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合院局外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5章 《宏志班》拍摄……ing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京城,301医院,2002年3月底

初春的寒意尚未完全褪去,301医院高级病房的窗台上,一盆绿萝却长得郁郁葱葱。肖镇处理完家中“小七”那场牵动各方神经的意外后续,将最终那份沉甸甸的结案报告呈送有关部门后,才带着一身疲惫踏入病房。

病床上,肖承志穿着蓝白条纹的病号服,气色已比之前好了许多。他和一同在莎车那场遭遇战中浴血的战友们,刚刚集体荣获了“三等功”的表彰。而原本酝酿着授予他个人的“二等功”,却被肖镇亲手压了下去。

“承志需要沉淀,他还年轻,他身上的荣誉已经足够多了。这个表彰,让给其他在这次行动中同样英勇、或许更需要这份肯定的干部战士们吧!”这是肖镇对自己大舅哥、承志的亲舅舅李成林说的原话,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

病房里此刻很热闹。因着“小七”的事,肖家分散在各地的兄弟姐妹——肖承梁、肖承栋、橙夏、刘询、铭萌,以及特意请了假赶来的铭翰、铭童,都聚在这里探视承志这位七叔(七弟)。

“七叔,你当时…就不怕吗?”铭萌坐在床边的小凳子上,细心地剥开一颗饱满晶莹的荔枝,递到承志嘴边。她记得清楚,这位在华南服役多年的七叔,最爱吃这岭南佳果。

承志接过荔枝,慢慢咀嚼,清甜的汁水仿佛冲淡了些许伤口的隐痛。

他看向侄女,眼神平和却带着军人特有的坚毅:“丫头,当叔穿上这身军装的时候,个人的生死安危,就已经放在后面了。

职责所在,没什么好怕的。你不知道,你家小叔(承功)私下里,可没少羡慕我身上这身橄榄绿呢。”

“嗯?老七,还有这事?”一旁的承栋有些惊讶地插话。他常年在外奔波,对家里这些细碎心思的了解,有时还不如他儿子铭童。

“三哥,是真的!”坐在另一侧削苹果的秦颂歌笑着接过话茬,她是承志的妻子,小腹已微微隆起,“有次我们去八弟妹覃晶晶的演唱会后台,亲耳听承功念叨过。

不过这事儿啊,听大舅母说,是过世的外公当年仔细观察了很久才定下的。

承志从小就好动,性子野;承功呢,打小就喜欢闷头搞他的瓶瓶罐罐做实验,性格使然。”

秦颂歌说着,拿起几瓶包装精致的矿泉水递给众人:“来,喝点水,刚送来的。”

承栋拧开瓶盖,灌了一大口,冰凉的液体滑过喉咙,带着一股独特的清冽甘甜。

“嚯,这是农夫那款在国外卖49.9美金的昆仑冰川水吧?……咕咚咕咚……嗯!这口感,的确不一般!”他咂咂嘴,由衷赞道。

“大哥、三哥要是喜欢,我去跟农夫那边说一声,给你们定点?不然这限量版可真不好抢。”秦颂歌体贴地说。

承梁也喝了一口,接口道:“老三,这水在全球468家神龙国际大酒店里,出货量一直是最好的,口碑极佳。

咱爸(肖镇)和大舅他们常喝的巴马水其实品质也很好,但论市场销量,确实一直没能追上这款昆仑冰川水。”

“吱呀——”

病房门被推开,肖镇走了进来,正好听到后半句。他脱下大衣挂好,自然地接过话:“这现象,我看很大程度上是先进的家乐福全球零售系统带来的渠道优势,加上精准的高端定位策略。

品牌溢价暂时没完全拉满,未必是坏事,扎根市场更重要。”

他走到承志床边,仔细打量儿子的脸色,温声问道:“承志,今天感觉怎么样?胸闷好些没有?”

