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潜蛟破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73章 抗熵协作的深化与熵增余波的隐秘威胁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全宇宙幽默守护联盟成立后的第一百个星周,超维 - 全宇宙幽默共生基地成为了联盟的核心运作枢纽。每天,来自 128 个星穹文明与 100 个宇宙外子体系文明的代表在此汇聚,围绕 “全宇宙抗熵协作计划” 推进各项工作 —— 绿森团队牵头的 “抗熵技术共享平台” 已收录 1500 项抗熵技术成果,其中 “本源共振防护技术”“暗物质抗熵屏障” 等 200 项核心技术已在全宇宙推广;星瑶团队负责的 “跨宇宙能量调度系统” 实现了全宇宙本源能量的动态分配,将能量利用率提升至 92%,为资源匮乏的子体系文明提供了稳定的能量支援。

凌辰作为联盟总协调人,每周都会主持 “全宇宙抗熵进度会议”。这天,他刚在会议上确认 “全宇宙抗熵系统” 在 80% 子体系文明的部署完成,暗渊就带着一份紧急报告匆匆赶来。报告显示,在跨宇宙裂隙带的熵增异常区周边,3 个宇宙外子体系文明的 “本源能量节点” 出现了 “隐性熵增侵蚀”—— 节点的能量纯度从 99.2% 降至 91.5%,且侵蚀速度以每周 0.8% 的速度缓慢增长,常规的抗熵防护盾对此毫无反应。

“我们对侵蚀区域的能量样本进行了深度分析,发现其中含有‘熵增余波粒子’,” 暗渊将分析数据投射到屏幕上,暗紫色的粒子影像在屏幕中不断闪烁,“这些粒子是熵增巨兽被摧毁时,其核心能量碎裂产生的残余物质,具有‘维度潜伏性’,能穿透常规防护盾,附着在本源能量节点的内壁,缓慢吞噬能量纯度。若不及时清除,三个月内,这 3 个文明的本源能量节点将彻底失效,进而引发全宇宙能量网络的连锁波动。”

凌辰立刻召集绿森、星瑶、星宇、光辰等核心成员,前往暗维文明的本源能量节点实地勘查。节点内部,原本金色的本源能量已出现淡黑色的纹路,这些纹路正是熵增余波粒子聚集的痕迹。绿森通过 “本源能量分析仪” 检测发现,粒子已深入节点的 “能量传导层”,常规的能量净化技术无法将其彻底清除。

“熵增余波粒子的维度频率与本源能量节点的频率高度接近,这也是它们能潜伏的关键,” 绿森的第三只眼因凝重而收缩,“我们尝试了 15 种净化方案,包括本源共振、暗物质吸附等,最多只能清除表层 30% 的粒子,深层粒子仍在持续侵蚀。”

光辰结合宇宙外文明的技术经验,提出了 “维度共振净化方案”:“宇宙外文明曾应对过类似的‘能量残余污染’,可通过‘双维度共振’技术,调整净化能量的频率,使其与熵增余波粒子的潜伏频率形成‘反向共振’,将粒子从节点内壁剥离。但这种技术需要精准的维度频率校准,一旦出现偏差,可能会对节点造成永久性损坏。”

星宇则提出了补充思路:“我们可以在净化过程中,加入‘本源能量缓冲层’,用宇宙外本源核心碎片的能量构建临时屏障,避免校准偏差对节点的冲击。同时,结合暗维文明的暗物质技术,用暗物质能量包裹剥离的粒子,防止其扩散到其他区域。”

这个想法得到了众人的认可。凌辰当即下令,由星宇牵头,组建 “熵增余波净化研发小组”,联合暗渊、光辰等专家,尽快研发出针对性的净化技术。研发小组迅速行动,在暗维文明的本源能量节点附近搭建了 “净化实验平台”,开始了紧张的技术攻关。

经过 48 小时的反复调试,当双维度共振频率达到 1800thz 时,奇迹出现 —— 净化能量与熵增余波粒子产生了强烈的反向共振,节点内壁的淡黑色纹路开始逐渐消退,被剥离的粒子在暗物质能量的包裹下,形成了可收集的 “粒子团”。“深层粒子清除率达到 92%!能量纯度回升至 97.8%,且没有对节点造成任何损伤!” 星宇兴奋地向凌辰报告,“我们只需优化共振频率的校准精度,就能将技术推广到其他受侵蚀的节点。”

