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商途:重生之商业帝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67集:意外之财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玉暖人心

陈远勒住缰绳时,晨雾还没完全散,河面泛着一层薄薄的银辉。他低头看了眼车辕上绑得结实的货箱,又抬头望向前方蜿蜒的土路——按这个脚程,傍晚前准能到邻县,交了这趟镖,还能赶在关城门前进城歇脚。

“吁——”随行的伙计阿力也停了马,指着不远处的河湾:“陈哥,你看那边是不是有人?”

陈远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河边的石阶上散落着一个竹篮,水面上却飘着个黑影,伴着断断续续的呼救声。他心里一紧,不等阿力反应,已经翻身下马,朝河边奔去。

“老人家!撑住!”陈远边跑边脱外衫,冲到河边时,那黑影已经开始往下沉。他深吸一口气,纵身跳进河里。初秋的河水凉得刺骨,他咬着牙,奋力游到老人身边,从背后托住他的腋下,一点点往岸边拖。

阿力也赶了过来,两人合力把老人抬上岸。老人呛了不少水,脸色惨白,嘴唇发紫,躺在地上半天缓不过劲。陈远蹲下身,帮老人顺了顺胸口,又把自己的外衫披在他身上:“老人家,您怎么样?能说话吗?”

过了好一会儿,老人才咳嗽着睁开眼,看清眼前的人,眼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多谢……多谢壮士救命之恩!若不是你,我这条老命今天就交代在这儿了。”

陈远扶着老人坐起来,阿力递过水壶。老人喝了几口温水,缓过些力气,才说自己姓周,是邻县乡下的,今天进城给生病的孙子抓药,路过河边时脚滑,不小心掉了下去。“那药……还有我攒的几个铜板,都在竹篮里,不知道还在不在。”周老汉说着,就要起身去找。

“您别动,我去帮您找。”陈远拦住他,走到河边捡起竹篮,好在篮子没沉,药包和用布包着的铜板都还在。他把竹篮递还给周老汉,又帮他拍了拍身上的土:“您的东西都在,就是衣裳湿了,得赶紧找个地方烘烘,不然要着凉。”

周老汉接过竹篮,紧紧抱在怀里,又上下打量着陈远,目光落在他腰间的镖师令牌上:“看壮士的样子,是走镖的吧?这是要去邻县?”

“嗯,我们押着货去邻县交货。”陈远点点头,看了眼天色,“您要是不着急,不如先跟我们去镇上的客栈,找身干衣裳换上,再喝碗热汤暖暖身子。”

周老汉连忙摆手:“不用不用,壮士救了我,我已经很过意不去了,怎么还能麻烦你?”他说着,手伸进怀里,摸了半天,掏出一块用红绳系着的玉佩。那玉佩通身呈淡绿色,上面刻着简单的云纹,看着有些旧,却透着温润的光泽。

“壮士,我老婆子走得早,这玉佩是她当年的陪嫁,我戴了几十年,不值什么大钱,但也是我的一点心意。”周老汉把玉佩往陈远手里塞,“你要是不收,我这心里实在不安稳。”

陈远赶紧推辞:“老人家,救人是应该的,我不能要您的东西。这玉佩对您有意义,您自己留着。”

“不行不行!”周老汉急了,抓住陈远的手不放,“我知道走镖辛苦,也有风险,你戴着这玉佩,就当是我给你求个平安。你要是不收,就是嫌我这老头子的东西寒酸。”

两人推让了半天,陈远见周老汉态度坚决,又怕再争执下去耽误他去给孙子送药,只好先收下玉佩:“那我就先替您收着,等以后有机会,再还给您。”

周老汉这才松了口气,笑着说:“不用还,不用还。你快赶路吧,我也得赶紧去给孙子送药。”他又叮嘱了陈远几句“路上小心”,才提着竹篮,一瘸一拐地往县城方向走。

陈远望着周老汉的背影,把玉佩揣进怀里,心里有些沉甸甸的。阿力凑过来说:“陈哥,这老人家还挺执着,不过这玉佩看着倒还不错,说不定真是个老物件。”

“别瞎说,老人家的心意,跟值不值钱没关系。”陈远瞪了他一眼,翻身上马,“赶紧走,别耽误了交货。”

两人赶着马车,没多久就进了邻县县城。陈远先去商行交了镖,商行的王掌柜见货物完好无损,还提前到了,十分高兴,不仅给了足额的运费,还多赏了几两银子。“陈镖师办事,我放心!以后咱们商行的镖,还得麻烦你多跑几趟。”王掌柜笑着说。

