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的夏雨带着湿热的暖意,陆寻踩着青石板路走进阳朔古镇。漓江的水在雨幕中泛着碧绿的光,两岸的山峰如碧玉簪般矗立,山间的云雾顺着山脊流淌,像给翠绿的山峦系上了白色的绸带。掌心的共生纹传来温润的波动,能清晰 “看” 到地下的水脉与山脉气脉交织成网,网眼处点缀着深绿色的光晕,那是榕树的气根在吸收天地灵气:“这里的气脉真活。” 他望着江边的古榕,树冠如伞盖般铺开,气根垂落触地,形成天然的聚气阵,“域外煞气清除后,连山水都透着灵秀。”
林婉儿撑着竹骨伞跟在后面,听石符在掌心转着圈,符面映出江底的景象 —— 无数细小的气脉从水底的卵石中冒出,与岸边的榕树气根相连,江面上漂浮着翠绿的浮萍,那是当地百姓按陆寻教的方法种植的 “凝气萍”:“寻哥你看!他们把凝气萍种满了浅滩!” 她往江边的竹筏指,筏子上的渔民正往水里撒着什么,水面泛起淡淡的绿光,“血珠说这浮萍能凝聚水脉灵气,比护脉草更适合南方的湿热环境。”
王胖子扛着个藤编包袱走在廊下,军大衣早换成了透气的麻布短褂,离火珠在他掌心泛着柔和的光:“奶奶的这岭南够舒坦!” 他往江里扔了块黄龙玉佩碎片,碎片刚落水就被一群彩色的鱼围住,“胖爷昨天在漓江钓鱼,钓上来的鱼都带着金鳞,比中原的鱼鲜十倍!” 鱼儿围着玉佩嬉戏,搅得水面泛起层层绿色的涟漪。
镇口的榕树下,阳朔的守脉人阿珠正带着几个后生检查气根。她穿着靛蓝色的土布裙,腰间挂着个竹编的小篓,里面装着修剪气根的银剪,时不时往气根上洒些带着清香的汁液:“陆先生可算来了!” 阿珠脸上的梨涡盛满笑意,银剪往气根上轻轻一剪,断口处渗出透明的液珠,“按您说的法子,每月给榕树修根施肥,现在气根长得更旺了,连去年被煞气污染的滩涂都长出了新草!”
陆寻走到古榕前,共生纹感应到树根下的气脉形成个巨大的旋涡,无数细小的气丝顺着气根往树冠汇聚,再通过枝叶洒向四周:“这榕树成了活的聚气桩。” 他往树根处添了块带水纹的青石,“加块镇石稳固气脉,能让聚气效果更持久。” 青石刚放稳,周围的气根就轻轻颤动,像是在道谢。
林婉儿的听石符突然射出蓝光,符面映出上游滩涂的景象 —— 那里的凝气萍有些发黄,水底的气脉流动滞涩,隐约能看到极细的灰丝在缠绕:“寻哥快看!那里有残留的煞气!” 她往滩涂方向跑,竹骨伞在雨幕中划出弧线,“血珠说可能是上次清理时没彻底,煞气藏在卵石缝里又冒出来了!” 听石符的蓝光在滩涂上空盘旋,标出几处需要净化的节点。
陆寻跟着蓝光来到滩涂。湿润的泥地上长着半枯的浮萍,踩上去能感觉到脚下传来的滞涩感。他捡起根竹枝,在泥地上划出放射状的浅沟,将积水引向漓江主航道:“这样气脉就能顺着水流疏散煞气。” 他往沟里撒了把 “驱邪稻” 的种子,那是岭南特有的作物,能吸收湿热环境中的浊气,“再种上驱邪稻,既能固滩,又能净气,最适合这里的水土。” 共生纹感应到淤塞的气脉开始流动,像被疏通的毛细血管重新焕发生机。
王胖子闲着没事,帮后生们修补江边的竹篱笆。离火珠往松动的竹桩上一点,青蓝色的火焰围着竹桩转了圈,竹桩就牢牢扎进泥里:“奶奶的这火比铁钉钉得还牢!” 他往竹缝里塞了把晒干的艾草,“胖爷这招叫‘火固竹防’,保证下次涨水都冲不倒!” 后生们看得直叫好,纷纷学着他的样子往竹缝里塞艾草。
中午在阿珠家吃饭时,桌上摆着刚从漓江捕捞的剑鱼、河虾,还有自家种的荔浦芋扣肉。阿珠往陆寻碗里盛了碗油茶:“先生尝尝这油茶,放了榕树的嫩芽,喝了能祛湿气。” 她往窗外的漓江指,“自从气脉通了,江里的鱼虾越来越多,镇上的渔民都说今年的收成能翻倍。”
