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摊牌了我真是土匪不过地盘有点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39章 ‘缓冲区\’的巩固与建设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王大彪站在山口最高处临时搭起来的木头了望塔上,扯着嗓子对着下面黑压压的战士们喊话。

“兄弟们!听俺说!”

“霍特山口,从今天起,就是咱们的新家了!”

他的声音洪亮,在山谷里回荡。

“咱们要在这儿扎根!要在这儿盖房子,修工事!把这地方,变成咱们黑风寨的…铁桶江山!”

底下的战士们嗷嗷叫着响应,士气看着挺高。

李墨涵站在林好身边,捻着他那几根山羊胡,小声赞叹:“大帅您看,彪哥此言,虽粗犷却蕴含深意啊!‘新家’二字,既安军心,又定了基调!‘铁桶江山’,更是点明了此地之战略要冲!高!实在是高!”

林好嘴角抽了抽。

他就是想让王大彪鼓舞下士气,顺便宣布下接下来的基建任务,怎么就成战略要冲了?这地方明明是个烫手山芋。

不过,建设确实是眼下最重要的事。

命令一下,整个霍特山口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

陈博文带着他的宝贝技工班,成了最忙碌的人。

石头不够?附近山坡上多的是!木头不够?山口北面那片林子先砍了再说!

战士们被分成了好几拨,一拨负责采石,一拨负责伐木,还有一拨跟着技工班学着垒墙挖坑。

“这个叫‘土法碉堡’!”陈博文指着一个用大石头和粗木头垒起来的半地穴式工事,“别看样子丑,结实!上面再盖上土,一般的炮弹都奈何不了!”

他又指着旁边深挖的壕沟:“这是‘战壕pLUS’!比以前挖的更深,更宽,里面还加了木头支撑,边上留了射击孔,还有专门放手榴弹的小格子!”

战士们看着这些稀奇古怪但又好像很厉害的玩意儿,干劲更足了。

很快,山口周围就冒出了一座座歪歪扭扭但看着就很抗揍的“土法碉堡”,战壕也挖得跟蜘蛛网似的,纵横交错。

陈博文甚至还指挥人搭了几个更高的“木质了望塔”,虽然风一吹就吱呀乱晃,但视野确实开阔了不少。

他又让人把之前缴获的东岛军铁丝网,还有自己用土法炼钢厂边角料拉出来的铁丝,歪歪扭扭地布设在阵地前面,搞成了“简易铁丝网”。

“这玩意儿,挡不住大军,但能恶心恶心他们,拖慢他们的速度!”陈博文解释道。

李墨涵看得连连点头:“妙啊!陈博士此举,深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之道!看似粗陋,实则坚不可摧!此乃‘土木堡垒之术’,大帅用兵如神,连工事都暗藏玄机!”

林好:“……”

他只是想尽量省钱省料,把防御搞好点而已。

建设中最大的问题是粘合剂。

水泥厂虽然投产了,但产量有限,而且优先供应海兰泡那边的核心工业区。运到霍特山口,杯水车薪。

“水泥不够,土胶来凑!”陈博文大手一挥。

他带着技工班和一些战士,开始在附近挖一种特殊的粘土,又弄来石灰石,用土窑烧制“土水泥”。

效果嘛,肯定比不上正经水泥,但也能起点作用。

更绝的是,陈博文还让人收集了大量的动物皮边角料,甚至还有鱼鳔,加上煮得烂烂的糯米,一起熬制成一种粘稠恶臭的玩意儿——“土胶”。

“把这土胶掺和在土水泥和沙石里,也能增加强度!”陈博文捏着鼻子指挥。

战士们一边忍着恶臭搅拌“土味混凝土”,一边吐槽。

“哎呀妈呀,这啥玩意儿,咋这么臭!”

“比沼气池还上头!”

“这玩意儿糊墙上,敌人闻着味儿就得熏跑了吧?”

“哈哈哈!”

虽然过程艰苦又带着点恶搞,但用这种“土味混凝土”加固的碉堡和战壕,确实比单纯的土石结构要坚固不少。

除了防御工事,后勤保障也得跟上。

战士们不能总住在冰冷的帐篷里啃干粮。

陈博文又开始了他的“土味发明”。

沼气池技术被进一步推广。山口附近挖了好几个大型沼气池,收集人和牲畜的粪便发酵。

沼气用简陋的竹管或铁皮管引到营房和碉堡里,接上特制的“沼气灯头”——就是一个钻了孔的铁皮喷嘴,点燃后发出昏黄但稳定的光芒。

“嘿,这玩意儿好!比油灯亮堂多了,还没啥烟!”一个老兵看着沼气灯,喜滋滋地说。

沼气还能取暖。陈博文设计了“沼气暖炉”,虽然安全性堪忧,但确实能让冰冷的工事里暖和不少。

之前大受欢迎的“土炕pLUS”也开始在霍特山口普及。战士们睡在热乎乎的土炕上,总算能抵御草原夜晚的严寒。

陈博文甚至还搞出了“移动式澡堂”——就是一个大木桶,下面烧火,上面搭个棚子,虽然简陋,但至少能让战士们轮流洗个热水澡。

“公共厕所”也修建起来,改变了以前随地大小便的习惯,营区的卫生状况好了不少。

李墨涵看到这些变化,又激动了:“大帅!您看!这沼气照明,土炕取暖,澡堂净身,厕所除秽!此乃‘固本清源,安居乐业’之策啊!战士们吃饱穿暖,身心舒畅,方能奋勇杀敌!大帅于细微处见真章,实乃圣主之相!”