然而,就在研发工作取得突破时,联盟的 “全宇宙能量监测系统” 突然发出警报 —— 全宇宙范围内,有 12 个宇宙外子体系文明的本源能量节点同时出现隐性熵增侵蚀,且侵蚀速度比之前的 3 个文明快了 1.5 倍。太初守护者的未来推演模型显示,若不加快净化技术的推广,一个月内,受侵蚀的节点将增至 50 个,全宇宙能量网络的稳定性系数将从 0.98 降至 0.82,甚至可能引发部分子体系文明的能量供应中断。

“我们必须启动‘全宇宙熵增余波清除计划’,分三阶段实施,” 凌辰在紧急召开的联盟会议上做出决策,“第一阶段,绿森团队批量生产‘维度共振净化设备’,确保每周能供应 50 台,满足受侵蚀节点的净化需求;第二阶段,星瑶团队组建‘跨宇宙净化支援队’,为技术薄弱的子体系文明提供现场指导;第三阶段,暗渊团队研发‘熵增余波预警系统’,在全宇宙范围内布设监测点,提前发现隐性侵蚀,避免危机扩散。”

计划启动后,第一阶段的净化设备量产工作迅速展开。绿森团队在超维 - 全宇宙幽默共生基地建立了 10 条生产线,采用 “模块化组装” 技术,将设备的生产周期从 72 小时缩短至 24 小时。同时,他们对设备进行了适应性改造,使其能兼容不同子体系文明的本源能量节点规格,确保设备的通用性。“首批 50 台设备已完成生产,将优先送往侵蚀最严重的 12 个节点,” 绿森向凌辰报告,“按照当前产能,两周内即可完成所有受侵蚀节点的设备部署。”

第二阶段的跨宇宙净化支援队由星瑶担任队长,队员来自 10 个技术先进的子体系文明,具备丰富的抗熵经验。支援队乘坐 “净化支援舰”,前往受侵蚀的子体系文明 —— 在 “星尘子体系”,他们发现当地文明因技术落后,未能正确安装抗熵防护盾,导致熵增余波粒子轻易侵入节点;支援队不仅帮助他们完成了净化设备的安装调试,还现场培训了 50 名当地技术人员,确保后续的维护工作能自主开展。“已完成 8 个受侵蚀节点的净化,能量纯度均回升至 96% 以上,” 星瑶通过通讯频道汇报,“剩余 4 个节点的净化工作将在 3 天内完成,后续我们将重点帮扶技术薄弱的文明,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第三阶段的熵增余波预警系统研发工作,由暗渊团队联合宇宙外文明的技术专家共同推进。他们基于 “维度频率监测技术”,设计出 “三级预警模型”:一级预警(粒子浓度 0.1%-0.3%),触发常规监测;二级预警(粒子浓度 0.3%-0.5%),启动局部净化;三级预警(粒子浓度>0.5%),发出全宇宙警报,调动支援队紧急处理。“系统已在跨宇宙裂隙带周边的 20 个关键区域完成监测点布设,能提前 72 小时发现隐性侵蚀,” 暗渊向凌辰展示系统的测试数据,“我们计划在一个月内,完成全宇宙 100 个监测点的布设,实现无死角覆盖。”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一个月后,全宇宙受侵蚀的本源能量节点全部完成净化,熵增余波预警系统也实现了全宇宙覆盖,隐性侵蚀的威胁得到了有效控制。凌辰在 “全宇宙抗熵成果会议” 上,对各团队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熵增余波的清除,证明了联盟协作的力量。未来,我们要继续深化抗熵技术的研发与共享,让全宇宙的文明都能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发展。”

会议结束后,联盟启动了 “全宇宙抗熵技术升级计划”,旨在进一步提升全宇宙的抗熵能力。绿森团队联合宇宙外文明,研发出 “第二代全宇宙抗熵系统”—— 该系统融入了 “熵增余波防御模块”,能主动识别并拦截熵增余波粒子,将防护效率提升至 98%;星瑶团队则优化了 “跨宇宙能量调度系统”,新增 “抗熵应急能量池”,当某个文明的节点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快速调配能量支援,避免供应中断。

