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清凉,出了门子还需裹上披风抵御冷气,直待进了慕青院,室内暖气扑来,身上才见暖意。
玉书在外迎接,见了少夫人,两步上前去,将她脱下的淡黄绒毛的披风接了过去,目光撞上母亲田嬷嬷试探的眼神,微微凝神,对脸色不大好看的少夫人压低了声,确保里头的人听不见,说:“今日,夫人很是伤心,少夫人去后,只管做个孝顺儿媳,宽解一番。”
简而言之,今夜寻她来,不是找麻烦的。
陈稚鱼就松了口气,一路过来,脑子里闪过许多的想法,今日这局并非天衣无缝,以陆夫人的能力和敏锐,待她缓过来时,必会察觉出不对劲来,到那时,又会是一场风浪。
若是以她自己的脾性,今日这事,她会主动坦诚,而非等被人查到自己头上,届时,便是有千万的理由,也会成百口莫辩的无奈。
但今日着实不是开口的好时机,稍有不慎,怕会被误解成,她这个儿媳因云婵挑衅在先心怀记恨,故而惹出今日的是非来。
她从不敢存侥幸心,明知此事是云婵云享算计在先,她所做的不过是反击,她不觉有错,说句不能与外人道,连枕边人都不会说的话,她觉得云家两兄妹所做之恶,死了还算是便宜了他们,死有余辜,不值得同情,但现在的情况是——
云婵真死了啊。
死了,许多事的性质就不一样了,活着的时候会气晕陆夫人,如今人没了,只怕陆夫人的心中,伤心多过恼恨吧。
于自己而言,云家兄妹不算亲人,甚至从知晓他们起,就没听说过一件好事,所以,他们做什么,对她来说也只是嫌弃、困惑、恶心、再多一些就是痛恶至极。
无论是做人做事,他们真没一点良知。
但对陆夫人来说,终究是不一样的,哪怕他们刁蛮、肆意、恶事做尽,也是她的至亲,看着长大,用心呵护过的孩子。
伤心欲绝,在所难免。
垂手走进了屋中,扑鼻而来的一股药香味,是调气安神之香,目光垂落在恹恹靠在床头的陆夫人,心头一紧。
短短半日的时间,一个风韵康健的夫人,此刻如同大病一场,毫无血色,双目无神,嘴唇上都是淡白。
“婆母。”她上前去,喉头发紧唤了一声。
陆夫人眼珠微转,落在她亭亭玉立的身姿上,背光而立,屋内昏黄的烛光映在她身上,巴掌大的精致小脸布满忧色,秀眉颦蹙,红唇紧抿,身姿挺立却是紧绷着,是了,她在自己面前,一向都是紧绷着。
“来坐。”少了过去的盛气,带着心平气和的意味,她道。
陈稚鱼走上前去,坐在榻边的木椅上,未有软垫靠枕,坐下去少不得要板正一些。
田嬷嬷看了她直起的腰背一眼,不免担忧。
今日起,贴身伺候的几个都晓得少夫人的情况了,胎还未坐稳,不好宣扬。
她看到了,陆夫人自然也察觉了她板正的坐姿会难受,唤了玉书一声,后者十分有眼力劲儿,利落地拿来软枕和软垫。
陈稚鱼靠坐着,才觉得舒服些,身姿也闲适些,不那么绷着。
甫一坐好,手便叠放在大腿上,有意识的罩在小腹处。
并非刻意或是不安,而是她自打确定了这里有了小宝,手就不自觉的罩在腹上,已成了习惯。
她素来有规矩,站立或坐着都不会轻佻,是以,一时间陆夫人尚未察觉什么,等她坐好,便自顾自地说:“我想睡,却睡不着,安神的药喝了两碗,头痛欲裂,一挨着枕头脑子就混乱不堪,叫你来陪我说说话。”
这是在与她解释了,陈稚鱼竟有些受宠若惊之感,与陆夫人相处的日子,可从未见她言语间向谁解释过什么。
“屋里不敞气,药味浓重,吸入肺腑也难受,烧些柑橘皮来盖一盖味道会好些。”
她这些日子,最爱在屋里烧橘子皮了,确会令人头脑清爽。
说罢,才意识到慕青院并非止戈,她不便安排谁去做事,反过来谦逊地问了句:“婆母觉得呢?”
