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的中军大帐内,气氛与外面弥漫的血腥与焦糊味截然不同,却也同样炽热。
数十支牛油巨烛将帐内照得亮如白昼,映照着一张张或兴奋、或凝重、或沉思的脸庞。
刚刚取得的辉煌胜利,如同醇厚的美酒,让每一个在座的江东将领都面色潮红,
眉宇间洋溢着难以抑制的激动与自豪。
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战意和某种…权力的味道。
周瑜高坐主位,一身儒雅的锦袍也掩盖不住他此刻逼人的锐气。
这位年轻的大都督,无疑是这场盛宴的焦点。
他的脸上带着胜利者的自信光辉,目光扫视帐下诸将,充满了掌控一切的气度。
赤壁的一把大火,不仅烧毁了曹操的舰队,也彻底点燃了周瑜心中的雄心。
“诸位!”周瑜的声音清朗而有力,瞬间压下了帐内低低的议论声,
“赤壁一战,赖主公洪福,将士用命,我等幸不辱命,大破曹贼八十三万大军!”
帐内顿时响起一片低低的欢呼和赞叹。
虽然“八十三万”这个数字带有夸张的成分,但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知道,这场胜利的分量有多重。
“然,曹贼虽败,其本人尚在!”
周瑜话锋一转,眼神陡然锐利起来,
“此獠不死,北方终为肘腋之患!
今曹军新败,士气崩溃,组织涣散,正是乘胜追击,一举将其擒杀或剿灭,毕其功于一役的天赐良机!
我意,亲率精锐,兼程追击,务必在曹仁援军赶到之前,截断其归路,将曹操及其残部,彻底歼灭于乌林以北!”
他的话掷地有声,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心。
帐内顿时安静了一瞬,随即爆发出更为热烈的响应。
“都督英明!”
年轻气盛的吕蒙第一个站了出来,他刚刚在战场上立下大功,正是意气风发之时,
“曹贼如今如同丧家之犬,我军士气正盛,正当穷追猛打,将其彻底消灭,以绝后患!”
“末将附议!”
韩当、蒋钦等几位以勇武着称的水军将领也纷纷表态,
他们麾下的水军在此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此刻自然希望能将战果扩大到极致。
追亡逐北,擒杀曹操,这可是足以名垂青史的盖世奇功,谁不心动?
一时间,帐内主战之声甚嚣尘上,仿佛曹操已经是囊中之物,唾手可得。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被这胜利冲昏了头脑。
“都督,”鲁肃站了出来,他神色凝重,与周围的狂热气氛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乘胜追击固然是好,但此时是否过于急切了?”
周瑜眉头微不可查地一蹙,但还是耐着性子问道:“子敬有何高见?”
鲁肃拱手道:
“曹军虽败,但护卫曹操突围的,皆是其百战精锐,尤以虎卫军最为悍勇。
我军连日大战,将士疲惫,伤亡亦是不小。
乌林以北,道路崎岖,地形复杂,非我江东水军所长。
若贸然深入,粮草转运困难,一旦遭遇曹军伏击,或是被曹仁的援军缠住,恐陷入不利之境。”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
“况且,曹军新败,必然拼死抵抗,所谓‘困兽犹斗’。
我军纵能胜之,自身损耗也必定巨大。
与其冒险追击,不如先稳固江防,肃清残敌,收缴粮草军械,扩大战果。
同时,可分兵略取荆南四郡,将实际利益握在手中,方为上策。”
鲁肃的话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不少头脑发热的将领头上。
帐内的气氛顿时冷却了不少。
老将程普也适时开口,声音低沉而稳重:
“子敬所言极是。我军将士多习水战,陆地追击,尤其是深入敌境作战,经验不足。