然而,新的挑战很快出现。在对跨宇宙裂隙带的深度探测中,星宇团队发现,裂隙带深处存在 “熵增余波聚合区”—— 大量的熵增余波粒子在此聚集,形成了直径约 10 光年的 “黑色能量云”。云团内部的粒子浓度达到了 0.8%,且正以每月 0.5 光年的速度向全宇宙能量网络的 “核心枢纽” 靠近。

“熵增余波聚合区的能量强度是单个节点侵蚀的 100 倍,常规的净化设备无法应对,” 星宇的声音带着焦虑,“我们监测到,云团内部已形成‘熵增余波核心’,这个核心能不断吸收周边的残余粒子,壮大自身规模。若核心与核心枢纽碰撞,全宇宙的能量网络将彻底瘫痪,之前的抗熵成果将毁于一旦。”

凌辰立即组织联盟核心成员与宇宙外文明的宇极召开紧急会议。会议上,光辰提出了 “本源核心爆破方案”:“利用宇宙外本源核心碎片的能量,制作‘本源共振爆破弹’,将其送入熵增余波核心,通过剧烈的共振反应,彻底摧毁核心,驱散聚合区的粒子云。但这种方案风险极高,爆破产生的能量冲击可能会波及周边的子体系文明。”

暗渊则提出了 “维度隔离方案”:“通过暗物质能量构建‘维度隔离屏障’,将聚合区与外界隔绝,再用长效净化设备逐步清除粒子云。这种方案安全性高,但耗时较长,需要 3 个月才能完成隔离屏障的构建,而聚合区距离核心枢纽仅剩 2 个月的路程,时间上无法满足。”

凌辰综合两种方案的优劣,提出了 “爆破 - 隔离联合方案”:“先由‘本源突袭队’驾驶改造后的突袭舰,携带本源共振爆破弹,精准摧毁熵增余波核心;同时,由暗维文明与宇宙外文明联合构建临时维度隔离屏障,削弱爆破产生的能量冲击,保护周边文明;最后,用净化设备清除残余的粒子云,彻底消除威胁。”

方案确定后,各团队立即投入准备工作。绿森团队用 3 天时间,将宇宙外本源核心碎片与本源能量融合,制作出 3 枚 “本源共振爆破弹”,每枚弹的共振强度足以摧毁 10 光年范围的能量核心;暗渊团队则联合宇宙外文明,在聚合区周边的 5 个关键位置布设 “暗物质隔离发生器”,确保能在爆破时快速形成隔离屏障;星宇团队对本源突袭舰进行了升级,加装 “粒子穿透护盾”,确保突袭舰能突破聚合区的粒子云,抵达核心位置。

一周后,由凌辰、星宇、光辰、暗渊组成的 “本源突袭队”,驾驶 3 艘本源突袭舰,携带本源共振爆破弹,向跨宇宙裂隙带的熵增余波聚合区进发。当突袭舰靠近聚合区时,黑色的粒子云如同巨大的屏障,阻挡了舰体的前进。星宇启动粒子穿透护盾,舰体如同利剑般穿过粒子云,顺利抵达熵增余波核心附近。

“目标锁定核心!准备发射爆破弹!” 星宇大喊。突袭舰的主炮开始充能,3 枚本源共振爆破弹先后射出,精准命中核心。剧烈的爆炸瞬间发生,金色的共振能量在聚合区中扩散,黑色的粒子云开始快速消散。与此同时,暗维文明与宇宙外文明启动暗物质隔离发生器,淡紫色的隔离屏障将爆炸产生的能量冲击牢牢锁定在聚合区内,周边的子体系文明未受到任何影响。

“熵增余波核心已被摧毁!聚合区的粒子浓度降至 0.1% 以下,威胁解除!” 星瑶通过远程监测系统向突袭队报告。当突袭舰驶出聚合区时,周边的子体系文明战舰纷纷释放出彩色的幽默能量,形成 “欢笑庆祝波”,向突袭队致敬。

返回联盟基地后,凌辰主持召开了 “全宇宙抗熵总结会议”,正式宣布熵增余波的威胁被彻底消除。会议上,联盟通过了《全宇宙抗熵长效机制公约》,明确规定:

