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飞虽然性格咋呼,但关键时刻绝对信任明朗的判断。
他立刻配合地低下头,假装被饭菜吸引,猛扒了两口白饭,借着咀嚼的动作含糊不清地附和了一句:“对啊,没听过,我们都是做自己牌子的,那种乱七八糟的牌子谁搞啊。”
语气里故意带上了一点不耐烦,增加可信度。
陈文翰心里顿时雪亮。
(陈文翰内心: “完美…太完美了。反应速度快,逻辑清晰,防守严密。这根本不是一个被突然问及陌生事物的正常反应,而是一套准备好的说辞!尤其是那个眼神…他在控制同伴的口径!” )
对方的反应太快,太镇定,太标准了,反而显得不真实。
这种毫不犹豫的、斩钉截铁的否认和撇清,更像是早有预案,反复推演过的。
尤其是那个递给同伴的、极其短暂却没逃过他眼睛的严厉眼色,虽然隐蔽,但恰恰暴露了内部的默契和紧张——他们在统一口径!
这绝不是一个对“摩托能拉”完全不知情的团队该有的反应。
他几乎可以肯定:找对人了!就是这个藏在化工厂里的光速科技!
这个年轻的创始人,心理素质极好,思维敏捷,应对老道,而且对“摩托能拉”这个词极度敏感,敏感到了需要立刻、彻底、毫无余地与之切割的地步。
(陈文翰内心: “‘没听过’?呵,你的眼神、你的语气、你急于划清界限的姿态,无一不在说明你不仅听过,而且关系匪浅!越是否认,越是证明有问题。看来,‘摩托能拉’这条线,是摸对了。黄总果然判断准确。” )
试探的目的已经达到,对方的底牌虽然没完全翻开,但已经露出了关键的边角。
这场在饭馆里的短暂交锋,信息量巨大。
陈文翰知道,接下来,该进入下一阶段了。
是继续迂回,还是挑明身份,施加压力?
他需要快速权衡。
而眼前这个叫明朗的年轻人,比他预想的要难对付得多。
试探到了这个地步,双方其实都已经心知肚明。
那层薄薄的、由“深圳采购商”和“没听说过”构筑起的窗户纸,再维持下去已无必要,反而显得矫情和可笑。
空气仿佛凝固了刹那,只剩下大丰收饭店里依旧喧嚣的嘈杂声作为背景音。
陈文翰脸上的那层职业化笑容如同潮水般缓缓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为正式、锐利且直接的表情。
属于摩托罗拉高级经理人的那种气场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不再加以掩饰。
他身体微微前倾,拉近了与明朗之间的物理和心理距离,声音压低了几分,却像经过精密调校的仪器,确保每一个字都能清晰地、不容置疑地传入明朗耳中,同时又不易被周围其他食客听清。
“明总!”他开口,语气平稳却带着千钧之力:“明人不说暗话。我们是摩托罗拉公司的。”
他终于亮出了这枚沉甸甸的身份牌,目光如炬,紧紧锁住明朗的双眼,不放过任何一丝一毫的反应。
(陈文翰内心: “摊牌了。看看这真正的重磅炸弹能炸出什么反应。是惊慌失措,还是强作镇定?这决定了我们后续的策略是倾向于合作还是压制。” )
他稍作停顿,让对方消化这个信息,然后继续道:“我们总部注意到江州市场,特别是贵公司——光速科技的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情况。”
他措辞谨慎,但指向性明确。
“对于市场上曾经出现过的、那款名为‘摩托能拉’的产品,我们总部给予了极高的……关注度。”他再次提及这个名字,但这次不再是试探,而是明确的指控前的陈述,语气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严肃。
(陈文翰内心: “必须明确点出,让他知道我们不是无缘无故找上门。‘关注’这个词,可以有很多种解读,让他自己去掂量分量。” )
然而,他话锋并未停留在过去,反而迅速转向现在,甚至未来,这是一种娴熟的谈判技巧,打一巴掌给个甜枣:“当然,我们也注意到了贵公司新近推出的‘光速G1’手机。坦白说,对于贵公司的发展速度,以及你们对联发科技术方案的应用效率和市场切入角度,我们表示惊讶。”
(陈文翰内心: “承认对方的优点,既是事实,也是为了缓和气氛,为‘合作’的可能性铺路。不能一味施压,要让他看到另一条路。” )
这份“惊讶”里,确实包含了几分真心,尽管更多的是警惕。
明朗听到“摩托罗拉”四个字时,瞳孔几不可察地收缩了一下,仿佛被无形的针尖刺中,一股冰冷的寒意瞬间从脊椎窜上。
但除此之外,他脸上依旧维持着惊人的镇定,甚至嘴角还极细微地牵动了一下,露出一丝“果然如此,终于来了”的复杂表情,仿佛等待另一只靴子落地已久。
他没有打断,只是静静地听着,双手放在桌上,指节微微有些发白,显示着他内心绝非表面那么平静。
(明朗内心: “终于挑明了…也好,省得再猜。摩托罗拉…直接找上门了。他们提到了‘摩托能拉’,果然是因为这个!但同时也提到了G1…这是什么意思?双管齐下?威胁与利诱并行?” )
陈文翰将他的反应尽收眼底,心中更有底了。
他继续推进,抛出此行的真正底牌:“我们此次来江州,是抱着开放和探索的态度。既希望更全面地了解实际情况,”
——这话暗示了调查核实——
“也希望能够与明总坦诚交流,探寻我们双方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合作的可能性。”
(陈文翰内心: “抛出‘合作’的诱饵。这是黄总授权的方向,也是最能争取主动的策略。” )
他话锋微微一转,语气虽未变冷,但分量陡增:“或者,至少能够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和潜在的冲突。”
(陈文翰内心: “必要的敲打。必须让他清楚不合作的潜在后果,法律武器是我们最后的,也是最具威慑力的底牌。” )
这番话软中带硬,张弛有度,既画出了合作的饼,也亮出了法律的剑,将选择权看似交给了对方,实则自己牢牢掌控着节奏。
最后,他抛出了那个关键的、也是极具侵入性的请求:“为了能让我们有一个更直观和深入的了解,不知是否方便,安排我们参观一下贵公司的生产环境和‘光速G1’的生产线?我们相信,亲眼所见的实力,远比任何描述都更有说服力。”
(陈文翰内心: “核心要求。只有进入他们的腹地,才能看到最真实的情况,判断他们的真实水平、规模,以及…是否还有‘摩托能拉’的残留痕迹。这是评估威胁、也是评估合作价值的关键一步。” )
这个请求,像一把精准的钥匙,直接插入了明朗内心最纠结、最没有把握的锁孔。邀请摩托罗拉的人去参观?
喜欢重生后边造国货边炒股成全球首富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重生后边造国货边炒股成全球首富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