“好多了,爸。吃了您开的方子,舒服不少。”承志笑着回答,随即看向满屋子的亲人,“您来了正好,带大哥三哥他们去吃晚饭吧,我这儿有颂歌陪着就行,她也该歇歇了。”

肖镇点点头,目光转向儿媳,带着长辈的关切:“颂歌,你更要好好休息,注意身体,别累着自己动了胎气。”

“放心吧,爸,我会当心的。”秦颂歌柔声应道,脸上洋溢着母性的光辉。

国贸,五荷堂私厨会馆

肖镇带着陈雪茹、港城回来的一大家子,去了老邻居何雨柱开在国贸顶层的“五荷堂”。

这家私厨会馆以淮扬菜见长,环境雅致,窗外是璀璨的京城夜景。

巨大的圆桌旁,一家人难得团聚。精致的菜肴一道道上来:清炖狮子头、大煮干丝、水晶肴肉、松鼠鳜鱼……热腾腾的蒸汽和着欢声笑语,暂时驱散了前些日子的阴霾。

长辈们聊着家常,小辈们则分享着各自的趣事和工作。

橙夏说起她执掌的传媒帝国最新动向,铭翰讲着港城公务员的见闻,铭童则兴奋地描述着他参与的某个前沿科技项目。

饭后,肖镇领着这串“葫芦娃”回到了位于京郊的湖畔别墅。

巨大的落地窗外,湖面倒映着星月清辉,室内暖意融融。

待众人各自在舒适的沙发上坐定,肖镇没有过多寒暄,目光直接投向正在小口啜饮热茶的大孙女铭萌。

“铭萌,《社交网络》那边的账目结算都处理利索了?档期还空着吧?”肖镇开门见山地问道。

铭萌放下茶杯,漂亮的眼眸里闪过一丝了然的笑意:“刚结算完,爷爷。您这是……又有新任务了?”

她对爷爷的作风太熟悉了,每一次看似随意的询问,背后往往都关联着重要的文化布局。

“嗯。”肖镇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取出一个厚厚的牛皮纸文件袋,放在茶几上,推向铭萌,“看看这个,《宏志班》。拍摄前,你需要先去天山南部深入生活,实地采风调研。

同时,拍一部高质量的纪录片出来,这是爷爷给你的‘命题作文’——《山南巨变》,要拍成精品,特别是纪录片部分!”

他顿了顿,眼神变得深邃而郑重:“《宏志班》这部电影,初步计划主要在国内和大湾区放映。当然,如果你想推向亚洲市场,也没问题。

记住,这不是一部普通的商业片,它承载着东方的哲学思考,风格上要兼具纪录片的真实感和故事的感染力。

你先仔细研读这份大纲,等采风拍摄任务完成回来,我们再一起打磨剧本细节。”

铭萌拿起文件袋,入手沉甸甸的。她深知爷爷每一次要求推出的文化产品,背后都有着深远的国家战略考量,如同张导那些恢弘的历史大片一样,都肩负着特定的使命。

这任务的分量,让她感到了压力,但更多的是被信任的激动和责任感。

“明白了,爷爷!”铭萌挺直腰背,眼神坚定,“我会立刻召集团队,认真研读大纲,尽快拿出详尽的采风策划和纪录片拍摄方案!”

“好,你有这个态度就好。”肖镇满意地点点头。

这时,一直沉思的大哥肖承梁像是想起了什么,开口道:“爸,有个事想跟您汇报一下。”

“哦?你说。”肖镇看过去。

“是关于家乐福零售业务的。我想推动线上业务的上线,打造全渠道零售。”承梁说得很简洁,但目光中闪烁着商业领袖的锐意。

肖镇闻言,脸上露出鼓励的笑容:“想做就大胆去做。我们拥有的是几十亿人口的庞大市场,只要方向对,尽管去闯。记住核心:任何时候,商品质量都是生命线!”

他忽然停顿了一下,眉头微蹙,补充道,“对了,近期要特别严格地自查一下我们体系内以及合作方的奶粉和奶制品质量安全,要当成头等大事来抓,一丝一毫都不能马虎。”

他脑海中闪过一些模糊的预警,提前敲响了警钟。

肖镇对此倒不是特别担心光明、蒙牛这些巨头(其中光明、蒙牛的背后有深厚的国资背景和严格管控),更不用说农夫、京西这些早已建立起全球声誉的食品巨头了。

特别是光明厂,其核心利润来源早已不是传统的液态奶销售,而是其享誉全球的“光明包”(利乐包替代技术)专利授权和先进的食品自动化生产线输出,食品销售额在其庞大的业务版图中反而占比不高。

这个时空发展至2002年,华夏的综合国力,尤其是在尖端科技领域,早已达到令世界侧目的高度,且仍有相当一部分实力深藏不露。

例如,华夏已是全球唯一独立自主实现载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并成功进行月壤资源粗选、精炼回运的国家,相关技术已进入大规模实用阶段。