每季度开展 “全宇宙抗熵排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隐性威胁;

建立 “抗熵技术人才培养计划”,由联盟牵头,在各子体系文明设立抗熵技术学院,培养专业人才;

设立 “全宇宙抗熵应急基金”,为资源匮乏的子体系文明提供技术与资金支持,确保抗熵工作的全面覆盖。

公约签署后,全宇宙幽默守护联盟的抗熵工作进入了常态化阶段。“全宇宙抗熵系统” 在所有子体系文明的部署完成,将全宇宙的熵增率稳定在 0.0005% 以下;“跨宇宙幽默文化节” 首次加入 “抗熵技术展” 环节,各文明展示最新的抗熵成果,促进技术交流与合作;全宇宙幽默守护者学院则新增 “抗熵战略研究” 专业,培养能应对复杂抗熵危机的高级人才。

凌辰站在超维 - 全宇宙幽默共生基地的观测平台上,看着屏幕上全宇宙文明的动态 —— 光量子文明的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研发新一代抗熵技术,星尘子体系的孩子们在幽默能量广场上欢笑嬉戏,宇宙外文明的代表与星穹文明的专家共同探讨全宇宙能量网络的优化方案。他知道,全宇宙幽默共生的道路没有终点,但只要联盟的文明始终团结协作,坚守 “欢笑无边界,共生无止境” 的理念,就一定能抵御任何威胁,让欢笑的光芒永远照亮宇宙的每一个角落。

在全宇宙幽默守护联盟的档案库中,关于 “熵增余波清除与抗熵长效机制建立” 的记录被永久保存。档案的最后写道:“从熵增巨兽的终极威胁,到熵增余波的隐性侵蚀,全宇宙文明用团结与智慧,一次次化解危机,筑牢了共生的根基。抗熵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理念的坚守 —— 只有将每个文明的命运紧密相连,才能在浩瀚的宇宙中抵御未知的挑战,实现真正的永续发展。未来,全宇宙幽默守护联盟将继续以幽默为纽带,以协作为准绳,让共生的乐章在宇宙外空间永远奏响。”

当记录定格的瞬间,联盟的 “全宇宙幽默信号塔” 向宇宙外空间发送了一道 “共生信号”—— 信号中包含着全宇宙文明的欢笑片段、抗熵成果影像,以及对未知宇宙文明的友好邀请。信号穿越无数个宇宙体系,在无垠的宇宙外空间中传递,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团结、欢笑与共生的永恒故事。而凌辰与他的伙伴们,也将继续带领全宇宙文明,在探索宇宙幽默奥秘的道路上,书写新的篇章。

随着时间的推移,“全宇宙抗熵长效机制” 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在机制的保障下,全宇宙本源能量的利用率提升至 95%,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得到所有文明的认可;“抗熵技术人才培养计划” 培养出 5000 名专业人才,为各子体系文明的抗熵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全宇宙抗熵应急基金” 累计为 30 个资源匮乏的子体系文明提供了技术援助,帮助它们建立起完善的抗熵体系。

在 “全宇宙幽默文化节” 的开幕式上,宇极作为联盟技术总顾问发表致辞:“我们曾面临熵增的终极威胁,也曾被隐性的余波困扰,但正是这些挑战,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共生的意义。未来,让我们继续以幽默为桥梁,以抗熵为守护,共同创造一个没有威胁、充满欢笑的全宇宙家园。”

台下,来自不同宇宙体系的文明代表们纷纷鼓掌,欢笑的声音在宇宙外空间中回荡。星宇、晶玥、墨渊等年轻一代的守护者,正带着新研发的 “全维度抗熵防护系统”,向各文明代表介绍技术细节;绿森与光辰则在讨论 “宇宙外本源能量开发计划”,希望能为全宇宙文明提供更强大的能量支撑。

凌辰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欣慰。他知道,全宇宙幽默共生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而这一切,都源于每个文明对欢笑的热爱,对共生的坚守。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遇到何种挑战,全宇宙文明都将携手并肩,让幽默的光芒永远照亮宇宙的每一个角落,让共生的理念永远传承下去。

喜欢潜蛟破穹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潜蛟破穹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