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44章 祁山战后谋发展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第一折 战后修整启新程

祁山堡在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战火洗礼后,终于迎来了短暂的平静。清晨的阳光轻柔地洒在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给祁山堡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姜维站在城墙上,望着城中忙碌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

“将军,您看,这几天大家干得可起劲了,城墙的修复工作已经完成了大半。”霍弋走上前来,看着热火朝天的重建场景,脸上满是欣慰。

姜维微微点头,目光坚定:“是啊,大家都辛苦了。这场胜利来之不易,我们更要好好珍惜。只有尽快恢复祁山堡的生机,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此时,张弩带着几个羌人少年匆匆赶来,向姜维行礼后说道:“将军,农田那边已经准备好了,就等您去看看,是不是可以开始重新播种了。”

姜维笑了笑,说道:“好,我们这就去。春耕可是大事,可不能耽误了。”

一行人来到农田,只见大片的农田已经被翻整一新,泥土散发着清新的气息。王大爷正站在田边,看着新翻的土地,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将军,您来了。”王大爷迎上来,说道,“这地已经整好了,就等种子了。”

姜维走到田边,蹲下身子,抓起一把泥土,仔细查看:“嗯,泥土的墒情不错,正是播种的好时候。马邈,种子都准备好了吗?”

马邈连忙翻开手中的账本,说道:“将军放心,种子已经按照您的吩咐,分发到各家各户了。而且,这次天水送来的种子都是精心挑选的,耐旱高产,相信今年一定会有个好收成。”

姜维站起身来,看着周围的百姓和士兵们,大声说道:“乡亲们,士兵们!虽然我们经历了一场大战,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现在春耕在即,这关系到我们今年的口粮,大家一定要加把劲!”

众人齐声应和,干劲十足。姜维又转身对张弩和俄何烧戈说道:“张弩,你带领一部分羌人兄弟,帮助百姓们播种;俄何烧戈,你组织骑兵加强巡逻,防止魏军的偷袭。”

两人领命而去,各自忙碌起来。姜维则和马邈继续在田间查看,不时地给百姓们指导一些种植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午后,阳光越发炽热。姜维回到祁山堡,还没来得及休息,就见阿莱娜匆匆赶来。

“姜维,我有事情找你。”阿莱娜的脸色有些凝重。

姜维心中一紧,问道:“阿莱娜,怎么了?是西羌部落出什么事了吗?”

阿莱娜摇了摇头,说道:“不是西羌部落,是我得到消息,邓艾在陈仓道那边又有新的动静。他似乎在集结兵力,还在修缮攻城器械,恐怕是还想再来攻打祁山堡。”

姜维皱了皱眉头,沉思片刻后说道:“看来邓艾是不会善罢甘休的。我们必须加快重建的进度,同时加强防御工事。你回去告诉西羌的兄弟们,让他们做好随时战斗的准备。”

阿莱娜点了点头:“好,我这就回去准备。你也要小心,邓艾诡计多端,千万不能大意。”

阿莱娜离开后,姜维立刻召集霍弋、马邈等人商议对策。众人围坐在议事厅里,气氛凝重。

“将军,邓艾要是再来,我们的兵力还是有些不足。”霍弋忧心忡忡地说道。

马邈也说道:“而且我们的物资储备虽然经过这次补充,但也不是十分充足。如果长时间被围困,还是会有很大的压力。”

姜维沉思片刻后说道:“我打算再向成都方面求援,同时派人去周边的郡县,看看能不能招募一些新兵。另外,我们要进一步加强防御工事,在城墙上增设了望塔,多储备一些箭矢、石块等防御物资。”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随后,姜维开始安排具体的任务,霍弋负责训练新兵,马邈负责物资的调配和管理,张弩则带领羌人骑兵协助巡逻和防御。

夜幕降临,祁山堡内灯火通明。百姓们和士兵们还在为重建和防御忙碌着,姜维站在城墙上,望着远处的黑暗,心中默默祈祷着这场平静能够持续得久一些,让祁山堡有足够的时间恢复元气。

第二折 商贸互通促繁荣

日子一天天过去,祁山堡的重建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农田里的庄稼在百姓们的悉心照料下,茁壮成长;城墙上的防御工事也在不断加固,了望塔高高耸立,士兵们日夜巡逻。

这一天,马邈急匆匆地来到姜维的营帐,兴奋地说道:“将军,有好消息!”