林好看着战士们确实生活条件改善了不少,心里也挺高兴。

他摆摆手:“行了行了,别拍马屁了。光靠后方运粮不是长久之计,咱们得自己想办法解决吃饭问题。”

于是,“屯田戍边”的命令也下达了。

在霍特山口附近,找了几片相对平坦、靠近水源的荒地,开垦出来。

战士们白天训练、修工事,傍晚就扛着锄头去种地。

种啥?

当然是黑风寨的“战略储备粮”——土豆!还有之前改良过的耐寒快熟的“神草”,用来解决牲口草料问题。

“哎,俺是来打仗的,咋还干上农活了?”

“就是,这锄头还没枪杆子顺手呢!”

虽然有些抱怨,但命令就是命令。战士们吭哧吭哧地开荒、播种、浇水。

李墨涵见状,又有了新的解读:“大帅此举,乃‘劳武结合,寓兵于农’之妙策!既锻炼了将士体魄,磨砺了意志,又能实现自给自足,减轻后勤压力!一举多得,深谋远虑啊!”

为了更好地管理新占领区的苍狼国牧民,光靠武力弹压和“法器”交易是不够的。

李墨涵主动请缨,把他那“黑风扫盲班”开到了霍特山口,还特别开设了“苍狼国分班”。

他找来几个略懂蒙语的战士当“助教”,自己则拿着自编的简陋教材,开始教苍狼国牧民学汉语、认汉字。

课堂设在一个大帐篷里,里面坐满了好奇又有些拘谨的苍狼国男女老少。

李墨涵用他那蹩脚的蒙语,夹杂着汉语,费力地讲解着。

“这个,是‘人’字…人,就是你,我,他…”

“这个,是‘天’…长生天,就是天…”

他还趁机宣讲“黑风寨优待俘虏”、“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政策,以及经过他润色拔高的“林好思想”。

效果嘛…有点一言难尽。

苍狼国牧民们听得云里雾里,但看着李墨涵一脸认真、唾沫横飞的样子,也不敢吭声,只是茫然地点头。

不过,至少让他们感觉黑风寨不只是会打仗抢东西,还愿意跟他们交流。

为了进一步收买人心,缓解因之前王大彪粗暴管理造成的矛盾,林好采纳了陈博文的建议,推出了“以工代赈”政策。

招募愿意干活的苍狼国牧民,参与修筑工事、开垦荒地、修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干活就给报酬,不是钱,而是他们急需的盐、布匹、铁锅,或者直接给土豆、肉干。

一开始,牧民们还不太敢来。

但看到一些胆子大的邻居真的用劳动换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其他人也动心了。

参与的人越来越多。

霍特山口的工地上,出现了汉人士兵和苍狼国牧民一起干活的景象。虽然语言还不通畅,但比划着也能交流。

气氛缓和了不少。

“大帅,您这招‘以工代赈’真是高啊!”王大彪看着热火朝天的工地,咧着大嘴说,“这些苍狼国人,给点吃的用的,干活还挺卖力气!”

李墨涵补充道:“彪哥此言差矣!这岂是‘给点吃的用的’那么简单?此乃大帅‘仁政爱民,以利导之’的王道之策!让牧民通过劳动获得尊严和实惠,自然心悦诚服!这叫‘不战而屈人之兵’!”

林好没理会他俩的吹捧。

看到“以工代赈”确实有效,他也松了口气。

经过这一系列组合拳,霍特山口这个新占领区,总算是初步稳定了下来。

防御工事基本成型,后勤保障有所改善,粮食和草料开始自己生产,与苍狼国牧民的关系也从紧张对立转向了有限合作。

抢劫、冲突事件大大减少,“黑风秩序”在这里初步建立起来。

站在了望塔上,看着山口内外忙碌而有序的景象,林好心里稍微踏实了点。

“大帅,”李墨涵站在林好身边,望着远方,“如今霍特山口已固若金汤,军民一心,初步形成了稳固的‘缓冲区’。此地东扼海兰泡侧翼,西控苍狼国通道,北拒白熊,南望关东军。实乃我黑风寨北出草原,经略四方之重要跳板也!”

林好点点头。

战略意义他懂。这个缓冲区,能给黑风寨在黑北行省和海兰泡的核心区域提供一层保护,也能作为将来向西或向北发展的前哨。

但这地方,也确实是个火药桶。

东岛人、白熊联邦人、苍狼国各方势力,还有那个态度暧昧的速不台…

任何一方有异动,都可能在这里引爆冲突。

就在林好思考着外部威胁的时候,冷雨急匆匆地找了过来,脸色很难看。

“大帅,”她声音低沉,带着一丝焦虑,“出事了。”

林好心里咯噔一下:“怎么了?是白熊联邦人还是东岛人有动作?”

“都不是,”冷雨摇摇头,眼神里满是忧虑,“是咱们自己人…出问题了!”

“咱们的队伍里,有几个兵,在新占领区这边…开始欺负苍狼国老百姓了!”

“有人偷东西,还有人…仗着有枪,抢牧民的牛羊!”

喜欢摊牌了我真是土匪不过地盘有点大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摊牌了我真是土匪不过地盘有点大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