当然,在肖镇这样的“过来人”眼中,这些成就还只是初级阶段。

仅上个月,国家航天研究院月球基地安保部门披露的数据就显示,累计抓获各类企图窃密的间谍人员已超过2000名(这还不包括被提前识别驱逐或列为“不受欢迎人士”的)。

个中缘由,不言而喻——某些国家对于华夏的航天成就,可谓是“求知若渴”,前赴后继。

京城某清吧

从湖畔别墅那带着点“战略部署”意味的家庭会议出来,年轻一代明显松了口气。

铭翰拉着弟弟铭童,铭萌挽着表弟刘询,几辆线条流畅的跑车引擎低吼着,汇入京城的夜色,直奔刘继业提前包场的一个格调清雅的音乐清吧。

95号院年轻一代的玩伴也来了不少。许家公子许彦祖风度翩翩,何家兄弟何良、何叶也在座。

至于年届三十六、被他们戏称为“老男人”的阎维中,自觉与这帮二十郎当岁的“小朋友”有代沟,便没来凑热闹。

据说这位世界500强华夏分公司的cEo阎维中,最近正陷入甜蜜的烦恼——房山那位富家女友的“爱心投喂”过于猛烈,鲍参翅肚轮番上阵,补得他直冒火,不仅流了次鼻血,还体验了一把什么叫“大便干燥”。

那些昂贵的滋补品,最终多半进了他那对一辈子精打细算的爷爷和奶奶阎阜贵和杨瑞华的肚子,结果老两口虚不受补,差点脱水送医。

“哈哈,那阎维中回家,不得被他大妈于莉狠狠削一顿?”铭童听刘继业绘声绘色讲完这段八卦,笑得直拍大腿。

“你以为呢?”刘继业晃着杯中的农夫果园混合果汁,一副看透世情的模样,“于莉阿姨对那两位抠门了一辈子的公公婆婆,能有多少真待见?维中哥这顿数落是跑不了喽!”

另一边,何良端着杯威士忌,凑到正在看手机邮件的铭翰身边:“铭翰,跟你打听个事儿。你觉得现在投资搞光伏发电项目,前景怎么样?”

铭翰放下手机,认真想了想:“何良哥是想通过何柳能源进军新能源电站?现在复兴电工的特高压输电技术非常成熟了,电力消纳和远距离输送不是问题,只要项目落地,收益是有保障的。不过……”他斟酌了一下,“周期和前期投入需要仔细评估。”

何良叹了口气:“是啊,国电那边倒是先找过我们谈合作。但我私下跟我幺爸(何柳能源实际负责人)建议,还是优先考虑复兴电力。

你是不知道,跟国电那边谈,应酬实在太多了!框架协议都还没影子呢,光酒桌上喝的茅子,我幺爸说就干掉五箱了!

我都开玩笑说他们是不是给茅子厂去库存的!

就冲这点效率,我才觉得不如找复兴电力合作更务实。

要投,就趁早入局,这市场看起来大,饱和起来也快。”

何良这番话引得大家哄笑,唯有刘继业微微蹙了下眉。他从小在相对单纯的环境长大,对这种“酒桌文化”天然有些排斥。

铭翰等人则觉得这在当下的商业环境中实属平常。

今晚的消费,自然是刚拿到《社交网络》丰厚票房分账的富婆铭萌签单。这点小钱,对她来说九牛一毛。

任务启动

第二天,港城来的肖家成员们纷纷到承志的疗养处告别,各自返回岗位。

铭萌则留在了京城。李小云亲自开车将她接回了承载着无数回忆的95号院跨院。

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彼时京城正全力申办2008年奥运会,西城区某个部门可能是想搞点“文化地标”政绩,竟带着一群工作人员和京城电视台的记者,浩浩荡荡地来到95号院,想给肖镇居住的跨院钉上“名人故居”的牌子。

结果人刚到门口,话还没说利索,就被对面48号院(实为安全保卫点)的特勤和警卫人员迅速控制,挨个拎到对面进行严格的背景审查。

特勤们深知肖镇极其厌恶私人生活被打扰,尤其在这种敏感时期。

这场闹剧已过去两个月,据说那帮人还在“交代问题”,连带牵扯出的其他事情,已经让一位副区长落马了。

跨院书房

一个周末的下午,刘继业陪着铭萌去舅公李成林的秘书处取回了关于天山南部和宏志班历史的一批珍贵资料。

两人抱着厚厚的文件袋回到95号院跨院,意外地发现肖镇今天竟然没有去加班或开会,正坐在书房的藤椅上看报。

“外公,您也在家啊?”刘继业有点惊喜,放下文件,变戏法似的从口袋里掏出一小袋东西,“尝尝这个,刚去簋街买的,说是吐鲁番的特级葡萄干,甜得很!”

