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29章 第七次星光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藻光里的第七次星光

叶萧把最后一份藻类活性检测报告拍在实验台时,玻璃窗上的晨雾刚被阳光蒸出一道亮痕。苏晚正对着显微镜调焦,听见声响抬头,看见丈夫眼底的红血丝像被水浸过的墨,在眼白上晕开浅淡的痕迹。

“多糖提取率还是卡在12%?”她摘下手套,指尖碰了碰报告上的数据,指腹沾了点试剂残留的凉意。

叶萧点头,指节敲了敲检测图谱上的波峰:“第三次优化酶解工艺了,底物浓度、温度梯度都试遍,就是跨不过15%的坎。之前跟生物所对接时,他们说这个数值至少要到18%,才能满足医用凝胶的原料标准。”

实验台的角落里,透明培养罐里的螺旋藻还在缓慢游动,碧绿色的藻液随着搅拌器的转动泛起细碎的光。这是他们夫妻俩攻关“螺旋藻高活性多糖提取”项目的第十八个月,从筛选藻种到建立无菌培养体系,一路顺风顺水,偏偏在最后一步卡了壳。

苏晚把报告折成三折,塞进白大褂口袋,拉着叶萧往休息室走:“先吃早饭,你从凌晨三点熬到现在,脑子都僵了。”休息室的微波炉里还温着牛奶,她倒了两杯,又从抽屉里摸出全麦面包,“我昨天查文献时看到,日本团队用超声波辅助提取,多糖得率能提高20%,要不咱们试试?”

叶萧咬着面包摇头:“上周试过了,超声波功率调到800w,藻体细胞破壁率是高了,但多糖结构被破坏了,活性度掉了30%。医用原料要的是活性和得率双高,不能顾此失彼。”

第一重难题,像一块浸了水的海绵,沉沉压在两人心头。

接下来的三天,实验室的灯几乎没熄过。苏晚负责调整离心参数,叶萧则盯着高效液相色谱仪,两人轮换着休息,却始终没找到破局的法子。第四天傍晚,苏晚在离心管里发现了絮状物,她立刻喊来叶萧,显微镜下,那些絮状物竟是未完全破壁的藻体细胞,外面裹着一层透明的胶质层。

“是细胞壁的问题!”苏晚的声音有些发颤,“之前我们只想着破壁,没注意到这层胶质会吸附多糖,导致提取时被带走。”

叶萧猛地一拍桌子,打翻了手边的烧杯,水溅在实验记录本上,晕开一片墨渍:“难怪!我们一直盯着酶解和离心,漏了细胞壁这个关键点!”

他们连夜设计实验,用柠檬酸溶液预处理藻体,试图溶解胶质层。可第五天早上,检测结果却让两人从头凉到脚——胶质层是溶解了,但柠檬酸的酸性环境破坏了多糖的活性,得率反而降到了9%。

第二重难题,来得比第一重更猝不及防。

苏晚坐在实验台边,盯着培养罐里的藻液发呆。叶萧走过来,把一杯热咖啡放在她手边:“别着急,至少我们找到问题所在了。胶质层的成分是黏多糖,跟我们要提取的活性多糖结构相似,或许可以用中性蛋白酶来分解?”

中性蛋白酶的实验做了两天,效果却时好时坏。有时得率能冲到14%,活性也能保持85%以上,可重复实验时,数据又会突然掉下去。叶萧把所有实验记录摊在地上,一张一张地核对,苏晚则在旁边整理试剂批号,突然,她指着其中一瓶中性蛋白酶的标签:“你看,这瓶试剂的生产批号和之前的不一样,保质期只剩半个月了。”

叶萧拿过试剂瓶,眉头拧成一团:“是酶的活性不稳定!不同批号的酶活力有差异,保质期快到的酶活性会下降,导致实验数据波动。”

第三重难题,藏在不起眼的试剂标签里。

他们联系供应商,加急调来了最新批号的中性蛋白酶,实验终于稳定下来。得率稳定在14%,活性保持在90%以上,可离18%的目标,还有4个百分点的差距。生物所的专家打来电话,说如果月底前还达不到标准,这个项目可能要被暂停,转交给其他团队。

“要不试试复合酶解?”苏晚翻着文献,手指在书页上划过,“用中性蛋白酶加纤维素酶,双酶协同,说不定能提高得率。”

复合酶解的实验很顺利,得率一下子冲到了16%,活性也没受影响。两人刚松了口气,却发现新的问题——双酶反应会产生大量泡沫,导致反应体系不稳定,后续离心时容易出现分层不均的情况,影响最终纯度。

第四重难题,在胜利的曙光里冒了头。

叶萧找来消泡剂,可试了几种,不是会抑制酶活性,就是会在多糖中留下残留。苏晚看着泡沫在反应釜里翻腾,突然想起小时候帮奶奶做豆腐,奶奶会用熟豆浆浇在泡沫上,泡沫就会慢慢消失。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把少量灭活的藻液加入反应釜,奇迹般地,泡沫渐渐平息了,而且没有影响酶的活性和多糖的纯度。

“这是利用了表面张力的原理!”叶萧兴奋地抱住苏晚,下巴抵在她的发顶,“你太厉害了!”

得率稳定在17%,就差最后1个百分点。可无论他们怎么调整酶的比例、反应时间,得率都像被钉死了一样,纹丝不动。第六重难题,成了横在终点线前的最后一道坎。

苏晚盯着检测图谱,突然注意到图谱上有一个微弱的杂峰:“这个杂峰是什么?之前怎么没注意到?”叶萧凑过来,放大图谱,脸色慢慢变了:“是多糖的同分异构体,它和活性多糖的结构相似,却没有医用活性,还会占据提取位点,导致得率上不去。”

他们开始筛选分离树脂,试图去除同分异构体。试了十几种树脂,终于找到一种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能特异性吸附同分异构体。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树脂的吸附效率太低,处理一批样品需要六个小时,根本赶不上月底的 deadline。

第七重难题,像一块巨石,挡住了最后的路。

叶萧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对着树脂柱发呆。苏晚端着晚饭进来,看见他手里拿着一根玻璃管,正在往里面填树脂:“你在干嘛?”

“我想把树脂做成微球,增大比表面积,提高吸附效率。”叶萧的声音有些沙哑,“之前学过微球制备技术,或许能行。”

两人熬了两个通宵,终于做出了树脂微球。当第一批处理后的样品送入检测仪器时,实验室里静得能听见彼此的心跳。屏幕上的数字跳出来的瞬间,苏晚捂住了嘴,眼泪顺着指缝往下掉——得率18.2%,活性92%,完全达到了医用标准。

叶萧抱住她,声音里带着哽咽:“我们做到了。”

窗外的夜色渐深,培养罐里的藻液泛着柔和的绿光,像撒在水里的星星。苏晚靠在叶萧怀里,看着实验记录本上密密麻麻的批注和数据,突然觉得,那些熬过夜的凌晨、掉过的眼泪、一次次的失败,都成了藻光里最亮的星光。

“项目还没结束呢。”苏晚擦干眼泪,笑着说,“接下来要做中试,还要跟药厂对接生产工艺。”

叶萧点头,低头在她额头上印下一个吻:“没关系,不管还有多少难题,我们一起扛。”

实验台的灯光下,两人的影子叠在一起,落在摊开的实验记录本上,像是为这段未完的研究旅程,写下了最温暖的注脚。

喜欢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