陆寻喝着油茶,能感觉到茶里蕴含的淡淡木灵气,顺着喉咙往下流,与体内的共生纹产生共鸣:“山水养人,人护山水,本就该这样。” 他放下碗,“阳朔的水脉连着珠江,珠江通着南海,你们守好这里,就是守住了岭南水脉的源头。” 他往阿珠手里塞了本手抄的《山水护要》,“这里面记了些应对湿热煞气的法子,你们收好。”
下午离开阳朔时,雨已经停了。后生们撑着竹筏送他们到江口镇,竹篙搅动的水面上,绿色的气脉光晕越来越亮。阿珠站在码头挥手:“陆先生放心!我们定会守好山水,等您下次来吃荔枝!” 江边的榕树气根在风中摇曳,像是在为他们送行。
往东走了半月,他们登上东海的舟山岛。海风带着咸湿的气息,远处的渔船如白鸟般在蓝天下移动,渔民们的渔网在阳光下闪着银光,螺号的声音顺着风飘过来,带着股辽阔的苍茫。陆寻站在礁石上,掌心的共生纹传来厚重的波动,能 “看” 到海底的龙脉气脉如蛛网般铺开,滋养着每一片海域:“这里的海脉真广。” 他望着远处的普陀山,岛屿的轮廓在海雾中若隐若现,“比岭南的山水气脉更辽阔。”
林婉儿的听石符在掌心转着圈,符面映出海底的景象 —— 渔民们在浅海投放的石碓岸 “八卦” 方位排列,碓上长满了翠绿的海藻,那是按陆寻教的方法设置的 “镇海阵”:“寻哥你看!他们把石碓连成阵了!” 她往最近的渔船指,船舷上挂着贝壳串成的风铃,风吹过发出清脆的响声,每片贝壳上都刻着简单的护脉符文,“血珠说贝壳能吸收海风的阳气,风铃的声音能驱散海雾煞气,比中原的铜铃管用。”
王胖子踩着礁石追着海浪跑,离火珠在他掌心亮得刺眼:“奶奶的这大海够敞亮!” 他往海里扔了块青铜残片,残片落水的瞬间,周围的海水泛起淡淡的金光,“胖爷这招叫‘镇海诀’,能让鱼虾聚集,还能挡小风浪!” 渔民们看到这景象,纷纷摇着橹欢呼起来,螺号吹得更欢了。
海岛深处的妈祖庙前,渔民首领老林正带着族人祭祀。他穿着打满补丁的渔褂,腰间挂着串硕大的海螺,手里举着酒碗往神像前洒酒,酒液顺着石阶渗下去,激起淡淡的蓝色光晕:“陆先生!你们可算来了!” 老林黝黑的脸上露出笑容,眼角的皱纹里还沾着海盐,“上次你教的‘石碓镇海法’真管用,今年的台风都绕着岛走!”
陆寻走到妈祖像前,共生纹感应到神像下的气脉汇聚成个巨大的漩涡,无数细小的气丝从漩涡中冒出,顺着海岸线往四周扩散:“这妈祖庙成了海岛的聚气点。” 他往神像基座添了块带海浪纹的青石,“再加块镇石,聚气效果更好。” 青石刚放稳,庙前的香炉突然冒出笔直的青烟,在风中不散。
林婉儿往渔民孩子们手里分 “凝气藻” 的种子:“把这个撒在石碓周围,长出的海藻能固沙防浪。” 她教孩子们看海浪的纹路辨气脉,“浪头整齐的地方气脉顺,适合下网;浪头杂乱的地方煞气重,要远离。” 孩子们拿着种子欢呼着跑开,很快就在石碓周围撒下圈绿色的种子。
王胖子跟着老林去检查渔船。离火珠往船底的裂缝上照了照,青蓝色的火焰围着裂缝转了圈,原本渗水的缝隙立刻被封住:“看到没?胖爷这火能补船!” 他往渔民手里塞了包离火珠粉末,“船底要是长青苔,就撒点这粉末,比刮苔刀管用!” 老林连忙让族人收好,像捧着宝贝似的塞进渔褂口袋。
傍晚的海岛燃起篝火,渔民们烤着刚打捞的海鱼,煮着海螺汤,围着篝火唱起了渔歌。陆寻坐在篝火旁,看着火苗舔舐着架在火上的海螺,螺壳在火焰中泛着淡淡的红光,与海底的气脉产生共鸣:“海岛的海脉靠石碓镇护,就像岭南的山水靠榕树聚气。” 他对老林说,“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守护法子,顺着自然的性子来才最好。”
老林举起酒碗敬陆寻:“先生说得对!我们海岛人敬妈祖,敬大海,就该按大海的性子守护。” 他往火堆里添了块干海带,“等过几天,我就带着族人去清理附近的暗礁煞气,按您画的图找,保证一个不漏!” 渔歌声再次响起,这次的调子多了几分昂扬。