姜维放下手中的书卷,抬头问道:“什么好消息?看把你高兴的。”

马邈笑着说:“我得到消息,附近的几个郡县有意与我们进行商贸往来。他们听说祁山堡经过重建,发展得不错,而且我们有不少特产,比如羌人的皮具、我们的青稞酒等等,他们都很感兴趣。”

姜维听了,眼前一亮:“这确实是个好消息。商贸往来不仅可以互通有无,还能增加我们的收入,对祁山堡的发展大有好处。你赶紧去安排,挑选一些可靠的人,与他们洽谈具体的事宜。”

马邈领命而去,很快便组织起了一支商队,带着祁山堡的特产,前往周边郡县。几天后,商队满载而归,不仅带回了大量的物资,还与几个郡县达成了长期的合作协议。

“将军,这次的商贸往来非常成功!”马邈兴奋地向姜维汇报,“我们用皮具、青稞酒等特产,换来了粮食、布匹、铁器等急需的物资。而且,那些郡县的百姓对我们的特产很喜欢,以后我们的销路就不愁了。”

姜维满意地点了点头:“很好。你做得不错。我们要继续保持与他们的良好合作关系,不断扩大商贸规模。另外,我们也要鼓励祁山堡的百姓们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增加收入。”

在姜维的鼓励下,祁山堡的百姓们纷纷行动起来。有的开始制作精美的皮具和手工艺品,有的开起了小商铺,售卖各种生活用品。一时间,祁山堡内商业繁荣,一片热闹景象。

张弩也看到了商机,他带着几个羌人少年,利用空闲时间制作了一些精美的弓箭和马具,拿到集市上去卖。没想到,这些弓箭和马具深受欢迎,很快便销售一空。

“张弩,没想到你还有这手艺啊!”霍弋看到张弩赚了不少钱,笑着说道。

张弩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也是跟羌人兄弟们学的。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做些东西卖卖,没想到还挺受欢迎的。”

霍弋拍了拍张弩的肩膀:“不错不错,以后你可以多做一些,说不定还能成为祁山堡的一大产业呢。”

随着商贸活动的日益频繁,祁山堡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商人来到这里,与百姓们进行交易。为了方便管理,姜维专门设立了一个集市管理处,负责维护集市的秩序和公平交易。

这一天,集市上突然传来一阵争吵声。姜维和霍弋听到声音,连忙赶了过去。只见一个商人正和一个百姓争吵得面红耳赤。

“怎么回事?”姜维走上前去,问道。

商人抢先说道:“大人,您可得为我做主啊!这个刁民竟然以次充好,卖给我的皮具都是次品。”

百姓则委屈地说:“大人,我冤枉啊!我卖给他的皮具都是我亲手做的,质量绝对没问题。是他故意挑刺,想少给钱。”

姜维仔细查看了一下皮具,发现确实有些瑕疵,但并不像商人说的那么严重。他心中明白了几分,说道:“大家都是来做生意的,讲究的是诚信。这位兄弟,你的皮具确实有些小问题,以后要注意改进;这位商人,你也不能故意刁难人家。这样吧,按照市场价格,减去一些差价,大家看怎么样?”

两人听了,都觉得姜维说得在理,便不再争吵,按照姜维的建议达成了和解。

“大家听好了!”姜维对着集市上的众人说道,“我们祁山堡欢迎各位商人前来交易,但必须遵守规矩,公平买卖,诚信待人。如果谁敢违反,绝不轻饶!”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经过这件事情,集市上的交易更加公平有序,商贸活动也越发繁荣。祁山堡在姜维的带领下,逐渐走向了繁荣富强。

第三折 教育兴堡育英才

随着祁山堡的经济逐渐繁荣,姜维开始意识到,要想让祁山堡长治久安,必须重视教育,培养人才。于是,他决定在祁山堡内兴办学校,让孩子们都能接受教育。

“霍弋,马邈,我打算在祁山堡内兴办学校,你们觉得怎么样?”姜维在议事厅里,向众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霍弋听了,立刻表示赞同:“将军,这是好事啊!孩子们是祁山堡的未来,只有让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祁山堡才能有更大的发展。”