肖镇放下报纸,笑着摇摇头:“家里冰箱还有你二姨(橙玥)从天山省寄来的一大箱呢。资料都拿到了?”他目光转向铭萌。

“嗯,爷爷,都在这儿了。”铭萌拍了拍文件袋,随即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忐忑,“爷爷,那个……我们团队去天山那边采风拍摄,安全方面……能不能申请几块枪牌给猎鹰安保的人?深入基层,环境陌生,我还是有点……”

肖镇理解地点点头,没有责备她的顾虑:“嗯,可以,我让秘书协调一下,四张吧。不过要记住,”他的语气严肃起来,“当地会有警方和内卫的同志全程陪同协助。除非遇到极端特殊情况,你们随行的安保人员绝对不能擅自拔枪,必须得到现场陪同的内卫同志明确许可!这是铁律。”

“爷爷您放心!”铭萌立刻保证,神情庄重,“我们来内地工作,一定严格遵守一切规章制度,绝不给二姑父(时任天山省主要领导)和七叔添乱!”

“那就好。”肖镇神色稍缓,但随即又抛出一个问题,带着点催进度的意味,“纪录片的拍摄和素材收集,电影的前期准备,时间很紧。

03年元旦,《山南以南》纪录片要能上星播出,《宏志班》的初剪也要出来。

任务很重,特别是小演员的遴选和培训,要下功夫,选好,训好。”

铭萌深吸一口气,感受到了压力,但眼神更加坚定:“我明白,爷爷。团队已经在高效运转了。”

肖镇拿起一份铭萌刚整理的关于宏志班的背景摘要。这份资料清晰地勾勒出宏志班的起源:从1958年开始,年轻的肖镇就拿出自己微薄的国内稿费,默默资助天山偏远地区少数族裔的贫困儿童读书。

后来,他利用在境外获得的稿费和版税兑换成宝贵的外汇,持续捐款,不断扩大资助规模。

发展至今,宏志班项目已纳入其母文云淑女士命名的教育基金会体系,成为支撑天山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这份跨越近半个世纪的坚守,正是电影所要讲述的灵魂。

征程启航

接下任务的铭萌,展现出惊人的行动力。

她首先飞回港城,召集核心团队——包括编剧、纪录片导演、制片、调研专员,闭门数日,反复研讨,最终敲定了详实周密的天山南部采风路线和拍摄计划。

纪录片部分,与她大姑肖橙夏执掌的全球传媒巨头旗下最具影响力的华语媒体——凤凰卫视中文台深度合作,组建了实力强劲的摄制组。

另一组人马则专门负责为电影《宏志班》挖掘真实感人的故事原型和细节素材。

整个采风调研和前期拍摄,预计耗时三个月。

与此同时,根据肖镇审定的大纲和铭萌团队的理解,电影《宏志班》的演员遴选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消息一经放出,整个华夏娱乐圈为之震动,几乎所有有追求的演员都渴望加入这个意义非凡的项目。

然而,“需提前深入天山基层体验生活半年”的硬性要求,如同一道试金石,瞬间筛掉了一大票吃不了苦或档期无法配合的艺人。

最终入选的演员阵容,无论是成名的中青年还是崭露头角的新人,无一不是能沉下心、肯吃苦的实力派。

一个令人惊喜的巧合是,经过层层选拔和体验生活的观察,青年男女主角的人选最终花落一对来自渝州的年轻演员:程乾和蒋依依(她八叔承功的初恋哦)。他们身上那股朴实又坚韧的劲儿,以及对角色的深刻理解和投入,打动了铭萌和选角团队。

