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粤语诗鉴赏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02章 《解构与重构:论<唔死嘅心>的存在主义诗学表达》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唔死嘅心》(粤语诗)

文\/树科

唔识灵魂,唔信鬼神

噈知啲道,学咗啲文……

查实唔想做个坏人

七支八离教仔点样……

唔通眼白白冇啲表示

冇啲呼吸,冇啲神经?

我要似风,我要写字

我要影相,我要唱歌……

我要留啖义气,我要留啲啲光!

《树科诗笺》2025.3.23.粤北韶城沙湖畔

《解构与重构:论<唔死嘅心>的存在主义诗学表达》

文\/阿蛋

在当代诗歌创作日益走向先锋实验与文化拼贴的语境下,树科的粤语诗《唔死嘅心》以其近乎口语化的直白表达,构建起独特的存在主义诗学体系。这首诞生于粤北韶城沙湖畔的作品,用极具地域特色的粤语方言,打破传统诗歌的典雅范式,将日常话语淬炼为生命哲学的载体。当我们将目光投向 “唔识灵魂,唔信鬼神 \/ 噈知啲道,学咗啲文” 这样的诗句时,看到的不仅是个体经验的直白倾诉,更是后现代语境下诗人对存在本质的深度叩问。

一、方言诗学:语言本体的解构与重构

粤语作为汉语方言体系中最具音乐性与历史积淀的语种之一,其独特的九声六调赋予诗歌天然的韵律感。《唔死嘅心》开篇便以 “唔识”“唔信”“噈知” 等典型粤语词汇构建起语言的陌生化效果,这种陌生化并非刻意制造阅读障碍,而是通过方言的在地性特征,打破普通话诗歌创作中约定俗成的语法规则。正如巴赫金在《对话理论》中提出的 “杂语性” 概念,方言的介入使诗歌文本产生多声部对话,在普通话与粤语的语言张力中,形成独特的诗学空间。

诗人对粤语口语的运用,暗合艾略特在《传统与个人才能》中强调的 “语言的活态传承”。“七支八离教仔点样”“唔通眼白白冇啲表示” 等句子,将市井俚语直接引入诗歌殿堂,消解了传统诗歌的精英化特质。这种语言策略与北岛早期作品中对 “新语言” 的探索形成互文,尽管二者在语言形态上截然不同,但都试图通过语言革新重构诗歌的表意系统。粤语中 “啲啲”“噈” 等虚词的频繁使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更使文本充满生活的烟火气息,印证了海德格尔 “语言是存在的家” 这一哲学命题。

二、存在困境:现代人的精神突围

诗歌第二节 “查实唔想做个坏人 \/ 七支八离教仔点样”,以看似平实的表述揭示出现代人的道德困境。这种困境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提出的 “如果上帝不存在,一切皆有可能” 的命题形成跨时空对话。诗人以 “教仔” 这一日常场景为切入点,将个体的道德焦虑置于代际传承的语境中,展现出后现代社会价值失范下的精神危机。

“冇啲呼吸,冇啲神经?” 的诘问,犹如克尔凯郭尔笔下的 “存在的绝望”,将现代人的异化状态推向极致。在消费主义与工具理性盛行的当下,个体往往沦为 “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语),失去情感感知与价值判断的能力。诗人通过这种近乎呐喊的表述,完成对现代性困境的诗性批判,其力度不亚于波德莱尔在《恶之花》中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揭露。

三、生命宣言:诗意栖居的可能性

当诗歌进入后半部分,诗人发出 “我要似风,我要写字 \/ 我要影相,我要唱歌” 的宣言,这种排比句式的运用,与惠特曼《自我之歌》中 “我赞美我自己,歌唱我自己” 的豪迈形成共鸣。“似风” 的意象打破了存在的固化状态,赋予生命以流动性与自由性,这与庄子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的逍遥哲学不谋而合。

“我要留啖义气,我要留啲啲光” 则将个体价值的实现升华为对社会的责任担当。这种 “义气” 并非江湖意义上的狭义道德,而是存在主义语境下的自我选择与自我超越。加缪在《西西弗斯神话》中强调,人在荒谬世界中的抗争本身就是意义,诗人笔下的 “光” 正是这种抗争精神的具象化表达。它让人联想到艾青《我爱这土地》中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的赤子情怀,尽管二者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彰显了诗人的社会良知。

四、诗学价值: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创新

《唔死嘅心》在诗学层面的创新,在于其对传统诗歌美学的创造性转化。诗人既摒弃了古典诗词的格律束缚,又未陷入后现代诗歌碎片化、虚无化的窠臼。诗歌结尾 “留啖义气”“留啲啲光” 的意象,与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的济世情怀形成精神呼应,展现出中国诗歌 “诗言志” 的传统在当代的延续。

在形式创新方面,诗歌采用自由体结构,但内在却暗含韵律节奏。粤语方言的声调变化、排比句式的重复使用,以及长短句的错落搭配,共同构建起独特的音乐性。这种音乐性不同于古典诗词的平仄对仗,而是源自口语的自然节奏,体现了庞德 “诗歌是有韵律的情感语言” 的诗学主张。

结语

树科的《唔死嘅心》以方言为载体,以存在主义为内核,完成了对现代性困境的诗学回应。诗歌通过解构传统语言范式,重构个体生命体验,在日常话语中挖掘出哲学深度。这种创作实践不仅拓宽了粤语诗歌的表现领域,更为当代诗歌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当我们在诗中看到 “我要留啖义气,我要留啲啲光” 的呐喊时,感受到的不仅是诗人的个人情怀,更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写照。在这个意义上,《唔死嘅心》超越了地域文化的局限,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存在主义诗篇。

喜欢粤语诗鉴赏集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粤语诗鉴赏集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