马邈也说道:“将军所言极是。不过,兴办学校需要不少的资金和师资,这方面我们还得好好筹划一下。”

姜维点了点头:“资金方面,我会从府库中拿出一部分,再向百姓们募捐一些。师资方面,我听说天水有几位学识渊博的先生,我打算派人去请他们来祁山堡任教。”

众人商议妥当后,便开始行动起来。姜维亲自带头捐款,百姓们也纷纷响应,很快便筹集到了足够的资金。同时,霍弋也带着人前往天水,聘请了几位先生。

不久之后,祁山堡的学校正式建成。学校位于城堡的中心位置,宽敞明亮,设施齐全。开学那天,孩子们穿着崭新的衣服,兴高采烈地走进学校。姜维亲自来到学校,为孩子们举行了开学典礼。

“孩子们,从今天起,你们就要在这里学习知识,增长本领。”姜维看着台下的孩子们,语重心长地说道,“希望你们能够刻苦学习,将来成为对祁山堡、对大汉有用的人才。”

孩子们纷纷点头,眼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几位先生也走上讲台,向孩子们介绍了学习的内容和方法。

在学校里,孩子们不仅学习儒家经典、诗词歌赋,还学习算术、书法、绘画等知识。同时,姜维还安排了一些士兵,教孩子们骑马、射箭、格斗等武艺,培养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军事素养。

张弩的弟弟张驰也在学校里学习,他聪明伶俐,勤奋好学,深受先生们的喜爱。每天放学后,张驰都会回到家中,把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讲给张弩听。

“哥哥,今天先生教我们读《论语》,我觉得里面的道理可深奥了。”张驰兴奋地对张弩说道。

张弩笑着摸了摸弟弟的头:“是吗?那你可要好好学,将来做个有学问的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里的孩子们进步很快。他们的知识越来越丰富,眼界也越来越开阔。有些孩子还展现出了特殊的才能,比如有的孩子擅长书法,有的孩子擅长绘画,有的孩子擅长算术。

看到孩子们的成长,姜维感到十分欣慰。他经常来到学校,看望孩子们,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同时,他也会和先生们交流,探讨教育的方法和理念。

“先生们,孩子们是祁山堡的希望,我们一定要用心教导他们。”姜维对先生们说道,“除了书本知识,我们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品德和实践能力,让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先生们纷纷表示赞同:“将军放心,我们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孩子们教好。”

在姜维的关心和支持下,祁山堡的学校越办越好。越来越多的孩子来到这里学习,学校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和朗朗的读书声。教育的兴起,为祁山堡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折 危机暗伏起波澜

就在祁山堡一片繁荣发展的时候,危机却在悄然降临。邓艾在陈仓道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再次集结了大量的兵力,准备对祁山堡发动第二次进攻。

这一天,负责巡逻的士兵急匆匆地跑到姜维面前,报告道:“将军,大事不好!我们发现陈仓道方向有大量魏军集结,看样子是要再次进犯祁山堡。”

姜维听了,脸色一变:“果然不出我所料,邓艾还是不肯放过我们。立刻召集众人,商议对策!”

很快,霍弋、马邈、阿莱娜等人都来到了议事厅。姜维将魏军进犯的消息告诉了大家,众人听了,都感到十分震惊。

“将军,我们该怎么办?”霍弋焦急地问道。

姜维沉思片刻后说道:“我们不能坐以待毙。首先,要加强城防,把所有的防御工事都检查一遍,确保万无一失;其次,派人去周边郡县求援,告诉他们祁山堡一旦失守,他们也将面临危险;最后,我们要制定作战计划,根据魏军的进攻方式,灵活应对。”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随后便各自行动起来。霍弋带领士兵们加强城防,在城墙上布置了更多的连弩和投石机;马邈则忙着调配物资,确保粮草和武器的充足;阿莱娜回到西羌部落,召集羌人骑兵,准备支援祁山堡。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邓艾这次改变了战术,他没有直接进攻祁山堡,而是派出一支精锐部队,绕道偷袭祁山堡的后方,切断了祁山堡与外界的联系。

