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蛮莫城里就热闹起来了。
士兵们拿着扫帚在扫街,昨儿打仗留下的血渍被水一冲,顺着石板缝流进排水沟,看着有点吓人,但空气里的火药味淡了不少,多了些早饭的香味。
萧如薰起来的时候,刘綎正蹲在官署门口啃窝头,手里还拿着根咸菜,见他出来,赶紧站起来:“王爷,早饭备好了,小米粥配咸菜,还有热乎的窝头,管够。”
“嗯。”萧如薰接过亲卫递来的毛巾,擦了把脸,水有点凉,激得人精神一振,“莽白那边没闹腾吧?”
“没,老实着呢。”刘綎把最后一口窝头塞进嘴里,拍了拍手上的渣子,“我让两个弟兄看着他,他昨儿哭到后半夜才睡,估计是吓着了。”
两人正说着,赵虎从外面跑进来,脸上带着笑,手里还提着个布袋子:“王爷,您瞧我找着啥了?”他把袋子往地上一倒,滚出来几个黄澄澄的果子,“这是缅甸人的‘鸡蛋果’,甜得很,我尝了一个,跟蜜似的。”
萧如薰拿起一个,捏了捏,软软的,闻着有股香味:“哪儿弄的?”
“就街边老百姓给的,说这东西能当饭吃。”赵虎拿起一个往嘴里塞,吃得满脸都是汁水,“他们还说,前面到阿瓦城的路上,这种果子多的是,饿不着咱们。”
“让军需官多收点。”萧如薰把果子放回袋子里,“给弟兄们分分,路上当干粮。”
吃过早饭,各营开始清点人数和装备。火枪营的士兵们正擦枪,枪管擦得锃亮,能照见人影。有个老兵正教新兵怎么给枪膛上油,嘴里念叨着:“这玩意娇贵,沾了潮气就打不响,得像伺候媳妇似的伺候着。”惹得周围人一阵笑。
刀盾营的弟兄们在磨刀,“沙沙”的磨刀声在巷子里此起彼伏。一个年轻士兵磨得太使劲,刀差点掉地上,旁边的班长照着他后脑勺拍了一下:“稳着点!这刀砍人的时候要是豁了口,倒霉的是你自己!”
萧如薰走到马厩,里面拴着十几匹战马,都是昨儿从缅甸兵手里缴获的,看着挺壮实。他走到自己的黑马旁边,给它添了点草料,马打了个响鼻,用脑袋蹭了蹭他的胳膊,挺亲热。
“王爷,召温来了,带了不少人,说是来帮忙的。”陈忠跑过来说。
萧如薰跟着出去,见官署门口站着一群孟族人,为首的正是召温,手里牵着几头大象,大象背上驮着粮食和水。
“镇南王!”召温笑得满脸褶子,露出两排黄牙,“小人带了五十个弟兄,都是熟悉路的,给王爷当向导。这些粮食和水,是小人的一点心意,路上用得着。”
“多谢首领了。”萧如薰点点头,“正好我们缺向导,就让你的人跟在队伍前面吧。”
“哎!好!”召温连忙招呼手下,“都机灵点,给王爷带路,别走错了道!”
旁边的孟族汉子们纷纷应着,一个个背着长刀,看着挺精神。有个小伙子还冲赵虎比划了个射箭的姿势,赵虎咧嘴一笑,也回了个举枪的动作,两人都笑了。
快到晌午的时候,队伍终于整好了。
前面是召温带的向导队,骑着大象,走得慢悠悠的。接着是火枪营,士兵们背着枪,步子迈得整齐,枪托在地上磕出“咚咚”的声。再往后是刀盾营,盾牌上的铁钉在太阳下闪着光,看着就结实。刘綎带着骑兵走在中间,邓茂的水师兵也跟来了,他们不习惯走路,有点蔫头耷脑的,但手里的刀都攥得挺紧。
萧如薰骑着黑马走在最后,看着这长长的队伍,心里挺踏实。他回头望了一眼蛮莫城,北门的城楼上新插的龙旗在风里飘,城门口站着几个老百姓,正朝他们这边看,虽然离得远,看不清脸,但能感觉到他们的眼神挺热乎。
“走了!”萧如薰喊了一声,黑马往前迈了几步,跟上队伍。
路上的风景跟蛮莫城不一样,树更多,草也更高,有时候走半天都见不着个人影。向导说,这是掸邦山区,以前是孟族的地盘,后来被东吁王朝抢了去,山里还有不少孟族人在躲着呢。
走了约莫两个时辰,前面的向导停了下来,召温跑回来,指着前面的山坳:“王爷,前面那片林子能歇脚,里面有水,还有野果子,咱们在那儿歇歇吧。”
萧如薰点头:“行,让弟兄们歇歇脚,喝点水,半个时辰后再走。”
士兵们一听能歇脚,都松了口气,找阴凉地儿坐下,拿出水壶喝水。有几个精力旺盛的,跑到林子里摘果子,不一会儿就捧着一大捧回来,有红的有黄的,递过来让大伙儿尝。
赵虎拿着个红果子跑过来,塞给萧如薰:“王爷,这叫‘羊奶果’,酸溜溜的,挺开胃。”
萧如薰咬了一口,酸得眯起眼睛,确实挺开胃,刚才赶路的乏劲好像都少了点。
正歇着,负责放哨的士兵跑回来,有点慌张:“王爷,前面林子边上有动静,好像有人。”
刘綎一下子站起来,手按在刀柄上:“是缅甸兵?”
