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间,寻柳镇外有条清河,河上没桥,全靠白日里那只破旧渡船往来。河边有棵百年垂柳,枝桠垂得低,柳叶落进水里能漂三里地,镇上老人都说那树通了灵性,夜里路过得绕着走。
货郎陈三才是个实诚人,二十出头的年纪,挑着副货担走街串巷,专卖些针头线脑、胭脂水粉。这年入秋,他去邻镇送货,回程时贪了路,等赶到清河边,天早黑透了,渡船早泊在对岸柳荫下,船老大许是喝了酒,鼾声隔着河都能听见。
陈三才急得直跺脚,家里老娘还等着他带药回去。他望着河面,月光洒在水上像铺了层碎银,风一吹就晃得人眼晕。岸边的垂柳被风吹得沙沙响,柳枝扫过水面,竟像是在招手。他心一横,想着自己水性不算差,蹚着水或许能过去,便把货担往岸边石头上一放,撸起裤腿就往河里走。
哪料河水看着浅,底下全是滑溜溜的青苔。才走了没几步,陈三才脚下一滑,整个人“扑通”一声栽进水里。河水又凉又急,他呛了好几口,挣扎着想要抓点什么,却只抓到一把冰冷的河水。意识渐渐模糊时,他好像看见水面飘来一团绿影,软乎乎的柳枝缠上他的手腕,轻轻把他往岸边拖。
等陈三才再睁眼,发现自己躺在河边的草地上,身上的湿衣服竟都干了。月亮挂在柳树枝头,柳叶上还沾着露水,滴在他脸上凉丝丝的。他坐起身,看见身旁放着一根翠绿的柳枝,枝桠上还带着三片新叶,像是刚从树上折下来的。
“我这是……被救了?”陈三才揉了揉脑袋,想起方才落水的情景,心里一阵后怕。他抬头望向那棵垂柳,柳枝在风里轻轻摆动,像是在跟他打招呼。他捡起那根柳枝,只觉得触手温润,不像是普通的树枝。
第二天一早,陈三才挑着货担回了家,把柳枝小心地插在院子里的土坡上。他跟老娘说起落水的事,老娘叹着气说:“定是河神显灵,你可得好好报答。”从那以后,陈三才每天都给柳枝浇水,还时常去清河边祭拜,每次都带着些点心水果,放在柳树下的石头上。
日子久了,陈三才发现那根柳枝竟发了芽,长出了新的枝桠。更奇的是,自从被救之后,他走街串巷时总遇着些顺手的事:看见老大娘拎着菜篮子费劲,就帮着送回家;遇见小娃子丢了爹娘,就抱着去找;有穷人家买不起针线,他就赊给人家,从不催着要账。
镇上人都说陈三才变了,以前他虽实诚,却也看重营生,如今倒成了个活菩萨。有回镇上闹旱灾,地里的庄稼都快枯死了,陈三才把自己攒下的钱拿出来,雇人去山里挑水浇地,还把家里的存粮分给缺粮的人家。
这天夜里,陈三才又去了清河边。他坐在柳树下,望着河面发呆,忽然听见身后传来一阵轻柔的女声:“公子这些日子,做了不少善事。”
他猛地回头,看见个穿青绿色衣裙的姑娘站在柳树下,长发如瀑,眉眼间带着几分温柔。姑娘手里拿着一根柳枝,正是他当初捡到的那根。
“你是……”陈三才站起身,心里又惊又奇。
姑娘笑了笑,柳枝在她手里轻轻一晃,竟化作了一艘小小的木船:“我便是这河边的柳树精,那日见公子阳寿未尽,落水魂离,便用柳枝救了公子。公子感念恩情,种下柳枝,又广行善事,倒是个心善之人。”
陈三才这才明白,原来救自己的竟是柳树精。他连忙作揖:“多谢仙子救命之恩,三才无以为报。”
“公子不必多礼,”柳姑娘摆了摆手,“你种下的柳枝,如今已扎根成活,也算与你有了缘分。我修行百年,最喜见人间善举,公子若能一直保持这份善心,便是对我最好的报答。”
说完,柳姑娘身影一晃,化作一缕青烟,钻进了那棵垂柳里。陈三才望着柳树,心里又感动又敬佩。从那以后,他做善事更勤了,还在镇上办了个义学,教穷人家的孩子读书写字。
后来,寻柳镇上修了座石桥,往来的人再也不用怕夜里过不了河。石桥就建在柳树旁边,镇上人给桥起了个名字,叫“柳渡桥”。每当有人问起桥名的由来,老人们就会讲起陈三才被柳树精救了的故事,还会指着河边的垂柳说:“那树里住着位善心的仙子,专救苦命人呢。”
陈三才活了九十多岁,临终前,他让家人把自己的骨灰埋在柳树下。据说那之后,每年春天,柳树都会比别的树早发芽,柳叶也比别的树更绿。镇上人都说,那是陈三才和柳树精一起,还在护着这方水土,护着镇上的百姓。
直到现在,寻柳镇的人还保留着祭拜柳树的习俗。每当夜里有人路过柳渡桥,总能看见柳枝在风里轻轻摆动,像是在指引着回家的路,也像是在守护着每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喜欢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