“将军,不好了!我们的后路被魏军切断了,周边郡县的援军也被挡住了,无法前来支援。”一名士兵慌慌张张地跑进来报告。

姜维听了,心中一沉:“邓艾这招够狠!看来他是想困死我们。不过,我们也不会这么容易就被打败。传令下去,让士兵们坚守城墙,不要轻易出战。同时,组织百姓们节约物资,做好长期坚守的准备。”

祁山堡被围困的消息很快传开,百姓们陷入了恐慌之中。姜维亲自来到城中,安抚百姓的情绪。

“乡亲们,大家不要害怕!”姜维站在城中心的广场上,大声说道,“虽然我们现在被围困了,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守住祁山堡。大家要相信我们的士兵,相信我们自己!”

百姓们听了姜维的话,心中的恐惧渐渐消散,纷纷表示愿意听从姜维的指挥,与祁山堡共存亡。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魏军不断地对祁山堡发动进攻,但都被蜀军顽强地击退。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祁山堡内的物资越来越紧张,士兵们和百姓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将军,我们的粮食最多只能支撑半个月了。”马邈忧心忡忡地对姜维说道。

姜维皱了皱眉头:“看来我们必须想办法突围了。我打算派霍弋带领一支精锐部队,趁着夜色从暗道出去,突袭魏军的粮草辎重。只要烧毁他们的粮草,魏军就不得不退兵。”

霍弋领命而去,他挑选了五百名精锐士兵,准备好武器和火把,等待着夜幕降临。

夜晚,月色朦胧。霍弋带领着士兵们悄悄地从暗道离开了祁山堡,向着魏军的粮草辎重处摸去。然而,他们的行动却被魏军发现了。

“不好,有蜀军偷袭!”魏军的巡逻队发现了霍弋等人,立刻发出了警报。

一时间,魏军军营里灯火通明,士兵们纷纷拿起武器,冲向霍弋等人。霍弋见状,知道偷袭已经失败,只好带领士兵们与魏军展开激战。

“弟兄们,不要害怕,杀出去!”霍弋大声喊道。

士兵们在霍弋的带领下,奋勇杀敌。但由于魏军人数众多,他们渐渐陷入了困境。霍弋望着身边不断倒下的士兵,心中焦急万分。

第五折 绝境逆袭破危局

霍弋带领的突袭部队陷入了苦战,形势岌岌可危。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张弩带着一队羌人骑兵及时赶到。原来,张弩在城墙上看到霍弋等人的行动被发现,便主动向姜维请命,带领羌人骑兵前来支援。

“霍将军,我们来救你了!”张弩大声喊道。

羌人骑兵如同一股旋风,冲入魏军阵营。他们挥舞着弯刀,左冲右突,杀得魏军措手不及。霍弋见状,精神大振,带领士兵们发起反击。

在张弩和霍弋的前后夹击下,魏军终于抵挡不住,纷纷逃窜。霍弋和张弩会合后,迅速撤回祁山堡。

“张弩,多亏了你及时赶来,不然我们这次可就危险了。”霍弋感激地对张弩说道。

张弩笑了笑:“霍将军客气了,大家都是为了守护祁山堡,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两人回到祁山堡后,向姜维汇报了情况。姜维听了,点了点头:“虽然这次偷袭没有成功,但你们的英勇表现鼓舞了大家的士气。我们不能就这样坐以待毙,必须想办法打破魏军的围困。”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匆匆跑进来报告:“将军,我们发现魏军的包围圈出现了一个缺口!好像是他们内部出了什么问题。”

姜维听了,心中一动:“这可能是我们的机会。立刻派人去打探清楚,看看是不是真的有破绽。”

很快,派出去的士兵回来报告,原来邓艾因为久攻不下祁山堡,心中焦急,与部下发生了争执,导致魏军内部出现了混乱,包围圈也出现了一个缺口。

姜维得知这个消息后,当机立断:“传令下去,全军出击!趁魏军混乱之际,打破他们的围困!”