离开海岛时,老林带着族人摇着渔船送了他们很远。渔网在船后拖出白色的水痕,妈祖庙的炊烟在岛上袅袅升起,将海岛的气脉与远方的龙脉连接在一起。陆寻回头望了眼海岛,共生纹感应到那里的海脉气脉正越来越旺盛,像颗跳动的心脏滋养着这片海域:“这里的守护稳了。” 他望着远处的海平面,“下一站去西南,看看那里的守脉人做得怎么样。”
西南的夏雨滋养着无量山,山间的竹林在雨中泛着翠绿的光,溪流顺着山谷流淌,撞击着岩石发出清脆的响声,彝族村寨的木楼炊烟袅袅,月琴的声音顺着风飘过来,带着股山间的清灵。陆寻踩着石板路走进村寨,掌心的共生纹传来厚重的波动,能 “看” 到地下的地脉与竹脉交织成网,网眼处点缀着淡黄色的光晕,那是竹林的根系在吸收天地灵气:“这里的气脉真沉。” 他望着山间的梯田,田埂如银链般缠绕着山峦,“比海岛的海脉更内敛。”
林婉儿的听石符在掌心转着圈,符面映出地下的景象 —— 彝族百姓在梯田埂上种植的 “固脉竹” 按 “五行” 排列,竹间的石缝里塞着晒干的艾叶,那是按陆寻教的方法设置的 “梯田护脉阵”:“寻哥你看!他们把固脉竹种满了梯田!” 她往木楼前的火塘指,塘边的石板上刻着简单的符文,火苗舔舐着石板,激起淡淡的金光,“血珠说火塘的阳气能激活地脉,竹阵能固住水土,比中原的田埂更管用。”
王胖子扛着个竹编背篓走在寨子里,离火珠在他掌心亮得刺眼:“奶奶的这西南够清爽!” 他往竹林里扔了块黄龙玉佩碎片,碎片落地的瞬间,周围的竹叶纷纷向中间聚拢,“胖爷这招叫‘唤竹诀’,能让竹子长得更壮实!” 彝族百姓看到这景象,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欢呼起来,月琴弹得更欢了。
村寨中心的晒谷场边,彝族首领阿黑正带着族人检查竹阵。他穿着黑色的查尔瓦,腰间挂着把铜刀,手里拿着根竹杖,时不时往竹根处插一插:“陆先生!你们可算来了!” 阿黑黝黑的脸上露出笑容,竹杖往地上一拄,地面泛起淡淡的绿光,“上次你教的‘竹阵固脉法’真管用,今年的稻谷长得比往年都好!”
陆寻走到竹阵前,共生纹感应到竹根下的气脉形成个巨大的网络,无数细小的气丝顺着竹根往竹梢汇聚,再通过叶片洒向梯田:“这竹阵成了梯田的护脉网。” 他往竹阵中心添了块带竹纹的青石,“再加块镇石,固脉效果更好。” 青石刚放稳,周围的竹子就轻轻摇曳,竹叶发出沙沙的响声,像是在道谢。
林婉儿往彝族孩子们手里分 “驱邪竹” 的种子:“把这个种在梯田边缘,长出的竹子能挡住山洪。” 她教孩子们看竹节的数量辨气脉,“竹节均匀的地方气脉顺,适合种稻谷;竹节歪斜的地方煞气重,要种驱邪竹。” 孩子们拿着种子欢呼着跑开,很快就在梯田边种出圈绿色的竹苗。
王胖子跟着阿黑去检查火塘。离火珠往塘边的石板上照了照,青蓝色的火焰围着石板转了圈,原本有些发黑的符文立刻变得清晰:“看到没?胖爷这火能显符!” 他往彝族百姓手里塞了包离火珠粉末,“火塘要是生了潮气,就撒点这粉末,比柴火熏管用!” 阿黑连忙让族人收好,用铜刀小心地割开纸包,倒出一点粉末撒进火塘,火苗立刻蹿高半尺。
傍晚的村寨燃起篝火,彝族百姓杀了羊,煮了竹筒饭,围着篝火跳起了左脚舞。陆寻坐在篝火旁,看着火苗舔舐着架在火上的竹筒,竹香混着饭香飘满村寨,与地下的气脉产生共鸣:“山地的地脉靠竹阵固护,就像海岛的海脉靠石碓镇护。” 他对阿黑说,“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守护法子,尊重传统才能守好家园。”
阿黑举起酒碗敬陆寻:“先生说得对!我们彝族人敬山神,敬土地,就该按山地的性子守护。” 他往火堆里添了块干竹片,“等过几天,我就带着族人去清理后山的煞气节点,按您画的图找,保证一个不漏!” 月琴声再次响起,这次的调子多了几分欢快。