陈远谢过王掌柜,和阿力出了商行。阿力提议去客栈歇歇,陈远却想起怀里的玉佩,心里总觉得不踏实。“阿力,你先去客栈订两间房,我去前面的玉器店看看。”

“陈哥,你真要去鉴定那玉佩啊?”阿力有些意外。

“嗯,我想看看这玉佩到底值多少,要是真有点价值,我得想办法还给老人家。”陈远说着,就往街角的“宝玉斋”走去。

宝玉斋的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姓刘,戴着一副老花镜,看玉的眼光很准。陈远把玉佩递过去,说:“刘老板,麻烦您帮我看看这玉佩,是什么年代的,大概值多少钱。”

刘老板接过玉佩,放在手里掂了掂,又用放大镜仔细看了看上面的纹路,眉头渐渐皱了起来,又翻到玉佩背面,看了看上面的一个小小的“周”字印章,突然眼睛一亮:“这位客官,你这玉佩可不一般啊!”

陈远心里一紧:“刘老板,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你看这玉质,是老坑的和田青玉,虽然不是最顶级的,但质地温润,密度也高,再看这云纹,是典型的清代中期的工艺,还有这背面的印章,是当时民间工匠常用的落款手法。”刘老板指着玉佩,一一给陈远解释,“这玉佩保存得还算完好,没有裂痕,按现在的行情,至少能值五十两银子!”

“五十两?”陈远愣住了,他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他原本以为这玉佩顶多值几两银子,没想到竟然这么贵重。周老汉肯定不知道这玉佩的价值,不然绝不会轻易送人。

“是啊,要是遇到喜欢老玉的藏家,价格还能再高些。”刘老板笑着说,“客官,你这玉佩是哪里来的?要是想出手,我可以帮你联系买家。”

“不,我不卖。”陈远连忙摇头,心里的愧疚感越来越重,“这玉佩是一位老人家送我的,他不知道这玉佩这么值钱。我得赶紧把它还给老人家。”

刘老板愣了一下,随即笑着说:“客官倒是个实诚人。这年头,能抵住五十两银子诱惑的,可不多见。”

陈远谢过刘老板,没再多说,转身就往外走。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赶紧找到周老汉,把玉佩还给他。

可他只知道周老汉是邻县乡下的,要去给孙子送药,其他的信息一无所知。邻县这么大,乡下的村子又多,去哪里找呢?

陈远出了玉器店,在街上四处打听。他先去了周老汉说的抓药的药铺,药铺的伙计想了半天,说今天确实有个老汉来抓过治咳嗽的药,好像说是什么“周家庄”的,但具体哪个周家庄,他也不清楚。

邻县有三个叫周家庄的村子,一个在城东,一个在城西,还有一个在城南。陈远没多想,先往城东的周家庄赶。他骑着马,一路打听,走了将近一个时辰,才到了城东的周家庄。村子不大,他挨家挨户地问,有没有一位今天进城抓药,不小心掉进河里被救的周老汉。

村民们都说没听说过,有个老人说:“我们村是有姓周的,但都没听说今天有人进城抓药啊。你是不是找错村子了?城西还有个周家庄,你去那边看看吧。”

陈远又骑着马往城西赶。城西的周家庄比城东的大些,他刚进村子,就看见一个妇人在村口的井边打水,赶紧上前打听。

“你说的是周老汉?”妇人想了想,“是不是个子不高,头发花白,穿了件蓝色的旧布衫?”

陈远赶紧点头:“对对对,就是他!您认识他?”

“那是我公公。”妇人惊讶地说,“他今天去县城给我儿子抓药,怎么了?出什么事了吗?”

“没出事,没出事。”陈远松了口气,“我是今天救他的人,有样东西要还给她。”

妇人一听,连忙把陈远往家里领:“原来是恩人啊!快请进,快请进!我公公刚回来没多久,正在屋里歇着呢。”

陈远跟着妇人进了院子,院子不大,收拾得很干净。屋里传来咳嗽声,妇人掀开门帘:“爹,救您的恩人来了!”

周老汉从炕上坐起来,看见陈远,愣了一下,随即高兴地说:“壮士,你怎么找到这儿来了?是不是有什么事?”

陈远走到炕边,从怀里掏出玉佩,递到周老汉面前:“老人家,这玉佩您还是收回去吧。我今天去玉器店鉴定了,这玉佩是清代的老玉,能值五十两银子。您不知道它这么值钱,我不能收。”

周老汉愣住了,他看着玉佩,又看了看陈远,半天没说话。妇人也惊讶地说:“爹,这玉佩这么值钱?您怎么不早说啊?”

