"
夜幕还未降临,不少琉璃厂的灯火已渐次亮起。
傍晚的琉璃厂依旧笼罩在一片人声鼎沸之中。
郑孝胥身着藏青色长衫,头戴瓜皮小帽,手持一柄湘妃竹折扇,缓步行走在古玩街的石板路上。他身后跟着郑大,肩上挎着一个蓝布包袱,里面装着几件随身携带的古玩样品。
郑孝胥站在街头端是一副老派样式,望着熙熙攘攘的人群,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他知道,这一场关乎皇室命运的行动,只得自己亲身考察一番才行。
琉璃厂古玩街上,暮色渐浓。各家店铺门前挂着灯笼,映照着街道两旁摊位上的古玩字画。郑孝胥漫步其间,目光却始终在搜寻着什么。
郑孝胥目光如鹰隼般扫过鳞次栉比的幌子——\"博古斋论古斋赏奇斋\"的匾额在斜阳下泛着暗红。
他刻意避开前门摆摊的贩夫走卒,专拣深巷里的\"瑞增源聚宝阁\"这类在古玩行业内具有较强影响力挂着匾额的老字号。
\"郑大,\"郑孝胥停下脚步,指着前方一家挂着\"博古斋\"匾额的古董店,\"咱们去打听打听,他们家最近收了些什么好东西,价格如何。\"
郑大连忙点头,一同快步走进店内。
郑孝胥走进了\"博古斋\"。店内陈设古朴典雅,墙上挂着名人字画,博古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古玩。店主是一位五十多岁的老者,见到郑孝胥进来,连忙起身相迎。
\"这位老爷,可是来看古玩的?\"老者笑眯眯地问道。
郑孝胥微微一笑,点了点头:\"老先生,我随便看看。询问着最近市面上有什么好东西?\"
老者连忙将郑孝胥引到博古架前,指着一件珍藏的青花瓷瓶说道:\"老爷,您看这件青花瓷瓶,是明朝永乐年间的,品相极好,老爷若是看中了这价格嘛......自是好商量。\"
郑孝胥拿起瓷瓶,仔细端详了一番,又放回原处:\"价格太高了,我出不起。\"
老者连忙说道:\"老爷,您要是真心想要,价格好商量。\"
郑孝胥摇了摇头:\"算了,我再看看。\"
郑孝胥热络的同古董掌柜进行攀谈,仔细打量着店内的摆件藏品,郑大则站在店门口,仔细观察着街上来往的行人。
这里既有衣着光鲜的达官贵人,也有衣衫褴褛的贩夫走卒,但更多的人是些穿着长衫、戴着眼镜的文人墨客,街道两旁他们或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或独自一人徘徊在各个摊位前。
接着,郑孝胥又走访了\"论古斋赏奇斋\"等多家古董店。每到一处,他都仔细观摩店内的古玩,与店主攀谈磋商,了解各类古董珍玩珠宝的价格定位。
在\"瑞增源\"珠宝行,郑孝胥博古架旁摩挲着一只光绪仿乾隆御制珐琅彩瓷瓶,指尖轻叩瓷瓶底款:\"心中暗道这款识倒是新派,不过瓶身釉面开片倒是仿得不错。\"
掌柜高殿卿堆笑奉上茶盏:\"郑大人好眼力!这物件原是端方大人的旧藏,上月刚从天津卫收来。\"
哦,是吗?这端方大人不过去世数月,这些个东西都一股脑的流出来了。
\"嗨!谁说不是呢?″
\"郑大人,您也知道如今世道的光景,这宣统皇上都退位了,人也死了,为了生活还能怎么样?″
郑孝胥只是对着掌柜笑笑不语。
郑孝胥瞥见柜台上各国洋行的汇票,心中暗记,不时试探与洋人间的古董交易如何?
郑孝胥驻足于一对雍正官窑粉彩花瓶前,突然发问:\"听市场上传言前几日琉璃厂东街的‘鬼市’,有人拿明代青花梅瓶换了五杆汉阳造步枪?\"
掌柜脸色微变:\"那都是谣言!咱琉璃厂走的是正经买卖,哪比得上东交民巷那些洋人倒腾军火......\"
\"哦,是在下鲁莽了!还请掌柜的勿怪,只是一路行来听了不少传言。″
\"只是不知这琉璃厂,与洋人的买卖如何?在下看不少古董店铺内有洋人驻足。″
\"哦,那几位是琉璃厂的常客,同琉璃厂各店铺都有些联系,都对中华文化十分了解与欣赏,常常在此收购些古董珍品。″
郑孝胥微微一笑:\"掌柜的,可否借一步说话?\"
当即示意郑大,解开包袱从中取出两件珍品古画。
\"掌柜的可仔细瞧瞧这两幅画。不知品相如何?\"
掌柜接过画作在灯烛下徐徐打开,逐一仔细观摩,辨别真伪。
确实是真品,不知郑大人有何考量?今儿寒暄了这么久,可是要出手?