陆夫人安静地看着她,点了点头:“随你安排。”
然后,就不需要她再重复一遍了,玉书忙就去准备。
又闲话了会儿,柑橘皮子的香气传了满室,也不知是有人说话心里没空乱七八糟地想些事,还是这香气当真有此奇效,陆夫人还真觉得,头皮没那么绷着了,脑子里也不自一搅一搅地难受。
时间是有些晚了,但说了这会儿的话,一个字也没提起关于云享、云婵两兄妹,陆夫人今夜没那兴致,陈稚鱼自然不会主动提起。
“十八嫁来陆家,次年生下子挚,二十一岁那年,子挚被公爹带在身边养育教导,我便跟着婆母管家理事,至今已有二十三年。”
陆夫人说着,目光冷清地看着雕花床柱,思绪渐入回忆。
“人人都说,云家姑娘聪慧,敏捷,连婆母都说,陆家交给我,她很放心,我嘴上总说着谦虚的话,心里却很难不得意,人一得意,就容易忘形。”
自来少经风霜,便觉世事皆如锦绣铺陈,人生何处不春风得意?
同她一般年纪的,或已嫁作他人妇,夫婿未必有她的这般眼界格局;便是入了宫墙的,又哪得她这般自在随心?及至有了孩儿,那孩子自小便出众,无论行至何处皆是众人眼中的榜样,从未让她多费半分心神。
她是云家的姑奶奶,是太师夫人,是钦封的一品诰命,更是状元郎的生母。
命运待她,素来是格外厚待的。
这般顺遂,自然养出了她一身藏不住的傲气。
当日瞧不上陈家,原也怪不得她。
自小浸润的环境,早已注定了她的眼界,断难轻易放低。
若说今日之前,人生最大的波折,不过是儿子那桩身不由己的婚事,可今日之后,她这璀璨半生里,才算真正添了个洗不净的污点。
这污点,是从娘家带出来的,如影随形,将伴她一生。自身不正,又凭什么去苛责旁人?她再也提不起那口气,做回从前那个清贵肃直的太师夫人了。
若非今日陆长风主动提及要去云家,她竟都不知该如何泰然面对爱人。
只觉颜面尽失,再也抬不起头来。
陈稚鱼安静听着她说,眼神也慢慢复杂起来。
平心而论,陈稚鱼对这位婆母,素来是敬中带畏,那敬畏里藏着一道难以逾越的身份鸿沟。不比陆曜,终究是同床共枕的人,日子久了,总能推心置腹,积攒些真情厚谊。
婆媳二字,原就是世间最磨人的关系。婆母未曾养她幼年,她却要承欢膝下侍其老。
偏生做媳妇的,一言一行都要拿捏着分寸,稍逾矩便是失了规矩,婆母对儿媳美其名曰“教导”,实则多半是些无谓的磋磨。
更叫人无奈的是,一辈辈的妇人,待自己熬成了婆母,仿佛便承袭了这份天性,将当年受过的拘谨,变本加厉地施在新妇身上。
可这般循环往复,究竟有什么道理呢?陈稚鱼垂着眼,指尖无意识地绞着袖口,心头掠过一丝茫然。
陆夫人不是一般的婆母,并不会刻意地去磋磨她,但她有着与生俱来的贵气和拒人千里的冷淡,偏生遇上一个极会看眼色的媳妇儿。
她与婆母之间,向来是界限分明的。敬重是有的,疏离也是真的,要论情意,原是稀薄得很。可今夜,听着陆夫人说这些掏心窝子的话,陈稚鱼却忽而生出一丝恍惚——或许,这位婆母本就是这样的人。
她久居高处,惯了睥睨众生,世间从无一人能让她折腰。那般身份地位,又何曾将谁放在与自己平齐的位置上,细细思量,娓娓道来呢?
“婆母,”陈稚鱼抬眸,声音轻缓,“人生在世,原就做不成十全十美的圣人。旁人会犯错,自己也该留些容错的余地。”
她顿了顿,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衣襟:“儿媳自幼父母双亡,寄身舅父舅母家,全赖他们照拂。起初,外祖母总忧心忡忡,说我已是半大的姑娘,脾性已定,怕我偶尔耍些小性子,惹舅母厌烦。”
“说来也是,从前在舅家做客时,纵有些调皮,也总招人疼。可自父母去后,一切都不一样了。”
陆夫人不曾料她会说起幼年旧事,却也不排斥,只静静望着她,眼底带着几分专注,听她继续道来。
“后来表弟出生,舅母对我和阿弟,难免就疏淡了些。有一回阖家吃饭,我竟没忍住发了脾气,问舅母:‘难道我就不是您的孩子了吗?为何您眼里只剩表弟,只疼他一个?’”
话说出口时,连陈稚鱼自己都微怔——这般孩童气的质问,原是许久不曾想起了。
说着,脸上浮现出一丝丝笑意,目光落在陆夫人安静的眼眸中,继续说道:“那是我记事以来第一回挨打,打我的人是外祖母,也是我记事以来第一次看到舅母哭。”
……
喜欢寒门宗妇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寒门宗妇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