离开村寨时,阿黑带着族人吹着芦笙送了他们很远。梯田在暮色中泛着淡淡的绿光,寨子里的火塘连成片温暖的光晕,将山地的气脉与远方的龙脉连接在一起。陆寻回头望了眼村寨,共生纹感应到那里的地脉气脉正越来越旺盛,像颗跳动的心脏滋养着这片山地:“这里的守护稳了。” 他望着远处的云海,“该回中原了,看看九州的气脉是否真的连成一片。”
回到中原洛阳时,正赶上中秋佳节。城里的百姓在鼓楼前摆起了祭坛,供桌上摆满了月饼、瓜果,守门人们穿着各自的服饰 —— 江南的蓝布短褂、塞外的皮袍、岭南的土布裙、海岛的渔褂、西南的查尔瓦,围在一起说着各地的护脉故事。陆寻走上鼓楼,掌心的共生纹突然剧烈发烫,他能 “看” 到九州各地的气脉在这一刻同时亮起,形成五条彩色的光带,往洛阳汇聚而来。
“寻哥你看!” 林婉儿指着天空,听石符在她掌心爆发出耀眼的光芒,符面映出九州气脉网的全貌,五条光带在洛阳上空交织成个巨大的图腾,像条五彩的巨龙盘旋在天际,“血珠说这是守护图腾!只有九州气脉完全连通,人心真正团结,才会出现这样的景象!” 她的声音带着激动的颤音,眼里闪着泪光。
王胖子站在鼓楼边,离火珠在他掌心亮得刺眼,与空中的图腾遥相呼应:“奶奶的这才叫真正的万脉同辉!” 他往祭坛上的香炉里扔了块青铜残片,青烟立刻化作条小龙,往空中的图腾飞去,“胖爷就知道,只要咱们齐心协力,没有守不好的龙脉!” 周围的百姓看到这景象,纷纷欢呼起来,鼓乐声、鞭炮声传遍全城。
陆寻望着空中的守护图腾,五条光带分别代表着江南的水脉、塞外的土脉、岭南的木脉、海岛的水脉、西南的竹脉,它们在天际交融,形成金、黄、绿、蓝、青五种颜色,与三颗镇龙珠的光芒交织在一起,形成天地间最璀璨的景象:“这才是天地归一的真谛。” 他轻声说,眼眶有些湿润,“不是地理上的统一,而是气脉相通、人心相连的和谐。”
守脉人们纷纷走上鼓楼,老周捧着护脉草,巴特尔举着阳起石,老李拿着罗盘,阿珠提着凝气萍,老林握着贝壳风铃,阿黑抱着驱邪竹,将各自的信物放在祭坛中央。信物接触的瞬间,爆发出耀眼的光芒,与空中的图腾产生共鸣,九州各地的气脉在这一刻达到完美的和谐:“龙脉永固,山河永存!” 守脉人们齐声高呼,声音在天地间回荡。
夜色渐深,空中的守护图腾渐渐融入月色,化作点点星光洒向九州大地。陆寻站在鼓楼上,望着满城的灯火和远处的星空,掌心的共生纹与九州气脉持续共鸣,传递着温暖而坚定的力量。他知道,守护龙脉的事业没有终点,但只要这份守护的信念代代相传,只要九州的气脉永远相连,天地就会永远安宁,人间就会永远祥和。
守脉人们围着篝火跳起了舞,不同地域的舞蹈在月光下交融,像空中的守护图腾般和谐。陆寻走下鼓楼,加入他们的行列,林婉儿和王胖子一左一右站在他身边,离火珠与听石符的光芒在夜色中闪耀。他们的身影与无数守脉人、百姓的身影交织在一起,形成人间最温暖的守护图腾,与天地同辉,直到岁月尽头,直到万古千秋。
月光洒在洛阳城的每一寸土地上,照亮了鼓楼的八卦图,照亮了祭坛上的信物,照亮了每个人脸上的笑容。远处的三颗镇龙珠在天际闪耀,与九州的万家灯火遥相呼应,诉说着这场跨越地域、穿越时光的守护之约,也预示着永恒的生机与希望。陆寻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守护的图腾将永远矗立在天地之间,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守脉人,守护这片美丽的山河。
喜欢华夏龙脉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华夏龙脉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