阿莱娜的羌人骑兵早已列阵待发,听闻姜维下令出击,立刻翻身上马,弯刀在月光下闪着冷冽的寒光。“羌人的勇士们,随我杀!”阿莱娜一声令下,白色骏马率先冲出,身后的骑兵如白色洪流般紧随其后,直扑魏军侧翼。

姜维亲率主力部队冲向那个被撕开的缺口。城墙上的连弩手早已校准方位,趁着魏军阵脚大乱,密集的弩箭如骤雨般射向缺口两侧的敌兵,为冲锋的步兵扫清障碍。“举盾!前进!”姜维挥舞长枪,枪尖挑落一名试图抵抗的魏军校尉,身后的蜀军士兵踏着同伴的脚印,嘶吼着突破了魏军的第一道防线。

霍弋带着伤兵重新整队,作为第二梯队跟进。他左臂中了一箭,简单包扎后仍死死攥着刀柄,额头上的汗水混着血水淌进眼里,却丝毫没有减慢冲锋的速度。“为了祁山堡!”他振臂高呼,士兵们被这股悍勇之气感染,纷纷拔出短刀,与魏军展开近身肉搏。

张弩的羌人骑兵则绕到魏军后方,专挑粮草辎重营下手。上次偷袭虽未得手,却摸清了魏军的布防规律。他带着五十名骑手避开巡逻队,用火种点燃了魏军囤积的干草。夜风助长火势,很快便浓烟滚滚,粮草营的魏兵顾此失彼,要么忙着救火,要么四散奔逃,彻底乱了章法。

邓艾正在中军大帐怒斥部下,听闻蜀军突围的消息,猛地掀翻案几。“废物!连个缺口都堵不住!”他抓起佩剑冲出大帐,却见营中火光冲天,喊杀声此起彼伏。副将邓忠浑身是血地跑来:“父亲!蜀军从三面夹击,羌人骑兵更是凶悍,我们快顶不住了!”

邓艾望着混乱的营地,又看了看祁山堡方向杀声震天的蜀军,咬牙道:“撤!向陈仓古道撤退!”他知道此刻再恋战只会全军覆没,当机立断下令撤军。魏军本就人心惶惶,听闻撤退令更是如蒙大赦,丢盔弃甲地向西北方向逃窜。

姜维没有下令穷追。他站在魏军遗留的营地里,看着满地的旌旗、兵器和未及带走的粮草,喘着粗气对身边的霍弋说:“穷寇莫追。我们守住祁山堡即可。”霍弋点头应是,正要安排士兵清理战场,却见张弩骑着马从后方赶来,马鞍上还挂着两颗魏军校尉的首级。

“将军!魏军粮仓被我们烧了大半,这是他们的粮草主簿!”张弩翻身下马,将一个瑟瑟发抖的文官推到姜维面前。那文官吓得瘫倒在地,连连求饶:“将军饶命!小官只是管账的,什么都不知道啊!”

姜维看了他一眼,对马邈说:“带下去,问问魏军的兵力部署和后续计划。有用的信息记下来,其余的……放他走吧。”马邈领命而去,心中暗自佩服姜维的仁厚——换作旁人,怕是早已一刀斩了这个俘虏。

天亮时,战场终于清理完毕。蜀军伤亡三百余人,却歼灭魏军两千余众,还缴获了足够支撑三个月的粮草和大批箭矢。百姓们听说魏军撤退,纷纷打开家门,提着热水和干粮涌向城门,将凯旋的士兵围在中间。王大爷牵着老黄牛,看着姜维身上的血迹,抹着眼泪说:“将军,您又救了我们一次啊!”

姜维笑着摆摆手,声音有些沙哑:“是大家一起守住了家园。”他转身对霍弋和阿莱娜说,“趁这几天安稳,让士兵们好好休整。霍弋,你带人修补被战火毁坏的城墙;阿莱娜,麻烦你派羌人兄弟帮忙清点缴获的物资;张弩,你去看看学校的孩子们有没有受惊,先生们若是有需要,让马邈多给些补助。”

众人领命而去,祁山堡又恢复了往日的忙碌,只是这次不再是紧张的备战,而是充满了劫后余生的生机。马邈在清理魏军粮仓时,发现了一批尚未开封的稻种,连忙跑去告诉姜维:“将军,您看这稻种!比我们现在种的青稞耐旱,产量还高!”

