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白话三国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8章 潘濬陆凯传(一)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潘濬,字承明,是武陵郡汉寿县(今湖南汉寿附近)人。他二十岁左右时,曾跟随学者宋仲子学习。(《吴书》记载:潘濬为人聪明,观察细致,回答问题条理清晰、有逻辑,山阳郡人王粲见到他后,特别看重他的与众不同,潘濬也因此渐渐有了名气,后来在武陵郡担任功曹(协助太守处理政务的官员)。)

还不到三十岁时,荆州牧刘表就征召潘濬,让他担任部江夏从事(负责监察江夏郡官员的职务)。当时沙羡县(今湖北武汉附近)的县长贪污腐败、行为不端,潘濬查明情况后,直接下令将其处死,整个江夏郡的官员都被吓得不敢再胡作非为。后来潘濬调任湘乡县(今湖南湘乡)县令,治理地方很有成效,名声远扬。

刘备占领荆州后,任命潘濬为治中从事(协助州牧处理军政事务的核心官员)。刘备进军蜀地后,特意留下潘濬,让他负责荆州的日常事务。

孙权后来击败关羽、吞并荆州,任命潘濬为辅军中郎将,还给他调配了兵马。(《江表传》记载:孙权攻占荆州后,荆州原来的将领官吏几乎都归顺了东吴,只有潘濬称病不肯露面。孙权派人抬着床,到潘濬家里把他接来,潘濬却趴在床席上不肯起身,眼泪不停地往下流,哭得抽抽搭搭,连话都说不完整。孙权亲自上前安慰他,还喊着他的字说:“承明啊,从前丁父是鄀国的俘虏,周武王却任命他为军队统帅;彭仲爽是申国的俘虏,周文王却让他担任令尹(楚国最高官职)。这两个人都是你们荆州的先贤,刚开始虽然是俘虏,后来却都被重用,成了楚国的名臣。你怎么偏偏不一样,不肯归顺我,难道是觉得我比不上古代的贤君,没有容纳人才的度量吗?” 说完,孙权让身边的侍从用手巾帮潘濬擦脸,潘濬这才起身下床,向孙权行礼谢恩。孙权当即任命他为治中从事,荆州的军政事务,全都让他参与商议决策。

后来,武陵郡的部从事樊伷,煽动当地少数民族部落,打算把武陵郡献给刘备。有人向孙权建议,派一名督军率领一万人马去讨伐樊伷。孙权没有同意,特意召见潘濬询问对策。潘濬回答:“只要派五千兵马过去,就足够活捉樊伷了。” 孙权疑惑地问:“你怎么这么小看他?” 潘濬解释说:“樊伷出身南阳的世家大族,只会耍嘴皮子,其实根本没有真才实学。我之所以这么了解他,是因为以前樊伷曾给州里的官员办过宴席,结果等到中午,饭还没端上来,有十多个人等不及,自己站起来走了。从这件小事就能看出,他根本没能力办成大事,就像看侏儒只看一节就知道他的本事一样。” 孙权听了哈哈大笑,采纳了潘濬的建议,当即派他率领五千兵马出征,结果真的斩杀了樊伷,平定了叛乱。)

之后,潘濬升任奋威将军,被封为常迁亭侯。(《吴书》记载:芮玄去世后,潘濬接管了芮玄的兵马,驻守在夏口(今湖北武汉附近)。芮玄,字文表,是丹杨郡(今安徽宣城附近)人。他的父亲芮祉,字宣嗣,跟随孙坚征战,立下不少功劳,孙坚推荐芮祉担任九江太守,后来又调任吴郡太守,在每个职位上都有不错的名声。芮玄的哥哥芮良,字文鸾,跟随孙策平定江东,孙策任命他为会稽东部都尉,芮良去世后,芮玄接管了他的兵马,被任命为奋武中郎将,因功被封为溧阳侯。孙权为太子孙登挑选妃子时,大臣们都称赞芮玄的父亲芮祉、哥哥芮良,三代人都以品德、道义和文武才能闻名,于是孙权就娶了芮玄的女儿做太子妃。黄武五年(公元 226 年),芮玄去世,孙权特别惋惜。)

孙权称帝后,任命潘濬为少府(掌管皇室手工业、财政的官员),进封他为刘阳侯。(《江表传》记载:孙权曾多次去射野鸡取乐,潘濬劝谏孙权说:“天下还没平定,有太多重要的事要处理,射野鸡不是紧急事务,而且拉弓时弓弦可能断裂,箭括可能损坏,都容易造成危险,恳请陛下看在我的面子上,不要再射野鸡了。” 潘濬出宫后,看到孙权用来隐蔽射野鸡的帐幔还在,就亲手把它拆毁了。孙权从此再也没有射过野鸡。)

