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击道存:论粤语诗〈睇龙〉的凝视诗学与时空辩证法》
文\/诗学观察者
在珠江水系蜿蜒的支流畔,一首以粤语为载体的现代诗《睇龙》如青铜编钟般发出深邃回响。树科先生以岭南特有的\"睇\"(看)为诗眼,构建起三重凝视的螺旋结构:从具象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从物质到精神的超循环运动。这种凝视既是物理性的视觉行为,更是哲学层面的精神观照,暗合《周易·系辞》\"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的古典认知范式。
首节四组\"睇x,睇Y,睇xY\"的句式,在音韵层面形成粤语特有的\"九声六调\"韵律矩阵。\"睇风,睇气,睇风气\"的递进式叠映,让人想起《文心雕龙·丽辞》所言\"造化赋形,支体必双\",诗人通过单字叠加生成复合词的过程,恰似《周易》卦象的阴阳交叠。当\"风\"与\"气\"组合成\"风气\",便超越了气象学的范畴,指向社会风尚的深层隐喻。这种语义增殖技法,暗合索绪尔能指链的滑动理论,却又根植于汉字特有的会意传统。
在时空维度上,诗人构筑起立体的观照体系:\"山势\"指向地理空间,\"光阴\"丈量时间纵深,\"天地震鳞\"的奇喻则将宇宙具象化为游动的龙体。此处\"震\"字双关,既指《周易》震卦象征的雷霆之动,又暗含岭南大地常见的地质震颤。鳞片意象的集体颤动,恰似本雅明所说的\"辩证意象\",在静止的瞬间凝聚历史张力。
第二节的凝视转向人文景观,\"烟火\"与\"霞姿\"形成冷暖色调的视觉对冲。值得玩味的是\"睇家,睇家,睇家家\"的递进式重复,第一个\"家\"是物理空间,第二个\"家\"指向家族伦理,第三个\"家家\"则拓展为千万户的民生图景。这种从微观到宏观的视角转换,令人想起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史诗笔法,却又通过粤语叠字的音韵特质获得新的表现力。
全诗的高潮在\"云螭高飞\"的腾跃中完成精神升华。螭作为无角之龙,在《说文解字》中解为\"若龙而黄\",诗人故意选用这个相对生僻的意象,既避免与俗套的龙图腾重复,又暗合粤北客家人\"见龙在田\"的农耕记忆。云与螭的垂直运动,打破了前文水平铺陈的意象群,在三维空间中完成最后的审美爆破。
从诗学传统考察,这种\"目击道存\"的观物方式,既延续了邵雍\"以物观物\"的理学诗学,又融合了现象学\"回到事物本身\"的现代精神。诗人如炼丹术士般,将\"睇\"的视觉行为转化为精神提纯的坩埚,在粤方言的音韵褶皱里,淬炼出超越地域性的普遍诗性。当现代汉语诗歌陷入过度智性化的困境时,《睇龙》提示我们:或许只有重返语言发生的源头,在方言的矿脉中重新开凿,才能获得真正的创作自由。
这首诗的时空辩证法尤其耐人寻味:前两节构成大地与天空、自然与人文的经纬网络,末句\"云螭高飞\"则像挣脱引力场的火箭,将全诗推向形而上的高度。这种结构暗合海德格尔\"天地人神\"的四重整体论,却又充满《楚辞》般的瑰丽想象。在工业文明吞噬地域特色的今天,树科先生用方言诗歌构筑起抵抗同质化的语言堡垒,证明真正的现代性从来都是根系深扎的地方性知识开出的奇花。
喜欢粤语诗鉴赏集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粤语诗鉴赏集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