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个叫柳溪村的地方,村里住着个叫李文秀的书生。这文秀人如其名,生得眉清目秀,满腹经纶,只可惜家道中落,穷得叮当响。二十好几的人了,连个媳妇都说不上,整天就窝在那间漏风的破屋里读书写字。
这年冬天特别冷,文秀裹着打补丁的薄棉袄,冻得直哆嗦。眼看油灯都快没油了,他叹了口气,正欲吹灯歇息,忽听得窗外“啪嗒”一声轻响。
开门一看,四下无人,只有地上躺着一封信。
“怪事,这大半夜的,谁来的信?”文秀嘀咕着拾起信来。信封素白,无一字署名。回到屋里拆开一看,顿时眼前一亮。
信上是一首咏梅诗:“寒梅傲雪立枝头,不惧风霜自风流。莫道世间无知己,清香暗送有缘人。”字迹清秀飘逸,诗意更是不凡。
文秀读罢,拍案叫绝:“好诗!不知是哪位高人所作?”他本就爱诗如命,当下不顾寒冷,提笔蘸墨,在那诗旁和了一首:“寒窗苦读十余秋,未见功名心已休。幸得君诗如暖酒,醉罢方知不白首。”
写罢,他将回信放在窗外石凳上,这才回屋睡下。
第二天一早,文秀忙去开窗查看,那信果然不见了。当晚,又有一信送来,这次是篇谈论治国之道的文章,见解独到,文采斐然。
就这样,夜复一夜,那位神秘笔友总会送来书信,有时是诗词,有时是文章,偶尔还会指点文秀的文章不足之处。文秀视对方为知己,每每回信畅谈,竟成了他清苦生活中最大的慰藉。
最奇的是,有天文秀在信中抱怨买不起好书,第二天窗外就多了几本罕见的典籍。他生病无力看病时,信中便会附上药方,一试即灵。
“这位先生必是隐世的高人。”文秀常这么想,“待我考取功名,定要寻他好生报答。”
在笔友的指点下,文秀学问大进。转年春天,他辞别乡亲,赴京赶考。临行前,他特意留书一封,告知笔友自己的行程。
说来也怪,一路上,每到一处,总有信如约而至,或是鼓励,或是提醒考场要点。文秀心里暖暖的,想着这位不知名的朋友如此关照,眼中不禁湿润。
放榜那日,李文秀三字赫然排在榜首——他中了状元!
琼林宴上,文秀披红挂彩,好不风光。许多达官贵人都想招他为婿,可他心里惦念的,却是那位从未谋面的笔友。
“若非先生指点,文秀焉有今日?定要寻到他,当面拜谢。”文秀对同科进士们说。
大家听了这段奇事,纷纷称奇。有人笑道:“李兄莫非是遇到了狐仙?”还有人打趣:“或是哪家才女,暗中倾心于你哩!”
文秀只是摇头。他细心保存着所有来信,此刻拿出比对,发现所有信纸质地相同,带着淡淡的墨香,绝非寻常市面所售。
一位老翰林眯眼看了半晌,忽然道:“这纸...似是前朝宫内特制的‘青云纸’,如今早已不再生产。只有些世家大族,或许还有些库存。”
文秀忙问何处可寻,老翰林捋须道:“若是京城,怕是只有那些老宅院里才有了。譬如城南那些废弃的府邸...”
文秀听罢,第二日便告假寻访。他走遍城南所有大宅,挨家询问,却一无所获。正灰心时,有个老乞丐嘟囔道:“要找老宅子,何必在城里打转?城外十里坡上有座古宅,百十年没人住了,那才叫真正的老宅哩!”
文秀心中一动,谢过老乞丐,立即策马出城。
十里坡上古木参天,荒草没人。拨开杂草,果见一座破败宅院矗立其中,门匾上“墨香斋”三字依稀可辨。
推门而入,院内蛛网密布,落叶堆积。正堂上悬着一幅画像,画中是个青衫书生,眉目清朗,手握书卷,似在凝神思索。
文秀四下查看,忽见偏房书案上竟纤尘不染,与满院荒凉形成鲜明对比。他走近一看,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案上摆着的,正是与他往来信件一模一样的信纸!
文秀心头狂跳,颤声问道:“有人在吗?晚辈李文秀,特来拜谢先生!”
无人应答,只有穿堂风呜呜作响。
正当文秀失望欲离时,忽见案上一支毛笔无风自动,缓缓悬至半空,笔尖墨迹未干,仿佛刚刚还有人使用过。
文秀惊得后退半步,却见那毛笔在空中移动,在铺开的信纸上写下两行字:“君已成名我欣慰,夙愿得偿心无憾。”
文秀顿时明白过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先生莫非是...”
那毛笔轻轻点头,继而指向墙上画像。文秀再看那画中书生,忽然泪如雨下:“先生大恩,文秀没齿难忘!敢问先生尊姓大名,为何相助晚辈至此?”
毛笔飞舞,在纸上写下了一段往事。
原来这宅中曾住着一位名叫墨香的书生,才华横溢却屡试不第。五十年前,他再次落榜,无颜回乡,便在此宅中郁郁而终。死后魂魄不散,仍日夜读书作文,只盼有人能继承他的学识,完成他未竟的抱负。
“那日君之叹息穿墙而入,吾知遇知音。故以书信相交,助君成才。今见君金榜题名,吾愿已了,再无牵挂。”
写至此,毛笔缓缓落下,斜搁砚台。与此同时,画中书生的形象渐渐模糊,化作缕缕青烟,飘散而去。
文秀伏地痛哭:“先生!先生留步!”
再无回应。只有一阵清风拂过,卷起案上诗稿,那上面墨香犹存。
文秀后来出资重修了古宅,题匾“墨香斋”,并将那位无名先生的文章整理成集,流传后世。每年科举放榜之日,他必会来此住上一夜,案上始终备着笔墨纸砚。
有人说曾见宅中深夜有灯火,仿佛两个书生对坐论诗。也有人说,每逢大比之年,总会有穷书生在此借宿,而后文思大进,高中还乡。
至于那支毛笔,再无凡人得见。唯有时至今日,墨香斋的看院人还会说,每逢月明风清之夜,依稀能听到朗朗书声,闻到淡淡墨香。
喜欢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