姜维接过稻种,放在手心捻了捻。这稻种颗粒饱满,色泽金黄,确实是上等品种。“这是邓艾从淮南带来的吧?”他若有所思地说,“看来曹魏的农耕技术确实有可取之处。马邈,你找几个有经验的老农,试试在河边的田里播种,看看能不能适应祁山的水土。”

马邈应声而去。没过多久,霍弋也来汇报:“将军,魏军撤退时留下了几架损坏的投石机,我们的工匠说能修好,还能改得比之前更轻便些。”姜维眼睛一亮:“好!让工匠们大胆改,需要什么材料尽管开口,我让商队去天水采买。”

学校里的孩子们也渐渐从战火的阴影中走出。先生们在课堂上讲述蜀军的英勇事迹,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下课後便拿着木棍当长枪,在操场上模仿士兵操练。张弩的弟弟张驰还把姜维冲锋的样子画在纸上,贴在教室的墙壁上,引得同学们纷纷围观。

三日后,西羌部落的使者带来消息,说阿莱娜的父亲要亲自来祁山堡拜访姜维。姜维知道这是羌人示好的意思,特意让马邈准备了丰盛的宴席,还让工匠赶制了一把镶嵌宝石的弯刀作为礼物。

阿莱娜的父亲是个身材魁梧的老者,脸上刻着风霜的印记。见到姜维时,他郑重地行了个羌人礼节:“姜维将军,我女儿常说您是值得信赖的人。这次你们联手击退邓艾,证明她没有看错。从今往后,西羌与祁山堡同进退!”

姜维回礼道:“老首领言重了。西羌与大汉本就是唇齿相依,只要我们同心协力,便能守住这片土地。”两人相谈甚欢,从农耕谈到商贸,又从防御工事聊到骑兵训练,竟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宴席结束后,老首领让阿莱娜留下协助姜维,自己带着随从返回部落。阿莱娜找到姜维时,见他正在查看工匠们改装的投石机,便走上前说:“我父亲说,西羌的铁匠擅长锻造弯刀,若是蜀军需要,我们可以派工匠来传授技艺。”

姜维大喜过望:“那太好了!我们的士兵用的长刀虽锋利,却不如弯刀适合骑兵近战。若是能结合两者的长处,定能让战斗力更上一层楼。”他当即让人在堡内划出一片空地,作为羌汉工匠共同锻造兵器的工坊。

日子一天天过去,祁山堡在悄然发生变化。河边的试验田里,新播的稻种抽出了嫩绿的禾苗;工坊里传来叮叮当当的锻造声,一把把融合了汉羌特色的兵器被送往前线;学校的读书声越来越响亮,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

这天,姜维站在修复一新的城墙上,望着远处郁郁葱葱的农田,又看了看堡内错落有致的房屋和作坊,心中百感交集。马邈拿着新修订的账本走来,笑着说:“将军,您看这季度的收成预估,比去年翻了一倍还多。若是稻种试种成功,明年还能再增产三成。”

姜维接过账本,指尖划过那些代表着希望的数字,忽然想起诸葛亮临终前的嘱托:“维儿,守住汉中,更要守住民心。”他转过头,看向正在田间劳作的百姓,看向操场上训练的士兵,看向工坊里忙碌的工匠,轻声说道:“民心安,则祁山安;祁山安,则大汉疆土安。”

夕阳的余晖洒在“汉”字大纛上,将旗帜染成温暖的金色。远处的陈仓古道寂静无声,但姜维知道,平静之下仍有暗流涌动。邓艾不会就此罢休,曹魏的铁骑随时可能再次南下。但他不再担忧,因为他身后有同心同德的军民,有携手并肩的盟友,更有这片被鲜血浸润过、却愈发坚韧的土地。

“下一季的耕种,要多种些豆子。”姜维对马邈说,“冬天守城,豆子能当干粮,还能改良土壤。”马邈连忙记下,又问:“那商队要不要再去一趟天水?他们说有新的织布机图纸,能让布匹产量翻倍。”

姜维点头:“去。不仅要带图纸,还要请织工来教咱们的百姓。”他望向西方的群山,那里有西羌部落的帐篷,有连绵的牧场,更有与祁山堡紧紧相连的未来。

战云或许还会再起,但只要这土地上的人还在,只要春耕的希望还在,大汉的旗帜就永远不会倒下。这,便是他姜维要用一生去守护的誓言。

《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VIP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VIP小说!

喜欢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