“不像,看着像老百姓,手里没拿家伙。”放哨的士兵说。
萧如薰皱了皱眉:“让向导去看看,别是陷阱。”
召温自告奋勇,带着两个孟族汉子慢慢往林子边挪,嘴里还喊着什么。过了一会儿,他回头朝这边摆手,示意没事。
大伙儿走过去一看,林子边上藏着十几个老百姓,有男有女,还有几个小孩,都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看见这么多当兵的,吓得直往后缩。
召温跟他们说了几句话,回头对萧如薰道:“王爷,他们是掸邦的傣族人,说莽应里的兵抢了他们的粮食,还烧了他们的寨子,他们没办法,只能躲在山里。”
萧如薰看着那几个瘦得皮包骨头的小孩,心里有点不是滋味,对军需官说:“给他们分点粮食和水,再拿几件干净的衣服。”
老百姓们没想到能得到粮食,都愣了,还是召温说了几句,他们才反应过来,“扑通”跪倒一片,对着萧如薰磕头,嘴里说着感谢的话,虽然听不懂,但能感觉到挺真诚。
歇够了,队伍继续往前走。那几个傣族老百姓非要跟着,说熟悉山路,能帮忙找近道。萧如薰寻思着多几个人带路也好,就让他们跟在向导队后面。
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向导说前面有个废弃的寨子,可以在那儿过夜。大伙儿一听,都来了劲,加快了脚步。
到了寨子才发现,这地方以前应该挺热闹,有不少竹楼,就是现在都塌得差不多了,只剩下几间还能住人。士兵们捡了些干柴,在空地上搭起灶台,烧起水来,很快就有了烟火气。
萧如薰选了间还算完整的竹楼,刚坐下,赵虎就跑进来,手里拿着个竹筒:“王爷,邓将军弄了点野猪肉,说是烤着吃,让您过去尝尝。”
萧如薰跟着出去,见空地上架起了火堆,好几条野猪肉串在木棍上,正烤着呢,油滴滴在火里,“滋滋”响,香味飘得老远。邓茂手里拿着根树枝,正翻着肉串,脸上黑乎乎的,像个灶王爷。
“王爷来了!”邓茂咧嘴一笑,“这肉得烤到外皮焦脆才好吃,再等会儿就成。”
士兵们围坐在火堆边,有说有笑的,有的还唱起了歌,是家乡的小调,虽然听得不太懂,但调子挺欢快。萧如薰看着这场景,心里挺暖和,觉得这仗打得值。
肉烤好了,外焦里嫩,撒上点盐,香得人直咽口水。大伙儿分着吃,你一块我一块,吃得满嘴是油。赵虎吃得最快,手里拿着块大肉,还惦记着锅里煮的玉米,时不时往那边瞅。
吃完肉,萧如薰让各营的长官过来,商量明天的行程。召温说,再走一天就能到掸邦的地界,那边有个孟族的大寨子,里面的头领是他的老熟人,可以在那儿歇脚,还能打听阿瓦城的消息。
“行,就按你说的走。”萧如薰道,“让弟兄们晚上警醒点,轮流放哨,别让人摸了营。”
大伙儿都应了,各自回营安排去了。
萧如薰躺在竹楼的草铺上,听着外面的风声和士兵们的说笑声,有点睡不着。他想起京城的家人,不知道他们现在怎么样了,是不是也在惦记着自己。又想起蛮莫城的老百姓,想起刚才遇到的傣族难民,觉得这仗不光是为了朝廷,也是为了这些受苦的人。
“明天……”他小声念叨着,“明天得走快点。”
外面的火堆渐渐小了,只剩下些火星子,映着竹楼的影子,晃晃悠悠的。远处传来几声狼叫,挺吓人,但很快就被士兵的咳嗽声盖过去了。萧如薰翻了个身,把毯子拉了拉,慢慢闭上了眼睛。
喜欢三大征开局和万历一起改革大明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三大征开局和万历一起改革大明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