郑孝胥压低声音,同掌柜的如此这般地交代了一番。掌柜的闻言,先是一愣,继而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
\"郑老爷放心,在下在这行当里,还是有些门路的。\"
郑孝胥满意地点头:\"此事关系重大,务必谨慎。\"
离开这家店铺,他又走进几家古玩店,以相似的方式探询着。每到一处,他都刻意观察店主的反应,暗中评估着对方的可靠程度。
\"皇太后与醇亲王交给自己的责任重大啊......\"郑孝胥心中暗忖,\"不仅要管理好内务府,更要确保皇室资产的安全。\"
郑孝胥发现,由于时局动荡,古董市场的价格普遍比上海低了不少,但一些珍稀的古玩仍然价格不菲。
在\"赏奇斋\",郑孝胥遇到了一位来自天津的古董商。两人一见如故,聊得十分投机。那位古董商告诉郑孝胥,最近有不少外国人和新进的民国权贵在收购古玩,尤其是那些带有皇家印记的珍品,价格更是水涨船高。
\"郑老爷,您要是手头有货,不妨考虑卖给外国人或民国权贵。\"那位古董商说道,\"他们出手大方,而且不太在乎古玩的来历。\"
郑孝胥点了点头,心中却在暗自盘算着。他知道,醇亲王的意思是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要将这些珠宝文物进行贩卖变现。
无论是卖给民间商人或是新进的民国权贵,亦或是卖给外国人也在所不惜。
但他也知道,因为有醇亲王透露过,不能通过恭亲王溥伟与肃亲王善耆的渠道进行贩卖,他们正通过日本的山中商会同山中定次郎进行交易变卖家当,为复辟做准备。
郑孝胥能明显感觉到醇亲王对于恭亲王溥伟与肃亲王善耆的复辟行动全然不关心,甚至是抵触。
\"郑大,\"郑孝胥走出\"赏奇斋\",对郑大说道,\"这琉璃厂的古玩市场生意如此繁茂热闹,你去打听打听,这附近哪些银行或钱庄愿意接受古玩抵押,并向那些银行探听外国驻华人员是否有对古玩感兴趣的。\"
郑大连忙点头,快步离去。郑孝胥则继续在琉璃厂古玩市场进行隐晦考察。
他发现,一些大型的古玩行已经开始与外国银行和钱庄合作,接受古玩抵押。而一些外国驻华人员,尤其是那些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也对古玩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听不少古董掌柜透露,自家店铺实力如何了得,常与外国洋人做生意。古董文玩成交如何频繁与资金来往如何之大。
\"看来,这条路可行。\"郑孝胥心中暗自盘算,\"只要能找到合适的买家,这些珠宝文物就能变现,为皇室筹集资金。\"
夜幕深沉,琉璃厂的古玩市场渐渐安静下来。
郑孝胥站在\"博古斋\"前,望着远处的紫禁城,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自己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必须为皇室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以维持皇室的尊严和体面。而这条隐晦的变现之路,将是他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郑孝胥理了理藏青色长衫的衣襟,指尖摩挲着翡翠扳指——这是今日在\"博古斋\"用五千大洋卖出的古画,此刻却成了他丈量古玩市场水深的砝码。
回想起各类古董物品在不同掌柜的掌眼下给出的不同报价,郑孝胥打着售卖字画的名义对各类古董珠宝进行咨询。
对于目前北京城的古董市场有了不少的了解,这琉璃厂对古董珠宝各家店铺的定价参差不齐,每一个掌柜眼光还都不一样,偏好也有所不同,给出的价值也有所差异。
但好在古董字画珍品上,给出的价格区间还颇为合理。
\"这尊宣德炉,\"他停在\"赏奇斋\"的柜台前,盯着炉身斑驳的鎏金纹路,\"掌柜的说是永乐年间的,可这款识的钴料,分明带着成化朝的靛青。\"
店主满脸堆笑地凑过来:\"大人好眼力!可您要是诚心要,咱们就按永乐的价儿——八百大洋。\"
郑孝胥轻笑着摇头,心中却衡量记下这报价:成化款宣德炉在沪上能卖一千二,这里的行情竟低了三成。
转过三条胡同,\"论古斋\"的掌柜正捧着件青铜爵杯向洋人推销。\"这是西周的!\"掌柜拍着胸脯保证,\"您瞧这饕餮纹,这范线!\"
郑孝胥驻足倾听,听见那洋人用生硬的中文还价:\"两百鹰洋?\"最终成交价被压到一百五十。他暗自咋舌——去年在沪上,类似器型可是卖到了四百英镑!就是不知掌柜卖的是真是假了!