周老汉叹了口气,接过玉佩,摩挲着上面的纹路,说:“我只知道这玉佩是我老婆子的陪嫁,戴了几十年,没想到这么值钱。壮士,你既然知道了它的价值,还愿意送回来,你真是个好人啊!”

“老人家,这本来就是您的东西,我怎么能占您的便宜。”陈远笑着说,“您留着这玉佩,以后给您孙子,也是个念想。”

周老汉眼眶一红,握着陈远的手说:“壮士,你救了我的命,又把这么贵重的玉佩送回来,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谢你。你要是不嫌弃,就在家里吃顿饭,我让我儿媳妇给你做些好吃的。”

陈远本想推辞,但看着周老汉真诚的眼神,实在不忍心拒绝,只好点头:“那我就不客气了。”

妇人赶紧去厨房忙活,周老汉拉着陈远聊起家常。陈远才知道,周老汉的孙子今年五岁,前些天受了凉,一直咳嗽,家里条件不好,只能靠他种几亩薄田维持生计。今天进城抓药的钱,还是他攒了半个月的鸡蛋钱。

“要是知道这玉佩这么值钱,我早就把它卖了,给我孙子治病了。”周老汉叹了口气,“不过现在也挺好,这玉佩是我老婆子的念想,留着也好。”

陈远听着,心里有些发酸。他从怀里掏出几两银子,递给周老汉:“老人家,这点银子您拿着,给孩子买点营养品,补补身子。”

周老汉赶紧推辞:“不行不行,你已经救了我,还把玉佩送回来,我怎么还能要你的银子?”

“您就拿着吧。”陈远把银子塞进周老汉手里,“就当是我给孩子的一点心意。您要是不收,我心里也不安稳。”

周老汉推辞不过,只好收下银子,眼眶红红的:“壮士,你真是个大好人啊!以后你要是有什么事,只要用得着我,尽管开口。”

没多久,妇人就做好了饭,炒了两个青菜,炖了一锅土豆炖肉,还蒸了几个白面馒头。虽然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但看得出来,是特意为陈远准备的。

陈远吃得很香甜,周老汉和妇人不停地给他夹菜,嘴里还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吃完饭,陈远又坐了一会儿,怕阿力在客栈等急了,就起身告辞。

周老汉和妇人一直把他送到村口,周老汉手里拿着那串玉佩,说:“壮士,这玉佩您还是戴着吧。不是为了让您卖钱,就是想给您求个平安。您走镖辛苦,戴着它,我心里也踏实。”

陈远看着周老汉真诚的眼神,没有再推辞,接过玉佩,系在腰间:“老人家,谢谢您。我会戴着它的,也会常来看您和孩子。”

“好,好,我们等着你来。”周老汉笑着说,眼里满是感激。

陈远骑着马,往县城的方向走。夕阳西下,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摸了摸腰间的玉佩,温润的触感传来,心里暖暖的。虽然没得到五十两银子,但他心里比得了什么都踏实。

他想起周老汉感激的眼神,想起妇人热情的饭菜,突然觉得,走镖路上的辛苦和风险,都值了。做人,不就是要这样吗?守住本心,不贪小利,才能活得踏实,活得安心。

回到客栈时,阿力已经等得有些着急了。看见陈远回来,赶紧问:“陈哥,你去哪了?这么晚才回来。”

陈远笑着把玉佩的事跟阿力说了一遍,阿力听完,佩服地说:“陈哥,你可真厉害!换做是别人,说不定早就把玉佩卖了。”

“做人得讲良心。”陈远拍了拍阿力的肩膀,“那五十两银子虽然多,但要是拿了,我这辈子都不会安心。现在把玉佩还回去,心里踏实多了。”

阿力点点头,心里对陈远更佩服了。

第二天一早,陈远和阿力就赶着马车回镇上。路上,陈远摸了摸腰间的玉佩,阳光照在玉佩上,泛着淡淡的绿光。他知道,这玉佩不仅仅是一块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和心意。他会好好戴着它,不仅为了周老汉的祝福,也为了提醒自己,永远守住本心,做个正直的人。

马车渐渐远去,留下一路尘土。陈远望着前方的路,眼神坚定。他知道,未来的走镖路还很长,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但只要守住本心,就一定能走得稳,走得远。

喜欢大明商途:重生之商业帝国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大明商途:重生之商业帝国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