剧本定稿与开机

七月的京城,暑气蒸腾。铭萌带着历时数月精心打磨的完整剧本和主要演员班底再次抵京。

肖镇在铭萌导演工作室位于京城的办事处,亲自参与了剧本的最后审阅和修改。

宽敞的会议室里,墙上贴着采风时拍摄的大量照片和手绘分镜草图。

肖镇逐页翻阅剧本,时而凝神思考,时而用铅笔在稿纸上写下批注。

他结合自己当年的亲身经历和采风团队带回的最新观察,对一些细节提出了更贴近当地生活、更具泥土气息的修改意见,使得剧本更加真实、厚重,充满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这里,孩子第一次看到显微镜时的反应,可以再朴实一点,那种震惊和好奇,是纯粹的,不掺杂表演痕迹的……”肖镇指着一段描述对铭萌和编剧说。修改持续了整整两天。

修改结束后,肖镇特意与所有入选的小演员们见了面。他亲切地询问他们的家乡、学业,鼓励他们要像电影里那些宏志班的哥哥姐姐一样,不怕困难,努力学习。

“好好拍,你们演的不是别人,是我们国家千千万万想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孩子们的故事。”他温和而有力的话语,给孩子们注入了强大的信心。

2002年7月12日,天山,拉特酒庄附近

碧空如洗,阳光灼热地照耀着广袤的土地。在一片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场地上,一场简短而庄重的开机仪式举行。红绸揭开,露出覆盖着红布的摄像机。

“我宣布,纪实电影《宏志班》,正式开机!”随着铭萌清亮的声音落下,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宏志班》总投资8500万人民币,由港城凤凰影视(华夏)公司、铭萌导演工作室、肖承勋旗下即时视频影视公司、世林传媒、柳伯影视、代表地方国资的天山影业以及国字头的华影集团联合投资。

发行则由凤凰美洲集团旗下的国际头部发行公司负责全球发行,华影则主导国内发行。

自此,铭萌开始了长达四个月的艰苦封闭拍摄。

摄制组深入天山南部的城镇乡村、戈壁绿洲、学校课堂,顶着烈日风沙,捕捉最真实的生活图景和时代变迁。

拍摄一直持续到深秋,直到大西北的天空飘下第一场鹅毛大雪,外景拍摄才告一段落。

随后,剧组又转场至南方滨海城市合浦以及温暖的海南岛,补拍了一些展现现代化、象征希望与未来的镜头。

拍摄杀青后,铭萌顾不上休息,立刻投入到纪录片的最后精剪和审查中。

她亲自把关每一帧画面,确保《山南以南》真实、深刻、动人。

当最终成片通过审核,她那被天山强烈紫外线晒得微红、带着明显“西北印记”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2002年11月11日

“光棍节”的喧嚣与铭萌无关。她一头扎进剪辑室,开始了更加磨人的电影《宏志班》的后期剪辑。

看着监视器里那些由自己亲手捕捉的感人画面,她常常忘记了时间。

心疼孙女的陈雪茹,在港城打电话把肖镇“数落”了一顿后,第二天就坐着私人飞机赶到了京城,亲自住进湖畔别墅照顾起铭萌的生活起居,变着法子给她补充营养。

2002年12月12日

这是一个引发广泛关注的日子。铭萌导演的第一部电视纪实纪录片《山南以南》,在央视综合频道、纪录片频道、天山卫视以及凤凰卫视国际频道、中文台等共计12个重要频道的黄金时段同步播出!

这部制作精良、视角独特、真实展现天山南部地区近几十年,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巨大发展变迁的纪录片,瞬间引发了国内外主流媒体和舆论场的大讨论。

其客观的视角、深厚的人文关怀以及对发展成就的真实记录,赢得了普遍赞誉。国际媒体纷纷予以报道和评论。

与此同时,铭萌新片《宏志班》的全渠道宣传也正式启动。

精心剪辑的首款先导预告片同步释出。预告片的结尾,定格在一个由小演员扮演的宏志班孩子,站在简陋却整洁的教室门口,望向远方朝阳的画面。画外音清晰而有力,道出了整个宏志班计划、也是这部电影最核心的灵魂思想:

“读书能够明理,读书是改变我们普通人生活环境最好的途径之一!”

这句朴实无华却充满力量的话语,伴随着壮美的天山风光和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瞬间击中了无数观众的心,点燃了他们对这部即将上映的电影的无限期待。

喜欢四合院局外人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四合院局外人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