曹军虽败,骑兵尚有一定实力,若其利用骑兵优势袭扰我军后路,断我粮道,则我军危矣。
且时近寒冬,北方天气严寒,我军南人恐难适应,疫病亦不得不防。
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方是万全之策。”
程普在军中威望甚高,他的话分量极重。
不少原本支持追击的将领也开始犹豫起来,觉得鲁肃和程普的担忧不无道理。
周瑜的脸色有些不太好看了。
他目光扫过鲁肃和程普,又看向了另一侧一直默然不语的诸葛亮。
“孔明先生以为如何?”周瑜问道。
虽然他内心倾向于追击,但也知道诸葛亮智谋过人,他的意见不能不听。
更何况,诸葛亮代表着刘备,也是这次联盟的重要一方。
诸葛亮轻摇羽扇,从容起身,微笑道:
“都督与子敬、德谋(程普字)所言,皆有道理。
乘胜追击,可一劳永逸;稳固防守,则可保万全。
亮以为,此事需权衡利弊,审慎处之。”
他这话说了等于没说,滴水不漏,却又将皮球踢了回来。
但我知道,以诸葛亮的智慧,他绝不可能没有自己的判断。
他如此表态,显然是不想直接与意气风发的周瑜产生正面冲突,同时也在观察局势,等待更合适的时机。
他继续说道:
“曹操势大,根基在北,非一战可灭。今赤壁虽胜,然其元气未伤根本。
若我军追击过急,致使损失惨重,则曹操他日卷土重来,我等又将如何抵挡?
况且,荆州之地,百废待兴,刘豫州(刘备)兵微将寡,亦需休养生息,方能为联盟分忧。
依亮之见,穷寇莫追,保存实力,徐图后计,或更为稳妥。”
诸葛亮的话语虽然委婉,但立场已经很明确,他是站在鲁肃和程普这一边的。
他的理由也很充分,既考虑了江东自身的消耗,也点明了刘备方面的困难,将联盟的整体利益摆在了台面上。
我注意到,诸葛亮在说到“刘豫州兵微将寡,亦需休养生息”时,眼角的余光似乎若有若无地向我这边瞥了一下。
我心中了然。
诸葛亮这是在提醒我,也是在暗示周瑜
——刘备现在很需要保存实力,以便在接下来的荆州争夺中分一杯羹。
如果周瑜执意要进行一场高风险、高消耗的追击,那么刘备方面恐怕难以全力配合。
周瑜的脸色更加阴沉了。
他既有擒杀曹操、建立不世奇功的渴望,又不能不顾及联盟的整体利益和内部的反对声音。
鲁肃、程普、诸葛亮,这三人的分量加起来,足以让他不得不重新掂量自己的决定。
帐内的气氛变得有些微妙和紧张。
支持追击的将领们不再像刚才那样激动,而是面面相觑,等待着周瑜的最终决断。
主张稳健的一方则保持着沉默,静静地看着主位上的大都督。
我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似平静地听着各方争论,实则内心早已思虑万千。
周瑜的冒进,固然不可取,那会无谓地消耗联军的力量,甚至可能导致曹操提前出局,打乱我后续的布局。
但鲁肃和诸葛亮的稳健,在我看来,也略显保守。
仅仅是稳固江防,肃清残敌,虽然稳妥,却也错失了进一步扩大战果、最大限度削弱曹军、为后续争夺荆州乃至图谋汉中创造更好条件的良机。
我们需要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策略。
既能有效打击曹军,夺取实利,又能控制风险,保存实力。
而且,这个策略的提出,必须巧妙,不能直接否定周瑜的权威,也要顾及鲁肃和诸葛亮的担忧,
更要符合我陆昭“江东参军”的身份,看似是为江东和联盟着想,实则暗合我自身的长远规划。
就在这时,我感觉到诸葛亮的目光再次不易察觉地向我投来,带着一丝询问和期待。
鲁肃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探寻。
我知道,该我开口了。
我必须给出一个既能说服周瑜,又能安抚鲁肃、诸葛亮,还能为我自己下一步棋落子的方案。
这,将是对我来到江东之后,真正意义上参与核心决策的一次考验。
我缓缓整理了一下衣袖,在心中快速组织着语言,准备迎接帐内所有人的目光。
喜欢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