郑孝胥在一家伙食摊位前停下,要了两份吃食,便拿出账簿快速整理着今夜的见闻。
- 瓷器:乾隆官窑粉彩瓶(完好)均价六百至八百大洋,若带\"乾隆年制\"底款可飙至一千二;
- 字画:明代唐寅立轴(中等品相)约四百大洋,文徵明手卷超八百者寥寥;
- 青铜器:商周爵杯(带铭文)五百至一千大洋,但洋人愿出三倍价;
- 玉器:乾隆御制翡翠扳指(带御题诗)标价八百,实际可砍至五百五;
- 佛像:唐代鎏金观音(小型)约六百大洋,藏传佛教造像更受洋商青睐。
\"比上海低两成,比津门高半成。\"他捻着胡须思忖,\"但精品的溢价空间极大——那尊西周青铜鼎在'聚宝阁'标价一千二,若经洋人拍卖行炒作,怕是能翻五倍!\"
深夜的长巷里,郑孝胥的布鞋踩过青石板上的积水,忽然在打磨厂长巷二条的转角刹住脚步。
雕花木门的墙壁上,他瞥见悬挂着\"卢吴公司\"的铜牌在煤油灯下泛着冷光,几个裹着西装的洋人正围着黄花梨条案,对着青铜器啧啧称奇。
\"卢芹斋的买卖......\"他眯起眼睛。走进店内看见账房先生正用英文写着拍卖目录,案头摊着《泰晤士报》的艺术专栏。两个伙计抬着鎏金佛像进里屋时,他瞥见标签上赫然印着\"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预购\"的字样。
郑孝胥仔细打量着卢芹斋的卢吴公司:\"这卢吴公司专做'出口转内销'的勾当——从陕西盗墓贼手里收的唐三彩,经巴黎拍卖行转手,再卖给国内权贵当'海外回流'。\"他冷笑一声,\"比我们偷偷摸摸贩卖抵押给钱庄体面多了!\"
对于成立此类公司,在国内广泛收购文物(包括青铜器,古玉,瓷器,字画,佛教造像等),勾结海关销往欧美市场。确实不乏是一条好路子,可以参考借鉴。
注:此时的卢芹斋(1880-1957年)原名卢焕文,已是国际着名的文物贩子、大古董商 。1908年,他在巴黎开设“来远”店铺,1911年与他人联合成立“卢吴”公司,以巴黎为总店,先后在上海、北京、纽约开设分店。
郑孝胥二人考察至深夜才返回府邸,子时的梆子声穿透胡同,郑孝胥的书房亮如白昼。他铺开宣纸,以蝇头小楷密密麻麻记下:
1. 渠道:优先联系东交民巷的汇丰银行买办(唐绍仪)、法国东方汇理银行(贝特洛),其次是通过美国公使馆官员(推荐佳士得拍卖行);
2. 策略:精品走拍卖(标注\"皇室旧藏\"溢价三成),普通器物抵押给钱庄(年利率不得超过一分五);
3. 禁忌:严禁与山中商会、肃亲王府产生交集,所有交易需经醇亲王备案;
4. 暗线:安排郑大化名\"郑怀古\",每日去琉璃厂\"论古斋\"蹲守,专盯西洋商人动向。
烛火噼啪爆响,他忽然搁笔望向窗外——紫禁城的轮廓在夜色中如巨兽匍匐,东华门方向从早到晚隐约传来锁链拖地的声响。
郑孝胥看着纸张上密密麻麻的备注,嘴角浮起一丝冷笑:\"心中思虑着此番举动,想着醇亲王要的‘以商养政’,变卖宫中藏品提出的行动方案。″
“确实不能单单的依靠私下贩卖,得结合\"卢吴公司模式\"与洋行的拍卖方式进行组合贩卖。从而能够将每件古董卖出高价。”
\"而自己这内务府官员的身份......倒是正好做这‘代表’最为合适。既不用让皇室成员露面,又能够最大合理的利用内务府官员身份提高古董贩卖价格。\"
《重生成为末代皇帝》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VIP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VIP小说!
喜欢重生成为末代皇帝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重生成为末代皇帝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