后来潘濬升任太常(掌管礼仪、祭祀的官员)。当时五谿地区(今湖南、贵州交界一带)的少数民族发动叛乱,势力盘根错节,孙权授予潘濬符节(代表朝廷权威,可自行决断军务),让他统领各路军队前去讨伐。潘濬在平叛过程中,该奖赏的绝不拖延,该惩罚的绝不姑息,法令严明,没人敢违抗。这次平叛,斩杀和活捉的叛军加起来有上万人,从此少数民族部落的势力大大削弱,武陵郡一带恢复了安宁。(《吴书》记载:骠骑将军步骘驻守在沤口(今湖南长沙附近),请求在各郡招募士兵,扩充自己的兵力。孙权征求潘濬的意见,潘濬说:“地方上有不少豪强将领,在民间横行霸道,危害百姓。加上步骘有名望权势,各地官员都巴结他,要是允许他招募士兵,肯定会出乱子,不能答应他。” 孙权听从了潘濬的建议。

中郎将豫章郡人徐宗,是当时有名的士人,他曾去过京城,和孔融有过交往。但徐宗作为儒生,行事放纵不拘小节,手下的士兵也纪律松散,不遵守军令,还经常带头做坏事,潘濬毫不犹豫地把他处死了。潘濬执法严明,不怕别人议论,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归义侯隐蕃,凭借出色的口才,受到不少豪杰的赏识,潘濬的儿子潘翥也和他有往来,还送给他粮食财物。潘濬听说后,非常生气,写信斥责潘翥说:“我蒙受国家的大恩,立志以死报答,你们在都城,应该想着恭敬顺从朝廷,亲近贤才、仰慕善行,为什么要和隐蕃这种投降的俘虏交往,还送他粮食财物?我在远方听到这件事,心里又震惊又羞愧,好几十天都闷闷不乐。这封信送到后,你立刻去使者那里接受一百杖的惩罚,还要把送出去的财物追回来。” 当时的人都觉得潘濬太小题大做,可没过多久,隐蕃果然图谋叛乱,被处死了,大家这才佩服潘濬有先见之明。

《江表传》记载:当时潘濬的姨表兄零陵郡人蒋琬,担任蜀汉的大将军。有人在武陵太守卫旌面前挑拨离间,说潘濬偷偷派使者和蒋琬联系,想给自己留条后路,投靠蜀汉。卫旌把这件事报告给孙权,孙权却说:“承明不会做这种事。” 当即把卫旌的奏表封好,拿给潘濬看,还把卫旌召回都城,罢免了他的官职。)

在此之前,潘濬和陆逊一起驻守在武昌(今湖北鄂州),共同负责留守后方的事务,后来两人又各自回到原来的职位。当时校事(负责监察官员的特务机构官员)吕壹玩弄权术,滥用职权,上奏弹劾丞相顾雍、左将军朱据等人,顾雍、朱据都被软禁起来,限制行动。

黄门侍郎谢厷在和吕壹聊天时,问他:“顾丞相的事怎么样了?” 吕壹回答:“情况不太好。” 谢厷又问:“如果顾丞相被罢免,谁会接替他的职位?” 吕壹没有回答,谢厷接着说:“难道是潘太常吗?” 吕壹过了好一会儿才说:“你说的差不多。” 谢厷对吕壹说:“潘太常一直对你恨得咬牙切齿,只是因为他在外地,没机会对付你罢了。要是他真的接替顾丞相,恐怕第二天就会收拾你。” 吕壹听了非常害怕,赶紧不再追究顾雍的事,把他放了。

潘濬请求回都城建业(今江苏南京)朝见孙权,想趁机会当面极力劝谏,揭发吕壹的罪行。等他到了建业,才听说太子孙登已经多次向孙权进言,却没被采纳。潘濬于是大摆宴席,邀请朝廷百官参加,打算在宴会上亲手杀死吕壹,自己承担所有后果,为国家除掉这个祸害。吕壹暗中得知了潘濬的计划,赶紧称病不去赴宴。此后,潘濬每次进见孙权,都会详细陈述吕壹的奸诈阴险。渐渐地,孙权对吕壹的宠爱越来越淡,后来终于下令处死了吕壹。孙权还主动承认自己的过错,责备大臣们没有及时进谏,这件事在《孙权传》中有详细记载。

喜欢白话三国志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白话三国志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